首页 理论教育 经济全球化发展步骤和历史进程

经济全球化发展步骤和历史进程

时间:2022-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长期发展历史进程中,必然要经历若干重大历史步骤和历史发展阶段。就狭义而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包括它的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发展阶段,直到为进入“世界大同”社会奠定初步物质技术基础。关于欧洲经济共同体,又称为欧洲共同市场或欧洲联盟。各种情况和特点,表明了欧洲共同体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政治多元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发展步骤和历史进程

在经济全球化的长期发展历史进程中,必然要经历若干重大历史步骤和历史发展阶段。经济全球化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就广义而言,经济全球化的原始起点始于公社之间的物物交换,包括后来奴隶社会的商品交换在内,这是古代社会的历史发展阶段。封建制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衰落时期的经济贸易和交往,是经济全球化的中世纪历史发展阶段。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巩固和发展时期的国际经济交往和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和扩大,其中包括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的两大发展阶段,是经济全球化的近代和现代历史发展阶段。历史上曾经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成功作为划分世界现代史的开端。20世纪90年代,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虽然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已经解体,但中国、越南、朝鲜和古巴等社会主义国家仍然存在并迅速地向前发展着。这就表明,由俄国“十月革命”开创的人类历史新纪元仍然在发展着。同时,现代资本主义也仍然存在和发展着。这就是经济全球化在现代历史发展阶段的社会基础。

就经济全球化概念的狭义而言,它是同社会现代化历史的发展阶段密不可分的。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以高新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的全面发展,必然要求在国际范围内对有限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对资金、科学技术、人才和其他各种生产要素进行广泛交流,取长补短、互通有无。所以,经济全球化是现代社会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发展、是国际经济交往和国际贸易高度发展、是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客观要求。换句话说,经济全球化并非由人们的主观意志所决定的,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客观要求即规律。

在实现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由于各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状况和特点不同,必然要经历若干不同的发展步骤和模式。比如有的以国家发展为基础逐步开展经济交往和进行国际贸易;有的以区域化为主发展经济交往和国际贸易;有的以国家和区域化相结合开展经济交往和发展国际贸易;有的以开展经济全球化为主体目标,结合发展区域化经济和集团化经济。当然,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化和多样化,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步骤和历史进程是密不可分的。就狭义而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包括它的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发展阶段,直到为进入“世界大同”社会奠定初步物质技术基础。

现阶段正处于经济全球化的形成时期。除了以各个国家发展为基础的经济交往和国际贸易,同时已经并在进一步形成和发展区域性经济联盟或共同体。如欧盟共同体、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东盟自由贸易区、非洲联盟,此外还有近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等等,这些区域性经济共同体目前尚不完善、不成熟,必然要经历一定的历史发展过程。但各种区域性经济联合体的存在和发展,对经济全球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于欧洲经济共同体,又称为欧洲共同市场或欧洲联盟。从1951年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卢森堡、荷兰和原联邦德国六国签署《巴黎协定》、创建煤钢共同体开始到现在,经历了50多年的发展历程。随着1973年英国、丹麦和爱尔兰的加入、1981年希腊的加入、1986年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加入、1995年奥地利、芬兰和瑞典的加入,欧洲联盟已发展为15个成员国。1997年,欧洲联盟还拟实施一项扩大范围的计划,将东欧10国和塞浦路斯与马尔他诸国作为发展目标。这样,欧洲联盟就将发展成为一个实力雄厚和影响巨大的经济共同体。

就欧洲共同体的性质、内容和范围的发展来看,经历了几个步骤,具有它的特点。首先,是以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作为起步的。《巴黎协定》就是以此为中心内容的。时隔6年,煤钢共同体成员国在罗马又签署了《协定》,作为建立共同市场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文件依据。1958年《罗马协定》生效,建立了部长理事会、执行委员会和议员代表大会,作为欧洲共同体组织。其次,共同体制定了共同的农业政策,保证农民可以获取有利的价格政策并保护他们不受国际竞争的影响。取消共同体成员国一切关税壁垒,对来自欧洲共同体外部的商品实行统一的关税政策。逐步形成商品、资金、劳务和工作人员在共同体内自由流动的欧洲统一市场。再次,1991年在欧共体首脑会议上,通过《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确定了于20世纪末共同体经济一体化的目标和步骤,即在协调成员国经济政策和实现欧洲统一市场的基础上,形成共同的经济政策,包括实行单一货币,制定统一的货币兑换率,建立制定和执行欧共体货币政策的欧洲中央银行体系。在《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之前,欧共体与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在卢森堡正式签署了《欧洲经济区协定》,规定从1993年起,欧共体12国和欧洲自由联盟7国要建立一个包括3.8亿人口、占当时世界贸易额43%的自由贸易区。从而建成统一的欧洲市场。最后,1991年通过的《政治联盟条约》,规定欧共体最迟在1999年实行共同的对外与安全政策。同年12月,欧共体同波兰、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签署了《欧洲协定》,为上述四国加入欧共体铺平了道路。该《协定》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多方面内容的综合性重要文件。目前,欧洲共同体又提出了建立某种统一的军事系统和共同防务问题。各种情况和特点,表明了欧洲共同体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政治多元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关于美洲地区的合作和经济一体化,从历史发展来看包含两个层面:即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拉美地区合作和经济一体化。两相比较,拉美地区的经济合作发展缓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虽说有所发展,但其所取得的成就相当有限。除了外因的制约和影响,同其长期奉行内向型的进口替代模式有重要关系。直到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拉美经济一体化才出现了复苏和有所发展的迹象。由于世界形势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影响,推动了拉美各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换,从而为拉美国家的经济联合和一体化开辟了道路。

北美自由贸易区对拉美地区的经济合作也起了推动作用。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于1989年由美国和加拿大两国协议创立的。1992年8月,美、加两国又与墨西哥达成协议,签订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并定于1994年正式执行。这个自由贸易区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区域性贸易实体,包括3.63亿人口,国内生产总值达6.457万亿美元。其影响是重大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弱化了拉美国家对美国奉行的新国际霸权主义和新保护主义的忧虑,从而推动了拉美地区的经济合作,扩大了对外经济关系和发展国际贸易;同时也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国际贸易的自由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当然也不能忽视它的负面作用,如贸易保护主义成分等,不利于中国多种商品的出口和一些劳动密集型商品的竞争。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包括:

1.重视和坚持贸易自由化原则。基于这个原则,协定明确规定在预定期限内逐步降低并最终取消在北美市场内对商品与劳务交易的所有关税壁垒。

2.优先发展区域内的经济贸易。其中包括纺织品和成衣的“北美原产地原则”,以及在汽车贸易方面的“北美部件含量原则”。

3.对现存法令条款不变。

4.将冲突协调制度化。协定设立由各国外贸部长组成的“贸易委员会”,通过年度定期会议与日常工作两种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协调矛盾和冲突。

5.遵循动态发展原则。即依据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和改变现有协定中那些过时的部分条文。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不是偶然的。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加快,促使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诸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性进一步加强,同时美国同拉美国家关系的改善也为该协定的谈判和签署提供了有利条件。美国同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经济竞争的加剧,迫使美国不得不调整其全球经济发展战略。所以该《协定》的签订,对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当然,拉美国家对新的国际霸权主义和新贸易保护主义仍然心存余悸。

亚洲地区的经济合作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早在20世纪70年代,东盟作为区域性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就已经建立。90年代以来,地区性经济合作组织普遍受到关注。近几年正在研究和酝酿组建东北亚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中亚地区上海合作组织已经建立并在发展和扩大。还有南亚地区的安全和经济合作问题。在新世纪初期,如何促进亚洲地区合作和经济一体化,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几年在中国海南省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对推动亚洲区域合作和经济一体化的作用和意义,与会各国领导人取得了一定的共识。

在亚洲地区的联合体中,东盟的历史是最长的,它的性质和作用先后也有所变化。在“冷战”时期,东盟在政治和安全方面偏重于依赖美国和某些西方国家。“冷战”结束后,东盟在政治和安全自主性方面逐步有所增强,在地区事务和经济合作方面逐步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积极吸纳新成员国,还制定了东盟投资区和东盟论坛等发展战略性目标,力求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若干年,东盟地区的经济确实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号称所谓“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发展模式,就成了这种发展速度的标志。在经济增长停滞时期,东盟地区一些国家重新总结了过去的发展模式和经验教训,进行了社会经济体制的调整和改革。目前已开始重新走上了经济发展的轨道。

随着国际形势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亚洲区域经济合作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近年来,东盟已扩大为“东盟10国+1(即中国)”、东盟〔10+3(即中、日、韩)〕领导会议。中国与东盟已签订《自由贸易区协定》;在东盟会议上,中国已正式宣布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这对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日本和韩国还共同发表了《推进三方合作联合宣言》,决定尽早成立“三方委员会”,对三国的合作进行协调和规划,并研究建立三国自由贸易区问题。有关方面还提出研究和组建东盟和中日韩为“东亚自由贸易区问题”,并提出中国于2004年举办“振兴东北”和东北亚合作研讨会,为发展东北亚经济合作区制造条件。中亚国家组建的“上海合作组织”得到了巩固和发展。原来由哈萨克斯坦、中国、吉尔吉斯坦、俄罗斯和塔吉克斯坦五国组成,后来乌兹别克斯坦也加入进来。2001年6月,六国元首签署并发表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该组织的宗旨是:“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鼓励各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及其他领域的有效合作;共同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并拟制定《上海合作组织宪章》,明确进一步合作的宗旨、目标、任务、吸收新成员的原则和程序,做出决定的法律效力以及同其他国际组织相互协作的方式等规定。为协调各成员主管部门的合作并组织其相互协作,《宣言》决定组建成员国国家协调员理事会。后来又决定并已设立常设机构“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在目前国际形势下,《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和发展,对亚洲地区的经济合作和经济全球化,对维护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上述情况表明,亚洲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尚处于形成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特点:首先,亚洲区域的经济合作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特点,合作模式不尽相同,发展也很不平衡。东盟同上海合作组织就各有特色;东盟的经历较早,上海合作组织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东北亚经济合作尚在研究和筹划中,南亚合作还处于酝酿时期。其次,亚洲区域合作和经济一体化是开放性的,而不会出现地区“割据”和“封闭”现象。第三,亚洲区域经济合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多边”和“双边共赢”,实现优势互补。第四,中国作为人口、经济和市场大国,同时作为可依赖和负责任的大国,在促进亚洲区域经济合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历史和现实表明,“中国威胁论者”,不是无知,便是别有用心。这已逐步形成各国具有科学良心的专家学者和不带政治偏见的政治家的共识。

关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APEC),它成立于1989年,到2003年为止,先后召开了11次领导人会议。它是在当时国际政治经济形式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成立的,成立以来推动了亚太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在美国(2001年9月11日)发生恐怖袭击事件后,又加强了反恐措施和安全合作。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对促进地区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与安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001年10月,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领导人在上海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发表了《领导人宣言》——“迎接新世纪的新挑战”,并发表了《反恐声明》和《上海共识》两个附件。重申了各成员国实现“茂物(会议)目标”,即发达成员国和发展中成员国,分别于2010年和2020年实现贸易自由化等内容。

《领导人宣言》是一种类似纲领性的文件,共有五部分31条。

1.“前言”共4条,阐明了亚太经合组织的性质、作用和目标。指出“亚太地区具有巨大的潜力,并决心通过参与、合作,实现共同繁荣”。重申实现“茂物目标”的决心。强调《上海共识》为在第二个10年及以后的发展指明了道路。

2.关于“促进可持续发展”问题共5条,论述了对亚太地区中、长期经济增长的决心和信心,指出在亚洲金融危机后,对改革和结构调整取得了初步成效,提高了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并将采取适当的经济政策和措施,为促进经济复苏、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要强化成员国内部的能力建设,深化结构改革,巩固本地区的经济基础;强调提高金融效率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要建立完善的社会安全体系,加强建设经济、法律基础设施、对资本市场进行监管,在公司治理和执行国际金融标准等方面进行合作;要认识到加强金融稳定、防范危机的重要性,有必要加强国际金融体系,继续努力建立有效机制,防止金融危机再度发生。赞扬“清迈倡议”在加强东盟和中国、日本、韩国金融合作安排方面所取得的实质性进展。在经济增长放缓的形势下,APEC更应坚持其开放的目标,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重申贸易投资自由化的目标,反对一切形势的保护主义。强调支持开放、公平和遵循共同制定的多边贸易体制,推动亚太经济发展和全球经济贸易的增长。

3.关于“从全球化和新经济中受益”问题。认为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由于“新经济”有潜力提高生产力,促进经济组织和企业管理的变革,以及制造、传播知识和财富。强调人力资源和机制两方面的能力建设,是在全球化和“新经济”背景下应对挑战、抓住机遇的关键,是当前和未来工作的核心内容。《北京倡议》为开展合作提出了一系列原则及机遇。APEC各成员国中发达成员国和发展中成员国应优势互补。欢迎由APEC教育基金支持的“APEC网络教育”项目,“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促进项目”和“上海APEC金融和发展项目”,实现社会进步与共同繁荣。要认识到经济技术合作对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均衡增长的重要作用。称赞“经济技术合作行动计划”,确认它是促进APEC健康平衡发展的主要步骤。在“文莱会议”的基础上制定了《教育APEC战略》,旨在利用先进的信息及通信技术,促进互联网的广泛介入,提高就业率,改善公共服务,提高生活品质,达到在APEC地区创建数字化社会的目标。2002年在约翰内斯堡举行的“可持续发展高峰会”,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承诺重新注入活力,并实现促进经济增长、开发人力资源、推动社会进步和保护环境这三个密切相关的目标。这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是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APEC对有关全球化利弊问题的争论,应以适当方式加以引导。宣传我们的目标、活动和益处,以保证社会各群体都能参与并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和全球化进程中受益。要考虑到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的重要作用。APEC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为不断增长的人口解决粮食问题。生物技术可以提高生产力和改善营养,要认识在科学基础上安全引入和使用生物技术产品的意义。强调在发展区域经济合作进程中吸收妇女和实现男女平等的重要作用。

4.关于“支持多边贸易体制”问题。贸易和投资是缩小差距、实现共同繁荣的另一个关键。为此我们承诺将进一步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及便利化。第四届WTO部长级会议将做出一项重大决定,即能为所有人带来更多机会的多边贸易体制。我们强调制定一个平衡、足够广泛且现实可行的议程的必要性,这一议程应体现所有成员国特别是发展中和极不发达成员国的利益,因应21世纪的挑战并支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宣言》重申在APEC区域内对电子交易暂不增收关税的承诺。重申APEC与WTO相关能力建设项目的重要意义,这是APEC为加快多边贸易体制所做出的独特和实质性贡献。称赞“中国入世”这一历史性的发展,有助于使WTO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性组织,并加固全球经济合作的基础。强调次区域和双边经济合作应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应与WTO的有关规定和原则相一致,与APEC有关规定相一致并支持其目标和原则。

5.关于APEC的发展战略和前景问题。APEC成立以来经历了变革,所处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秉承从1993年西雅图会议延续至今的“亚太大家庭”精神,共同描绘各成员间和平与繁荣、多样性与依赖性并存的愿景,特别是向实现“茂物目标”迈进。同时重申坚持在自主自愿、协商一致、循序渐进等基本原则基础上形成的独特的“APEC合作方式”,强调单边行动与集体行动相结合,灵活性与全面性相结合,并坚持“开放的地区主义”。这些原则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强调APEC必须坚持活力,与时俱进,应对并适应世界和地区经济的不断变化。继续致力于实现“茂物目标”,更加广泛与平衡地分享增长的成果深化大家庭精神,将APEC建成一个更紧密的地区合作机制。强调《上海共识》应成为APEC未来发展的战略性和前瞻性议程,它不仅明确了共同承诺,也为实现共同目标确定了一些关键性步骤。《上海共识》为APEC在新世纪的发展确定了一个新的政策框架,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实现“茂物目标”的发展战略,通过加强单边行动计划审议机制和加强经济技术合作与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等手段,强化APEC合作的执行机制。通过共同努力,必将结出丰硕的成果,“最终为我们缔造一个稳定、安全和繁荣的大家庭”。

目前,非洲仍然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地区。全非洲有53个国家、7亿人口,大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1%。非洲的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仅1%。全世界最不发达的49个国家有34个集中在非洲,大约有50%的非洲人仍然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当然同过去的世界殖民统治的剥削和压迫是分不开的。1963年5月,获得了独立的31个非洲国家领导人聚会建立了非洲统一组织,签署了《非洲统一组织宪章》。40多年来,非统组织遵循非洲团结和统一的宗旨,为实现非洲的民族独立和政治解放,促进非洲和平、稳定和发展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种种原因,非洲尚未摆脱贫困落后局面。

为了适应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1999年9月,在利比亚举行的非统组织第4届特别首脑会议提出了成立“非洲联盟”的设想。2000年7月,在洛美举行的非统组织第36届首脑会议,正式通过了《非洲联盟宪章草案》。在非统组织53个成员国中已有51个国家批准了“非洲联盟宪章”。这表明非洲联盟已正式成立和启动。依据“联盟宪章”,非洲联盟下设联盟大会、联盟部长理事会、泛非会议、经济与社会理事会、非洲最高法院、非洲中央银行、非洲货币基金组织和非洲投资银行等一系列组织机构。非统组织的职能机构经过一年过渡期即可融入到联盟机构中继续发挥作用。第37届非统组织首脑会议主席奇卢巴认为,建立非洲联盟是非洲人民实现自立自强的历史跨越。这届首脑会议还通过了推动非洲全面复兴的“非洲计划”,这对促进非洲国家经济合作和一体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也具有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意义。

应当指出,2000年在北京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是中非双方在世纪之交开展对话、谋求共同发展的一次史无前例的重要会议和尝试。千年更替、世纪之交,中国和非洲都面临着争取更大发展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个重要历史时刻,双方深入探讨如何加强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必将对中非关系的跨世纪发展,对促进南南合作和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经济全球化将经历一个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其中包括若干发展阶段和步骤。就狭义而言,国与国之间的双边合作和多边合作是现代经济全球化的开端。地区化经济合作和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基础和纽带,跨国公司的发展是逐步实现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渠道。经过这若干步骤和形式的经济合作与发展,表明经济全球化将会逐步形成和实现。这样,就会有利于逐步推动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优势互补与协调发展,从而有利于加快全球经济化发展的步伐和素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