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优化考试内容,完善考核机制

优化考试内容,完善考核机制

时间:2022-06-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优化考试内容,完善考核机制前文分析了我国博士生招生和培养工作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欧美博士入学和考核的经验,在此基础上结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在博士招生、培养方面的探索做一点解读,以供大家共同讨论。(二)完善博士生培养环节的考核机制,确保论文质量强化博士开题报告和中期检查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进行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的又一核心内容。

三、优化考试内容,完善考核机制

前文分析了我国博士生招生和培养工作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欧美博士入学和考核的经验,在此基础上结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在博士招生、培养方面的探索做一点解读,以供大家共同讨论。

近年来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对经济学博士招生制度和后续的考核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主要涉及博士生入学考试阶段,博士生培养考核环节以及博士学术实践三个方面。

(一)入学考试阶段的改革

1.建立研究生入学考试题库

经济学院率先在复旦大学建立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题库(其中70%的题目基本稳定,30%的题目可每年作适当调整),每年考试命题采取从题库中抽取试题组卷。题库的建立有效地预防试题泄密和确保了考试的安全,同时每年有一定比例题目的更新,保证了题库考题设置的科学性和时代性。

2.完善面试程序,加强监督作用

优化笔试内容和改善考题设置,可以有效发挥并增强笔试在考察考生理论素养、基础知识掌握等方面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可以放松面试。因为一方面,面试是考生和博士生导师进行互相接触的好机会,许多考生来自外地,一般和导师接触很少,而且也难以进行学术交流,通过面试可以给双方进行交流的机会,甚至留下一个较好的印象;另一方面,面试的重要性在于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考察学生的心理素质及知识面的宽度,从一定意义上讲,面试更能反映一个考生全面的素质,是导师组分析和评价考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经济学院在优化笔试内容和改善考题设置的基础上,注意不断强化面试的作用,不断完善面试程序和加强面试监督。

经济学院设立专业面试专家委员会,统一协调面试内容和面试分值,细化面试评分标准,减轻面试打分的主观化倾向,使得面试考核更加合理客观。

(二)完善博士生培养环节的考核机制,确保论文质量

强化博士开题报告和中期检查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进行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的又一核心内容。经济学院根据实际情况在博士生考核的过程中增加了博士资格考试和“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盲审工作。为了避免考核流于形式,经济学院对博士生资格考试制度和论文的开题报告和中期检查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1.建立和实施博士生补修和资格考试制度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几年经济学博士研究生的生源构成发生了一些变化。一些跨学科跨专业的学生加入到经济学博士生的行列中,由于他们缺少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给传统的研究生优质优教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经济学院针对生源的具体情况,提出跨专业入学的博士研究生,必须补修三门硕士学位基础课程,待通过考试后再进行博士生资格考试。

经济学院从2002年秋季开始实施博士全院统一资格考试,规定每一位博士生必须在完成第一年课程学习和博士论文开题之前进行资格考试。考核方式为笔试,考试的内容涵盖了经济学科的基础专业课: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每位博士从中任选两门课程考试,考试合格者方可进入博士论文撰写阶段。资格考试每年举行两次,一次考试未通过者半年后补考。凡资格考试不合格者,不能进入论文写作阶段。

资格考试试题由经济学院各学科导师分别命题,最后由主管院长从所出的试题中随机抽取若干题,形成正式试卷,试卷严格保密,命题导师和阅卷均采取匿名方式进行。

2.实施博士研究生“开题报告,文献综述”盲审考核办法

全面的文献资料调研是开展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基础,只有在大量的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才能通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提纲挈领地开展具有特色的论文研究。因此经济学院规定,博士生在通过博士资格考试后,通过论文的选题和文献资料的查阅,可着手进行论文研究题目的开题准备。学院评定分委员会聘请专家组织匿名评审“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这一考核主要依据六个方面进行评审:篇幅长短;文献检索范围;相关性;深度性;准确性;规范性。评审结果分为A、B、C、D四个等级,如果评审结果为C等,须按要求进一步完善,评审结果为D等的则为不通过,必须进行修改,并再次提交有关专家盲审。这样的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博士的培养质量。

3.实施博士生论坛制度

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水平,提高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积极性,经济学院于2004年开始试行“博士论坛”制度。博士研究生必须在博士论文开题后至博士论文预答辩之前的时间段内,在“博士生论坛”上作一次学术报告,报告内容须与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密切相关,并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做出评价;每一位博士生在校期间,需在“博士生论坛”上听取五次学术报告。每位报告者应邀请博士生导师或相关专业教师(副教授以上)进行点评,并作研讨,时间不少于45分钟。主讲和听取学术报告的具体情况将作为研究生培养的必修环节之一。

通过参加学术讲座,有利于博士生掌握前沿的学术领域研究动向,拓宽知识面,形成自己的认识见解,并通过广泛的跨学科的碰撞和交流,提高科研水平,形成学术交流的良性循环,为造就创新型人才提供必要的条件。

(三)博士生培养环节考核机制改革的初步成效

博士资格考试制度和“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考核制度的引入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理论知识的应用,历练创新精神,拓展学术视野。博士生在积极准备博士资格考试的过程中,博览群书,以开拓的思维发掘将要进行的研究领域。博士生培养环节考核制度的完善和加强,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压力和督促作用,对后期的论文写作具有很大的帮助。经济学院自2002年实施这些制度以来,有1人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2人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6人获校级优秀博士论文,还有2人获得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奖,许多学生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实践证明,上述制度的改进和实施,对保证博士教育的高层次和高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博士生培养环节考核机制改革,将有利于引领学生立志攻读博士的整个过程,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

博士生的招生和培养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牵涉到博士培养理念、培养模式等等,但它又与硕士生培养和本科生培养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博士生的招生和培养工作必须通盘考虑,甚至要和整个高等教育联系在一起考察,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使博士生招考和培养过程的公平、公正、高效等都能得到体现,以实现其选拔优秀人才,优化教育资源的目的。

博士生培养对保证博士质量、提高整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培养单位,不是逃避而是要正视博士生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认真分析、积极稳妥地予以解决。从培养年限、课程设置、科研活动、中期考核和就业导向等环节着手,与时俱进,在继承既有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从而真正达到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目标和需求。

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创新不是一日之功,不可能一劳永逸,得有长期的总体规划和良好的创新理念,使博士生培养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有新的发展。经济学博士生培养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领域,单纯的理论推演和设想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并得到实践检验才行。因此在探讨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创新时,理应从实践出发,从实践中汲取有效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以更好体现博士生的创新培养意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