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优化引进机制

优化引进机制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才引进是人才队伍建设的第一关。那种招新手先培训后用人的老套路极大地削弱了中国媒体的人力资源国际竞争力,应尽快予以改变。如今中国经济仍然强劲发展,西方经济出现了衰退迹象,越来越多西方媒体缩减驻外机构,裁减雇员,这为我国国际传播媒体的人才引进创造了更多机会,可以借此网罗更多国际化的高级媒体人才。我国国际传播媒体的选人标准应该与时俱进。目前已有部分国际传播媒体在向这一目标努力。
优化引进机制_中国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战略

人才引进是人才队伍建设的第一关。如果这一关出现问题,整个人才队伍的质量就难以保证。总的来看,现行的国际传播人才引进机制有两个主要特点:

一是以应届大学毕业生为主,海归社会人员为辅。我国的国际传播媒体在人才引进机制上的一大特点就是以招聘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为主,海归和社会人员为辅。这种做法的优点是人才起点高,招聘的应届毕业生大多毕业于国内知名大学,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潜力较大。但弊端也很明显:应届大学毕业生未经过实践检验,良莠难辨,并且大多数人缺乏从业经验,需要长时间的锻炼和培训才可能成为可用之材。

二是以外语专业人才为主,其他学科背景的人才为辅。具备过硬的语言功底是国际传播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所以国际传播媒体将事业发展所需的人才称作“外语人才”,从外语专业毕业生中遴选人才也成为它们扩充队伍最便捷的方式。出于对人才外语能力的看重,我国国际传播媒体从外语院校招录的毕业生比例逐年增加,人文、社会科学背景的应届毕业生的比例则进一步减少。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搭建起国际传播的网络,但也容易导致人才队伍知识结构不合理,从而影响国际传播事业纵深方向上的发展。

比照国际一流媒体的做法,我国国际传播媒体在人才队伍建设的引进和选拔环节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应该在把握自身特点的基础上汲取国外同行的经验,扬长避短,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

(1)进一步拓宽进人渠道

中国媒体应该彻底改变多年来过于倚重应届毕业生招聘的做法,进一步拓宽进人渠道。那种招新手先培训后用人的老套路极大地削弱了中国媒体的人力资源国际竞争力,应尽快予以改变。应届毕业生可以是国际传播人才的一个来源,但决不能作为唯一来源。媒体可以面向社会招聘国内各阶层的人才,包括外国留学生、外国媒体的在华职员、外国公司的工作人员。只要喜欢新闻工作,愿意从事国际传播事业,就可以聘用。如今中国经济仍然强劲发展,西方经济出现了衰退迹象,越来越多西方媒体缩减驻外机构,裁减雇员,这为我国国际传播媒体的人才引进创造了更多机会,可以借此网罗更多国际化的高级媒体人才。另外,面向国内各新闻单位的内部招聘也是提高人才引进效率的重要途径。一般来说,中央及地方主流媒体的采编骨干大多具备过硬的新闻功底,多年的从业经验也历练了他们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从中遴选人才能够大大节约人才培养的时间。

(2)打破传统的选人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国际一流媒体在选派驻外记者时,已不把外语背景视作首要条件,他们愈发认识到,驻外记者若想进行成功的新闻采写,必须对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以及驻在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具备相当高的认知水准,这些方面的知识远比外语水平重要。因此,国际一流媒体选派的驻外记者中,人文科学教育背景者居多,新闻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反而在少数。[13]CNN在考察外派记者时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对驻在国及其媒体的了解能否像对本国及本国媒体的了解那样多。尽管语言方面的欠缺对他们全面深入地了解派驻国带来不利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对当地事务的报道或分析常常颇有见地。

我国国际传播媒体的选人标准应该与时俱进。国际传播媒体早期的发展需要进行人才的“原始积累”,即招录外语专业的人才以迅速搭建国际传播网络。但如今国际传播媒体在经历了早期粗放式的增长之后,已经进入到精细化的发展阶段,人才素质的适应性升级也是必然要求。而且,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高校的外语教育水平已有很大提升,许多其他学科背景的人才在外语熟练程度上一点也不逊色外语专业的人才。所以,我国媒体应该尽快打破传统的选人标准,以多种方式引进具备多学科背景的人才,改善国际传播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具备金融、科技、宏观经济、法律、社会学、制造业、商贸等专业知识,再加上新闻专业素养和外语技能的人才,才是目前国际传播媒体最需要的人才。

(3)鼓励资深记者驻外

由于驻外记者工作挑战性很大,所以与国内记者相比,他们需要更高的专业素养和更丰富的经验。西方主流媒体选派驻外记者非常注重其专业素养和工作经验,因此能作为驻外记者派出的人员大多是业界的精英,专业素养高,阅历丰富,能独当一面。比如,BBC选拔的驻外记者一般要有七八年的国内采访经验,绝大多数是30岁以上的人。[14]美国媒体也是这样,“驻外记者向来被看成是美国记者圈子里的精英,他们一般比国内记者要更年长和有经验,受教育程度也更高。”[15]美国驻外记者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数比重是国内记者的4倍。他们的平均年龄是43岁,其中男性平均年龄是44岁,女性平均年龄是38岁。报纸和通讯社驻外记者的平均年龄是41岁,电视驻外记者的平均年龄是48岁。电视驻外记者平均驻外12年,报纸驻外记者的驻外时间平均8年,通讯社平均9年。[16]

我国媒体应该向西方同行借鉴这一做法,改变从语言专业毕业生中选拔驻外记者的思路,建立派驻资深记者的机制。目前已有部分国际传播媒体在向这一目标努力。比如,新华社提出“职业驻外记者”的口号,目的就是鼓励符合条件的人才长期从事驻外记者的工作,形成雄厚的驻外记者人才储备库。新华社还提升了国外几个总分社的行政级别,将国内更高层级的采编业务领导派往国外,统筹总分社的各项工作。不过,总的来看,国内媒体在这一方面的努力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