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世界贸易与投资的现状

世界贸易与投资的现状

时间:2022-06-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世界贸易与投资的现状_浙江发展研究报告(一)世界贸易与投资的现状世界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与世界经济的增长密切相关。2007年世界贸易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增长率仍达6.3%,当年贸易额超过12.6万亿美元,是2002年的2倍多。世界贸易增长持续高于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使得世界贸易额与全球GDP之比持续上升,贸易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进一步增强。公司利润再投资占整个FDI流入的30%。

(一)世界贸易与投资的现状

世界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与世界经济的增长密切相关。自2001年以来,全球贸易与投资都得到了迅速发展。

1.世界贸易的发展及其现状

(1)世界贸易增长速度远高于世界经济增速。1950—1999年,全球GDP增长6.3倍,年均增长3.8%,出口额增长19倍,年均增长6.2%,高出GDP增长率2.4个百分点。GDP规模与出口量的相关系数为0.97(我国从1980—2000年的GDP规模与进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出口总额的相关系数高达0.99、0.98、0.99)。2006年全球货物贸易额达到11.9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3%。2007年世界贸易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增长率仍达6.3%(WTO6%),当年贸易额超过12.6万亿美元,是2002年的2倍多。2008年上半年,世界贸易增长速度保持在6%以上,是同期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2倍多。世界贸易增长持续高于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使得世界贸易额与全球GDP之比持续上升,贸易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进一步增强。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使传统制造业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以及世界贸易体制的完善,给世界贸易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来,外贸增长持续超出预期,有力促进了世界贸易发展;另一方面,世界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扩大了贸易需求。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发达国家内需持续扩大是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根本性基础动力。近年来世界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特别是欧盟、美国、日本以及澳大利亚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的健康发展为国际贸易增长注入了活力。2006年,美国以美元计价的货物进口额增长率为10.7%,继续成为促进世界贸易增长的重要动力。

(2)初级产品价格持续上扬,2008年下半年转为回落。2002—2008年上半年,在世界经济增长步伐持续较快的带动下,国际市场需求旺盛,对原材料和能源等初级产品的市场需求大幅增加,国际市场商品价格2002年开始从谷底回升以来呈持续上扬走势。近年来国际市场商品价格提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产量或供应增长慢于需求增长。美国经济迅速增长使住房市场兴旺,导致对建材等基础材料需求增长。亚洲特别是中国2003年以来对煤炭、有色金属和石化产品需求也有较大增加,对这些商品价格的上涨也有一定支持。第二,受罢工、生产事故以及政治局势等一些临时性突发因素的刺激和影响,引起市场对供应减少或中断的担心,价格因而屡呈激涨并不断保持在高位徘徊。第三,原料或上游产品价格的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和支持了半成品、成品或下游产品价格的提高。第四,期间美元汇价走软,导致以美元计算的商品价格有所上浮。

2008年9月后,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加深并转化为全球性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增长步伐明显放缓,国际商品市场的需求减少,石油、煤炭、钢铁、黄金、铜等初级产品的价格出现了大幅回跌。

(3)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提升。发展中经济体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与作用不断上升。这种上升主要源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相对较快的发展以及它们之间经济联系的增强。

按照IMF预计,中国、印度和俄罗斯三个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到50%。东南亚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在已经很高的增长基础上继续加速,使这一区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14年内翻了一番以上。非洲、西亚和拉美过去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超过15%,是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从未有过的增长水平。2000年以来,东南欧和独联体转型经济体恢复增长,此后成为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人均收入累计增长达到75%。

以美国为例,2007年,对外贸易大大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增长。美国出口市场已经从发达国家转向快速发展的新兴市场。过去两年,出口到新兴市场的美国商品的比重已经从38%上升到45%。

发展中国家在区域内的经济联系明显增强,区域内贸易增长持续快于区域外贸易。东亚发展中国家的区域内贸易增长最为迅速,目前已占该地区总贸易额的一半左右。而中国、韩国以及台湾地区的区域生产网络体系的重新配置大大促进了区域贸易的发展。

(4)贸易平衡格局发生变化。发展中经济体贸易差额出现大量顺差,而欧美发达国家出现逆差。因此,近年来,发展中国家作为整体成为资本净输出方。主要原因:一是近年来商品价格上涨和贸易条件好转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使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出现了大量的贸易顺差。二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生产力迅速提高,实际汇率处于有利地位,制成品出口迅速增加。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新策略一直旨在保护低估汇率营造的有利竞争地位,避免因经常账户赤字而对国际资本市场的依赖。亚洲、拉美、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汇率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使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有利的地位。也有的国家政府通过压低工人工资、向企业提供补贴和降低公司所得税等方式,使自己处于有利的实际汇率位置,人为地提高国内生产者的国际竞争力。

2.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及现状

(1)2004年以来,世界FDI迅速发展。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IMF和OECD等国际经济组织最新发布的相关统计数据,自2004年全球FDI流入规模开始转降为升以后,便开始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递增。2005年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2006年便迅即达到了1.42万亿美元,尽管从2007年下半年发生了金融和信贷危机,三类国家——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东南欧和独联体转型经济国家的FDI流入量都持续增长。公司利润再投资占整个FDI流入的30%。2007年全球FDI增长30%达18330亿美元,超过2000年1.58万亿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

(2)全球FDI的增长格局变化。发达国家仍是FDI流入的主要地区。在过去的1997—2006年的10年中,流入OECD国家的FDI总额达到6.84万亿美元,流出总额则达到了8.08万亿美元,净流出约1.24万亿美元。OECD国家跨国并购交易资金的流入与流出的总规模,自2004年起便开始明显的恢复性增长,并在2007年达到自2000年以来的一个新的高潮。这包括无论交易规模、并购件数还是平均每件交易规模均是如此。据OECD统计,2007年流入经合组织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增长30%,从2006年的1.05万亿美元上升到1.37万亿美元,超过了2000年的1.29万亿美元的最高纪录,比2003年几乎增长了3倍。

美国、亚太、欧洲是三大国际投资热点区域。美国是全球最大的FDI吸收地,也是全球最大对外投资国。在过去的10年中,美国吸收的FDI总额达到1.64万亿美元,而流出总额也达到了1.58万亿美元。2007年,美国有3330亿美元FDI外流和2380亿美元的流入,继续保持全球最大的FDI东道国地位和接受外国投资最多的国家。

欧盟25国吸收FDI占全球FDI流入的40%,是吸收全球FDI最多的区域。英国是欧盟最大的FDI外流国与流入国。2007年有2300亿美元的资金外流和1860亿美元资金流入,紧随其后的是法国,流入1580亿美元和流出2250亿美元。西班牙2007年FDI流入增加了80%以上,主要是由于意大利投资了西班牙的大型电力部门。

亚太地区是另一个FDI流入的热点区域。亚洲和大洋洲FDI流入已经实现了连续6年的持续增长,2007年创下了2770亿美元的新高。然而,该地区发展中国家吸收FDI的比重从69%降到63%。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地区依然是FDI的主要目的地,分别达到670亿美元和540亿美元。新加坡也创下370亿美元的新纪录。其他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如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等国,也较过去所有增长。截至2007年年底,中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超过7800亿美元。在过去的30年里,外商直接投资的大量流入已经使中国成长为世界业链上的一环。印度近两三年来FDI流入显示出异常快速增长趋势。2006—2007财年,FDI实际流入规模大大突破了先前制定的120亿美元的目标,比上一财年陡增约3倍,达到150亿美元。2007—2008财年,达到250亿美元(由于统计方法问题,印度公布的FDI数据比国际社会的要低许多)。在日本,受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尤其是政府开始切实推行鼓励外资流入的自由化政策以来,流入日本的外资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向。日本扭转了2006年FDI负流入的局面,2007年实现了近290亿美元的净流入,主要是由于主要投资于金融部门和资本的外国子公司在日本从事房地产投资。

当然,也有一些国家FDI流入规模在减少。例如,2004年后韩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规模持续下降。2007年韩国吸引FDI同比减少30%多。

2007年,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发展中国家的数量增加了30%,超过此前2006年的纪录3680亿美元,达到了创纪录的4710亿美元。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占了其中的大约50%~60%。2007年拉美地区吸收FDI创下了1250亿美元的纪录。该地区主要经济体的FDI流入都实现了翻番,特别是巴西、智利和墨西哥尤为突出。巴西在2007年吸收FDI规模是2006年(187.78亿美元)的2倍。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该地区FDI的强劲增长主要体现在绿地投资而非跨国并购,初级产品价格的走高推动的地区经济强劲增长以及公司利润提升是FDI进入的主要动力。

以资源寻求型为主的跨国公司不断进入,非洲FDI的流入规模也在呈现增加的趋势。2007年整个非洲大陆吸收到360亿美元FDI。除了采掘业及相关服务业的跨境并购是FDI流入的主要领地外,新的跨国收购也发生在银行业。尽管这种规模从绝对量上看依然很小,但其发展潜力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埃及、摩洛哥及南非是FDI的主要流入国。

同时,转型国家的FDI流入保持较高规模。受欧盟东扩和大量出售国有企业的影响,流入东欧的外资呈现连年稳定增长的态势。尽管俄罗斯加大了对FDI进入的行业限制,但吸收FDI总量依然显著增加。这是该地区连续7年来FDI持续增长。2006年,流入东欧的FDI达到1120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45%,从而在吸收外资方面超过拉美地区,成为仅次于亚洲的新兴经济地区。2007年,东南欧及独联体国家FDI流入增长了41%,创下了980亿美元的新纪录。俄罗斯联邦是该地区最大的FDI接收地,比2006年几乎翻了一番。

(3)FDI资金的产业流向集中在能源、金融等领域。自2006年以来,全球许多领域都发生了规模较大的跨国并购交易。其中,能源、金融、电信、房地产等领域一直是资金流向比较集中的部门。在2007年上半年间,全球10件最大的并购交易案件中,有4件发生在能源领域,除了能源领域外,其他领域还包括:类似英国与日本烟草商达成的一项价值150亿美元的收购协议,等等。而2007年年初,英国电信巨擘沃达丰(Vodafone)宣布以110亿美元收购印度第四大移动运营商Hutchison Essar,这场漫长而艰苦的竞购战,凸显了发展中国家电信市场对西方跨国公司的巨大吸引力。

(4)全球企业并购创历史纪录。按照著名全球企业并购数据提供商Dealogic公布的数据,2007年上半年,包括跨国并购在内的全球企业并购交易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55%,达到创纪录的2.88万亿美元。

美国2007年上半年并购交易总额便比上年增长75%,达到1万亿美元以上,而平均每件并购交易额比上年增长58%,为2.98亿美元。而作为第五次全球企业并购浪潮重要推动力的欧洲企业,自2001年以后受经济发展缓慢等因素的影响,并购活动较以往要消停了许多。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经济的复苏,2007年欧洲企业的并购活动又重新活跃起来。2007年1—7月,欧洲企业的并购交易规模达到1.29万亿美元,超过2006年全年的水平。2007年1—6月,外资并购日本企业的总数为146件,比上年同期增加了87.2%,创同期的历史最高纪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