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外城乡一体化的主要模式

国外城乡一体化的主要模式

时间:2022-06-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国外城乡一体化的主要模式一、美国城乡一体化模式美国的城乡一体化有四个重要特征:工业化早期农村地权的剧烈变动,土地由地主、自耕农向资本主义的大土地所有者、经营者转移,农业经营由小农经济向雇佣制规模经营转化。

第二节 国外城乡一体化的主要模式

一、美国城乡一体化模式

美国的城乡一体化有四个重要特征:(1)工业化早期农村地权的剧烈变动,土地由地主、自耕农向资本主义的大土地所有者、经营者转移,农业经营由小农经济向雇佣制规模经营转化。(2)城市工业发展迅猛,农村无地的剩余劳动力被迫向城市无序转移,导致早期大城市人口的畸形膨胀,城市污染严重。(3)美国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过程长达几百年,在这个过程中(尤其是在二战前),产生了一系列灾难性的后果,一是压低劳动力价格,使工人的生活水平和劳动条件恶化。二是长期就业不足,社会动荡不安。(4)二战后,受凯恩斯理论的影响,美国政府对城市人口的社会保障,城市工业对农业反哺以及政府对农业、农民的保护,城市规划及环境污染治理,既是城乡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又缓和了城乡关系和阶级矛盾。

二、东亚城乡一体化模式

东亚选择了“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模式”,这是对英法(早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日、德(晚起发达国家)工业化模式、苏联工业化模式的扬弃和发展,同时又是出于“赶超”战略的需要。在“官僚主导”的市场体制下确实能创造经济奇迹,政府对企业的积极干预完全可以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但前提条件是政府官员拥有强烈的富国理想和过硬的业务与道德素养,民间的经济活力必须得到充分的发挥和作用。东亚的农村改革基本上是成功的,东亚的城市化进程相当迅速,只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如韩国城市化水平达到70%,只用了10年的时间。由规模极小的自耕农家庭农场组成的农业结构是有生命力的,相当有效率的,并且能够维持农业生产率的迅速提高,现在这些地区的小规模经营和对农业的保护使其粮食成本上升的压力日渐明显,但是土地平均化改革由于与发展中国家落后的工农业生产状况相适应(尤其是在早期),从而带来的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失业的减少以及社会稳定等收益要远远大于其造成的规模经济的损失。

三、前苏联城乡一体化模式

前苏联在巨大的城乡差距面前,充分依据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特征和机制,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其主要特点是:(1)农村的集体农庄制;(2)城市企业的国有制和公有制;(3)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4)为筹集工业化资金对农业低价格高征购和征收各种赋税;(5)优先发展重工业,置轻工业、农业于从属地位;(6)经济布局分散,力求“大而全”、“小而全”。客观地讲,前苏联模式工业化早期有些特点如强调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对工业的支持、对国外技术设备的引进和对科技的重视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只是到了后期原有的经验被过分强调进而变成了发展的阻碍,又没能进行适时的合理正确的改革,最终导致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失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