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国茶叶深加工产业的发展

我国茶叶深加工产业的发展

时间:2022-06-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9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茶叶加工新技术、新设备的迅猛发展,大量的茶叶新产品如低咖啡因茶、高γ-氨基丁酸茶、超微细茶粉、茶酒、茶食品以及深加工产品如速溶茶、茶饮料、茶多酚、茶氨酸、茶黄素及其保健食品等不断涌现,丰富了我国茶产品的种类,促进了我国茶叶深加工产业的发展。[8]在上述产品中,速溶茶、茶饮料和茶多酚等茶叶深加工产品对支撑我国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已发挥了重要作用。

4 茶叶加工技术创新丰富了茶产品种类,促进了我国茶叶深加工产业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茶叶消费也逐渐向快捷、方便、营养和保健等方向发展。19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茶叶加工新技术、新设备的迅猛发展,大量的茶叶新产品如低咖啡因茶、高γ-氨基丁酸茶、超微细茶粉、茶酒、茶食品以及深加工产品如速溶茶、茶饮料、茶多酚、茶氨酸、茶黄素及其保健食品等不断涌现,丰富了我国茶产品的种类,促进了我国茶叶深加工产业的发展。

在新型茶加工技术方面,开发出热水浸提法生产低咖啡因茶的加工工艺及关键设备,茶叶中的咖啡因脱除率超过50%,并实现了工业化生产;研究出超微绿茶粉的保绿技术、脱茎梗技术和超微粉碎技术等,形成超微绿茶粉整套生产工艺流程。生产的超微绿茶粉产品叶绿素保留率为70.7%,粒度达到300目以上。开发出γ-氨基丁酸茶加工新工艺,其中γ-氨基丁酸绿茶中GABA含量最高可达6.62毫克/克,γ-氨基丁酸红茶中GABA含量最高可达4.13毫克/克。[8]

在速溶茶加工技术方面,连续逆流提取、低温提取、微波和超声波辅助浸提、膜超滤和反渗透、冷冻干燥等技术得到进一步研究和应用,速溶茶品质得到显著提高。其中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开发的高香冷溶速溶茶为代表,该产品集多项新技术于一体,产品在10℃以下的水中全溶时间≤30秒,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原茶的色、香、味。[8]

在液态茶饮料加工技术方面,连续逆流提取、膜分离、超高温瞬时灭菌(UH T)、膜冷除菌、无菌冷灌装(ACF)等各类新技术、新工艺得到不断应用,基本解决了影响茶饮料品质的关键技术问题,使液态茶饮料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开发出丰富多彩的茶饮料产品如冰红茶、冰绿茶、龙井茶、茉莉花茶、原味茶等,使我国茶饮料产业得到快速增长。如1990年我国茶饮料年产量还不足20万吨,至2007年达到了500万吨,增加了25倍。[8~9]

在茶叶天然产物提取利用技术方面,有以下主要成果。

(1)茶多酚的提取工艺日益成熟,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具体表现在茶多酚产品中EGCG含量可达到60%以上,无溶剂残留和不含咖啡因;儿茶素单体的分离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如儿茶素单体EGCG和ECG的逆流色谱分离技术、柱层析分离技术等已实现了产业化生产。有关茶多酚的分子修饰等研究进一步深入,如脂溶性茶多酚、茶多酚脂质体的制备,茶多酚锰、茶多酚锗、茶多酚硒和茶多酚镧的合成等。

(2)茶氨酸的提取制备技术取得很大进展,提出了从茶多酚工业废液中提取制备茶氨酸的专利技术,工业化产品的纯度达到40%以上;成功构建茶氨酸生物合成的基因工程菌,最高产量达到27克/升;大规模茶叶细胞悬浮培养合成茶氨酸的工艺、L-茶氨酸化学合成及新型酶法制备工艺得到进一步研究开发。

(3)茶黄素的生产工艺已基本成熟。目前,中国已申请专利的茶黄素生产工艺可分为化学法、游离酶法、固定化多酚氧化酶法及柱分离法4类,产品的茶黄素总量可达到80%以上。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柱层析等方法分离茶黄素单体的技术日趋成熟,可制备出4种高纯度茶黄素单体(TF、TF-3-G、TF-3′-G、TFDG)。

(4)已开发出多个以茶多酚、儿茶素为主剂的具有降血脂、降血糖、增强免疫力和美容等功能的保健食品,正在逐步推向市场。[8]

在上述产品中,速溶茶、茶饮料和茶多酚等茶叶深加工产品对支撑我国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已发挥了重要作用。如2007年我国液态茶饮料年产量已达到500万吨左右,固体茶饮料(速溶茶)达8000~10000吨,总产值超过200亿元;茶多酚年生产量达到2000多吨,产值约5亿,使我国茶叶深加工产值已占整个茶业产值的33%(图5)。还有一些新产品如低咖啡因茶、高γ-氨基丁酸茶、超微细茶粉、茶氨酸、茶黄素及其保健食品等,已显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预计不远的将来也将会对支撑我国茶产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9]

img70

图5 2007年我国茶叶深加工产值占整个茶业产值的比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