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花时间学习

花时间学习

时间:2022-06-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五、花时间学习学习可以大幅度地减少错误和缩短摸索时间。成功的营销人员注重通过学习获得成长的好习惯。“时间再紧张,学习也不能马虎。平时很少有时间去看书,有的时候在飞机上看看。在这种学习时间很少的情况下,每个月一定要集中3天时间。集中3天学了之后,再把自己的思路理顺。”成功的营销人员都是通过不断的学习来超越自己的,并且能在营销的团队里促成一种学习的氛围。

五、花时间学习

学习可以大幅度地减少错误和缩短摸索时间。

成功的欲望是一颗种子,你的信心和勇气是土壤,种子本身对你是没有什么用的,只有让它长成了参天大树你才可以收获到丰收的硕果。要不断地得到收获,你就得不断地施肥,不断地学习。

学习的最大好处就是:通过学习别人的经验和知识,可以大幅度地减少错误和缩短摸索时间,使我们更快速地走向成功。

有个年轻人来到了小河边,看到三个年老的长者在河边垂钓。过了一会儿,一个老者起身说:“我要到对岸去。”于是,老者蜻蜓点水般在水面上飞快地点了几下,就过去了,年轻人很惊讶。过了一会,又有个老者也向第一个老者一样过去了,年轻人看呆了。又过了一会,第三个老者也起身从水面过去了。这下,年轻人认为自己遇上了神仙,他决定一定要拜他们为师,于是,他试图像他们一样蜻蜓点水而过,谁知“扑腾”掉到了水里。三个老者把年轻人救起,问他为什么跳到水里,年轻人把他的想法说了出来。三个老者哈哈大笑:“年轻人,我们在这条河上走了几十年了,对河里的每一块石头都非常熟悉,所以,我们可以很轻松地过河。你不熟悉,你一定会掉到水里去的。”

别人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如果不愿意学习,我们就会和这个年轻人一样总是掉到水里。

成功本身是一种能力的表现,能力是需要培养的。成功的营销人员注重通过学习获得成长的好习惯。

营销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营销人员难免在此过程中不断地犯错误。反省,就是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前提。反省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有没有自我反省的能力,具不具备自我反省的精神,决定了你能不能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能不能改正所犯的错误,是否不断地学到新东西。

高德康在波司登已经成为了中国羽绒服第一品牌后,还经常晚上睡不着,想心事。常常半夜里醒过来一身冷汗。他总是在反省自己,为了一些想不明白的问题,他还特意跑到北大、清华上了一年学。他说:“我总是在听人家讲,听了以后抓住要害,再在实践中去检验,到最后看结果,看到底是不是真的。”高德康只有小学文化,而他现在最大的爱好竟然是看书。“时间再紧张,学习也不能马虎。平时很少有时间去看书,有的时候在飞机上看看。在这种学习时间很少的情况下,每个月一定要集中3天时间。集中3天学了之后,再把自己的思路理顺。”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对成功营销人员来说,问题不是一日三省吾身、四省吾身,而是应该时时刻刻警醒、反省自己,唯有如此,才能时刻保持大脑的清醒,不断地加快成长。

成功的营销人员总是能与他的客户有许多共识,这与营销人员本身的见识和知识分不开。有多大的见识和知识,才有多大的胆识,才有多大的格局。

方杰做奥普浴霸,大家都觉得很容易,一蹴而就。其实早在澳大利亚留学的时候,方杰就有意识地到澳大利亚最大的灯具公司打工。当时他还不懂商业谈判。他知道自己的缺陷,很希望学会谈判的本领。他知道他当时的老板是一个谈判的高手,所以,每当有机会与老板一起进行商业谈判的时候,他总是在口袋里偷偷揣上一个微型录音机。他将老板与对方的谈判内容一句句地录了下来,然后再回家偷偷地听,揣摩、学习,看看老板是怎样分析问题的,对方是怎样提问,老板又是怎样回答的。他就这样学习,几年以后成为了一个商业谈判的高手。最后老板退休了,把位子让给了他。到了1996年,方杰差不多已经成为了澳洲身价第一的职业经理人。然后他不想当打工仔了,想自己回国创业。方杰的奥普浴霸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做成的,方杰并不是一个天生的生意人。

顶尖的营销人员都是注重学习的高手,通过学习培养自己的能力,让学习成为自己的习惯,因为,成功本身就是一种思考和行动习惯。成功的营销人员都是通过不断的学习来超越自己的,并且能在营销的团队里促成一种学习的氛围。

纵观国内外,一些著名企业的发展,无一离得开“学习”二字。美国排名前25位的企业中,有80%的企业是按照“学习型组织”模式进行改造的。国内一些企业也通过创办“学习型企业”而给企业带来了勃勃生机。汪中求先生在他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写道:在创业过程中,“第一代老板靠胆子,第二代老板靠路子,第三代老板靠票子,第四代老板靠脑子。”毫无疑问,进入21世纪,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不管是作为创业者,还是守业者,一定要不断地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适应日趋激烈的竞争。作为员工,也只有不断学习,使自己成为“知识型员工”,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就是一个非常注重学习的企业,董事长郭广昌先生经常说一句话:“企业之间最核心的竞争,就是看谁能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

现在,一个新观点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这就是:培训是最大的福利。许多企业也不惜重金使员工接受新观念,充实新知识。培训是间接投资,虽然培训不是今天投一万元,明天就立刻能产出二万元的利润,但是只要坚持下去,那些善于学习的团队一定是最后的赢家。

一个团队学习的过程,就是团队成员思想不断交流、智慧之火花不断碰撞的过程。如果团队中每个成员都能把自己掌握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拿出来和其他团队成员分享,集体的智能势必大增,就会产生1+1>2的效果,团队的学习力就会大于个人的学习力,团队智商就会大大高于每个成员的智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给一个人一条鱼,你只能喂饱他一天;教会一个人钓鱼,才能使他一辈子不会挨饿。作为团队领导,不但要自己会钓鱼,还要教会员工钓鱼。

给人以鱼只能使他“做对了事情”,授人以渔则可以使他“以正确的方法做事情”。不仅要做正确的事,还要正确地做事,这是活到老也要学到老的事。

当今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速,一个人要想不做时代的弃儿和乞丐,就应该不断地更新和积累知识,以保证自己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否则,只出不进,知识就会“透支”。有人做过一个统计,人类知识的总量每隔7至10年就要翻一番,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大学毕业后6至10年,在学校学的知识有一半会失效。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知识老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如果知足自满,原有的那点积累就会日用渐少,终至告罄,知识优势就会丧失殆尽。

所以,处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处于这样的国际局势中,我们就更应该给自己多留点学习的时间。从我们每个人的角度讲,学习是我们成就希望的动力。俗话说: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只有在学习中,我们才能由无知走向有知,从莽撞走向理智,从盲目走向从容。培根名言“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成才”就是这个道理。一句话,读书使人明理。生活和工作给予每个人很大的压力,我们事业成功起飞的燃料是学习!我们战胜困难超越对手的武器是学习!我们开拓创新的动力是学习!

所以学习的时间千万不能占用,千万别以“忙”为借口而耽搁学习,也千万别说“慢慢来”,慢慢来也许就来不及了!

但是,我们现在的情况却是:工作任务重,家庭负荷重,社会活动多,在这三重时间的压迫下,要分出点学习的时间来还真不太容易。

所以从时间管理的角度来看,最经济也是最管用的方法就是把所有的时间挤出来学习,也就是随时随地学习。即工学和合,即工作与学习和谐、合一。学习,主要是为了事业,为了工作,主要应以工作为中心。既要在工作之余进行学习,又要在工作之中进行学习。在工作之余进行学习,容易直接针对当时工作的需要;在工作之中进行学习,更能直接促进工作,快速提高本领。

在工作之中学习,也就是“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善于总结经验。联想总裁柳传志说:“别的企业都看重应聘者有没有经验,而我们看重的是会不会总结经验。”会总结经验,才会把经验转化成为智能、素质。

在以前的观念中,总是把学习与工作割裂开来,学习是学习,工作是工作。其实,学习应当与工作合一。首先学习期与工作期就应合二为一,这可以用多种形式。学习期包括工作期,例如“夹心课程”——五年中三年学习,两年工作。工作期也可包括学习期,如在工作过程中的进修和专门的培训。还可以边工作边学习,“从战争学习战争”。同时,在选择工作时,不仅要比较各个公司的待遇,更要对比哪一个公司更有利于自身的成长,更有利于培养自己所需要的能力。

工学和合,就会学习与工作双成功,否则学习与工作就可能双失败。工学和合才能彻底避免学非所用,用非所学。学非所用,使学习低效甚至无效;用非所学,使工作无知无能、缺知缺能、少知少能。

工学和合方略十分根本,“三万”方略也大有奥秘。什么是“三万”呢?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万个人”。

读万卷书。学校学习虽然主要是念书,但一个学期下来念的就是那几本书,知识面非常狭窄。读万卷书能拓宽视野,对素质培养大有裨益。今天,虽然有电视、网络,然而书的作用也是不能代替的,它是主要的智能载体

万卷书怎么个读法呢?要根据自己的目标、自身的情况,有些精读,有些略读,有些浏览,有些只需要翻翻目录,有些只需看看前言……绝不平均用力,也不走马观花,而应有所选择,有所侧重,有所控制地读万卷书,建立起适合自己的最合理的知识结构。

读万卷书较好理解,行万里路人们就不够重视。行万里路,可以得到读万卷书得不到的很多好处。“纸上得来终觉浅”,“百闻不如一见”。书上看到的,只算是“闻”,而行万里路,则能够“见”,效果大大胜于闻。眼见为实,眼睛看到的事实更能给人以触动,亲身经历的东西更能够影响心灵,从而观念变,见解变,头脑变!我们应特别重视培养自己的社会性,绝不能呆在书堆里练本领,练素质,要深入社会,广泛了解社会。行万里路,有其不可替代的学习效果。

游学,这是自古提倡的。游学可以做调查研究,了解风土人情,把握社会心理,掌握社会客观实际,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就是旅游,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如果有学习目的地旅游,效果就更大了。这种旅游,不是带着几千块钱舒舒服服地去玩,而是要去锻炼,像毛泽东那样不带分文,对自身的锻炼作用就更大了。

某大学在暑假开展了一项训练:把大学生放在陌生的城市,身无分文,独立生存10天。经过严峻的考验,他们都感到在素质上脱胎换骨,其收获远非读几个月的书可比。这就是真正的素质学习!

交万个人。这不仅能够增强自己的社会性,培养沟通能力、交际能力、合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多交朋友,就会多一些资讯,多一些成才的机遇,多一些读书得不到的收获。一个人,所有的关键机遇都可能是朋友提供的(这种提供或者是直接的,或者是间接的)。

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瓦勃格指出:“一个年轻的科学家,一生中最重要的就是跟当代的科学巨人进行个人接触。”李鸿章如果没有投到曾国藩的门下,那他就不可能有后来那样的发展空间。诸葛亮如果不交司马徽、徐庶,刘备就不知有这等高人,也就没有三顾茅庐,没有诸葛亮的大展宏图了。

即使朋友不能够带给你什么机遇,但与朋友聊聊天,也能够开阔视野,扩大自己信息、智能的来源。一些政治家虽然很少读书,但他们周围有许多具有丰富学识的朋友,只需30分钟的时间,便可听完10本书的核心内容。

日本前总理福田纠夫是个了不起的“经济通”,他曾直言不讳地坦白秘诀,说:“我的学问全是用耳朵听来的。”可见与朋友“聊天”是何等重要。甚至有时候,真的能够取得“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效。自己有些糊涂的事情,听了朋友的一两句忠告,也许就会茅塞顿开。

朋友,对于塑造自我、修炼自身的作用同样很大。朋友会对你产生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朋友的习惯、爱好、性格,朋友对待人生、事物的态度都会影响你、改变你。朋友,对一个人的素质影响确实很大。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与益友相处应当是一种对修身作用很大的“隐性课程”。

交朋友,特别是交学友,对学习上帮助也很大。一个人学习,与两个人、三个人、几个人一起学习,效果是不一样的,能产生“集合效应”、“竞争效应”。学友之间的互相学习、询问、辩论、切磋、琢磨,比单纯师承更有助于成才。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万个人,一项比一项更重要,却又一项比一项更被人忽视。

另外,在学习中还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学什么东西,因为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不可能学完世界上所有的知识,然而,人们往往最轻视“为何学”,这导致许许多多的人在学习上都存在着根本性的错误。我们对“为何学”认识和理解得越深刻、越正确,学习活动就会进行得越顺利、越高效,对手段和方法的选择也会越正确、越高明,也越节约时间成本,符合时间管理的原则。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来到天堂的岔路口,问天使:“走哪条路好?”天使反问他:“你要到那儿去?”只有你的目的地定了,才能定你走哪条路,怎么走法。没有目的地,就无所谓路,也无所谓路的好坏,走法的好坏。

“为何学”,即学习的目的,它决定着“学什么”、“怎么学”,决定着整个学习系统。“为何学”,是整个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衡量学习效率效益的唯一标准。

明确了“为何学”,学习才会成为自己的事,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才能不需逼迫,不待劝勉,自觉、自愿、自动地学习。

明确了“为何学”,学习才有强大的内驱力。目的是动力之源,高尔基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

“为何学”带来的强大的学习动力,大大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节约时间成本。

斯宾塞说:“养花的为了花而培养一株植物,他承认根和叶的价值主要在于有了根和叶才会有花。”同样,种果树是为了树结果而种树,他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树更好地结果,他承认根、叶和花的价值主要在于有了根、叶和花才会有果,如果叶、花过多妨碍更好地结果,他会毫不吝惜地去掉一些叶和花。

著名的哈佛大学的目标是“为下个世纪挑选领袖”,那么选拔的标准就要符合这个目的,选拔那些具有“领袖”潜质者。因此哈佛大学在选拔上,兴趣、爱好、特长、课外活动成绩常常比分数和名次更重要。每年都有一百多名语文、数学测试满分的学生被哈佛大学拒之门外。选拔上的正确指向,是一种正确的学习指向,它是使学习系统最优化的先导。

明确了为什么而学习,就会使所学的内容更精当,所得效益更巨大。同时,当你明确以大成为目的而学习,在处理学习、工作等人生的各种问题上就会最正确、最高明。

真正懂得为大成而学,才能真正理解比尔·盖茨的退学是何等高明之举!如果能够把握当时的良机来获取成就,那么在学习时代放弃某一刻的学习,放弃某一时的文凭,又有何不好呢?

夏丐尊先生说得好:“当你读错一本书的时候,不要以为你只是读错了一本书,因为同时,你也失去了读一本好书的时间和机会!”同样,当你把精力花在一个价值很小的课程上时,同时也失去了学习价值很大的课程的时间和机会!

因此,“学什么”一定要遵循比较价值原理,要根据正确的衡量尺度来决定所学的内容是否真正最值得学习,它的重要程度是否值得在上面花费那么多的时间,这时间是否可以利用在更为重要的内容上。这个尺度又是什么呢?这个尺度应根据“为何学”来定,即应以获得大成为尺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