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家调控市场运用价格政策的必要性

国家调控市场运用价格政策的必要性

时间:2022-06-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国家调控市场运用价格政策的必要性国家调控市场的价格政策,就是指国家通过利用其财力对市场总供求的干预来影响价格总水平,以及用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手段对重要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形成施加影响以平稳市场运行,实现经济均衡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只要存在着价格管理的必要性,就必然存在着采取价格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第一节 国家调控市场运用价格政策的必要性

国家调控市场的价格政策,就是指国家通过利用其财力对市场总供求的干预来影响价格总水平,以及用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手段对重要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形成施加影响以平稳市场运行,实现经济均衡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这里讲的“直接的手段”,是指对一些公共产品的直接国家定价;“间接的手段”,指国家对市场上占主体的非公共产品的价格形成不能也无必要进行直接干预,而是通过其他的经济办法来影响其价格形成。不论是直接还是间接的价格干预,都应以维护和发展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为目的。什么是正常的市场运行呢?简单讲,不论是商品市场还是要素市场,其运行是平衡的,不断增长的,市场供求基本上是动态均衡的,不是大起大落的;市场的供给能够满足各种不同需要。这些看起来简单,要真正做到是很不容易的。供给不足的东西,怎样才能促使其增加呢?供给过多的东西怎样才能使其减少?没有供给但有需求的东西怎样才能使其生产出来并拿到市场上呢?价格作为市场运行的参数,就在起这个调节信号的作用。但是价格的自发调节是有缺陷的,尽管它的优点是主要的,也是我们多少年来忽视的;但它毕竟是事后的调节,是经济利益的调节,短期目标的调节等。这一点,是国内外经济学家公认的。在西方也有专门的“市场失灵”的一套理论。我们的价格政策就是要使市场价格的调节中增加一些事前的安排,增加一些长远的安排,增加一些非经济的为社会服务的内容。

对国家在宏观经济的管理中,是否还需要价格政策,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不存在宏观管理的价格政策,而只有企业营销的价格策略。国家不应当在价格方面进行政策管理,而只应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调控价格的总水平。他们还认为,在西方国家的宏观管理中,就没有专门的价格政策,只有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顶多再加上一个收入分配政策。还有人认为,价格在宏观管理中,仅是一种目标,比如今年要控制价格总水平的上升幅度是6%,那么,这个6%就是一种目标,更准确讲,是经济发展的一种约束条件,而不是一种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

这种看法有一些片面性。因为,即使在西方国家,也存在价格的管理政策,也存在价格的管理机构,只不过它的价格管理机构或是独立的,或是与别的管理部门合在一起的,其规模和地位不如我国价格管理部门这样显赫而已。它们对价格形成是以市场为基础的,但也有种种规定影响价格的形成,以达到为社会服务的目的。另外,不能认为对价格总水平的计划与调控不是一种价格政策。对价格总水平的目标设定,本身也是一种价格政策的体现。因为政策本身也是一个系统,有目标也有手段,不能认为政策目标不是政策的内容。恰恰相反,政策目标是政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更进一步讲,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所要达到的目标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或者是有宏观计划调控的商品经济。这样一种经济体制,相比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制而言,国家计划的宏观调控程度要高一些,干预要强一些。这是因为,在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市场的不健全,造成市场波动具有更大的盲目性;信息不全和信息交流不畅,使国家有必要利用自身的一些有利的价格信息收集和处理系统,为市场的主体进行价格的指导;对较为普遍的价格垄断现象,要靠国家有关的价格政策去限制;相当大比重的国有经济的存在,是国家对一些(极少数)产品进行价格管理的基本的经济前提;经济发展中的周期波动,使国家有必要在特殊的时候,对价格进行强制性的管理;至于在经济改革中,国家更有必要在特殊条件下对价格进行干预。只要存在着价格管理的必要性,就必然存在着采取价格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当然,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随着新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价恪管理体制将发生很大的变化,价格政策也相应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价格政策将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形成更密切的协调关系,价格总水平的调控将受货币和财政政策的更大影响,但这并不是要取消价格政策,而是对价格政策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价格政策在国家调控市场中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和合理的地位提出更高的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