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十五”期间我国医药工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十五”期间我国医药工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时间:2022-05-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十五”期间我国医药工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十五”期间,我国医药工业的发展充分体现了发挥优势、特色发展。“十五”时期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年均增长率为17.49%。

一、“十五”期间我国医药工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十五”期间,我国医药工业的发展充分体现了发挥优势、特色发展。化学原料药国际市场上已经取得突出优势,中药、生物制药等也有了显著进步,医药企业的创新能力有所增强。截至2005年底,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类新药已经有十余种。我国医药工业开始融入国际化进程,很多企业都致力于通过美国FDA认证、欧盟COS注册,进入国际市场。具体讲,“十五”期间,我国医药工业发生的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十五”期间我国医药工业以较快的速度持续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业产值年均增长率在16.6%左右,“八五”期间是发展最快的5年,年均增长率为22%;“九五”期间年均增长率为17%。“十五”时期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年均增长率为17.49%。

“十五”时期各年度医药工业总产值及增长情如表22-1所示:

表22-1 2001~2005年医药工业总产值及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2001年数据来自国家经贸委经济运行局医药处:《2001年医药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报告》,载中国医药网,http://www.pharmnet.com.cn,2002年4月22日;2002年数据来自《2002年医药工业运行分析》,载中国药网,http://www.chinapharm.com.cn,2003年3月27日;2003年数据来自《2003年我国医药工业经济运行分析》,载慧聪网医药行业频道,2004年3月11日;2004年数据来自《2004年1~12月医药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载医药网,2005年2月6日;2005年数据来自《2005年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为4627.71亿元》,载中国药网,http://www.chinapharm.com.cn,2006年4月25日。

2.医药工业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十五”期间,国家推出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根据行业发展情况适时修订工业政策并及时发布,加强宏观调控,按照《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及时公告清理吊销的产品生产批准文号。随着国家对医药工业调整和GMP、GSP、GAP、GLP认证等规范改造,一条从研发、生产到销售的GLP-GCP-GMP-GSP药品安全链条真正完整地串联起来,分别在医药工业、商业、中药材种植、医药科研等领域得到推广实施,使医药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工业秩序明显好转,药品质量也明显提高。在医药生产、流通体制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多、小、散、乱”的工业状态逐步得到改善,医药企业集中度逐渐提高,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态势明显,现代医药流通模式初步确立,企业竞争方式转向供应链、价值链竞争。

“十五”期间,国家加大了对医药科技的投入,在科研立项、经费补助、新药审批及必要的固定资产投资上为医药企业提供了大量支持,并制定了相应的减免税政策。对于基础性研究和为新药开发服务的筛选中心,毒理、药理实验室及临床试验基地加大了投入力度。鼓励和支持医药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国家继续在技术创新基金、技术改造项目进口设备减免税等方面加大了支持力度。淘汰了一批落后产品、工艺、设备,坚决制止了低水平重复建设。针对当前医药行业生产能力过剩,特别是制剂生产能力过剩的现状,鼓励医药企业之间开展委托加工,盘活了资产存量,促进了结构调整,加强制剂管理,取消了医院制剂的生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制假售假、污染严重、扭亏无望、达不到GVP的企业,依法关闭、破产,为优势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秩序与空间。

国家药品食品管理局定期清理和修订不利于医药行业发展的文件和规定,为企业发展创造了公平环境。进一步深化了医药流通体制改革,在中外合资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扩大了对外开放的领域。规范医药流通企业经营行为,积极推进了流通企业实施GSP。针对当前医药市场混乱,非法医药市场屡禁不止的状况,加大了对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强化了进口药品管理标准,将进口药品的注册与国内药品的注册同等对待,实行GMP认证制度,建立健全了商业医疗保险制度,激励了企业开发医药新产品的信心。

3.并购重组风起云涌,业外资本扩张药业

“十五”期间,不少业外资本涌进医药工业,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盘活了一批医药企业,资源配置得到优化。自20世纪中后期开始,非医药企业纷纷进军医药工业,比较典型的例子包括海尔集团、浙江尖峰集团等。进入21世纪以来,非医药企业进军医药工业的趋势更为明显:香港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集团,2001年以保健品为切入点进入了内地医药领域;2003年,和同仁堂联手组建了北京同仁堂和记医药投资有限公司,专门从事中医药的项目投资;2004年,李嘉诚又准备和白云山中药厂合作。国内一些知名企业也加快了重组的步伐。如三九集团、华源制药、太极集团等上市公司正式通过并购,增强企业竞争力,提升业绩水平。华源制药成功进行了一系列重组和扩张,收购了我国最大的系列中成药企业——辽宁本溪第三制药厂,重组了国家中成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江山制药厂以及安徽阜阳药业,并与哈药集团进行了战略重组,通过一系列的重组,公司业绩大幅增长。[1]由于医药工业领域对外资开放较早,跨国制药企业的生产、管理等先进理念对我国企业影响日深,而随着医药分销领域对外资的逐渐放开,外资医药商业企业开始在我国医药市场“试水”,不仅带来了资本,也带来了新的营销模式,这成为“十五”期间我国医药工业发展的一个亮点。

4.对外贸易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根据海关的统计数据分析,2001年,医药商品进出口增幅稳定,进出口总额71.5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32%,其中,出口总额38.3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06%;进口总额33.22亿美元,同比增长37.1%。进出口相抵,出口大于进口5.1亿美元;2003年我国西药及医疗器械类商品进出口总额首次超过120亿美元,达到128.86亿美元,比2002年的102.43亿美元增长了25.8%;2004年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贸易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进出口总额达到221.02亿美元,与2003年相比增长26.24%,进口额、出口额双双突破了100亿美元大关,创造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2005年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总额达到256.37亿美元,同比增长16%。其中,出口额为138.02亿美元,同比增长28.14%,增幅比2004年同期提高了2.65个百分点;进口额为118.35亿美元,同比增长18.54%,增幅比2004年同期下降了5.54个百分点。[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