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辉煌成就历史跨越

辉煌成就历史跨越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在“十一五”期间,全区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层次显著提高,总人口受教育程度迅速提高。另一方面,上表特别是2005年与200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宁夏教育发展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教育发展重心已从普及义务教育阶段上升为大力发展非义务教育阶段。

辉煌成就历史跨越——宁夏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成就与主要经验

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产业升级持续加快、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一个国家或地区要实现加快发展、持续发展目标,就必须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集聚。因为世界上可供开发利用的物力资源、资本资源、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中,前三种资源的开发利用都是有限的,只有人力资源是唯一可连续开发、深层次开发和无止境开发的资源。[4]

宁夏作为后发展内陆省区与欠发达民族地区,要在“十二五”期间有效缩小与东、中部发达省(市)发展差距,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就要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集聚,坚持“人力资源为第一资源”原则,以人才开发为基础来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要加大人力资源的开发与集聚,就必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以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与先导。

在改革开放特别是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技兴宁”“人才强区”战略,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把促进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开发人力资源作为宁夏参与西部大开发的第一任务,把培养、发现和使用各类人才特别是技术人才作为各级党政主要领导的第一责任,把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管理制度创新作为有效开发人才资源的第一措施。在教育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实践中,全区各地通过改善教育与人才政策管理、创新机制、调整结构、完善制度等重大政策举措,开创了全区教育和人才培养建设工作的新局面:全区各级各类教育规模持续扩大、层次不断提高、质量稳步提高,各类人才总量逐步扩大、结构日趋合理、人才素质与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为全区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文化繁荣、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奠定了良好发展基础。

一、宁夏教育事业“十一五”主要发展成就

“十一五”期间,宁夏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发展成就和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水平不断提升,层次不断提高,结构不断优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两基”目标提前一年实现并高标准通过国家验收,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高等教育成效显著,民族教育不断加强,教育信息化实现突破性进展,教育投入大幅增加,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城乡、区域与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基本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一五”规划所确定的目标任务,并具体表现为:

(一)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快速前行,全面提高。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和人才资源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性资源的时代背景下,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宁夏优先加快教育发展的政策更加明确、措施更加有力、速度更加快,并在发展实践中创造了“教育扶贫”“技能致富”“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等众多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宁夏模式”,推动了并继续推动着宁夏教育的全面持续快速发展。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在“十一五”期间,全区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层次显著提高,总人口受教育程度迅速提高。

表1 2003、2005、2008年宁夏每十万人口各级教育平均在校生数

img1

(数据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编:《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统计手册》,2003、2005、2008年度,250页、264页、269页。说明:按统一统计口径,2003年每万人口各级学校平均在校生数折算为十万人在校生数,小数采取四舍五入。)

上表显示,2003年后是宁夏教育规模迅速扩大、速度加速前进、层次显著提高的历史发展新阶段:一方面,初中、小学每十万人口中在校学生人数增长速度趋缓,说明在长达十多年艰苦卓绝的“两基攻坚”中,宁夏义务教育已取得了突破性成就,确保每一个适龄儿童有学上的目标已完全变成了现实,我们长期为之奋斗的“有学上”目标完全实现。另一方面,上表特别是2005年与200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宁夏教育发展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教育发展重心已从普及义务教育阶段上升为大力发展非义务教育阶段。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基础上,全区高中教育阶段、高等教育阶段发展规模迅速扩大:在高等教育阶段,全区每十万人口中在校学生人数从2003年的614人上升到1610人,增加996人;在高中教育阶段,全区每十万人口中在校学生数从2003年的2666人上升到3752人,增加1086人。迅速发展、不断提高的宁夏教育,极大提高了各族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持与智力支撑,推动着全区各项事业的持续发展与进步,成为宁夏教育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史上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

(二)高中阶段教育:双轮驱动,协调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较长时期曾是非义务教育阶段中的“短板”,因为在众多社会成员的“教育记忆”中,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虽都是教育这棵“大树”上结下的果实,但只能是“二等苹果”。因此,普通教育(学校)在开学时常常“人满为患”“供大于求”,而职业教育(职业中学、职业中专)在办学中处处“门可罗雀”“需大于供”。为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协调发展,宁夏近年来通过东西部联合办学和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学生生活费补助、学费免除等有力措施,连续多年中职学校招生增长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有力促进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实现了高中阶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比例大致相当的发展目标。

表2 2005年~2008年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统计

img2

(数据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编:《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统计手册》,2005、2006、2007、2008年度,263页、266页,241页、243页,241页、243页,264页、266页。)

上表显示,在义务教育得到全面普及后的有力支撑的基础上,宁夏高中阶段教育也在快速发展并表现为:在高中阶段教育发展中,全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比例连年都高于普通高中招生,说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速度快于普通高中教育,实现了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办学规模的大体相当的既定发展目标。这一发展态势对全区高中阶段教育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为经济社会发展既需要一定数量的学术型、研究型人才,更需要大批技能型、实用型的人才,特别是在宁夏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对解决新增劳动力就业、推进产业升级换代、推广科技新成果应用、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对进一步优化教育发展结构具有积极意义。

(三)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层次提高。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教育发展水平制约,宁夏在20世纪末之前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发展速度较为缓慢,人才培养适应不了经济社会发展客观需求。步入21世纪后,随着“科教兴宁”“人才强区”战略的深入实施和高校连年扩招,宁夏高等教育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自治区教育厅宁夏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通知》表明,2005年宁夏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9.18%,比“九五”末增加了8.5个百分点,跨入高等教育大众化行列。同时,宁夏大学建立起3个博士授予点并进入“211工程”行列、宁夏医学院更名为宁夏医科大学、固原高等师范专科学院升格为宁夏师范学院等等,都显示出高等教育办学层次的进一步提升。要说明的是,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我国、宁夏用短短数年时间就实现了其他国家要用几十年时间才能完成的发展任务。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的快速实现,既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接受高层次教育的客观需求,也为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出大批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譬如仅就高等教育规模发展而言,2002年全区共有高等学校(含专科、高职院校)11所,高等教育总规模2.42万人,博士授予点无,硕士授予点51个;而到2005年,全区高校数增至13所(区属高校12所,部属院校1所),在校生人数达6.70万人,博士授予点增至3个,硕士授予点增至78个,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9.81%,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到2008年,在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全区高校专任教师数、毕业学生数更是迅速增长,其数量增长情况可从下表中看出。

表3 2002~2008年宁夏高等教育专任教师数、毕业生数统计表

img3

(数据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编:《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统计手册》,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年度。说明:各年度统计数据包括国家民委所属院校——北方民族大学。)

从上表可看出,2002年以来,宁夏高等教育领域内,除成人本、专科毕业人数在各年度表现为时升时降外(这也反映出高等教育发展速度较快——更多的人主动去选取接受普通高等教育而不是过去的以业余、函授为主的高等教育),普通高校研究生毕业人数与本、专科毕业生人数都呈连年持续快速增长之发展态势,宁夏高校所培养的人才数量与自身所拥有的人才数量(专任教师、科研队伍)的总量也都呈不断扩大之发展态势。

这些变化,充分说明宁夏教育在过去十多年间取得了突出发展成就,充分说明宁夏教育为全区经济社会提供人才支持的力度在持续增加。正是在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基础上,宁夏各地人口素质才得到了快速提高,全区人力资源也得到了有效开发,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与水平得到了不断提升,宁夏教育正进入发展最快最好的历史时期之一。

(四)区域教育:统筹兼顾,差距缩小。因历史文化、所处区位、自然经济条件、教育发展基础、人口分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宁夏南北教育发展差距曾长时间存在。为加快宁南山区教育发展、缩小南北差距,自治区政府曾于2004年1月制定颁发了《宁南山区“普九”攻坚实施意见》,对宁南部山区“普九”目标、措施、保障等三方面的14个问题都做出了明确而科学的政策规定,并提出要集中一切力量进行持续攻坚,确保2007年如期完成“普九”任务[5]。在明确科学的发展规划保障下,宁南山区基础教育快速发展,并提前一年基本实现了“学校容得下,家庭担得起,学生留得住,政策有保障”的发展目标,使宁夏“两基”目标在西部省(区)提前一年得以全面实现,有效缩小了长期存在的南北教育发展差距。

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下,自治区教育部门继续通过政策调整、加大投入、增加师资、对口帮扶等具体政策措施,使教育发展基础薄弱的宁南山区9县(区)教育发展速度持续加快,影响宁夏整体教育发展水平的南北教育发展差距呈现不断缩小的良好态势。全区南北教育发展差距缩小的态势可从下表中看出。

表4 2003、2006年宁夏川区、山区基础教育对比情况统计

img4

(数据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编:《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统计手册》,2003、2006年度,212~221页、209~218页。)

上表数据清楚显示,在小学阶段:三年毛入学率、毛升学率中,全区分别上升了1.82、5.61个百分点,而同期宁南山区却分别上升了3.03、10.37个百分点,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全区平均上升趋势;在初中阶段,三年中毛入学率全区上升了18.3个百分点,而同期山区却上升了20.22个百分点,明显高于全区平均上升趋势。这些教育统计数据表明,长期影响宁夏南北教育发展的差距正在明显缩小。

为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成果,近年来全区各地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灵武市、大武口区、青铜峡市三市(区)已于2009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地区[6],说明宁夏义务教育巩固提高迈入了历史新阶段。

(五)总人口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明显改善。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人口受教育程度常常表示出教育的发展水平和人才培养的成效,也是评价人口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的重要指标: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口越多,说明教育发展水平越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也越高。

在各地教育快速发展与提高中,宁夏全区总人口受教育程度呈现出总体不断提高的态势,这可从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局于2006年3月17日公布的《200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中看出:2005年全区常住人口为595万人,在总人口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人口为36万人,高中程度的人口为64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为171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81万人。与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相比,全区大学程度人口增加16万人,高中程度人口增加4万人,初中程度人口增加18万人,小学程度人口增加6万人。这是纵向的对比,虽也能说明总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但更能说明问题的是从2000年全国和甘肃、青海第五次人口普查、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与宁夏同期统计数据的对比中,也可更明显看出宁夏总人口受教育程度提高较快的变化。

表5 2000、2005年全国、宁夏及西部省(区)人口受教育情况

img5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与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和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宁夏、甘肃、青海)。说明:全国、各省(区)受教育程度人口比例是依据总人口和各层次教育程度人口计算而出。)

从上表可看出:虽缺少2006年以后的最新人口统计和各省(市、区)总人口受教育程度统计数据,但从2000、2005年两次人口普查(抽样调查)数据与全国及西部相邻甘肃、青海两省各层级受教育人口的对比数据可看出:在大学程度人口比例中,宁夏从2000年高于全国的0.6个百分点继续提高到2005年的0.8个百分点,快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说明宁夏总人口中大学程度人口比例提高较快。而在高中程度及以下人口比例中,各个层级的人口比例呈现下降趋势,则说明宁夏总人口受教育程度提高较快(低层次教育人口比例下降与学龄人口的减少有关,也和教育层次的提高相关)。同时,从数据对比中也可看出,2005年宁夏在大学程度人口比例中虽低于青海省,但高中程度人口比例却高于青海省,同时初中及小学程度人口比例低于青海省,这说明在西部各省(区)中,宁夏总人口受教育程度在西部省(区)排名较为靠前,宁夏人力资源开发的历史成就明显。

(六)科技人员:培养引进,总量增长。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拥有的科技人员数量,常反映出教育发展水平与人才培养能力,也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人才竞争激烈特别是高层次、高学历人才纷纷“孔雀东南飞”的背景下,宁夏科技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工程技术人才也不断流出。但在优惠政策吸引和本地人才培养速度加快前提下,全区人才总量始终保持增长,其具体情况如下表:

表6 宁夏科技活动人员与R&D人员统计表

img6

(数据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宁夏调查总队编:《2007宁夏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8月版,392页。)

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宁夏全区R&D人员及科学家与工程师人数增长迅速:2002年,全区有科技活动人员12521人、科学家与工程师8382人,到2006年科技活动人员、科学家与工程师数则分别增长至13368人、9210人,总量呈显著增长态势。这一增长态势表明在全国各地纷纷构筑“人才高地”、人才竞争激烈的现实条件下,自治区党委、政府在重视人才引进、促进教育发展与增加科技投入上都取得了较好成效,也在培养、吸引、集聚高层次科技人才工作中取得了积极成果,并在吸引和稳定核心创新人才队伍方面是富有实效的。

以上六方面实证分析结果证明,步入新世纪的宁夏教育事业、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为全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作出了积极而巨大的贡献。

二、宁夏教育事业“十一五”期间的主要发展经验

过去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宁夏之所以能够全面完成教育规划任务,主要在于在推动宁夏教育发展中坚持了以下基本原则,这些原则也就是我们推动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

第一,坚持教育的快速发展。“十一五”以来,宁夏始终坚持加速教育发展,并在发展中解决教育中所存在的矛盾与问题。就是说,“有学上”“上好学”等问题必须在教育发展中解决,也只能在教育发展中解决,这就是胡锦涛总书记一再强调的“发展是解决中国问题的总钥匙”。同样,为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择校”现象突出、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等众多深层次矛盾与问题,也要靠发展。

第二,坚持教育的优先发展。步入新世纪,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把教育放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战略地位,在战略定位、经费投入、体系保障等方面不断完善,确保了教育的优先发展与快速发展。特别为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8月31日召开的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所指出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要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三个优先”要求,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公共财政投入、公共资源配置上优先发展教育。譬如在2009年,初中和小学生生均公用经费得到提高,农村学生每生每年提高到500元和300元,比2008年分别增长了110元、46元;县城学生每生每年提高到570元、366元,比2008年分别增长了110元、46元;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分别从每天1元提高到每天2元和3元[7]……初中和小学生生均公用经费的提高,虽是全区教育投入的“一角”,但却从中看到自治区加速发展教育的坚强决心。

第三,坚持教育的协调发展。新世纪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宁夏教育事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全力实现教育发展的“四个统筹”:统筹教育的规模、结构与效益,统筹城乡和地区教育,统筹教育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等等。实践证明,教育发展既要保持适度规模也要注重优化结构,更要全面提高质量与效益,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服务。

第四,坚持教育资源的高效利用。“十一五”期间,全区通过学校布局调整、部分院校合办、城市与农村学校联办等多种形式,大力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建立起统筹协调不同隶属关系、行政区划、办学性质的教育资源新机制,并坚持新增教育资源集中规划、综合利用、形成整体的原则,使有限教育资源得到最大利用。

第五,坚持教育的改革创新。“十一五”期间,全区教育系统与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吸纳国内外、区内外先进教育经验、教育技术,努力提高办学水平,不断推进教育、办学体制与机制的改革创新,增强教育发展活力,其中育才中学的成功创建、东西部职业教育联合招生合作办学的稳步推进等都是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正由于教育改革创新在教育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袁贵仁部长在2010年2月28日国新办举行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新闻发布会上强调:“教育优先发展和教育改革创新两个一个都不能少,这两个组成部分是促进公平、保证质量的两项重点保障条件。”[8]

总之,在过去5年的发展提高下,现阶段宁夏教育已完全进入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阶段、进入到让孩子们上好学的新阶段、进入到建设人力资源强区的新阶段。宁夏教育面临着新的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虽然“十一五”期间我区教育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还不能完全适应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不能完全适应国家、自治区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不能完全适应回汉等各族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宁夏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