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瓶颈”中的资金紧运行

“瓶颈”中的资金紧运行

时间:2022-05-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瓶颈”中的资金紧运行资金紧缺情况下的第一个反应应当是想方设法省钱,节约开支,甚至不惜大幅度削减预算,有时这样做的空间相当大。从更加正面的角度来讲,只有建立资金紧运行的机制,才有利于初创企业突破“瓶颈”,获得成功。拿生产型企业来讲,初创阶段最重要的是尽快推出自己的主导产品。现实生活中不乏钱多而导致失败的案例。

“瓶颈”中的资金紧运行

资金紧缺情况下的第一个反应应当是想方设法省钱,节约开支,甚至不惜大幅度削减预算,有时这样做的空间相当大。所以在企业的初创阶段,应当建立资金紧运行的机制,从严控制资金的运用和支出。当然企业的财务必须永远坚持节约的原则,但在初创阶段这样做更加有其特殊的作用。由于大力压缩了那些并非十分必要的开支,因而能大大降低企业的资金压力。初创阶段企业的很多开支是似是而非的,如为了显示实力,树立形象,在高档的写字楼租用宽敞的办公场地,搞豪华装修、买高档车、高档办公用品,甚至赋予公司负责人各种财务特权等。这样花出去的钱都没有进入企业的商业循环,相反却会以各种科目进入企业的总成本,使企业负重前行,影响市场竞争力。这和企业突破“瓶颈”的方向是相反的。

从更加正面的角度来讲,只有建立资金紧运行的机制,才有利于初创企业突破“瓶颈”,获得成功。这里说的资金紧运行并不仅仅是为了省钱,有时候钱紧反而比钱多更加有利于获得成功。钱多会形成钱多的误区。拿生产型企业来讲,初创阶段最重要的是尽快推出自己的主导产品。如果资金供给比较宽裕,容易产生若干不良的倾向:其一是设计思想会力求完善,会努力把各个方面考虑周全,甚至在一些无关紧要的环节上也会反复斟酌,耗费人、财、物去做,而其实在这些环节上不论怎样对结果是没有多大影响的;其二是由于资金充裕,没有压力,这使得企业的相关人员习惯于关起门来做自己的事情,缺乏向外发展的压力和动力,甚至轻视市场,对市场信息不闻不问,反应迟钝。而这样做的结果是错失许多市场机会,最后耗费大量资金和时间做出来的结果却与市场需求完全不符。可以说这就是钱多害的。

现实生活中不乏钱多而导致失败的案例。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苹果公司决定开发一款掌中电脑来代替个人的台式电脑,并将之称为“牛顿”电脑。应该说这个决策正确把握了个人电脑的发展趋势,是符合市场需求的。由于苹果公司是个人电脑的市场领导者之一,对开发有充分的信心,资金也很充裕,因此牛顿电脑的开发完全是在与市场隔绝的情况下关起门来在公司内部进行,在开发的各个阶段从不考虑去市场验证、获取市场反馈。结果耗费巨资历时六年才把产品做出来,而市场的反应却是体积太大,价格太贵,而且缺乏人们所希望具有的一些功能,这款产品的开发就此搁浅。又如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Novell公司是软件行业的主流企业,微软还只是一个后来者。但是Novell公司的研发系统像是一个独立王国,公司供给充裕的研发资金,研发人员十分迷信自己的技术主张,从不重视从市场去获得开发的信息,他们甚至以自己的技术优势而对各种市场需求冷嘲热讽,似乎用户应当按照他们推出的产品去解决自己的需求,结果推出一款一款的产品都难以被市场接受。相反,十分重视并熟悉市场需求的微软却大步赶了上来,占领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如今Novell公司虽然还存在,但已经处在很次要的位置上了,这两个失败的案例虽然可以从各个角度去加以分析,但是缺乏资金压力是一个共同的重要原因。在2000年的网络经济高潮中,我国也兴起了一大批网络企业,这些企业办起了各种各样的网站。很多网站公司非常豪华地烧着投资商的钱,却创造不出网站的盈利模式,最后,钱烧光了,网站也就倒闭了。由此可见,适度偏紧的资金压力和资金约束,将是企业获得成功的正面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