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产学研转化过程中遇到的瓶颈

产学研转化过程中遇到的瓶颈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进而,基于大样本问卷调查数据,对我国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过程的知识创造机制和知识创造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因此,总体上而言,本研究的设计是科学而可行的,根据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本研究主要存在以下不足。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本研究未能进行更大规模的调查,尽管现有的问卷数目已经满足了研究模型的样本容量要求。

8.4.1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本文从我国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知识创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出发,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和理论分析,在探索性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自主创新过程的阶段特征和合作过程中知识形态的变化进行总结和归纳,结合理论分析,构建我国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知识创造的理论框架。进而,基于大样本问卷调查数据,对我国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过程的知识创造机制和知识创造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从方法选择上看,探索性案例分析、理论分析和回归方程分析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适应性,从结论上看,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结果和调查数据比较吻合。因此,总体上而言,本研究的设计是科学而可行的,根据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本研究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在探索性案例分析方面。首先,本文所选择的三个案例都是新产品开发或新技术改进为目标,以学研机构研发为主企业研发为辅助的形式,基于项目层面的合作案例,而对目前普遍较为关注的诸如产学研合作战略联盟这种长期的互动性更强协作更密切的合作方式没有涉及。此外本文所选择的三个案例尽管行业跨度较大(软件系统开发、化工材料开发、电力电子设备开发),但严格意义上都是产学研合作创造的新知识在传统制造业的应用,对于知识更为密集的高新技术产业(如生物、信息技术、新能源、航空航天等)关注不够。但是,更科学的操作方法是按照更详尽的行业分类(如Pavitt创新行业分类法)选择更多的企业(包括产学研联盟中的企业)进行探索性案例分析,可能更有利于GDSP知识创造的总结和改进。

第二,知识创造机制研究方面。对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知识创造阶段特征的实证研究而言,时间序列回归无疑是最有效的方法,但本研究基于问卷调查的横截面数据,借助答题者对企业知识创造四个阶段的能力的自评数据与产学研合作知识创造绩效的多元分析结果替代时间序列,是一种变通的方法,分析结论可能存在偏差。因此,尽管关于我国企业产学研合作知识创造阶段特征的研究结论支持知识创造阶段能力与产学研知识创造绩效之间的回归关系,但从动态性的角度看,结论的科学性似乎略显不足。

第三,问卷设计方面。在第七章中,通过影响因素进行效度分析(因子分析),因子的结构与之前所预想的结构有差距,这恐怕对每个影响因素只采用单一题项的变量测量方式有关。由于问卷填写者对文字表述理解的不一致,可能会导致最终的测量结果。

第四,在问卷搜集方面。期望有更大规模的样本数据更充分地对GDSP知识创造机制与其影响因素进行论证。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本研究未能进行更大规模的调查,尽管现有的问卷数目已经满足了研究模型的样本容量要求。但鉴于本研究模型的复杂性,样本数据的规模不允许再划分出对比组样本来进行验证性的模型分析(如不同行业、不同企业规模或不同地域)。因此期望能够有更大规模的样本数据更充分、更有代表性地论证产学研知识创造机制,更好地为企业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