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论创新型地方产业集群的发展

论创新型地方产业集群的发展

时间:2022-05-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论创新型地方产业集群的发展靳丽芳[1]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地方产业集群的现状,以及创新与地方产业集群形成的关系等,并就创新型地方产业集群的建设提出自己的建议。在当前地方产业面临激烈竞争的环境下,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已经成为必需。

创新型地方产业集群的发展

靳丽芳[1]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地方产业集群的现状,以及创新与地方产业集群形成的关系等,并就创新型地方产业集群的建设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地方产业集群 创新

在当今的竞争环境下,地方产业集群构架了国家和地区的最主要的经济竞争主体,也是其经济竞争力的集中表现者。为了获得竞争力,各企业积极参与产业集群、加速创新;占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在地理上集中,寻求以集群式发展;城市和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将发展的重心转向从集群中吸引并创造财富,提高集体创造力。

在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在市场经济发达、市场机制健全的地方表现出了更健康的发展态势,而且地方产业集群一般以中小企业为主,具有地理靠近性和部门专业化,以及社会文化同一性的特征。企业具备一定的信任和积极的自组织能力,同时有地方政府的强力支持。我国地方产业集群运行机制是一种地方生产系统,由地缘邻近的多个企业共同构筑价值链,通过分工协作,形成地方生产系统,获得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以及集体效率。在当前地方产业面临激烈竞争的环境下,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已经成为必需。

一、我国的地方产业集群的现状

(一)发展状况

地方产业集群现象在浙江、广东、福建、江苏、河北、河南、江西等很多省份都有分布,其中以浙江省和广东省最为集中。浙江和广东两省对产业集群的发展十分重视,产业集群现象揭示和研究的也较多,而从其他省份可以随手拈来不少例子可以推测,类似产业集群的现象在我国分布已经非常普遍,如河北唐山的钢铁业、福建省晋江的鞋业、重庆市的摩托车制造业、河北省清河县的羊绒加工和文安县的木材加工业、河南省堰师市翟县的针织业、江西省万载县和湖南省浏阳市的花炮制造业等都呈集群状分布。

珠江三角洲的404个建制镇中,以产业集群为特征的专业镇占了1/4。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和电气机械制造业在全省地位突出,与珠江东岸的信息产业集群的发展(含广州、东莞、惠州、深圳等市的几十个镇,规模3000亿元以上),以及珠江西岸的电气机械产业集群的发展(含顺德、中山、南海、江门、珠海、广州等市的十几个镇,规模1300亿元)是密切相关的。广东的传统产业分散到上百个专业镇中,如南海西樵(纺织印染)、盐步(内衣)、石湾环城(童装)、张槎(针织)、中山沙溪(休闲装)、东莞虎门服装生产和贸易)、大朗(服装)、云浮罗定(针织)、佛山石湾(陶瓷)、南海南庄(陶瓷)、云浮云城(石材)等。家具业集群分布在顺德伦教、龙江、乐从等几个镇。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占全国26%。2001年,珠江三角洲地区电子信息产业产值3043.86亿元,电气机械产业产值1327.69亿元,机电产品出口500多亿美元(占全国45%),重要原因是集群经济的发展,在电子信息产业、电气机械制造业和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形成了产业配套能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地方产业集群多以低成本为基础,而不是以创新为基础的,即企业在低成本而很少在创新基础上形成生命共同体,个体、家庭企业小生产管理方式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专业化层次较低,技术熟练工人缺乏,技术水平不高,产品“低质跑量”比重较大,企业短期行为普遍,缺乏公益性产品开发服务和信息服务以及其他配套服务。仿制现象突出,诚信水平不高,金融担保体系尚未建立等问题也较普遍。同时,产业集群所在地行政管理中虽然普遍重视为产业集群创造条件,但仍然存在着铺摊子、比数量、地区分割等传统发展地区经济的封闭保守思想,妨碍了产业集群的提升和区域间专业分工的发展。近年来,我国企业依靠低成本参与竞争的问题日益突出。

二、创新与地方产业集群形成的关系

(一)创新加快产业集群的形成

创新中最主要的一种方式是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的。技术创新具有系统性的要求,而这种要求是与产业集群内各主体的互惠共生性要求是一致的。技术创新的系统性是指从研发到生产再到营销,直到创新思想转变为现实的商品并在市场上最终实现。由于创新系统的复杂性,全部过程必须有多种主体来完成。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中介等在创新系统中都有相互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产业集群内,互惠共生的各方尽管分离后能够独立生存,但他们在某种方式下紧密结合,通过功能互补,可以使得各方都有更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

技术创新系统的协同竞争性要求推动了产业集群的形成。技术创新系统中的各要素之间的功能必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完成创新的过程。而在产业集群中,协同竞争是以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为基础的,是产业集群式创新的一个显著特点,最终目的是达到共同发展。

技术创新系统中要求达到外部经济效益,这与产业集群中达到集聚的目的是相同的。创新各主体之间除了直接的业务关系和财务关系外,还衍生出大量有价值的机会、信息等资源。这些衍生资源不仅在创新系统内可供所有的主体共享,而且可以向外部扩散,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系统的进步。在产业集群中,众多相互关联的企业聚集在一起,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克服单个企业创新资源不足的缺陷。他们可以利用共同的交通、实验基地等基础设施,可以分享共同的信息资源,可以拥有共同的专业人才市场,可以共同吸引风险基金,可以相互利用对方的创新特长,可以互为创新成果的传播者和使用者。

(二)地方产业集群是创新的催化剂

地方产业集群使得企业更容易发现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缺口,进行创新,而且创新所需的设备、投入品以及员工都能在区域内解决;同时,集群企业的员工在面对面的接触和闲聊中,相互交流工作方法和体会以及技术难题,这种产业集群内的非正式交流加速了创新,有利于更多新颖的工作思路与设计理念的出现。产业集群还有利于竞争,产业集群内企业相互比较,通常将竞争对手的产品作为其产品比较的标准。有了业绩评价的标尺,企业就有了竞争压力,绩效好的企业会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而表现差的企业会不断改进产品及服务。此外,产业集群促进了企业在新产品或新兴产业中协同开发市场,共同分担市场开发成本。产业集群增强了竞争,竞争也提升了产业集群的总体竞争能力,使得集群企业比起单个企业,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

三、创新型地方产业集群的建设

一般而言,产业集群的发展动力,一是生产要素驱动型,即产业集群内企业通过廉价的生产要素获取竞争优势;二是投资驱动型,即在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投资的意愿和能力基础上形成的规模经济能力构成,同时企业也致力于吸收先进的外来技术。但上述两种都容易被其他地区所取代,因此,要建立和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

因为只有在创新型产业集群内,产品和制作工艺才能够不断提升,企业具备持续创新的能力。一旦产业集群内企业等组织具有了不断创新的能力,本区域内部就形成了自我强化、创造高级而专业化生产要素的机制。创新产业集群具有学习和自组织的功能,能够形成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中介组织、政府等有机的整合和互动,推动创新知识的不断产生和流动,形成活跃的创新氛围。创新产业集群具有报酬递增的能力,因而能够形成自我强化的发展趋势;创新产业集群是创新最为活跃的地区。因此,创新产业集群往往是一个区域竞争优势的体现,是一个地区竞争力的强势支撑区域。

在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的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通过营造创新环境、完善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中介服务和信息服务网络,发展公共研发平台,推动创新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我国现有的一些科技园区大都是以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以及劳动力价格优势来吸引企业进区而形成空间集聚的,但由于这种聚集不是以企业间内在的产业关联为基础,所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地区政策的差距逐渐缩小,这种地理上的聚集显得极为脆弱。我国应吸取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教训,政府在重点扶植产业集群时,一定要有战略目标和具体的实施对象,应将优惠政策由原来简单的地区倾斜,逐渐转向对产业集群的技术倾斜和产业倾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对地方产业集群发展有益的公共物品的投资。同时,发展中国家的现实表明,政府在实施产业集群政策时,若执行方能作为服务商或授权者的话,将充分发挥私人的能动性,加强产业集群网络的发展,政府干预将会有效得多。

公共机构可以加强产业集群企业与上游供应商以及国际市场的联系,促进企业间互助协作以及同业对话,如共同营销、共同设计、合作培训等,提高企业间合作的效率;还可以在提供信息、提供基础设施等方面提高政策质量,改善政府行为。我国在产业集群发展方面,应吸取各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集群发展经验,各地应积极建立地方和部门公共机构,如市场调查机构、技术咨询机构、律师事务所等,鼓励公共机构在产业集群内发行专业性报纸和学术杂志,对产业进行深入研究,推动地方的信息传播与交流。

还要结合国有企业改革,按照核心竞争能力理论和价值链理论,将核心业务以外的业务剥离出去,同时鼓励创业,使衍生出来的企业和新诞生的企业具备一定的核心能力,并构成整条价值链不可或缺的某个增值环节。大量中小企业的存在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基本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还应该大力鼓励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中小企业和民间企业创新根植于本地环境,往往与本地的资源环境、人文环境和产业环境具有极大的关联性,因此,具有极强的地区特色,是发展区域特色产业的重要源泉,是一个地区形成持续创新能力的基础和根本。

(二)发挥不同规模的企业在建立和发展地方产业集群中的作用

由于中小企业以其对市场变化反应迅速等优势,在产业集群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当前的产业集群概念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中小企业的产业集群化。但是,从对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的分析中发现,如在我国近邻韩国地区的电子产业发展方面,大企业在地方产业集聚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枢纽作用。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将自己的生产经营与发展相对固定地融入到大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成为大企业生产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会有更大的发展。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依附于大企业,配合大企业实行专业化生产,将自身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集中于某一特定细分市场或产品,为其提供零部件或专门从事某种工艺加工,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开了市场竞争压力,形成了生产经营方面的差异,培植核心竞争能力。此外,大企业与中小企业进行转包合作,可以增强企业柔性,通过吸收中小企业最初的专门专有技术知识,提高自身的技术力度。所以,在产业集群的发展方面应努力形成大中小企业密切配合、专业分工与协作完善的网络体系,共同打造优势产业集群。要大力推行便利的创业制度和环境,同时特别注意发挥核心企业在建立创新型产业集群中的作用。

(三)将产业集群的建立与发展和区域创新系统的建设结合起来

依靠本地企业与企业间、企业与支撑机构间集聚形成“区域创新系统”是持续创新的一个重要基础。其意义在于形成一个由完善、发达的供应商,有经验的客户群,垂直、水平联系的众多企业和各个支撑机构之间共同作用,形成知识和技术创新及其有效的扩散系统。它包括企业间在创新中的合作;支撑机构如大学、研究所、职业培训单位、研究开发机构、技术中介、行业协会和金融机构等支持知识和技术在产业集群中的创造和扩散。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还取决于根植于不同制度系统中的学习轨迹,一些重要类型的知识通常具有非正式、隐含的特性,而且有效使用正式、编码化的知识需要一些隐含、难以编码化的知识。而企业集群提供了知识、技术创新和扩散的“摇篮”和途径。

产业集群创新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前者指产业集群和外部联系物质、信息和知识与技术流、产业集群外部的产业环境,后者指企业与企业间、企业与支撑结构间如何形成互动网络,共同创新。包括企业与企业间形成网络,促进创新;政府部门对产业集群创新起引导作用;利用大学、研究所等和企业经常交流,形成产、学、研的密切合作网络;金融部门不仅促进新企业的诞生和企业的发育与成长,而且支持本地企业与大学等进行科研结合;中介机构在政府优惠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下,形成非营利组织,为区域提供市场竞争力较强、发展迅速的企业,促进创新、创业企业的发展。

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不可能在所有产业部门占尽优势,优势的形成往往植根于特色,区域的经济特色就是产业集群化的显现。因此,产业集群化发展应当作为地区发展定位的认识基础,各地对自身的优、劣势应有清醒的客观认识,应克服急功近利、浮躁的心态。是否发展高新技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地区发展要有自己的特色。印度、巴西的众多实例充分说明,将新技术与地方知识技能相结合,应用于纺织、制衣、皮革、食品加工等这样的传统部门,建设区域创新系统,并将之与地方产业集群相结合,能够使地方集群取得长足的发展。

【注释】

[1]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南昌市,33001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