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展现对外开放形象,拓展国际经贸合作空间

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展现对外开放形象,拓展国际经贸合作空间

时间:2022-05-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举办中国—欧洲共同体贸易周是积极拓展国际经济贸易合作空间的一次重要活动。与此同时,我国和欧共体及其各成员国之间的人员互访也大大增加了。欧共体通过各种渠道动员、通知各国的企业积极参加,准备合作项目。30日上午,贸易周举行开幕式,欧方有300多家企业出席,谷牧副总理、欧共体委员会主席托恩出席并讲话。

(十五)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展现对外开放形象,拓展国际经贸合作空间

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扩大同各国的经济贸易合作,为外国企业提供更多进入中国这样一个庞大市场的机会,外界都表示欢迎;而中国实行计划经济,又在不断加大经济调整的力度,使不少国家和企业对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将信将疑。也有的认为,中国的社会制度与西方不同,立法不健全,政策多变,担心到中国投资会被国有化,上当受骗。这都需要我们积极主动地去做释疑解惑工作,并以事实证明我国对外开放的决心和信心,让外界放心。

举办中国—欧洲共同体贸易周是积极拓展国际经济贸易合作空间的一次重要活动。

欧共体是世界上工业发达的地区之一,有着雄厚的经济实力、很强的工业生产能力和先进的技术。我国与欧共体各成员国经济贸易往来历史悠久,1978 年4月又与欧共体正式签订了贸易协定。欧共体是我们对外工作的一个重点地区。1981年3月30日至4月10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我国政府和欧洲共同体委员会共同举办了“中国—欧洲共同体贸易周”。谷牧副总理任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进出口委、外资管委会副主任魏玉明任常务副团长,国家计委副主任傅子和、对外贸易部副部长贾石任副团长,率领由有关部门和大型企业的有关人员共100多人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贸易周。

贸易周是我国同欧共体签订贸易协定以后,双边经济贸易关系发展中的一件大事。通过贸易周的各项活动,我国代表团同欧共体委员会就进一步发展双边经济贸易关系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也同欧共体成员国的企业界就发展贸易进行了具体的探讨,增进友谊和了解,为进一步发展相互间的贸易和经济合作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双方的共同努力,我国同欧共体的经济贸易关系得到顺利发展。按照贸易协定的规定,我国对来自欧共体的进口一直给予有利的考虑。我国各外贸公司积极增加对欧共体出口,欧共体对我国某些产品的进口也采取了一些放宽限制的措施,我国对欧共体的出口逐年增加。双边贸易额由1977年的21亿美元增加到1980年的近50亿美元,占我对外贸易额的17%;出口17亿美元,占我出口总额的12%;进口33亿美元,占22%。无论是出口或进口,欧共体都是我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之一。

我国和欧共体之间的经济技术合作开展得也很有成效。之前我国同联邦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比利时、丹麦等国签订了80多项成套设备和技术合同,而欧共体国家与我国各地区、各部门和企业洽谈的合资经营项目有30多个。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国的一些公司参加了我国南黄海、南海、渤海南部一些海域的地球物理勘探合作和海上石油勘探开发工作。法国国营埃尔夫—阿奎坦公司与我国石油公司签订了渤海中部海上石油长期合作勘探开发合同;法国道达尔公司与我国石油公司签订了南海北部湾海上石油长期勘探开发合同,这两个合同得到顺利执行。欧共体国家还承诺对我国提供150亿美元的出口信贷。这些都说明我国同欧共体各国的经济技术合作已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并展示出未来合作的美好前景。

与此同时,我国和欧共体及其各成员国之间的人员互访也大大增加了。我国谷牧、王任重副总理曾访问了欧共体委员会,邓颖超副委员长曾访问了欧洲议会。欧共体委员会前主席詹金斯先生和副主席哈费尔坎普先生、欧洲议会前议长科隆博先生,也曾访问了我国。经济贸易界人士的互访就更多了。

双方对进一步发展友谊和合作都有强烈愿望,也有良好基础。双方对举办贸易周都很重视。早在1980年4月初,欧共体委员会代表团来访,双方商谈关于举办中国—欧洲共同体贸易周事。彼此同意贸易周以研究中国出口为主题,探讨引进欧共体国家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增强中国中长期出口能力。

此后,双方都开始积极准备。欧共体通过各种渠道动员、通知各国的企业积极参加,准备合作项目。欧共体极为重视我国对欧洲联合的支持,重视发展和我国的关系。欧共体委员会副主席哈费尔坎普在答复欧洲议员的询问时,称支持中国—欧共体贸易周的举行,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欧共体与美国、日本争夺同中国贸易机会的重要措施。

我方即由国家进出口委和外贸部一起召集各外贸进出口总公司和有关工业部门,研究利用贷款和其他贸易方式引进技术,增强出口能力,准备在贸易周上与欧共体的企业讨论引进项目和扩大出口产品的范围。之后,又派外贸部出口局局长邹斯颐同志等三人去布鲁塞尔与对方具体商洽中国周的组织方式、进出口(以出口为主)产品范围和日程安排。

谷牧副总理一行于1981年3月29日下午抵布鲁塞尔,欧共体委员会副主席哈费尔坎普到机场迎接。30日上午,贸易周举行开幕式,欧方有300多家企业出席,谷牧副总理、欧共体委员会主席托恩出席并讲话。中午,托恩设宴招待谷副总理。

鉴于欧共体国家和企业对我国的一些政策措施缺乏深入了解,在进一步发展经济贸易合作方面还存在某些疑虑,贸易周期间,谷牧副总理、魏玉明副主任、傅子和副主任、贾石副部长都作了有针对性的演讲。代表团的其他成员,都在不同场合深入地进行解释和交流。

1.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不仅不会改变,而且会越来越开放,为发展同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合作创造更便利和优越的条件

谷牧副总理在演讲中有针对性地指出:有些朋友很关心中国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会不会改变?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在调整中是否也会后退?谷牧副总理明确答复大家:中国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不会改变。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针不会变,执行自力更生为主,同时积极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合作的方针也绝不会变。当然,在发展速度上,我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由于调整会受到一些影响,但这仅仅是暂时的现象,随着调整工作不断取得成就,前景必将越来越好。就我国国民经济各个方面而言,在调整中也不是一律都退,而是有退有进。进出口贸易还要积极发展,并要努力创造条件扩大出口;农业要大力发展;轻工业还要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能源、交通运输、邮电等方面也要尽可能多投点资金。这些在调整中仍然继续前进的经济部门,也是引进技术、使用外资的重点。我们在能源、港口、铁路、电站等方面,还要建设一些大项目;一大批老企业,特别是轻工业和一些可以扩大出口产品生产的企业,要进行技术改造。在这些方面和其他许多方面,我们都愿意同欧共体和其他友好国家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这几年,法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英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家的朋友们,在不少项目上已经和我们进行了很好的合作。再过若干年,我们就能看到这些合作的丰硕成果。我深信,我们之间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一定会有广阔的前景。

有的国家的某些人士由于错误地估计我国的经济政治形势,以为和中国没有什么生意可做了,这不能不说是缺乏远见的表现。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的国家,现在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还低,对于世界来说,暂时还只是一个潜在的市场。但是,只要把目光放远一点,不难看到中国经济一定会日益发展,中国和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关系也一定会日益发展,这是毋庸置疑的。

2.中国不会对外国投资实行没收、国有化,而且要完善立法,确保外国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优惠政策

魏玉明副主任在演讲中明确指出:有的外国投资者担心在中国的投资将来会不会被征用或没收。对此,我国国家领导人已经多次明确表示,我国对外国投资者的投资不没收、不征用。一旦因某些人力不可抗拒的原因或公共利益的需要,非征收不可时,中国政府将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给予投资者合理的补偿。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利用外资,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战略方针。我们鼓励外国客商来华投资,进行长期的合作,以发展我国的经济,绝不会通过征收外国投资者的财产和国有化的途径来增加资金收入,做“杀鸡取卵”那种蠢事。为了做到以法律形式保障外国投资者的利益,我国政府已同美国政府签订了投资保险和保证协议。目前,正同联邦德国政府进行缔结投资保护协定的谈判,还将同加拿大、日本、瑞典、瑞士、法国等国商签这类协议。我们还将陆续同一些国家商签税收抵免协定。

还有的外国投资者认为中国经济立法不健全,怕政策多变。这种担心也是不必要的。当然,我们在涉外经济立法方面,目前确实不够健全,国内外人士都盼望我国早日颁布有关法律和规定。对此,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在颁布实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之后,相关的配套法规有的也陆续公布了,如《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以及这两个税法的施行细则、《外汇管理暂行条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登记管理办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劳动管理规定》、《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管理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的暂行规定》等。还有一些经济法规,如《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等正在研究制订。这些法规,都将体现中外双方平等互利的原则,澄清当前外国投资者盼望解决的一些政策问题。在有些法规尚未公布之前,中外双方可以在每个项目的谈判中,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根据具体情况将有关内容体现在合同和章程中,这些合同和章程经过政府批准,即可产生法律效力。

在对外经济贸易合作中,我国一贯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在我国颁布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规定,合营企业的一切活动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令和有关条例规定。这个法律也明确规定:“中国政府依法保护外国合营者按照经中国政府批准的协议、合同、章程在合营企业的投资、应分得的利润和其他合法权益”;“外国合营者在履行法律和协议、合同规定的义务后分得的净利润,在合营企业期满或者中止时所分得的资金以及其他资金,可按合营企业合同规定的货币,通过中国银行按外汇管理条例汇往国外”;“合营企业的外籍职工的工资收入和其他正当收入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缴纳个人所得税后,可通过中国银行按外汇管理条例汇往国外。”上述原则和政策,对其他经济合作方式也同样适用。

我国在吸收外资中,一贯强调“重合同,守信用”,重视发挥投资的经济效果,保证偿还能力和合理利润。对贷款要有借有还,要使投资者能获得合理的利润。为此,在使用贷款、引进技术设备、举办合营企业时,坚持量力而行,注意发挥投资的经济效果。我们吸取了过去的经验教训,严格规定今后在确定项目时,一定要做好各方面的综合平衡,认真进行每个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如对原材料和能源供应、运输条件、产品的销路、设计施工力量的组织、设备的配套、人员的培训和经营管理能力等,都要进行周密的安排,并纳入国家计划以内。要做到建设条件落实、生产条件落实,以便按期建成,正常生产,并使产品的质量和成本具有竞争能力,能够进入国际市场。每个项目的收益都能在一定时间内偿还贷款的本息,并且有合理的利润。为此,我们对吸收外资项目分为两类:一类是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收益较低或本身无法获得外汇收入的项目,如港口、铁路、通信、电站、农林水利、教育等,这类项目将尽量利用低息或无息的长期贷款进行,由政府保证偿还,对这些项目也要十分注意经济和社会效果。另一类是规模较小、建设周期较短或虽然规模较大、建设周期较长,但本身收益较高,并能获得外汇收入的项目,如油田勘探开发、煤矿、机械化工、轻工、旅游等,不论以何种方式吸收外资,都可本着自借自还的原则,即用本项目的收益来偿还债务或支付红利。中外合营企业的产品必须有一部分出口外销,以获得的外汇支付进口原材料的费用、外国投资者的红利和外籍人员的工资,做到合营企业本身的外汇收支平衡。

我国政府致力于为外来投资者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已经和正在进行大量工作。例如,为了使广东、福建两省能更迅速地发展对外经济合作,吸收外资,国务院批准在广东省深圳、珠海、汕头三市和福建省厦门市分别划出一定区域,设立经济特区,鼓励外国企业和个人、华侨、港澳同胞及其公司、企业,在特区内投资或与我方合资兴办企业。特区为投资者提供道路、码头、通信、水电、平整土地等公共设施,在关税、土地使用费和所得税方面也更为优惠。

为了适应对外经济贸易运输的发展,我国正在扩建秦皇岛港,新建山东石臼所港,并采取措施,提高上海、天津、广州黄埔等港口的装卸能力。为了解决电力供应的问题,近几年我国已经和正在建设一批水电、火电站,目前全国正在建设的大、中型水、火电站共达61个。当然,由于中国幅员辽阔,过去对交通运输、通信、能源供应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的投资不足,一些地方要在短期内完全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有困难,因此,只能根据需要和可能,逐步地、有重点地解决。

为了吸收外资,帮助外来投资者与我国各地方、各部门、各企业进行短期或长期的合资经营和合作生产,为其提供咨询服务等工作,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有些省、市也成立了信托投资公司,帮助中外企业开展经济合作业务。

在中国投资和发展多种合作的机会很多,选择余地宽广,获利丰厚,希望欧共体的有识之士和广大企业界很好把握机遇。

3.中国正在进行的国民经济调整不仅不会影响对外开放、发展同各国的经济贸易关系,而且会为进一步发展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四位演讲人都在这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我国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是一次健康的、有计划的调整,是为了站稳脚跟,稳步前进,更有利于进行现代化建设。这次经济调整,不是单纯地退,而是有退有进。调整期间,一方面,有些非急需的和力所不及的建设项目要停建或缓建,各项开支要节减;另一方面,农业、轻纺工业和与人民生活有关的日用品生产、能源、交通运输,以及科学、教育、卫生、文化事业,仍要继续发展。经济上实行进一步调整,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方针,一些方面暂时的后退是为了将来长期的、协调的、稳定的发展。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路线没有改变,对外开放的各项经济政策没有改变,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的方针也没有改变。

贾石副部长就国民经济调整对外贸的影响作了明确解答。他指出,对外贸易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外贸易要为国民经济调整服务。

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现代化建设必须以自力更生为主,即主要依靠我们自己的工业基础、技术力量和国内市场。但是,我们绝不闭关自守。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发展对外贸易,开展对外经济交流,这是我国政府确定的一项长期的、坚定不移的基本政策,而不是临时的措施。因此,不论是在国民经济进一步调整时期,还是调整之后,我们都始终不渝地执行这项基本政策。

根据这项政策,我们将继续按照平等互利、互通有无的原则积极发展进出口贸易。我们将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积极地扩大出口。同时,按照我国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与可能,继续引进适用而又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继续进口我国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所需的各种物资材料。在贸易活动中,我们将继续采用国际贸易中各种习惯做法,尽力把贸易做得更加灵活,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经济合作。我们实行这样的政策,有利于发展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和改善人民的生活,有利于学习和吸收外国的长处,提高我国的技术水平和经济管理水平。总之,根据需要与可能,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将有助于我国的经济调整,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同时,有利于加强我国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我国对外贸易的中心任务是为调整国民经济、保证经济稳定服务。根据这个任务的要求,我国对外贸易总额在调整时期将稳步地增长。但是,进出口商品的构成将有变化。

进口方面,由于基本建设投资的压缩,有些大型引进项目停建或缓建,因而用于基本建设的设备和物资的进口要减少。但是,用于改造发展现有工业、农业、能源、建筑材料、交通运输业以及发展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所需的物资、技术和设备的进口将有增加,供应国内市场的消费资料也将增加。特别是用于扩大出口能力的设备和技术,在进口时将会得到优先的考虑。

出口方面,随着生产的发展,出口将稳步增长。工业制成品在出口中的比重将逐步提高。我们正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增加花色品种,使之能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的要求。农产品、土产品、畜产品和食品的出口量也将增加,但在出口总值中的比重将可能降低。其中某些商品,由于要增加国内市场的供应,出口的增加不会很多。在能源方面,需要用较长时间逐步解决石油勘探、开发和煤炭运输的问题,才能增加出口,近几年内石油的出口不可能增加。矿产品、化工产品,我们将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出口。我国的机电产品,目前出口很少,我们准备努力增加出口。为了提高机电产品的质量,使之符合国际市场的需要,逐步扩大出口,我们愿意同工业发达国家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

上述情况表明,我国的对外贸易也在进行调整,各种不同的商品在进出口方面有的将增加,有的要减少,使之适应我国的经济状况。我国对外贸易是按计划进行的。在发展出口的基础上,增加了外汇收入,提高了我国的支付能力,进口也会随之增加。

在经济进一步调整之后,我国对外贸易将会更好地发展。这是因为:

第一,我国经济的调整,将合理地安排国民经济的各种比例关系,给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有效地发挥生产能力,促进适合国际市场需要的商品的生产和产品质量的提高,为扩大出口创造良好的条件。特别是随着农、轻、重比例关系的调整,国家将给予农业和轻纺工业的发展以更多的帮助,这对于以农产品和轻纺产品出口为主的中国,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些产品将会更多增产,出口能力就会增强。

第二,经过经济的调整,我国的生产和建设将有新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将进一步提高。为了适当满足生产建设的需要,增加国内市场供应,要进口必要的原材料和技术、设备,因而进口贸易也将相应发展。

第三,当前我国铁路、港口的建设跟不上进出口贸易发展需要的状况,将逐步得到改善;交通、运输等薄弱环节,在国民经济调整中将逐步得到加强。这就为经济调整时期和以后对外贸易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第四,经济调整将注意到对出口商品生产的支持,从而为中长期扩大出口打下基础。

第五,在经济调整的基础上,正在进行经济体制和对外贸易体制改革,便于中外双方按照国际贸易通行规则进行贸易和合作。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对外贸体制着手试行了一些改革。这主要是:把一些商品下放给地方和部门经营;一些工业部门和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了若干个进出口公司,经营一部分商品的进出口业务;进行了工贸结合的试点。同时,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在对外贸易方面有了更多的经营自主权。

我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方向是着重发挥企业的积极作用。我们设想,今后中国对外贸易的经营实体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工贸结合的企业或企业联合体。对于生产技术复杂、售后技术服务工作量较大,或需要长期供应零配件的产品,宜采取这种形式。在条件成熟时,由国家批准给予外贸经营权。二是专业的或综合的对外贸易公司。一些重要的、大宗的进出口商品,仍将由各进出口总公司统一经营或统一成交。与此同时,还要采取按产品或行业组织联营等方式,推进出口。我们在改革中要力求既调动各方面发展生产、扩大出口的积极性,又要加强管理,避免发生不协调的现象,使进出口贸易健康地发展。

4.中国和欧共体国家的经济互补性强,有良好的政治关系,经济贸易合作发展前景广阔

在会谈和演讲中,双方都认为,中欧各具优势,合作的潜力很大。

中国幅员辽阔,资源比较丰富;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大;工农业都有一定的基础。现在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历史性的转折期。从1979年开始,全国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来,开始进行一场以实现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和国防现代化为目标的新长征。作为新长征的第一个重大步骤,就是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状况进行调整,并在调整过程中进行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以便把整个经济纳入稳定的按比例发展的轨道,为实现我国现代化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中国在现代化建设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要大量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先进经营管理经验,以及国内缺少的资金和资源。

欧共体是世界上工业发达的地区之一,有着巨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和先进的技术,今后,中国仍将把这一地区作为引进先进技术、资金和进口设备的一个重点地区。在当前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欧共体在供应中国发展轻纺工业、交通运输业、能源工业以及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所需的技术、设备方面,具备良好的条件。在开发海上石油方面,中国同几个欧共体成员国的合作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希望继续发展互利合作。欧共体也是世界上最早发展工业的地区,在改造原有工业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在中国现有企业的挖潜、革新、改造方面,中欧之间有可能进行广泛的合作。到中国考察过的不少外国朋友认为,中国的工业基础并不太差,缺少的是资金、技术和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方法。有些企业,利用现有的厂房、设备和人员,只要引进一些先进技术、关键设备或改进经营管理方法,就能做到产品质量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和产量成倍增长,利润也会迅速增加。中国希望,愿意来中国投资的外国企业家,通过合资经营、合作生产、补偿贸易、租赁设备等各种方式,和中方合作者结合起来,共同发展。还希望,外国的一些经济专家、管理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能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经营管理和技术方面的问题提供宝贵的意见。

长期以来,欧共体是中国购买化肥、农药、化工原料、染料、化学纤维的传统供应者,希望欧共体的有关厂商能在这些领域提高竞争力,扩大这些产品对中国的出口。欧共体一些国家,多年来向我们供应粮食、种畜和一些农牧业的加工品,今后中国在进口时将继续给予有利的考虑。

为了使双方贸易大体上平衡发展,中国将按照欧共体的需要和中国的可能,努力增加出口。中国对欧共体的传统出口商品,如农产品、土产品、畜产品、手工艺品、部分矿产品,随着生产的发展,将有可能增加出口。我国纺织品、轻工业品、化工产品和某些机电产品等,将根据欧共体各国的需要,继续积极扩大出口。

在中国对欧共体出口方面,希望欧共体进一步采取措施,扩大从中国自由化进口的货单,增加配额商品的数额。在对中国的普遍优惠制方面,希望能逐步扩大享受普惠制待遇的商品范围,提高某些商品的最高限额,使得中国所享受的普惠制待遇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待遇相同。这几年来,我们之间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协商关系,应进一步合作来处理双方贸易关系中出现的某些问题。

贸易的发展,要有良好的政治关系和政治气氛。如果友好关系受到损坏,贸易的发展必将受到影响。中国愿意继续同欧共体及其各成员国保持友好的关系,同时,也希望我们双方能共同珍惜并维护这一友好关系的发展。这次贸易周是一个良好的新开端。

中国有句名言,叫“和气生财”。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不能没有一个国际和平环境。我国要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欧共体各成员国要发展本国的经济,都需要一个国际和平环境。维护世界和平,是我们的共同愿望,也是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共同愿望。然而,当前国际形势仍然动荡不安,霸权主义者口头上侈谈缓和,行动上继续推行其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面对这种局势,需要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反对霸权主义的侵略扩张政策。中国很高兴看到一个团结的强大的欧洲;同时确信,中欧之间的合作完全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也符合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欧洲共同体已经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重要力量,中国为欧共体在联合自强的事业中所取得的成就感到高兴,并且衷心希望欧共体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加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贸易周期间,中国代表团有关参团企业提出的引进项目和出口有:化工医药项目45项,外汇9.3亿美元;纺织工业6项,外汇2亿多美元;煤炭部门4套各400万吨生产能力的采矿设备,外汇4亿美元;建材部门10项,外汇3.62亿美元;土畜产总公司7项,外汇2440万美元;轻工部12项,外汇7600万美元。这些项目,绝大部分是利用外资或合营等方式引进的,合计金额约21亿美元,用产品出口偿还贷款,还款有着落。其中有的产品,也可向欧洲以外地区出口。中国代表团同欧共体成员国的企业界就若干具体项目的技术引进和设备进口进行了商谈;中国五矿产品、化工医药品、纺织品、轻工业品和畜产品等达成一些出口交易。业务谈判范围比原计划广,若干外商提出了一些新项目合作方案。银行界态度积极。但外商对我外贸体制及各涉外经济贸易机构分工搞不清楚,对我国国内工作效率低、交货不及时、问题无答复等情况反映仍多。总的来讲,还是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果。

通过贸易周,双方增进了相互了解。外商反映对我国的经济贸易政策有了系统的概念,明白了在我调整期间有何生意可做,对我国的坦率态度表示满意。谷副总理在讲话中提出的对贸易周意义要从长远来估计的观点得到普遍赞同,对讲话中提出处理双方关系不能“缺乏远见”的意见反应强烈,欧共体委员会副主席达维浓公开表示了同意。中方对欧共体各国经济和市场情况也有了进一步了解。欧共体委员会主席托恩对谷牧副总理说,完全理解中国的调整政策,欧共体及其成员国愿意从当前的现实情况出发,以合作的精神帮助中国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商品向西欧的出口能否增加主要取决于中方。托恩说,与其他国家相比,欧共体更理解中国的处境,从欧共体方面看,没有大的困难,大门是敞开的;中国商品的出口“取决于你们如何努力进入欧共体市场”。托恩说,欧共体向中国的出口从现实出发,近期内数量不会大,这做起来不会有困难;但希望我计划的目标与实际执行的可能差距要小。希望路子越走越宽。

托恩指出,欧、日、美与中国的关系怎样摆,是个敏感问题。托恩说,在信贷方面,西欧的灵活性没有日本那样大,因为日本的信贷与经济贸易在体制上是密切联系的,而在西欧则是分开的。欧共体在贷款方面仍将作出努力。希望中国能从西欧的情况出发,将欧共体视为一个整体,给多给少事小,但不要一国一国分开对待,不要利用欧共体各成员国间的竞争,造成有利于日本的局面。托恩强调,从政治上讲,西欧十分重视与中国的友谊。托恩说,我们有着盟友和相互谅解的关系,这一点十分重要。从中、长期看,希望中国在将来作出重要决定时不要忘记西欧。

谷牧副总理对托恩的讲话给予积极回应,对其担心的问题作了解释,特别强调说:我们不仅仅是搞经济合作,更需要加强政治合作,这是国际形势所需要的,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欧洲共同体的朋友们。

双方都认为,贸易周取得了圆满成功。

举办中国—欧共体贸易周后,国家外资委还积极准备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举办“中国投资促进会”。1980年3月,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官员访华时,根据工发组织对发展中国家的通常做法,建议在我国举办投资促进会,借此宣传中国吸收外资的方针、政策、方式等,以推动外商来华投资。同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有关官员又先后两次会见我国出席工业发展组织理事会会议的代表团,建议我国举办外国投资促进会。1981年2月,国家外资委同工发组织进行商谈,一致同意于1982年上半年在广州举办“中国投资促进会”。

1982年7月6~11日,对外经济贸易部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联合在广州举办了“中国投资促进会”。到会者共1344人,外国与会者494人,其中有23个国家和地区的工商界、金融界286家的代表415人,还有19个国家驻华使领馆官员,特邀代表和记者7人,国内有关部门和省区市代表850人。

会上采取各种形式,广泛宣传了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和吸收外资的方针。经过中外双方洽谈,在提交会议的130个项目中,其中70个项目签订了意向性协议,约占项目总数的58%。按行业划分,轻工和食品加工19项,纺织8项,化工3项,建材10项,机械5项,仪表3项,医疗器械3项,冶金7项,电子9项,林业木材加工3项。按合作方式分,合资、合作经营29项,补偿贸易22项,其他(包括待定方式) 19项。

“中国投资促进会”取得的成果除签订了一些合作协议,更主要的在于宣传了我国利用外资和举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各项具体方针、政策,使外商更进一步理解了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我方人员通过参加技术交流和座谈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了解了国际上一些技术发展状况,进一步看到了本地区、部门、行业与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事实证明,这次会议是我国广泛宣传对外开放和有关政策,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的了解,引进外资和技术,加速现代化的又一次重要的尝试,中外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注释】

[1]本书所引邓小平同志的论述,除另有注明外,都出自《邓小平文选》第2卷。

[2]谷牧:《中国对外开放的风风雨雨》,《半月谈》,1998年第15期,第21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6页。

[4]《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6页

[5]《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70~171页。

[6]《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7]“三来一补”,即外商来样、来料、来件进行加工后出口和补偿贸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