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俄高校国际交流

中俄高校国际交流

时间:2022-09-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俄两国高校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基础深厚。该协议规定,双方相互承认对方高校颁发的学位证书、毕业证书。2007年7月,双方签署了政府间议定书,将中俄教文卫体合作委员会正式更名为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目前中俄两国高校合作积极性不断提高,双方高校之间签订的合作协议多达1400多项。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3月成立的中俄两国工科院校联盟和2013年11月成立的中俄经济类大学联盟。

中俄两国高校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基础深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苏两国就开始了教育交流与合作。当时为了建立全新的教育体系,我国首选并借鉴了苏联的教育模式和经验,这些经验对当时中国教育的影响极为深远,几乎涵盖了从教育体系、教学内容到教育实践等诸多层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我国政府参照苏联的高等教育体系和发展模式,在全国范围之内开展了高校院系调整。通过调整,将高等院校分为综合性大学、专门学院和专科学校,并对大学的院系和专业设置也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和归并。根据中苏两国政府协议,1950年至1957年间,约有750名苏联教育专家在中国的大学、学院和专科学校工作,同时中国也派出了大批高校教师和留学生赴苏联进修、学习。据有关部门统计资料显示,1949年至1960年间,苏联专家共帮助我国高校培训了19000名教师,约占当时我国大学教学人员的1/4。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中俄两国的教育合作规模逐年扩大,并赋予新的活力。1995年6月,中俄两国政府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相互承认学历、学位证书的协议》。该协议规定,双方相互承认对方高校颁发的学位证书、毕业证书。同时两国学生有资格互相报考对方国家的高等学校进修、继续学习和攻读学位。

2000年11月,为推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全面发展,统筹、规范有关领域的合作并使其机制化,中俄两国政府决定在总理定期会晤机制框架内成立中俄教文卫体合作委员会。2007年7月,双方签署了政府间议定书,将中俄教文卫体合作委员会正式更名为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委员会成立之后,很快设立了一批颇具特色的合作项目,如中俄政府奖学金互换项目,双方每年为对方提供的政府奖学金名额已达到500人左右,涵盖了本科插班生、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赴对方国家攻读硕士和博士,访问学者等;艺术类留学人员培养项目,该项目从2002年开始实施,每年选派一批中国音乐、美术等艺术专业留学生赴俄高校学习或研修;中俄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项目,目前已建立了北京大学—莫斯科大学、黑龙江大学—远东联邦大学(远东国立大学)和山东大学—人民友谊大学3所中俄联合研究生院;中俄大学生艺术联欢节,通过该项目每年轮流邀请对方国家1000名大学生代表,到本国参加大学生艺术联欢节活动;中俄青少年学生夏(冬)令营活动,每年在中央和地方层面组织举办双边中小学生夏(冬)令营,目前规模已达4000人~5000人;中俄青少年学生俄语、汉语比赛,每年定期举办,其中优胜者享受两国政府奖学金赴对方国家学习;中俄大学校长论坛、中俄高等教育展,每年定期轮流在对方国家举办;中俄工科大学联盟,该联盟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与国立莫斯科鲍曼技术大学联合发起成立,参加该联盟的有来自中国和俄罗斯两国各15所重点工程教育院校,其目的就是汇集中俄工科精英大学,以推进中俄人才交流与科技合作、促进中俄两国共同发展为己任,服务于世界创新型经济的构建。

2005年11月,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在俄罗斯联邦学习汉语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习俄语的协议》。根据该协议,分别在中国和俄罗斯举办了“俄语年”和“汉语年”等活动。据初步统计,目前中国开设俄语专业的高校达100余所,专业在学人数1万余人;开设大学俄语选修课的高校有400余所,逾4万人选修俄语;俄罗斯的汉语教学近几年也呈明显上升趋势,已有230余所高校开设汉语,学习人数上万人。2015年7月,俄罗斯政府宣布将汉语正式列为俄罗斯国家统一考试(相当于中国高考)科目,全俄中小学陆续开设汉语课程,俄民众学习汉语的热情也空前高涨。据塔斯社报道,俄罗斯现有超过3.7万名汉语学习者,其中包括1.9万名大学生,近5年来俄罗斯学汉语人数增加了将近8000人。目前在莫斯科大学、圣彼得堡大学、伏尔加格勒国立大学、远东联邦大学、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喀山国立大学、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等高校建立了24所孔子学院,另外,建有3个孔子课堂和1个广播孔子课堂。

据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李辉先生披露,截至2015年年底,在俄罗斯的中国各类留学生有2.8万多人,占世界各国留俄学生人数排名的第一位;在中国的俄罗斯留学生有1.6万多人,在各国人数排名中占第五位;双边教育领域长短期人员交流总数达7万余人。目前中俄两国高校合作积极性不断提高,双方高校之间签订的合作协议多达1400多项。在此基础上,双方提出到2020年双边留学总规模达到10万人的目标。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3月成立的中俄两国工科院校联盟和2013年11月成立的中俄经济类大学联盟。上述联盟的建立,既是中俄两国政府加强教育领域合作的全新战略,又是两国高校推进国际化发展的内在需求。

无论从地缘毗邻优势,还是两国政治互信优势,俄罗斯都是中国共建“一带一路”构想最重要的国家之一。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背景下,要实现中俄两国“政策沟通、设施沟通、贸易沟通、资金沟通、民心沟通”的“五通”,教育合作和人才培养因素是战略实施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支撑之一,因为该领域的合作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两国关系的未来。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青年代表未来、掌握未来、开拓未来”。中俄两国都希望培养更多两国关系的建设者,不断拓宽两国人才培养的合作渠道,扩大青年学生之间的交往。为此两国教育部门正在研究、制订人文合作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我们期待看到更加美好的蓝图,并与俄罗斯朋友们一道努力,为下一代创造更加和平、美好的未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