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虚拟经济容易受到国际资本的冲击

虚拟经济容易受到国际资本的冲击

时间:2022-05-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笔者看来,国际资本之所以会对一国经济造成巨大的冲击,依然是由虚拟经济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有学者认为,虚拟经济发展的第五个阶段是国际金融的集成化。[68]在这种情形下,由虚拟经济引发的金融危机,固然有国内经济失衡、经济政策缺位、错位等因素的策动,但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外源性因素。韩国为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被认为拥有管理自己国家所需要的经验和能力。

(三)虚拟经济容易受到国际资本的冲击

虚拟经济引发金融危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更为关键的是,由于虚拟经济所具有的流动性强的特征,这就使得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金融危机,非常容易突破一国界限而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比如美国次贷危机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扩展到同住地球村的世界各国,引发出一场全球共振的金融风暴,危机还从经济领域扩散至政治领域,引起了部分国家的外交纠纷。[67]当今时代,国际金融危机的传染性之所以如此之强,其原因依然在于引发金融危机的虚拟经济的流动性特征,众所周知,相对于实体经济而言,其流动性很高,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股票、有价证券等虚拟资本存量无纸化、电子化,其交易过程在瞬间即可完成,更加突出了虚拟经济的流动性特征。这种流动性冲击主要表现在国际游资的突然进驻或者突然撤离,这都会对本国金融体系造成巨大的影响。

在笔者看来,国际资本之所以会对一国经济造成巨大的冲击,依然是由虚拟经济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有学者认为,虚拟经济发展的第五个阶段是国际金融的集成化。即各国国内的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相互间的影响也日益增大。随着因美元脱离金本位而导致浮动汇率制的形成,金融创新能力的增强,信息技术的迅速进步,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虚拟资本在金融市场中的流动速度越来越快,流量也越来越大,从而使得虚拟经济的规模不断增大。据报道,“1997年全世界虚拟经济的总量已达140万亿美元,约为世界各国国内生产总值总和(28.2万亿美元)的4倍。全世界虚拟资本每天的平均流动量已高达1.5万亿~2万亿美元。可以预计,随着电子商务和电子货币的发展,虚拟经济的规模还会膨胀。”[68]在这种情形下,由虚拟经济引发的金融危机,固然有国内经济失衡、经济政策缺位、错位等因素的策动,但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外源性因素。

笔者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当前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全球化是一种过程,是一种运动,主要是指各国经济都在走向开放,走向市场化,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大大提高。经济全球化不仅包括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更为重要的是金融的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意指“金融活动跨出国界,日益与国际间各国金融融合在一起,它包括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工具、金融资产和收益的国际化及金融立法与交易习惯与国际惯例趋于一致的过程和状态。”[69]法国经济学家弗郎索瓦·沙奈认为:“金融交易蔚为壮观的增长,是本世纪(指20世纪)80年代最引人注目的现象,90年代前半期,这一现象进一步发展。实际上,金融领域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前沿阵地,在这一领域,巨额资本以前所未闻的速度交易。”[70]事实上,经济、金融全球化的最直接表现形式,就是资本的跨国流动,“1970年以来,资本跨国流动的总量与净额均显著上升。从总量来看,1980年全球金融资产价值仅12万亿美元,与当年全球GDP持平;1993年全球金融资产价值为53万亿美元,是当年全球GDP的2倍;2003年全球金融资产价值达118万亿美元,约为当年全球GDP的3倍;2006年,全球金融系统股票、债券和其他金融资产总值已超过150万亿美元。”[71]

经济全球化导致了国际资本在国际范围的流动,任何国家的经济都不仅是自己国家内部的事务,在金融危机爆发之时,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有人分析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当一国发生金融危机之后,投资者首先会改变对危机发生国的市场预期,出于‘趋利避害’还会对其他有投资的国家和危机发生国进行比较,重新评估其他投资所在国的资产风险。如果其他的投资所在国家其经济结构和金融结构,或者市场运行情况与危机发生国有相似之处,投资者也会改变对该国的预期,重估并调整在该国的资产组合,在网络、通信技术和交易系统高度发达的今天,会导致资本的瞬间流出,并给该国形成货币贬值压力和降低该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融资的能力。这样,在该国的基本面也许并没有出现变化,甚至是在金融市场运行良好的情况下,投资者就开始改变预期并撤资,危机将传染至这个国家。”[72]就拿上次亚洲金融风暴而言,当时的东亚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是私人资本流入占了越来越大的比例,而且已由产业投资为主转向金融证券投资为主,由于许多东亚国家及地区采取固定汇率制及中性的财政政策,稳定国内财政赤字,造成国内经济稳定的一种假象,从而大大有利于外资大量地流入。大量资本流入一个脆弱的经济体,就有可能引发危机。[73]在1997年11月(即陷入危机之前),韩国被认为具有强大的基础经济指标,其GDP大约是5 000亿美元,位列世界第11位;年贸易额超过2 500亿美元,外债大约为1 500亿美元,用任何标准衡量的外债规模都未达到过高程度;经济增长虽有所放慢,但依然保持在6%~7%;没有财政赤字,通货膨胀率为4%,处于温和水平。1994年以来经常项目为逆差,但1997年中期,逆差在缩小。韩国为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被认为拥有管理自己国家所需要的经验和能力。唯一具有被“谴责”价值的,就是韩国外债结构问题,60%的外债期限少于12个月,外债主体结构混乱并且监管不力。从表面上看,外债违约风险引发了危机。与东南亚其他国家一样,韩国具有完全开放却疏于管制的金融市场,国际短期炒作资本可以随便出入国门,为金融危机传染铺设了便道。[74]“印度在2006年5月遭遇股灾,同样是在宏观经济增长势头迅猛状态下,祸起国际游资的突然撤离。据印度官方数据统计,从5月11日到5月19日的一周内有24.7亿美元印度股票遭受国际金融基金抛售,并撤离印度股票市场,致使印度资本市场上出现了记录性的资金净流出并导致了孟买证券交易所遭受近年来的最为严重的股价下跌(印度枟金融快报枠2006年5月19日报道)。而国际游资之所以撤离,是因为日、美可能再次加息以及国际储备物资—石油价格上升带来的预期盈利空间大于印度资本市场,仅此而已。近年来,印度资本市场迅速全面开放,致使2005年下半年就有超过百亿美元“热钱”流入,数量庞大的“热钱”使得印度股市多年来随着外资流向而动荡飘摇。印度股灾并非由于宏观经济基础问题而引发。”[7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