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虚拟经济的概念

虚拟经济的概念

时间:2022-05-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虚拟经济的概念对虚拟经济的关注和研究是从经济学开始的。在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的循环运动中,虚拟资本在持有和交易过程中形成的有关经济活动,称为虚拟经济。虚拟经济的特征包括虚拟性、复杂性、高风险性和附生性。虚拟经济包括虚拟资本、信息经济、网络经济。第三种观点认为虚拟经济就是符号经济。

(一)虚拟经济的概念

对虚拟经济的关注和研究是从经济学开始的。在国内,据学者刘冠军、刘刚考证,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虚拟经济概念便在我国出现。在国内发表的期刊论文中,最早明确使用“虚拟经济”范畴的是程极明,他于1989年在枟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枠发表的枟略论“象征”经济与“实际”经济枠一文中指出:“经过战后40年来的发展,世界经济,主要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出现了一个新的现象,即‘象征’经济(又称‘虚拟’经济,指资本流动、汇率和信贷流动)占了很大份额,‘实际’经济(又称‘实物’经济,指货物和劳务)与‘象征’经济相比,占了较小的份额”。[10]随后,经济学界围绕虚拟经济及其相关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随着讨论的扩大及深入,虚拟经济这一新鲜名词渐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然而,对于什么是虚拟经济,将虚拟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态加以研究究竟有无意义,学者们却存有较大的争议,其代表性观点主要有以下六种:

第一种观点是以成思危、刘骏民先生为代表,主要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入手来界定虚拟经济。最早关注并系统论证虚拟经济理论的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先生曾言,国际上对于虚拟经济并没有一致的定义,关于虚拟经济的概念、理论大体上有三类范畴,但是中文都将其译作虚拟经济:“第一类范畴是Fictitious Economy,是指虚拟资本以金融平台为主要依托的各种经济活动;第二类范畴是Virtual Economy,指的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所进行的经济活动,包括众所周知的电子商务,有人建议将它译作拟实经济;第三类范畴是Visual Economy,是用计算机模拟的、可视化的经济活动,把经济活动做成模型,然后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例如在推出某一个经济政策之前,可以在计算机上先做模拟,看看效果如何,可能产生什么问题,可以将它译作可视化经济。”[11]就虚拟经济的渊源而言,成思危先生认为,马克思在其巨著枟资本论枠第三卷中提及虚拟资本的概念——“虚拟资本这一词语早在1840年就由威·里瑟姆(约克郡的银行家)在其枟关于通货问题的通信枠(1840年伦敦增订第二版)中使用过,主要指的是空头汇票(票据)。马克思在其枟资本论枠第三卷第五篇,特别是在论述信用的第25章以后,对虚拟资本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12]随后,他认为,尽管虚拟经济的概念和释义尚无定论,但最为普遍的解释是指“与虚拟资本以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的循环运动有关的经济活动,简单地说就是直接以钱生钱的活动。”是指“与实体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活动模式,是与虚拟资本以金融平台为主要依托所进行的循环运动有关的经济活动,以及其中所产生的各种关系的综合。在实体经济活动中,资本必须经过交换—生产—流通—交换这一循环才可能产生利润。但是在虚拟经济活动中,资本不需要通过这一循环就可能产生利润。”[13]南开大学刘骏民先生认为,虚拟经济是以资本化定价行为为基础的价格体系,其运行的基本特征是具有内在的波动性。从广义上讲,虚拟经济是观念支撑的价格体系,而不是成本和技术支撑的价格体系。包括金融,还包括房地产、无形资产、某些高新技术产品和信息产品及其他可能长期或短期进入这种特殊运行方式的有形产品和劳务。[14]在枟从虚拟资本到虚拟经济枠一书中,他说道,“虚拟经济(Fictitious Economics)的概念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虚拟经济是除物质生产活动及其有关的一切劳务以外的所有的经济活动,包括体育、文艺、银行、保险、其他金融机构的活动;房地产除去建筑业创造的产值、教育、广告业,等等。狭义的虚拟经济仅指所有的金融活动和房地产业。”[15]当然,就虚拟经济发展的渊源而言,刘骏民先生也认为虚拟经济是一个源自马克思主义并且属于中国经济学概念,“虚拟经济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是带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理论研究,它不是追踪国外研究的结果,而是中国学者从实际出发,以‘问题导向’的方式提出的研究课题。如果经济理论的研究课题有知识产权的话,虚拟经济课题的‘产权’是中国人自己的,具有自主性和创新性。”[16]李晓西先生则认为虚拟经济是指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之外虚拟资本的持有与交易活动,虚拟资本是市场经济中信用制度和货币资本化的产物,包括银行信贷信用,如期票和汇票、有价证券如股票和债券、产权、物权以及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等。[17]另外,在该种观点的指引下,还有学者区分了虚拟经济与虚拟资本之间的关系,认为从本质上看,虚拟经济乃是虚拟资本运作的实体化。在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的循环运动中,虚拟资本在持有和交易过程中形成的有关经济活动,称为虚拟经济。简单地说,就是通过虚拟资本的买卖来获取利润的交易活动的总和,即“钱生钱”的经济活动。这一活动主要是通过金融市场来运作。[18]

第二种观点从信息化和网络化的角度来界定虚拟经济。在刘维刚、张丽娜看来,“虚拟经济是与实体经济相对立的,依靠现代通信和电子网络技术在全球金融与证券资本市场中实现虚拟资本交易、清算与流动的经济形态。”[19]主张这一观点的学者还有王静等,认为“新的虚拟经济是网络经济”,“传统的虚拟经济”是指“由证券、期货和期权等虚拟资本的交易活动所形成的经济”。而“新的虚拟经济”即是“网络经济”,“当前人们逐渐认可的虚拟经济是指在信息网络构筑的虚拟空间内进行的经济活动。经济的虚拟性源于网络的虚拟性,转移到网上去经营的经济都是虚拟经济,它是与网外物理空间中的现实经济并存且相互促进的。”[20]郭华平认为,虚拟经济是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企业利用虚拟资本、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进行交易活动所引进的各种经济形态的总称。虚拟经济的特征包括虚拟性、复杂性、高风险性和附生性。虚拟经济是独立于实体经济,同时又必须与实体经济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的经济形态。虚拟经济包括虚拟资本、信息经济、网络经济。[21]这种对虚拟经济的界定,突出了其网络型、信息化的特征。

第三种观点认为虚拟经济就是符号经济。该观点从凯恩斯有关货币信用理论出发来研究虚拟经济:众所周知,凯恩斯不赞成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家有关货币是中性、是覆盖在实体经济上的一层面纱的理论,认为以货币股票为代表的价值符号会对实体经济中的消费、投资、就业等产生影响,在此基础上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现代市场经济有两个有机的组成部分,符号经济和实体经济,而符号经济主要是指在实体经济的基础上,以货币虚拟化、信用化为主要内容,以有价证券为代表的价值符号的运动形式;他还指出,符号经济已经取代实体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核心。在国内,学者张晓晶的博士论文枟符号经济论枠中专门探讨了符号经济的问题,他认为整个经济由实体经济和符号经济组成,以货币为代表的价值符号是为服务实体经济而产生的,随着纸币等有价证券为代表的价值符号越来越脱离实体经济,异化于实体经济的符号经济便产生了,因此符号经济是指由纸币、股票、债券为代表的价值符号脱离实体经济独立运动所形成的经济形式,尽管这种理论没有使用虚拟经济这个名词,但是其实质也是阐述虚拟经济的内容。[22]

第四种观点将虚拟经济与投机性金融活动相关联并由此来界定虚拟经济。比如吴立波认为,“虚拟经济是指最初产生于实体经济,但已脱离、独立于实体经济、大范围普遍出现的以投机谋取价差为目的的经济活动,主要指在金融领域中的套利投机活动(但不包括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和风险分担等服务的金融服务),还包括以金融业为基础的房地产及文物珍品等的投机活动。”[23]

第五种观点从生产力和技术的角度来研究虚拟经济并将之等同于网络经济。该观点认为,“虚拟经济主要是指在20世纪90年代,由于互联网的兴起,企业生产的商品可以通过网上进行交易而形成的经济形式,相对于实体经济(Real Economy)而称之为虚拟经济(Virtual Economy),因而被意译为虚拟经济,其实质就是网络经济,同时由于互联网的兴起加快了信息传递,进而降低了虚拟经济中的交易成本,为其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因此人们很容易混淆两者之间的区别,导致了错误的认识。”[24]也就是说,虚拟经济是“技术”的一种,其作用在于对交易成本的降低而非其他。

第六种观点从经济社会关系互动的角度来界定虚拟经济。李晓安、阮俊杰认为,虚拟经济反映的是架构于现代信息系统之上的一种新颖的经济社会互动关系。其本质在于:首先,虚拟经济是属于经济社会互动范畴的概念,离开了社会互动,“虚拟化”便不再有任何意义。其次,“虚拟化”是经济实体的信息化,即用一定格式的信息来描述、映射和反映与之相对应的经济实体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再次,“虚拟化”使相应经济成分所对应的互动范围和效能得到了大幅度增强,但其基本生产关系并未发生实质性的改变。虚拟经济是信息和网络技术高度发展的衍生物。[25]

在国外,同样有关于虚拟经济的各种理论与流派。彼得·德鲁克在其著作枟管理的前沿枠一书中提出,世界经济在20世纪末发生了深刻的结构性变化。“这些变化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初级品经济从工业经济中“分离”;②在工业经济体系内,生产与就业相分离;③符号经济取代了实体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飞轮,而且大体上独立于实体经济”,“符号经济取代实体经济被彼得认为是最醒目最难以理解的变化”。彼得所理解的符号经济是指资本的运动、外汇率以及信用的流通。[26]另外,据许红梅博士考证,弗朗索瓦·沙奈的金融全球化和虚拟资本理论、纳赛尔·萨博的投机资本理论、戴维·赫尔德的金融全球化理论、罗伯特·希勒的枟非理性繁荣枠都直接或间接地提到了与虚拟经济相关的概念和理论,[27]限于篇幅,笔者不再展开论述。

需说明的是,在学界,还有对“虚拟经济”的提法及功用持反对意见的学者,其观点大致可以归纳为:虚拟经济的说法主要来自1990年的美国,2000年和2001年的泡沫经济证明,那个说法是为圈钱而搞的概念炒作,使美国经济蒙受了亿万美元的直接损失。美国已经把“虚拟经济”作为“亿万美元的文雅谎言”(atrillion dollarfib)清理了,而中国却出现了一些关于如何发展“虚拟经济”的主张和解释说明。虚拟经济是一种灾难的象征,是为发达市场国家所摒弃的一种“谎言”,它对于我们国家没有任何借鉴意义,我们也不必捡他人破烂。[28]张宗新、吕日认为,“虚拟经济没有提供一个完整的逻辑框架来揭示经济的虚拟化是如何影响失业率通货膨胀率以及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的,也没有很好地解释经济的全球化与虚拟化是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的动因和前景的。虚拟经济虽能促进资源的配置、信息流的增加,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以及通过信息流量的增加与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来减少交易费用,进而引起经济结构的变化,但是并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说明虚拟经济对传统经济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也缺乏严格的逻辑论证来说明当前经济结构的变化是根本性的结构变化抑或仅仅只是短期的经济波动而已。”[29]学界之所以对虚拟经济有这种认识,其原因之一就是“汉语中虚拟是人类心理作用的结果,有杜撰、虚假、虚幻、不存在的意思,具有较强的贬损色彩。视虚拟经济为‘洪水猛兽’的观点与此恐怕不无关系。”[30]当然,随着虚拟经济的发展以及在一国经济总量中的变化,尤其是随着20世纪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2007年底虚拟经济引发的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在全球的蔓延并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冲击的事实,持该种观点的学者愈来愈少,虚拟经济作为一种独立的经济形态基本上已为大多数学者所认可。

总结当前学界对虚拟经济概念的研究和论述,我们认为,虚拟经济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已经获得了公认,尽管学者对虚拟经济的认知角度有所不同,但多视角的认知方法对于我们准确理解和界定虚拟经济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综合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所谓虚拟经济,是指相对于实体经济的一种经济形态,是市场经济中信用制度和货币资本化的产物,银行信贷信用如期票和汇票、有价证券如股票和债券、产权、物权及各种金融衍生品等都可归于虚拟经济的范畴。所谓虚拟经济是以金融、证券、期货和金融衍生品等,通过“虚拟化”运行为表现形式的经济形态,是当今市场经济的最高表现形态。[3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