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大致同一基础上的内部差异性

大致同一基础上的内部差异性

时间:2022-05-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综上所述,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总体上看属于社会批判的范畴,他们在批判路径、批判方法和批判的最终目的上,都呈现出了相似的特征。另一种是以霍克海默、阿多尔诺为主要代表的悲观主义态度,即对大众文化持批判态度。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的主流态度就是批判和否定。

综上所述,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总体上看属于社会批判的范畴,他们在批判路径、批判方法和批判的最终目的上,都呈现出了相似的特征。但是这并不是说各个理论家之间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都是完全一致、没有差别的。相反,不仅法兰克福学派内部对大众文化的态度不一,即使同是对大众文化持批判态度的理论家,他们在内容和方法上也各有特色。

总体来看,法兰克福学派内部主要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是以本雅明为代表的乐观主义倾向。本雅明对科技的发展所带来的艺术媒介的革新表示欢欣鼓舞,他认为像电影这样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以“震惊”的艺术效果取代被少数人垄断的贵族性——“韵味”,这就赋予机器复制时代的艺术品以消解贵族气十足的膜拜价值、征服异化意识的革命政治的功能。另一种是以霍克海默、阿多尔诺为主要代表的悲观主义态度,即对大众文化持批判态度。他们认为,大众文化是发达工业社会凭借技术理性大规模地复制生产商品化的、标准化的和操控性的文化产品的文化工业体系。它造成了文化的异化,对人形成了全面控制,阻碍了人的解放和发展,因此必须大力批判大众文化。当然,无论持肯定态度还是持批判态度,他们对大众文化的研究都是为了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表达对人的解放的期待。

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的主流态度就是批判和否定。正如我们在前两章内容中所涉及的,持这种观点的理论家主要有洛文塔尔、霍克海默、阿多尔诺、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在他们之中,虽然都对大众文化进行了批判,但是他们的立场和方法等并不完全相同。尤其值得指出的是洛文塔尔,虽然与本雅明相比,洛文塔尔的大众文化观更接近霍克海默、阿多尔诺等人,但与霍克海默、阿多尔诺、马尔库塞等人相比,洛文塔尔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又表现出一定的中立与平和。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霍克海默给洛文塔尔的信中略见一斑:“你过多地强调,活动和被动、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的对立,认为读者的生活是被他的所得而非他的所做所规定着和统治着。然而,真实的情况是,所做与所得(拥有)在社会中已趋于同一,机械主义对人的统治无论是闲暇时间还是工作时间都是绝对相同的,我甚至可以说理解消费领域中行为模式的关键如今依然是人在工业中的处境……吃、喝、爱、看、睡成为‘消费’,即意味着无论是在车间外还是在车间内,人已变成了机器”[11]。可见,在洛文塔尔认为读者的活动与被动还存在着对立可能的地方,霍克海默却持相反意见,认为它们已经先期同一;洛文塔尔批判大众文化是试图为大众的发展扫除障碍,出发点是大众,而霍克海默等批判大众文化则旨在揭示统治阶级的统治阴谋,立足点是统治阶级。这是洛文塔尔与霍克海默、阿多尔诺等人的主要分歧。[12]虽然洛文塔尔早期也对大众文化进行过批判,但由于他注重从历史发生的角度来分析大众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因而总体上看他对大众文化的分析和批判显得更加客观和公允。

哈贝马斯与其前辈们在对待大众文化问题上的差异则更加明显。哈贝马斯认为,霍克海默、阿多尔诺等人的大众文化批判缺少规范基础,对大众文化的彻底批判是囿于意识哲学范式的。为了把对大众文化的批判建立在更加规范的基础上,哈贝马斯重新考察了大众文化,认为大众文化是一种被系统中的金钱和权力媒介侵蚀的文化,是“生活世界殖民化”的后果。表面上看,哈贝马斯与霍克海默、阿多尔诺等人的认识并无差别,但本质上他们之间有着很大不同。从“生活世界殖民化”的视角来看,哈贝马斯认为大众文化是一种被金钱和权力媒介侵蚀的文化,并非是完全被控制的;如果认真研究大众文化,还是应该能注意到大众文化的解放的潜力的。

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的内部差异性还表现在他们对自己早期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所进行的反思上,即他们的理论思考前后有些出入。洛文塔尔曾在他早期的《大众文化的定义》《文学与大众文化》等文章中批判大众文化,而到他这些文章集结出版时,他却又在导言里为大众文化的产生、发展作出历史主义的辩解,指出大众文化的产生及其特征都是有必然性的,看待大众文化不能以高雅文化为标准,等等,这使得他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不似霍克海默、阿多尔诺等人那么激烈。阿多尔诺也曾在不同阶段不同程度地指出过大众文化转化及大众反抗的可能性,尤其是在他晚期的《电影的透明性》《论闲暇》等文章中,阿多尔诺曾在多处提及大众文化也可能转化为艺术、大众文化本身包含自身谎言的解毒剂和大众文化并不是被完全控制的思想。哈贝马斯曾在其早期著作《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中,对公共领域的大众文化进行了多角度的大力批判,然而在该书1999年再版时的序言中,哈贝马斯却对自己早年在该书中对大众文化所作的一些分析和批判进行了自我检查和审视。他指出,早年对大众文化及大众作了过于悲观的分析和估计,大众文化绝不仅仅只是消极的,而大众也绝不是对大众文化言听计从的。

在这里,我们指出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差异性,并非意欲颠覆此前对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内容所作的整体性梳理,而是为了表明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家内部的差异性形成了该理论之间的内部张力,正是在他们各有特色的理论内容之间的交流、讨论甚至冲突中,该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日趋成熟。我们指出,法兰克福学派成员晚期对自己早期的大众文化批判作出的一些反思,致使他们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看起来呈现出早晚不同的些许差异,也并非意欲用他们只言片语的演说颠覆他们对大众文化的主流悲观批判态度,而是为了呈现他们有关这一理论的全貌,以期对这一理论有更全面的认识,作出更客观的评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