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教育资讯自媒体哪家强

教育资讯自媒体哪家强

时间:2022-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用户数据知多少?从发展战略来看,我们希望通过中国教育报微信,以及以后APP的发展,打造在移动端影响力最大的教育平台。

用户数据知多少?

小新:作为国内唯一一份国家级教育日报,中国教育报微信公共账号承担着引领教育类报刊新媒体转型的重任,开通账号时是否感到很大压力

中国教育报:嗯,一直都是“亚历山大”。中国教育报微信公号是在2013年5月申请的,从一开始,我们就将这个账号定位为“报纸探索新媒体业务的试验田”,但遇到了很多困难。这两年,中国教育报本身就在转型,3年4次改版,要做大做强深度报道、评论和典型报道,人手非常紧张,运营微信的小编都是兼职,除了报纸的采编,运营微信全都是靠晚上、周末加班,春节、国庆也是全勤做微信哦,大家都很辛苦(自我表扬一下)。

更困难的是对定位的摸索,与报纸差异化发展,服务教师、家长等海量用户群体,从新闻切入做专业的服务资讯,都是一步一个脚印探索出来的。为了搞清楚教师、家长的需求和兴趣,小编对每天每篇文章的用户阅读数据都烂熟于心。好在诸小编也是蛮拼的,扛住了压力,现在发展不错。

小新:与过去电子版上网、开通网站等相比,微信公共账号运作有什么不同?

中国教育报:对报纸来说,微信、微博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传播载体,表现形式、传播规律、互动方式都不一样,更加快捷、方便,更强调用户体验,对纸媒人而言,熟悉这样的载体就要花很多时间,不过很过瘾,很带劲。感谢腾讯,感谢微信,感谢微信提供的后台数据,让我们纸媒人学会了关注传播效果,关注用户体验,关注大数据(纸媒人素质还是很高,关键看能不能解放思想了)。

小新:说到大数据,有没有统计过用户构成?

中国教育报:这种事情肯定要做啦,而且我们过一段时间就会重新评估一下。因为用户数量增长太快,而且很有可能会导致用户构成的变化。如果用户变化了,而我们的内容却没有及时进行调整,那就OUT了。现在来看,我们的用户中,老师的比例可能占到40%以上,家长的比例占到30%左右,校长、局长等教育工作者的比例为10%。

小新:目前粉丝达到多少?对于你们而言,用户数是不是唯一看重的运营指标,或者还有其他的目标?

中国教育报:在我们的运营理念中,更倾向将我们服务的对象称为“用户”,而不是“粉丝”,因为我们是一种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关系。我们的用户数每天都保持高增长,已经超过40万,正朝着百万级用户方向努力。

当然,大部分用户应该都是微信账号上线后增长的,少部分是报纸的老读者。对于我们而言,用户数量不是唯一看重的运营指标,能够为广大教师、家长提供优质的内容和专业的资讯服务才是我们最重要的运营目标。

从发展战略来看,我们希望通过中国教育报微信,以及以后APP的发展,打造在移动端影响力最大的教育平台。

教育资讯哪家强?

小新:对于中国教育报而言,新媒体到底意味着什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运作理念和各自的表现上会不会存在差异?

中国教育报:现在新媒体已经成为中国教育报的一部分,我们的很多选题都是报网互动的。在微信里设置议程,进行讨论、互动,再将优质内容刊发到报纸上;对报纸的新闻报道,用另一种更轻松的方式呈现;报纸、新媒体一起来对某个话题进行引导;探索报纸、微信融合的全媒体一体化采编机制。

虽然是融合,但是报纸与微信的载体相比,差异性还是蛮大的,首先是定位就不一样,报纸是一张新闻纸,是引领教育舆论的主要阵地,强调方向性引领、专业化服务;微信是社交服务平台,是服务教育群体的互动平台,强调资讯服务。其次是用户群体差异化,报纸的核心读者是教育工作者,如教育局长、科长,以及校长和广大教师;微信的核心读者是教师、家长。具体到每个选题的报道上,差别就更大,报纸还是严肃一点,微信更加活泼,更加碎片化,更加注重用户体验。

不过,报纸和微信也有相同的地方,那就是我们的内容非常权威。我们背后,拥有中国教育界最顶级的专家,这种权威性和官方背景也是我们的优势之一。教育资讯哪家强,中国教育报你最强。

小新:中国教育报官方微信账号定位于“您身边的教育资讯专家”,这个定位是如何在你们日常运营中体现的?

中国教育报:其实,提出这个定位的时候,小编心里还有些担心,自媒体非常讲求草根性、平等性,我们的很多内容也非常地贴近老师、家长,没有一点架子,这时候还自称“砖家”,用户会不会反感。不过,现在看来,“专家”的定位还是非常准确的,你要是到我们的微社区“家长汇”、“读书汇”看看,就会发现很多家长、老师都会提出各种专业问题,我们组织了很多家庭教育专家、名师进行回答,这不就是老师、家长“身边的教育资讯专家”吗?教育看上去人人都能说几句,但是深入进去,很多问题都非常专业,不能只看表面,前几天我们有一篇文章《老师应该站在教室的什么位置》,像这样的细节,都需要有专业的引导。

小新:为什么想到做“家长汇”、“读书汇”这种微社区?现在状况怎样?粉丝讨论热烈吗?

中国教育报:这两个社区很有特色哦,阅读量达到上百万次,主要是想给教师、家长们提供一个互动平台,让他们能够交流、分享。从微信运营的角度来看,这也是提高用户黏度的手段,让用户时不时惦记着你的微信账号,就靠“家长汇”、“读书汇”啦。其中,“读书汇”针对老师,主要是讨论分享一些好书,以及读这些好书的心得;“家长汇”针对家长,我们招募了100多人的心理咨询师、资深老师担任家庭教育咨询志愿者,为家长的育儿难题解疑释惑,粉丝讨论很热烈。

用户1天涨1万?

小新:目前哪些栏目最受欢迎?

中国教育报:我们有几个很有意思的品牌栏目,非常受欢迎:百家,给教师提供有思想含量的大家文章;深呼吸,聚焦教师专业成长的话题,提供养分;悦读和好书推荐,带着你到书的海洋里遨游;育儿百科,则是家有儿女、孙女的父母、爷爷奶奶喜欢的。

小新:有没有某篇文章推出后引发巨大反响迅速涨粉的经历?

中国教育报:微信刊登过一篇文章《中国教师到底有多累》,阅读量近百万,用户数量一天涨了10000多人。那天早上,我刚打开电脑,教育报的采编工作群已经热火朝天,大家都说今天的区域教育周刊的一篇稿子《教师真的需要这样工作吗?》非常好,关注老师的生存状况,为老师说话。小编想,那就发到微信上去吧。但是,报纸上的稿子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一位专家根据一项关于老师工作时间、工作压力的调查撰写的文章,具有一定的学术性,语言较为严肃。这样的稿子要是推送到微信上,肯定阅读量不会多。一定要改编,怎么改?这篇稿子的数据很详实,从各个维度介绍了教师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大、非教学任务太多等问题,所以为什么不能根据这些数据做成图表,同时配一些生动的故事?于是,赶紧做图、从教育报以前的报道中找故事,下午就把图做好了,顺带还做了一篇解决方案的稿子《如何给中国教师“减减负”》,组合推出。微信刊发之后,一小时就达到10万的阅读量,那几天粉丝数量增长都非常快。

小新:如何与用户开展互动?粉丝意见对于你们改善服务有作用吗?

中国教育报:我们非常注重粉丝的意见,每个用户在我们后台的留言,我们都会认真阅读,对于提出的问题,我们都会一一回复。在教育报运营微信的一年时间里面,我们还曾经两次向粉丝征求意见,问问他们想看什么样的文章,现在我们开设的“我是教师”、“名校剖析”等栏目就是在粉丝建议下开设的。

小新:在推广方面曾经做过哪些工作?这些尝试对于提高传播力有没有明显的作用?

中国教育报:主要还是靠口碑传播,特别是很多老师分享到朋友圈的文章,对我们用户数量的增长很管用;当然我们也在报纸上刊登了二维码,这给我们带来了一部分稳定的用户;另外,对于中国教育报举办的线下活动,我们也会把二维码附上,很多老师、家长都会扫描添加。这些尝试,对增加我们的用户数量很管用,也对提高中国教育报微信影响力很有好处。小编有时候到地方教育部门、学校采访,很多老师都会反馈说,他是教育报微信的用户,很喜欢我们的文章,甚至说起哪篇文章跟小编一起讨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