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自媒体与自媒体的关系

自媒体与自媒体的关系

时间:2022-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自媒体概述一、自媒体的概念1967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P.戈尔德马克发表的一份关于开发电子录像商品的计划中首次提出了“新媒体”一词。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博客的出现,自媒体带来的“人人皆记者”“人人皆媒体”的态势迅猛发展。可见自媒体的核心是基于普通市民对于信息的自主提供与分享。[5]二、自媒体的类型(一)博客自媒体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为博客。

第一节 自媒体概述

一、自媒体的概念

1967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P.戈尔德马克发表的一份关于开发电子录像(EVR)商品的计划中首次提出了“新媒体”(New Media)一词。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新媒体”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新闻界、学术界和科技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突飞猛进,“自媒体”这一概念依托个人终端即时通信这片充满着无限潜力的土壤而勃兴和发展,成为普通大众使用最广泛的传播平台。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博客的出现,自媒体带来的“人人皆记者”“人人皆媒体”的态势迅猛发展。[1]

(一)国外学者关于自媒体的概念

对于“自媒体”的提法,美国著名专栏作家丹·吉尔默(Dan Gillmor)《自媒体》(We The Media)一书以“草根新闻,源于大众,为了大众”(Grassroots Journalism 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作为副标题,诠释了自媒体这种新的新闻传播方式。他指出:自媒体是“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

2003年7月,美国新闻学会的媒体中心发布了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人联合提出的“We Media”研究报告,对“We Media”下了一个十分严谨的定义:“自媒体是一个普通市民经过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提供并分享他们的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途径。”这份报告认为“We Media”改变了长期以来的新闻传播模式,随着科技进步,以往媒体由上而下传者传播新闻给受者的“广播”(Broadcast)模式,已经开始向新闻传者与受众改变角色的点对点(Peer to Peer)传播模式转换,可以称之为“互播”(Intercast)。可见自媒体的核心是基于普通市民对于信息的自主提供与分享。[2]

(二)国内学者关于自媒体的定义

张彬认为自媒体是“利用以博客为代表的网络新技术(还包括Wike、SMS、可摄像手机、在线广播、P2P、RSS等)进行自主信息发布的那些个体传播主体。在这里,新的媒介工具的产生对自媒体的产生具有关键作用”。[3]

汤莉萍认为自媒体是“以个人为传播者,借助互联网络或无线通信新技术,以点对点的传播方式传播内容的小众传播媒体”。[4]同时,她对个人媒体和大众媒体进行了比较(见表12-1):

表12-1 个人媒体与大众媒体比较

 

关于自媒体,是“We Media”还是“Personal Media”?刘立丰认为应该是“We Media”,这个词更有倾向性,突出自媒体的影响力和生命力,就是利用自身平台的特征,吸引人们的注意,创造与产生话题,影响其他媒体的传播议程设置。[5]

二、自媒体的类型

(一)博客

自媒体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为博客。这是一种全新的信息组织和传播方式。中文“博客”一词,源于英文单词Blog/Blogger。Blog是Weblog的简称。Weblog是Web和Log的组合词。Web指World Wide Web,即互联网;Log的原意是“航海日志”,后指任何类型的流水记录。合在一起来理解,Weblog就是在网络上的一种流水记录形式或者简称“网络日志”。中文“博客”这个词汇最早是在2002年由著名的网络评论家王俊秀和方兴东共同撰文提出来的。

博客有RSS和Trackback两大重要的功能:通过RSS可以随时看到自己关注的站点的更新,通过Trackback则可以得到对方引用自己文章内容的反馈通知,之后还可进行互动的思想交流和学习。通过博客之间的相互链接,可以找到其他志趣相投的博客,这样实际上推动了网络的“社会化关系”。也正因为这样,博客成为社会性软件(Social Software)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的博客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日志”——每个博客因为内容和目的不同从而承载了大量的信息,同时也产生了一种新的“网络社会关系”。因为博客是基于个人信息的发布平台,也自然成为一种新的媒体发布形式。

(二)播客

博客目前已经扩展出了几种应用,播客是其中的一种。“播客”又被称作“有声博客”,是Podcast的中文直译。“播客”(Podcast)这个词来源自苹果电脑的“i Pod”与“broadcast”(广播)的合成词,指的是一种在互联网上发布文件并允许用户订阅以自动接收新文件的方法,或用此方法来制作的电台节目。这种新方法在2004年下半年开始在互联网上流行,以用于发布音频文件。播客与其他音频内容传送的区别在于其订阅模式,它使用RSS 2.0文件格式传送信息。该技术允许个人进行广播节目创建与发布,用户可以利用“播客”将自己制作的“广播节目”上传到网上与广大网友分享。这种新的传播方式使得人人都可以说出他们想说的话。

播客与博客的共同之处在于,两者都是个人通过互联网发布信息的方式,并且都需要借助于博客/播客发布程序(通常为第三方提供的博客托管服务,也可以是独立的个人博客/播客网站)进行信息发布和管理。博客与播客的主要区别在于,博客传播是以文字和图片信息为主,而播客所传递的则是音频和视频信息;博客是把自己的思想通过文字和图片在互联网上广为传播,而播客则是通过制作音频、视频节目在互联网上传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播客就是一个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个人电台和电视台[6]

(三)微博

微博,即微博客(Micro 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国的twitter,根据相关公开数据,截至2010年1月,该产品在全球已经拥有7500万注册用户。2009年8月,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的视野。[7]

(四)社交网站

SNS即Social Networking System,译为社会性网络服务,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1967年,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米尔格兰姆(Stan-ley Milgram)创立了六度分割理论,即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6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6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按照六度分割理论,每个个体的社交圈都会不断放大,最后成为一个大型网络。这是社会性网络的早期理解。后来有人根据这种理论,创立了面向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服务,通过“熟人的熟人”来进行网络社交拓展。[8]

三、自媒体的特征

自媒体有别于由专业媒体机构主导的信息传播,它是由普通大众主导的信息传播活动,由传统的“点到面”的传播转化为“点到点”的一种对等的传播概念。自媒体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平民化,个性

自媒体最根本的特点是平民化。从“旁观者”转变成为“当事人”,每个平民都可以拥有一份自己的“网络报纸”(博客)、“网络广播”或“网络电视”(播客),媒体仿佛一夜之间“飞入寻常百姓家”,变成个人的东西。人们自主地在自己的“媒体”上“想写就写”“想说就说”,每个“草根”都可以利用互联网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传递他们生活的喜怒哀乐,构建自己的社交网络。我国著名新闻传播学者喻国明形象地将此描述为“全民DIY”:“简单来说,DIY就是自己动手制作,没有专业的限制,想做就做,每个人都可以利用DIY做出一份表达自我的‘产品’来。”自媒体成为平民大众张扬个性、表现自我的最佳场所。

(二)门槛低,运作简单

对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而言,媒体的运作无疑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它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去维系。并且,一个媒体的成立,需要经过国家有关部门的层层核实和审批。但是,在这个互联网文化高度发展的时代,我们坐在家中就可以看到世界上各个地方的美丽风景,就可以欣赏到最新的流行视听,就可以品味到各大名家的激扬文字……互联网似乎让“一切皆有可能”,包括平民大众成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媒体”。在新浪博客、优酷播客等所有提供自媒体的网站上,用户只需要通过简单的注册申请,根据服务商提供的网络空间和可选的模板,就可以利用版面管理工具,在网络上发布文字、音乐、图片、视频等信息,创建属于自己的“媒体”。拥有自媒体,不需要你投入任何成本,也不要求你有任何的专业技术知识,其进入门槛低、操作运作简单,使其大受欢迎、发展迅速。

(三)交互性强,传播迅速

没有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得益于数字科技的发展,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我们都可以经营自己的“媒体”,信息能够迅速地传播,时效性大大地增强。作品从制作到发表,其迅速、高效,是传统的电视、报纸媒体所无法企及的。自媒体能够迅速地将信息传播到受众中,受众也可以迅速地对信息传播的效果进行反馈。自媒体与受众的距离为零。

(四)信息水准良莠不齐

个人有千姿百态,代表个人的自媒体也良莠不齐。人们可以自主成立“媒体”,发布的信息也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意愿编辑。这些信息有的是对生活琐事的流水账式的记录,有的是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的集锦,有的是对时事政治的观察评论,有的是对专业学问的探索与思考。在自媒体上发表信息相对自由,自媒体取消了传统媒体编辑决定发表的权利,让各种信息“肆意”传播。优秀的自媒体可以让受众得到生活的启发或者有助于事业的成功,让人们发现生活的意义与价值。但大部分的自媒体只是一些简单的“网络移植”,记录一些流水账式的内容,甚至是一些不健康的内容。

(五)可信度低

网络自媒体的数量庞大,其拥有者大多为“草根”平民,网络的隐匿性给了网民“随心所欲”的空间。有的自媒体过分追求新闻发布速度或者点击率,而忽略了新闻的真实性,导致一些民间写手降低了自身的道德底线,从而导致了自媒体传播的信息可信度低的问题。

(六)相关法律不规范

让个体声音得到充分释放的同时,势必也会让一些与法律、社会道德规范相悖的声音得以散播。自媒体是个人言论自由权的延伸,从一诞生就受到了诸多法律的制约。我国目前有很多法令管制网上活动,但是还只是停留在对网站的管理上,显得不够全面。如何在法律上对自媒体进行规范与引导,迫切需要全社会来共谋良策。[9]

四、自媒体的影响力

总的来说,自媒体也具备新媒体的特点,如信息传播迅速,可以加入链接进行深入分析和深度报道等。但其更为显著的特点是以一点对多点的方式对信息进行自主发布。可以说,自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而言,更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独特的影响力。

(一)自媒体传播的信息接收度较高

通过自媒体发布的消息,本身站在普通大众的立场,报道的都是与大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更加符合新闻报道的“接近性”(这里重在心理接近性)原则,更易让人们接受。另外,在市场运作模式下,传统媒体的媒介寻租、有偿新闻等行为时有发生。而自媒体的传播主体很多来自社会底层,相对于传统媒体的从业人员来说,这些非专业的新闻传播者表现出无功利性,受“把关”控制也较少,因此他们传播的信息带有更少的预设立场和偏见,对新闻事件的判断往往更客观、公正。基于以上原因,自媒体报道的新闻事件往往更能受到大众的关注。

(二)自媒体形成极具舆论导向的“公共领域”

自媒体的出现使传播资源不平衡的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改变,其方便简捷、成本低廉、便于接近等优势,使普通群众也可以利用自媒体让其他人和社会组织听到自己的声音,使“社会个体方便地借用网络,安全自由地表达自己对社会某一事务的关注,并且形成一种虚拟的利益共同群体,以影响政府和政治家”。可以说,今天在公共场合中开展的为进行信息交换和公共讨论的“空间”,即德国哲学家尤尔根·哈贝马斯提出的“公共领域”,很大程度上源于自媒体发掘的事实和制造的话题。

另外,根据长尾理论,经自媒体传播的信息经过大量的复制、转载、流通之后,众多“小众”关注的话题汇聚成公众舆论关注的焦点,可能成为传统媒体议程设置的对象和政府重视的问题。

(三)自媒体的应用带来信息量的激增,能促进有关问题的解决

在传统媒体时代,人们的关注点被传媒设置的议程所引导,媒体报道什么,我们就关注什么。而新闻记者发现的新闻源通常都是间接的,且有一段间隔时间,这就使得记者在进行客观报道时失去了天然的现实材料和现场感觉,更何况有些事实是记者无从得知的,这就使人们所能感知到的外部世界大为受限。自媒体的使用形成了“人人皆媒体”“人人皆新闻”的态势,给发掘新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从而使人们感知外部事物变化的能力大为增强。[10]

[1] 廖旭东、王子超:《自媒体影响力分析——以5·12地震报道为例》,《青年记者》2009年第2期。

[2] 邓新民:《自媒体:新媒体发展的最新阶段及其特点》,《探索》2006年第2期。

[3] 张彬:《对“自媒体”的概念界定及思考》,《今传媒》2008年第8期。

[4] 汤莉萍:《论个人媒体的概念及特征》,《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5] 《关于自媒体的零星素材》,http://blog.sina.com.cn/fanggeyinxiang。

[6] 刘镇:《播客:自媒体的扩张与挑战》,《传媒观察》2007年第2期。

[7] 微博,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567099.htm。

[8] SNS社交网站,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723562.htm。

[9] 张莹:《浅析“自媒体”的特点》,《科教文汇》2008年第2期。

[10] 廖旭东、王子超:《自媒体影响力分析——以5·12地震报道为例》,《青年记者》2009年第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