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因特网市场的发展

中国因特网市场的发展

时间:2022-04-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节 中国因特网市场的发展[1]中国因特网市场于1987年萌芽,1995年正式起步,之后发展迅速。所以说,因特网市场在我国的发展将有力地加快国家信息化进程。因特网市场是信息市场的主体,在这一市场上流通的主要是信息。

第三节 中国因特网市场的发展[1]

中国因特网市场于1987年萌芽,1995年正式起步,之后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国家、与中国的人口数量相比,差距很大。到2002年6月30日止,我国的因特网用户约4580万人,而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年鉴(2002)》中的《全球互联网络发展概况》,到2002年3月19日止,全球网民数量为54420万人,日本为4972万人,欧洲为17135万人,美国为17650万人;个人电脑拥有率美国为66%,日本为24%,中国为1%;因特网用户渗透率美国为62%,日本为39.16%,中国为3.6%。[2]我国网民通过网络商店购买过商品或服务者为31.6%,而美国为64%左右。可见,中国因特网市场潜力巨大。跨世纪中国怎样发展这一前景诱人的市场?本节在此作一粗浅探讨。

一、发展中国因特网市场的战略意义

知识经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三大主题。而因特网是知识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工具和载体。它对人类活动的各方面正在发生越来越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随着因特网市场在我国的不断发展,它必将在我国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科技腾飞、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一)有利于加快国家信息化进程

发展因特网市场,会导致上网计算机台数、用户数、域名数、万维网站点数、国际线路的总容量增加。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统计,1997年10月底我国上述数据分别为29.9万台、62万人、4066个、1500个、25.408M,到2002年6月底则分别增加到1613万台、4580万人、126146个、293213个、10576.5M。这些数据的增加,为国家各个构成要素的信息化提供了前提,从一定意义上就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另一方面,因特网是国家最主要、最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随着我国因特网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因特网的规模、内容、功能将不断扩大、完善,它将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地渗透到国家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各个组织中,从而不断促使这些部门实现信息化。所以说,因特网市场在我国的发展将有力地加快国家信息化进程。

(二)有利于计算机普及与科技进步

因特网是计算机的联网,因特网市场的发展从一个侧面来说就是联网的计算机数量的增加。发展我国因特网市场,必然要求更多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家庭及个人使用计算机。国外已经开始利用因特网普及教育,最近我国也有一些大中专学校开设了网上学校。随着因特网市场的发展,网络教育软硬件的增多,大量中、小学利用因特网教学将是常事。这些将促进计算机在我国的普及。因特网兴起之初,主要是供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之用,目前这一用途仍是“家常便饭”。因此,因特网市场发展得越快,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就越有可能方便、快捷地向全世界公布科研成果,与世界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因特网市场的发展,必然要求有更新、更优的网络产品问世,有性能更优良、服务更周全的网络设施,这将促使人们去研究、开发这些产品。所有这些,都将推动我国科技进步。

(三)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据IDC统计和预测,1997年,全球因特网用户超过1亿,1998年达到1.556亿,2003年将达5.26亿;1998年亚洲因特网用户达2400万,2003年将增至1.55亿,将成为第二大因特网覆盖地区。随着因特网的日益延伸,电子商务成为因特网应用的最大热点。国际上已有几十万家公司、数千家银行开始介入这一新领域,全球电子商务正以每百天一倍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03年将达到13036亿美元的规模。瑞士信贷银行也预测,全球通过因特网进行的贸易总额到2003年将超过1.24万亿美元。[3]发展中国因特网市场,抓住因特网发展带来的巨大商机,在网上开展旅游、电信、证券、图书、汽车、广告等交易活动,发展基于网络的新型商业中介,开发网络产品,将极大地促进国民经济增长。

(四)有利于完善市场体系,加快与国际市场接轨

一方面因特网市场是各类市场运行的载体。不管是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还是技术市场、信息市场、产权市场,其运行都或多或少要在因特网市场上进行。据统计,1998年全球网上交易营业额500亿美元,到2010年,全球商品交换,将有1/3通过网络完成。目前美国2/3的旅游交易是在网上进行的。据世界各中央银行调查,现在国际资本日流量超过一万亿美元,金融现货、期货、期权和外汇交易等合约日均交易额超过1.23亿美元,这些交易的完成都离不开因特网。还有很多商务活动是采取“在线游览、离线交易”的形式。

另一方面,因特网市场是一个以信息为主的综合性市场。因特网市场是信息市场的主体,在这一市场上流通的主要是信息。同时,它又可以直接进行一些商品、证券、劳务、技术成果、电信等的买卖活动,是一个新型的综合性市场。发展我国因特网市场,既能加快各类市场运行速度,提高运行质量,又能促使我国信息市场发育成熟,其余各类市场更加完善,最终促进我国整体市场的完善。同时,因特网市场是一个国际性市场,不受国别及地理隔离的影响,这一市场越是发展壮大,我国市场与国际市场就越能融为一体。

(五)有利于快捷、优质地满足人民生活需要

因特网具有信息容量大、传递速度快的特点,众多的厂商、中间商都在网上设有网站或主页,消费者需要什么,需要多少,只要在电脑键盘上一点击,厂商、中间商马上就会了解,并及时作出反应。消费者的需要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满足。同时,消费者可直接与生产者沟通,并参与产品设计,生产者适应消费者个性化需要可进行“量身定制”,从而使消费者需要得到更好满足。总之,因特网市场的发展,使得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以直接和中间商、生产者沟通,货比三家,亲自设计,从而其需要能得到快捷、优质的满足。

二、发展中国因特网市场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网络基础设施落后

我国“八纵八横”的光缆干线网已建成,并辅以通信卫星和数字长波,但美欧几年前就开始着手建设天网——在地球周围布设众多低轨道同步卫星,实现全球计算机间的信息交流。天网计划的卫星总数超过有史以来所有通讯卫星的总和。我国电话普及率仅10.6%,不仅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距世界平均水平15%也仍有不小差距。而我国因特网用户约58%是通过拨号上网的,这无疑会制约因特网市场的发展。我国手机普及率约为2%,即使是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普及率也仅为8%,与发达国家30%以上的普及率相比,差距很大。国内网与网站没形成整体优势。且出口线路少,带宽窄,国际线路总容量到2002年6月底尽管已达到10576.5M,线路仍然经常拥塞。

(二)网上信息流速慢、收费高、有不少虚假

CNNIC2002年6月底的统计报告表明,32.5%的网民对上网速度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43%的网民对收费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27.1%的网民对内容的真实性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时间就是金钱”。因特网的优势在于方便、快捷、高效率,流速慢必然限制用户规模的迅速扩张。上网费用高居不下,也使许多人“望网兴叹”。ISP要投入巨资租用国际专线,同时交纳昂贵的信息流量费,抬高了用户的上网费。目前收费标准是2元/小时(节假日减半),用户每天只上网1小时,一个月就需付费近60元人民币。据CNNIC调查,中国网民人均月收入1000元以下的占48.9%,1000元至2000元的占24.7%。网民每月需用其收入的6%~10%上网。而美国网民人均月收入为2000美元,上网月费用10~20美元,只占收入的0.5%~1%。显然,中国因特网收费过高。此外,在国内建设的许多网站中,有的信息陈旧,几月甚至多年不更新;有的实用信息、专业信息少,信息垃圾多;有的信息不真实。

(三)经济不发达

改革开放20余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绩,综合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人民生活获得了进一步改善。但我国仍属于经济不发达国家。近几年来,受全世界经济危机及亚洲金融风波的冲击,以及前几年重复建设、盲目建设后遗症的影响,我国经济处于低迷时期。这种状况决定了广大居民没有想到也无经济实力上因特网。

(四)企业缺乏热情,国民电脑盲、外语盲多

目前我国1000多万家企业中,仅有10万家企业上网,其中中小企业的比例更小。而且上网企业中还有一定比例并没有真正发挥网络的作用。[4]1996年底,我国内地有400多家企业的域名被香港几家企业抢注,与有关企业和部门对网络不重视密切相关,有些企业在域名被抢注后仍然无动于衷。尤有甚者,有关部门为了反抢注,曾优惠为40多家知名企业注册域名,但应者寥寥。还有些企业认为接上了因特网就踏上了信息高速公路,不重视信息资源的搜集、开发和利用,不重视网络经营与管理。这一方面是企业对因特网的认识不深、不透所致,要么觉得没什么大用途,要么觉得离本企业十分遥远,要么把它看得十分简单。另一方面是众多企业不景气,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摆脱困境、安置富余职工上,不愿在因特网建设上投入人财物力。广大城乡居民绝大多数是计算机盲,不懂操作,更不懂运用它来进行商务活动。因特网由美国首倡,网上90%以上的信息是英文信息。据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1998年底的一次调查显示:国内有80%的公众不精通英语,而自认为可应付网上英语的人只有26.3%。因而,因特网用户数量少(目前仅占总人口的2.6%)就是必然的了。

(五)缺乏权威的法律规范

在因特网市场上,各方当事人要通过网络进行货币交换、资金转移、商品流通、招标、身份认证、电子报税、版权贸易、组稿编稿、发送电子邮件、虚拟办公、远程医疗等活动。无论是网络本身还是人为因素造成差错都可能引起争执甚至法律诉讼。可是目前缺乏权威的法律法规,虽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维护互联网络安全的决定》、《中文域名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等法规,但却没有一部权威的法律。

三、新世纪中国因特网市场发展的对策

(一)组建因特网市场建设领导机构

因特网市场建设,涉及众多部门、环节,需要投入大量人财物力,很有必要在中央和省级政府组建高规格的领导机构来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政策引导、法律规范因特网市场发展

因特网市场本质上是全球性的,不受任何一个国家或公司所控制。但是,使用因特网的机构、公司或个人则受所在国家政策、法律所管辖。我国要推动因特网市场的发展,必须遵循国际惯例,通过政府、消费者、工商界、公众团体等方面之间的合作和对话,制定有利于引导因特网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并制定一部适合我国国情的因特网市场法。

(三)努力改善因特网市场供给

供给数量不足、质量低劣、结构不合理,势必不能激起消费需求。发展因特网市场,必须在改善供给上下功夫。①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②大力研制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因特网软硬件。③合纵连横,实现网络融合。形成几家能主导亚太乃至世界华人地区的大因特网公司。

(四)奋力拓展因特网市场需求

1.积极稳步发展经济。经济越发达,居民购买力越强,观念越先进,上网的人就越多。

2.推广普及因特网知识。消除对网络的神秘感,使国民轻松地接受网络。

3.降低上网收费标准。建立一个完整的切合市场的资费体系,促进网上商务活动的活跃。

4.建立用户和消费者的信任。充分消除人们对网上支付安全性、业务可靠性、赔付等方面的担心。

5.以政府上网为突破口,带动行业用户上网,开拓因特网用户市场。

(五)培养、用好、留住因特网络人才

要建立良好的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帮助员工实现自身价值;要塑造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使员工有归属感;要弘扬爱国精神,提高人才政治、经济待遇,最终留住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孙强,《互联网商务应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2.周磊,《网罗金钱——Internet淘金术》,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3.王春和等,《网络贸易》,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

4.贺爱忠,《从供求双方开拓中国因特网市场》,经济参考报1999-4-7

5.《互联网络发展年鉴》(2001、2002)

6.(第一至十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com

【注释】

[1]本节基本观点形成于1999年,并发表在经济参考报上。此次只对数据作了修改。

[2]《互联网络发展年鉴(2002)》。

[3]蔡来兴,《网络经济昭示未来》,经济日报2000年4月13日。

[4]冯波,《中小企业离电子商务有多远》,市场报,2001年6月20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