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思想市场发展的新变化

中国思想市场发展的新变化

时间:2022-08-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以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为标志,中国智库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由此,中国的思想市场发展出现了新变化,市场规模迅速扩容,智库评价机构、智库论坛等市场中介组织得到孕育。上海社会科学院在借鉴《全球智库报告》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特色推出《中国智库报告》,并在2015年度的报告中根据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工作方案,更新了自己的智库名录。

以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为标志,中国智库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国民经济高速增长背后积聚的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公共问题愈加复杂,对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提出了新要求,推动着智库作为决策理性外脑的发展(薛澜,2014)。由此,中国的思想市场发展出现了新变化,市场规模迅速扩容,智库评价机构、智库论坛等市场中介组织得到孕育。

(一)思想市场发展的差异化竞争

随着思想市场的扩容,作为思想产品的主要供给方,各类智库依托自身比较优势,在研究内容和运营模式上展开差异化竞争。

一是在研究内容上,可以分为综合型智库和专业型智库两类。所谓综合型智库,主要是指研究实力强,涉及跨学科领域,拥有众多智库领军人物和复合型研究团队,研究成果丰富多样的智库。相比之下,专业型智库只聚焦于某个或某些相关联的研究领域。在这些领域中,专业型智库往往具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专长或权威型的市场地位,研究成果的影响力总是与智库的研究领域密不可分。智库研究资源的多寡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智库是综合发展,还是专业化发展。一些体制内智库拥有充足的财政经费支持,可以招募优秀的人才,并同时在各个领域开展研究。但对于一些社会智库或高校智库而言,为了集中有限资源发挥更大效用,往往以某个专业领域作为突破口,快速提升自身的影响力。

二是在运营模式上,可以分为实体型智库与平台型智库两类。实体型智库一般具有紧致的组织形态和稳定的组织关系,研究人员隶属于智库,项目运作以智库内部人员为主,如传统的党政军智库、社科院智库、大部分高校智库和一些社会智库都是实体型智库。平台型智库则具有相对松散的组织形态,秉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人才使用理念,打造平台机制吸引外部专家,同时结合自身研究资源,发挥在成果转化方面的独特优势。平台型智库内部又可分为非媒体型智库和媒体型智库。其中,媒体型智库是一类特殊的平台型智库,往往从媒体转型而来,有着丰富的媒体从业经验,凭借敏锐的公共问题研究视角、迅捷的政策评论能力,以及丰富的媒体宣传推广手段,甚至可在一定程度上设置议题、引领舆论,以此提升社会影响力和政策影响力。运营模式上的差异体现了智库在思想产品提供方式上的博弈,实体型智库的优势在于“内容”,而平台型智库的优势在于“渠道”。

(二)智库评价机构在争议中完善

智库评价的背后是话语权的博弈。不可否认,把影响力作为生命线的智库自然十分重视智库评价的结果,而智库评价机构也可以在智库评价中迅速提升地位和影响力。但是,智库评价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这不仅因为智库具有多维度特征与多面特性,智库活动往往游弋于政界、学界、媒体和公众之间,更是因为评价机构本身的公正性与权威性难以在行业内部取得共识。由此造成智库评价的结果总不能使所有智库都满意,进而评价机构的资质、评价的程序、方法和手段等受到质疑。笔者认为,尽管智库评价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智库评价对于促进我国智库崛起和智库产业的发展,仍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智库评价促进我国政策研究机构的智库身份认同,完成向新型智库的目标定位与发展转型,同时催生智库行业的觉醒与自律,并通过设定指标的形式引导智库的发展方向。

智库评价排名体系一直在进步和完善。这些年来,首度推出就饱受争议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全球智库报告》通过不断细化排名子系统、扩大专家库规模、增加提名评审轮次来提高报告质量。上海社会科学院在借鉴《全球智库报告》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特色推出《中国智库报告》,并在2015年度的报告中根据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工作方案,更新了自己的智库名录。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其发布的《全球智库评价报告》中特意没有将自己列入,以体现公正客观。零点国际发展研究院的《2014中国智库影响力报告》和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发布的《中华智库影响力报告(2014)》分别从丰富影响力概念内涵、客观测量可观测指标、吸纳港澳台智库成员等方面做文章,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朱旭峰,2016)。

应当看到,中国的智库评价事业还处在起步和摸索的阶段,各家评价机构对于评价的对象、方法、指标都有不同的理解,评价机构的权威性也有待增强。尽管如此,但不能低估任何一份智库评价排名报告的发展前景。随着智库数据信息的公开化程度日益提升,尤其是政府信息的公开共享,未来的智库评价将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趋势:一是从排名评价拓展到指数评价,如智库发展指数、智库透明度指数等指数类评价,这种方式的特点是简单、直观、精细、可操作。二是从综合评价拓展到分类评价,包括分类型、分领域评价,如社会智库、地方智库的评价,以及经济类智库、科技类智库的评价等,从而将不同组织级别、类型和研究领域的智库区分开。三是从以智库的自评价、相互评价为主拓展到以用户评价为主。四是从智库评价的无序竞争转向基于方法论去伪存真的有效评价。

(三)智库合作机制已经初露端倪

智库论坛成为智库与智库之间、智库与政府之间交流的重要平台。论坛汇集了智库、学者、媒体、官员,成为决策者了解智库产品最直接的平台,也是与会智库自我宣传的重要机遇。据不完全统计,近一年多来,比较有影响力的智库论坛主要有: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举办的“中美智库高端论坛”;上海社会科学院承办的世界中国学论坛美国分论坛和第六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第四届全球智库峰会;光明日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的高校智库建设论坛;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举办的第六届中国行政改革论坛;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全球治理与开放型经济:G20智库论坛(2015)”;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中国发展出版社主办的“国研智库论坛2015年会”;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届(2015年)大梅沙中国创新论坛;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八届中国-东盟智库战略对话论坛;察哈尔学会、荷兰国际关系研究所、德国对外文化关系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公共外交国际论坛;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举办的“‘一带一路’投资挑战与机遇系列研讨会”之中非合作论坛;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以“2050年的上海:发展愿景与挑战”为主题的第二届上海国际智库峰会;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北京市信访矛盾分析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公共治理与政策论坛,等等。此外,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最后一天,专门举办了一场以“智库在决策中的作用”为主题的闭门研讨会,这也是博鳌论坛首次讨论智库角色与决策作用。

智库论坛只是智库合作的形式之一,也是比较初级的合作形式,人员互访、项目委托、联合攻关、战略共同体等方式将进一步推动智库合作纵向深入,目前这方面的合作已初露端倪。与此同时,我国思想市场发展的一种趋势性变化是,实体型智库与平台型智库之间“内容+渠道”的合作,取长补短、无缝对接,促进思想产品分工体系的深化与细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