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疆区域振兴规划月后出台

新疆区域振兴规划月后出台

时间:2022-04-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新疆区域振兴规划5月后出台未来三年固定资产投资额将巨幅上升记者 周婷全国人大代表、新疆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新疆区域振兴规划将在今年5月份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结束以后出台,并和中央“十二五规划”相衔接,最终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夯实长治久安的基础。

新疆区域振兴规划5月后出台

未来三年固定资产投资额将巨幅上升

记者 周婷

全国人大代表、新疆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新疆区域振兴规划将在今年5月份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结束以后出台,并和中央“十二五规划”相衔接,最终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夯实长治久安的基础。

努尔·白克力透露,区域规划将着眼于开发新疆的优势资源,包括石油化工、煤炭、有色金属以及特色农业产业。这些产业将进一步做大做强,成为新疆的优势产业。

鼓励大企业参与煤炭整合

“要促进新疆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需进一步加大优势资源转换和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实施力度,着力促进煤炭、发电、电网联动的能源开发布局建设,鼓励大型企业参与新疆煤炭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工作。”努尔·白克力说。

对于新疆抛出的这样一个橄榄枝,全国人大代表、华能集团总经理曹培玺表示:“华能要近水楼台先得月。”“作为来自新疆团的全国人大代表,我既要担负起为新疆人民造福的职责,同时也要抓住这样的机遇,推动集团的能源战略发展规划登上一个新台阶,”曹培玺在接受《中国证券报》采访时表示。

他说,华能集团将在新疆加大投资力度,加快煤碳、电力以及煤化工等传统能源的开发力度,同时加快风能、太阳能等新型清洁能源的开发进程。“新疆煤炭资源极其丰富,我们将把新疆打造成煤电基地,”曹培玺说,“此外,华能将加快布局风能发电项目,同时也在规划太阳能发电项目”。

统计显示,新疆的煤炭预测储量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40%以上,具备建设大型煤电基地的条件。水能理论蕴藏量3817万千瓦,陆上风能资源占全国资源总量近40%,可开发利用的风区总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可装机风电容量8000万千瓦。

分析人士指出,由于电力集团受制于煤炭需求的瓶颈,目前五大电力集团纷纷寻找自己的煤炭能源基地。而华能集团在新疆建立煤炭基地,有利于破解煤炭需求瓶颈,以煤电联产的方式提高效率。

未来三年投资将巨增

努尔·白克力说,要进行区域大开发,首先要进行区域大建设。中央将加大对新疆的财政投资,还有对口省份的财政支援、央企重点项目的大规模集中投资,预计未来三年新疆固定资产投资额将有巨幅上升。

根据以往经验,在基建热潮中,钢铁业尤其是本地生产、本地消耗的钢铁企业将率先从区域开发中获益。

全国人大代表、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峡也赞同上述观点。他说,公司产品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用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新疆大开发首先要修铁路、公路,所需要的钢材、钢结构都需要本地生产、本地消耗,因此其中的市场机会不可限量。“新疆当务之急是解决交通运输问题。而且,未来面向中亚的口岸开放也必然会明确。只有通向口岸的铁路、公路修好了,新疆生产的棉花、金属、番茄才能运出去,新疆的经济才能拉动起来。”

新疆有色金属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泽说,过去新疆在矿产方面的地质勘探工作有很大缺口。新疆煤炭开发程度不高,还有许多储量丰富的矿产同样受制于有效开发利用的能力。中央出台对新疆的振兴规划后,一定会对新疆大力开发矿产资源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有利于尽快将自身的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中国证券报》2010年3月12日

◎阅读提示:如果说《重庆市长:10年内让1000万农村人有城市户口》这篇报道的预测主要来自官员,媒体只不过是充当了一个扩散者和放大器角色,那么《新疆区域振兴规划5月后出台未来三年投资巨增》则更多地体现了记者对未来走势的主观判断,因此该预测报道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我们学习的又一个样本。

首先,记者进行了系列的采访,包括自治区主席、华能集团总经理、八一钢铁公司董事长、有色金属公司党委书记等;其次,有关“新疆区域振兴规划5月后出台未来三年投资巨增”的判断是作者在经过深入采访、周密调研之后自己作出的,因此对记者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概括能力和判断能力的要求更高;再次,注意通过条分缕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比如对以上关键人物的采访,尽管他们谈话涉及的领域不同,分析的侧重点不同,但都提供了一个明确的信息,那就是在未来若干年,新疆的投资必将有一个大的增量。

因此,虽然报道的是尚未发生的事实,但由于作者所有的预测都是建立在坚实的事实基础之上的,因而也就具有了令人信服、深受鼓舞的力量。

四、连续报道、系列报道和整合报道

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总是呈现出这样几种情况:要么,一件事情往往要经过若干时间段,在不同的时间段里事件会呈现出不同的状况,如果我们要及时、真实地记录这一事件在不同时间段的各种变化,就需要分段来写这一事件的历史进程,于是,就免不了要对它进行连续的报道;要么,一个事件会与其他的事件有着多种多样的联系,或者一个事件是由多个侧面、多个方面组成的,要把这一事件报道清楚,就需要写出一系列的文章;要么,人们对某一事件的认识不能一下子完全把握,需要通过对各种意见的综合了解才有可能不断深入,于是就会将对同一事件的不同意见进行整合后进行报道。这样,从报道形式上来说,就形成了连续报道、系列报道和整合报道。这些报道形式在媒体竞争年代越来越常见。

一般来说,连续报道就是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一个尚未定型、正在不断发展的新闻事件作持续不断的报道,它至少由三篇以上的文章组成(如果只有两篇,就通过设置上、下篇的方式来处理,但那不叫连续报道),篇与篇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是不断深入和变化的,它不必等到事件有了结果之后才可以见报,而是采取跟踪式的办法,发生了什么情况就报道什么情况,因此,它既有很好的时效性,又能充分调动受众的心理期待,加上连篇累牍的报道,从气势上就能够引起读者的普遍关注,能够收到很好的传播效果。

由于连续报道是在事件并未结束、并未定型的情况下就开始了跟踪报道,而事件的发展又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在报道时既要持积极的态度,又要留有一定的余地,不要过早下结论。有时候,报道的主题会发生颠覆性的改变,这一点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连续报道的主题有时会发生改变,但报道对象却始终如一。与连续报道不同,系列报道的主题是确定的,但报道对象可能会完全不同,它们是通过“问题”或“主题”联系起来的。之所以要采取系列报道的办法,是要通过从不同的侧面来开掘事件的主题,加深受众对这一问题(或现象,而非事件)的认识和理解,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意图。系列报道发稿也有先后顺序,一般也要由三篇以上的报道组成,这与连续报道又有某些相似。但是,连续报道的侧重点是报道事件的发展进程,而系列报道的侧重点是揭示事物存在的原因,具有更多的理性色彩,这是编辑要加以注意的。比较典型的作品如报道大兴安岭森林大火的《红色的警告》、《黑色的咏叹》、《绿色的悲哀》(分别发表于《中国青年报》1987年6月24日、27日,7月4日)。

整合报道是将有关某一类的新闻事件或某一新闻事件的若干方面通过编辑的办法组织在一起,以展示事物的多面性或认识的多向性的一种深度报道方式。说它“深”,是因为它突破了传统的“定性报道”的固有做法,而是在同一个报道中不断地改变视角、改变认识方法,甚至将完全相反的观点同时呈现在受众面前,使受众可以从不同的侧面、不同层面来认识事物,从而把握住事物的本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