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区域规划理论

区域规划理论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增长极理论属于区域规划理论的范畴。潘绍伟以江苏为例,针对中小学体育现代化存在的问题,提出区域体育现代化发展的总体策略,即整体推进、分类指导、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其中,文献研究法、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主要用来研究区域教育发展的现状、背景等,经验总结法和逻辑分析法主要用来对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区域推进的困难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措施等。

第一节 区域规划理论

一、增长极理论及其新发展

增长极理论属于区域规划理论的范畴。法国经济学家佩鲁首次提出的增长极概念是以部门分工所决定的产业联系为主要内容。他认为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各部门,而是以不同的强度首先出现在一些增长部门,然后通过不同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终极影响。[1]显然,他主要强调规模大、创新能力强、增长快速、居支配地位的且能促进其他部门发展的推进型单元,强调关联推动效应。

传统的增长极理论将区域性主导产业部门作为区域发展的增长极,这些部门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领和带动区域的发展。但随着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作用的不断加大,正赋予传统增长极理论新的内涵。创新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主发动机”,创新导致经济增长与发展,由创新的周期性决定了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周期性循环。[2]因此,那些具有强大创新能力的部门才能作为区域发展的增长极。

二、增长极理论在区域学校体育发展中的运用

增长极理论所描述的对象为区域产业部门,将区域性主导产业部门作为增长极带动区域的整体发展,若把对象转移到区域学校体育各系统,那么,体育优势学校将成为区域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引领和带动区域性学校体育的整体发展。因此,在区域推进体育特色学校建设的过程中,应优先发展并充分利用优势学校的核心作用,典型示范,以点带面,引领和带动区域其他学校推进体育特色学校建设,最终实现区域性的整体性发展。

三、区域推进教育发展的研究状况

有关区域推进体育特色学校建设的研究文献较少,在所能搜索到的相关文献中,有两篇是关于区域推进体育教育发展的研究论文,分别是潘绍伟的《中小学体育现代化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以江苏为例》和张磊的《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面临的困境与超越——构建区域高校体育教学联盟的思考》。这两篇研究论文的可取之处在于,研究者都是基于对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充分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策略。从策略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来说,潘绍伟的研究论文相对而言作了更深入的阐述。张磊在分析了我国高校体育教学面临的种种困境前提下,提出了超越困境的总体策略,即区域两所或两所以上高校联盟实现体育资源共享。这种策略是比较有参考意义的,但是此论文并未给出如何构建联盟机制,如何进行可操作性的规范管理的研究。潘绍伟以江苏为例,针对中小学体育现代化存在的问题,提出区域体育现代化发展的总体策略,即整体推进、分类指导、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并根据苏南、苏中、苏北地域经济发展等的差异性分别制定三种相应的中小学体育现代化发展模式,对策略作出较详细的阐述,具有较好的研究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于区域推进教育发展的研究已存在一些文献资料,通过整体分析发现,有关区域推进教育发展的研究文献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有值得借鉴的方面,同时也存在不足之处。

在研究方法上,相关研究文献大多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法、经验总结法、逻辑分析法,部分还运用了数理统计法进行分析。其中,文献研究法、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主要用来研究区域教育发展的现状、背景等,经验总结法和逻辑分析法主要用来对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区域推进的困难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措施等。

在研究思路上,部分研究文献是建立在对区域教育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等方面作全面分析的基础上,从而提出区域推进教育发展的模式、策略等。例如,费建良的《区域推进农村中学校本科研的策略研究》一文揭示了当前农村中学开展校本科研面临的问题及成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3]有少数研究运用了相关的理论依据指导,如管理学的理论等,也有个别研究运用了区域科学理论。例如,张济洲的《广西区域教育现代化推进模式研究》一文综合运用现代化理论和区域科学理论研究广西区域教育发展,揭示广西教育现代化的区域发展规律,选择适应区域未来发展和变革需要的教育模式,来推进广西区域教育现代化的进程。[4]

在研究结果上,对于区域推进教育发展的总体策略主要表现为:以点带面、部分带动整体的推进策略;根据现状所处的不同阶段分别进行循序渐进、积极跟进、整体推进的总体策略;有近阶段的推进措施,也有中、远期发展规划。在制定具体策略时,根据现存资源优势,以特色带动整体的发展,发挥特色教育的典型性和示范性作用,同时针对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制定重点、难点突破策略。例如,谢培松的《区域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诉求》一文中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坚持因地制宜、区域推进、分步实施的推进策略。具体来说,就是要根据当地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分步实施:对经济和文化发达地区可以整体推进,全面提高;对经济和文化相对欠发达地区则创造条件,逐步跟进;对城镇学校可以先行推广,对农村学校允许逐步实施;对小学可以率先实施,对中学则允许有一个“缓冲期”。[5]

当然,以往的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部分文献的研究思路还不够明确,在未对区域教育现状进行全面了解和分析的情况下,就直接给出区域推进的策略或推进模式,这样就比较容易造成研究结果在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方面存在一些不足的问题。部分研究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结果针对性不强,既然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教育、经济、文化背景,并且对教育有着不同的发展需求,那么,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式就不能将相同的对策强加于不同的需求主体,相同的对策只能适用于同类区域。

在坚持因地制宜、区域推进、分步实施的总体推进策略前提下,具体策略的制定就需要根据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分析给出有针对性的研究结果。这并不是限制区域的范围(大小),而是要求在明确研究区域范围的前提下,根据该区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分析。例如,一些研究通过案例剖析的方式,提出区域推动教育发展的统筹管理策略,并从区域教育现状的主要问题和矛盾入手,提出区域推进的指导性策略,如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人力资源培养等。区域教育改革与发展是多样化、选择性的,因此,不同的区域有着多样化、选择性的区域推进策略,在策略制定的过程中,不能以偏概全,缺少针对性和特殊性。

四、区域推进体育特色学校建设的研究

由于区域推进体育特色学校建设的研究文献甚少,鉴于本研究的需要,现对区域体育特色学校建设的部分实践案例进行分析,以为本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已有的成功案例,如长春市宽城区学校体育特色、大连市西岗区学校体育特色、吉林省梅河口市学校体育特色、南京市学校体育特色、广东省湛江市学校体育特色等,这些区域推进体育特色学校建设的实践经验是值得借鉴和参考的。

总结这些地区区域推进体育特色学校的特点,特色定位多是根据地域特点和各个学校自身的条件和师资,开发学校体育特色项目,区域内各校各具特色;推进策略大多采用以点带面、部分带动整体的方式,重点推进优质学校建设对全区的示范性作用。但也有少数区域对全区所有中小学同时推进体育特色的建设。例如,广东省湛江市首先完善了全市中小学的体育硬件资源,在全市所有中小学都建成了“快乐体育园地”,并在后期规划中逐步加强特色;始终以“健康第一”和“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重视“以学生为本”,重视所有学生的参与;将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区域推进体育特色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抓,注重体育师资水平的整体提高;提倡建立校本课程,并且注重区域甚至学校体育教科研队伍建设;部分区域建立区域层面的体育特色学校建设的管理制度和机制,进一步完善了体育特色办学的质量。

然而,在特色建设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有一些欠缺,比如一些学校对“素质教育”以及“以学生为本”指导思想的贯彻力度还不够深入,未能足够重视特色内涵的重要性,即体育特色办学的质量和效益不够明显;多数区域推进体育特色学校建设的普及率和全面性还不够强,尤其是区域内农村等弱势学校的体育特色建设未得到足够重视,这样就不利于体育特色学校的区域整体性推进;部分区域还未能建立较完善的区域层面体育特色学校建设规章制度和管理机制,这样不利于形成体育特色办学的质量保证体系;一些区域在推进体育特色学校建设过程中忽视了区域特色推进的长远发展,即未能建立区域体育特色学校建设的长效保障机制,包括人、财、物的基本保障以及各种规章制度、长效运行和管理机制等。这些是值得改进的地方,也是区域特色推进过程中需要重视的地方。

五、区域推进教育的部分典型案例

(一)长春市宽城区学校体育特色[6]

长春市宽城区是中国教育学会确立的全国教改实验区之一,也是吉林省新课程标准实验区。学校体育教学在几年的实践中改变了以往的传统教学与学习方式,把体育运动技术与健康融为一体,贯穿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贯穿到备、教、辅、活、测各教学环节之中,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在体育教学坚持走特色、创新、发展之路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区范围内引进了新兴体育运动项目,民族、民间体育项目,不仅将其作为体育课内容,而且开展了教学比赛,更加充实了学校大课间的活动内容。在此基础上,注重对学生们在学习运动技术、增强运动技能方面的培养,从而突出了体育教学在创新、发展、坚持特色教学方面的重要作用。

长春市宽城区学校体育的特色则体现于:根据区域特色开发区域校本课程,办好体育教学特色项目,同时也抓好大课间活动的普及,并创办了特色项目教学训练俱乐部,如冰雪运动、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围棋、抖空竹等项目。

(二)大连市西岗区学校体育特色[7]

大连市西岗区是大连市最小的城区,辖区有33所中小学,多数学校存在着学生密度大、运动场地少的困难。西岗区从实际出发,坚持以科学性指导全区的学校体育工作,以构建普及加特色“区域一体化”学校群体活动与体育竞赛为主要内容,抓好制度建设、注重师资培训、加强监督与反馈,使得西岗区的学校体育工作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如今,“抓升学学科质量,服务社会阶段深造需求,促进体育事业发展,服务幸福人生”已成为西岗教育系统的共识。该区教育局将“规范+特色”作为体育发展的指导理念,以“健康第一”为服务宗旨,以大课间活动和大型群众性活动为载体,以各种业余体育参赛队建设为牵引,大力开发体育教育资源,全面规范体育教学管理,大力支持特色项目,体育特色百花齐放。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不仅强健了体魄,健全了人格,而且培养了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形成了强烈的荣誉感,体育的德育功能在体育特色的创建中日益显现出强大的力量。

(三)南京市学校体育特色

南京市首批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多年来,经过体育、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已经形成了一大批具有特色的体育传统项目,有的项目已经成为了学校的品牌,在省内、国内都具有一定的影响。整体加强体教结合的模式,实现体育、教育资源优势互补。2005年,南京市体育局、市教育局专门召开了南京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命名表彰大会,对52所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进行了授牌和表彰。大批的学校体育传统项目的开展,对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创新和拼搏精神,以及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南京市小学通过加强校本教研,形成独特的校本特色。根据地域特点和各个学校自身的条件和师资,同时考虑大多数学生的情况,开发出合适的体育资源作为校本教材。其实施策略是从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为基点和起点,根据教师自身的专业特长形成教师个人或学校的教学特点,并从体育课堂教学改革逐步向课外群众性体育活动和学校运动训练等领域延伸,形成立体形的体育课程改革,继而开发校本课程形成自身的传统办学特色。其发展策略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五个字——点、线、面、体、特。

(四)吉林省梅河口市学校体育特色

吉林省梅河口市学校体育创小城特色,本着“健康第一”和“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以新课标实施为契机,形成以点带面、全面发展的学校体育。该市的建设重点落实于三个方面:一是师资队伍的建设,规定教师的培训成绩与评聘挂钩;二是加强督促检查,开展各具特色的体育活动,由市教育局或体育局验收从而促进活动的开展;三是尊重体育特长生的发展,对特长生的生活、训练、升学都有特殊的政策。

(五)广东省湛江市学校体育特色

广东省湛江市在全市所有中小学都建成了新、奇、巧、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快乐体育园地”,并提倡将园地充分利用于体育课堂教学中,大大提高了学生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选取一系列的课题,进行理论和实践研究,努力形成一套具有湛江特色的学校体育新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