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报界态度的变化

报界态度的变化

时间:2022-04-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报界态度的变化1.接受与质疑战争情况下,出于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考虑,新闻检查政策非常必要。因此,尽管新闻检查给新闻界带来诸多束缚,新闻界基本还是采取配合态度。《新华日报》反对新闻检查的斗争,在各报中较为突出。8月31日,重庆八家杂志负责人集会,一致议定,联合起来稿件不再送审。此后,新闻界要求裁撤战时新闻检查局、废除新闻检查制度的呼声日高。

二、报界态度的变化

1.接受与质疑

战争情况下,出于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考虑,新闻检查政策非常必要。因此,尽管新闻检查给新闻界带来诸多束缚,新闻界基本还是采取配合态度。但由于和平时期新闻界和政府并未建立起良好的联络机制,突然进入战时状态后,双方均需要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同时不得不面对新的关系带来的矛盾和冲突。

抗战初期,新闻界与政府缺乏有效沟通,以致双方关系在新闻检查执行过程中一度紧张,后虽有所缓和,但效果不佳。针对这种情况,有人提出应加强政府新闻检察机关与新闻界间的联络,由新检机关经常召开有关专题座谈会,在宣传政府方针、指导新闻界的同时,听取新闻界对新闻检查工作的意见和困难之处,使新闻界能彻底明了新闻检查的原则,并主动拥护等。此外,还要求新闻检察机关应使作者和编者明白检扣的理由,并给予被扣检者一种检扣批释的文件,使其不再编送类似稿件,以减少由于检查稿件而引起不必要的摩擦,且能引导编者走上自行检查的道路。(42)

新闻界人士也多次呼吁,检察机关灵活使用新闻检查法规时,在“不违背国策、不泄露机密、不妨碍邦交、不影响治安”的几个大原则下,不应过宽或过严;同时,除对于因原文辞句除内容欠缺须加以删扣的地方外,检查者不宜任意删改。他们提出,新闻检查是政府法令的一种,新闻界始终遵守,但希望检查技术做到完善无缺,使新闻界毫无不便之感,而新闻检查也能有效,完成宣传战的一部分任务。(43)

在政府的新闻检查受到新闻界质疑之时,有人提出民主政治下新闻政策的要义应当是:在不妨碍国家最高利益的原则之下,能让国民知道的,就应该让国民知道,这是国家对于人民的天职,其他违反这个原则的一切遁词只是邪说;新闻行政机关要根据这个原则决定宣传政策,报馆与通讯社要根据这个原则决定宣传与自行检查的标准,如若违反则就各自辜负了国民的托付。(44)

2.强烈要求废止

抗战期间,新闻检查实际成为政府严格控制舆论的手段,曾多次引起新闻界的不满,除了像《大公报》这样有影响的大报享有某种程度的自由外,大部分报纸“有消息不能报导,有意见不能发表,每天做应声虫,发公式稿,替人圆谎,代人受罪”,给当时的老百姓造成“报纸上的话靠不住”的印象,时人称这样“圆谎八年”造成的结果是“把中国新闻事业的声誉和地位作践无余”。(45)

新华日报》反对新闻检查的斗争,在各报中较为突出。1941年6月,国民党新闻检查局在一次报告中写道,“《新华日报》在6个月中就违检154次”。抗战快要胜利时,《新华日报》更不理会国民党的新闻检查,将一些稿件径直刊出。(46)

1945年5月,著名学者、教授曹禺、张申府、张静庐等50余人,提出“要求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取消新闻图书杂志及戏剧的审查制度”,并提出“拒绝检查、拒绝审查”的口号。

8月31日,重庆八家杂志负责人集会,一致议定,联合起来稿件不再送审。《新华日报》趁“9・1”记者节发表题为“为笔的解放而斗争”的评论文章。9月初,成都新民报晚刊、川康通讯社等16个新闻单位,致函重庆《东方杂志》、《国讯》等八大杂志,响应取消审查原稿的倡议,决定自即日起,有关言论和报道之类,不再送于任何检察机关检查,并呼吁全国要求言论自由的报纸、通讯社和杂志团结起来,共同举起“言论自由”的大旗,宣告压迫一切言论自由的法令和制度的死亡

此后,新闻界要求裁撤战时新闻检查局、废除新闻检查制度的呼声日高。1945年9月17日,成都共有17家新闻文化团体举行联谊座谈会,并发表宣言,提出取消一切出版法发行的特许制度,取消新闻和图书杂志的审查制度,一个联合“反检、反审”的“成都文化新闻界联谊会”宣告成立。1945年9月20日,军事委员会战时新闻检查局局长贺国光、副局长李中襄出面,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自该年10月1日起,撤销战时新闻检查局,同时废除新闻检查制度,但以战后地区为政策限定范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