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小学媒介素养调查及课程实施策略

中国小学媒介素养调查及课程实施策略

时间:2022-04-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相应地,绝大部分学生、老师、家长表示希望开设专门的媒介素养课程,非常重视媒介学习在基础教育中的影响与作用。笔者通过中国知网以“媒介素养”为关键词检索发现,2004—2006年我国媒介素养研究逐年升温,发表文章总数是自1997—2003年近7年时间的10倍。

中国小学媒介素养调查及课程实施策略

——一份来自上海的报告(1)

倪 琳

(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要: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对上海三年级至五年级的小学生的媒介素养总体水平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上海小学生媒介素养在广告策略辨识、新媒介使用技能方面得分较高,但在新闻真实与社会建构、理性消费等方面得分非常低。这种现象说明我国当前媒介教育重技术、轻内容,重操作、轻思考,对于“培养具有相当批判能力以及学会独立思考媒体讯息的未来公民”的媒介素养教育理念缺乏深刻认识。相应地,绝大部分学生、老师、家长表示希望开设专门的媒介素养课程,非常重视媒介学习在基础教育中的影响与作用。因此,本文结合我国小学教育的现实条件提出“独立与融合”、“情境教学与少先队德育活动”、“用脑与动手”、“国家标准与地方特色”四组策略,希望有助于媒介素养课程的有效实施与成功推广。

关键词:媒介素养 问卷调查 小学教育 课程推广

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概念在我国最早发轫于学术研究领域(2),其中引用与借鉴英国与加拿大学者的定义最为频繁,而与学校教学联系更为直接的表述,本文认为来自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3),“对现代传媒的沟通方式及表达方法进行专门研究、学习及教授的学科,在教学理论及实践中成为专门及自主的研究项目,并作为其他学科(如数学、科学及地理等)的辅助教学工具”。此外,学界还重点向国人介绍了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及我国香港、台湾等地区的媒介素养教育的政策、内容与意义,以及将媒介课程纳入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体系中的实际操作经验(4)

笔者通过中国知网以“媒介素养”为关键词检索发现,2004—2006年我国媒介素养研究逐年升温,发表文章总数是自1997—2003年近7年时间的10倍。但是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胡连利教授研究发现,我国大陆媒介素养研究在2004—2006年快速发展时期存在盲点、失衡与缺失,主要表现在“多采用思辨研究,实证研究较少”,“媒介素养的研究成果多停留在评述他国研究成果的水平上,结合我国实践的例子不多。尤其是对我国媒介素养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客观研究而取得的成果数量并不可观(5)

在“已经较少”的本土化实证研究中,大学生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研究成果包括《对高校学生传媒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以河北省四所高校为例》(陈燕,2005)、《上海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报告》(刘佳,2005)、《武汉市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报告》(陶喜红等,2006)、《十堰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报告》(胡忠青等,2006)等。然而,以喻国明教授为代表的学者建议将重点转移到未成年人,他指出应“从青少年抓起提高全民族媒介素养”。这是因为,“如果我们能够让我们的年青一代,从小就知道辨别和善用媒介,祛除他们的父辈由于长期媒介行政化背景所养成的‘媒介拜物教’,真正使媒介为‘我’所用,而不是成为媒介的奴隶,那我们社会的公民就真正成热起来了”(6)。可见,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媒介素养研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英美国家的经验,媒介素养教育需要根据年龄划分教学内容,小学阶段主要是了解事实与虚构、辨识广告与节目形态等;初中阶段开始传授拍摄、剪辑等硬技术的同时,逐步培养批判能力;大学阶段将从社会制度安排等更为宏大的主题进行引导与思辨。相比之下,小学阶段的媒介教育的目标与内容较为简单浅显,易于课程设计与教材开发。正所谓凡事由易到难,小学阶段将极有可能成为我国媒介素养教育正式纳入学校教学实施阶段的第一步,或是结合国情加以操作的试验场。根据媒介素养的研究现状与实施预期,本文力图以中国小学教育阶段媒介素养现状的调查数据为客观基础,针对调查中所呈现出的特征与问题,探讨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方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