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广播中的诗歌

广播中的诗歌

时间:2022-04-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广播中的诗歌诗歌进入广播,那还是20世纪50年代初的事情。中国的诗歌“诗中有画”,再加上富有表现力的四声的语言表达,着实令人神往。在电视诗歌中,是否容易让人理解的问题就不像在广播中要求那么严格,因为它可以把诗句打在屏幕上,令观众一目了然,再加上主持人的注释,观众比面对印刷文字理解起来还要容易得多,心情也会显得更轻松。

二、广播中的诗歌

诗歌进入广播,那还是20世纪50年代初的事情。当时电台的初衷,只是把诗歌作为一种宣传的武器,是对群众的一种鼓舞和革命的鞭策。开始只是把选来的诗歌让台里的播音员朗诵,没有任何其他的装饰。后来发展到配乐诗朗诵,即诗朗诵和音乐相结合的一种广播文艺节目形态,具有诗朗诵的诗味和配乐后的音乐魅力,声情并茂,动人心弦。

我国素有“诗之王国”的称谓,因为诗在各种文学体裁中是诞生最早的。

文学界的人最容易提到的是“创作冲动”,这便是由生活激起的强烈的创作愿望和创作激情。对诗人来说也是如此。自古至今,凡是优秀的诗篇都是情感的火山喷发的结果。屈原的《离骚》是忧国忧民时的悲愤之作,司马迁说他“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史记·屈原传》),这说明,正是感情的激流推动诗人进入创作的过程,成为名篇佳作的“催化剂”。广播中诗歌的创意与制作,同样也需要有强烈激情的泼洒,方可向听众展示其艺术的震撼力。

诗歌在文艺广播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并拥有它的听众群体。因为诗歌这种艺术形式本身就富有韵律感、节奏感,非常适合上口,适合朗诵,听起来耐人寻味,使人浮想联翩,所以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吟诗”之说。中国的诗歌“诗中有画”,再加上富有表现力的四声的语言表达,着实令人神往。有人曾经说过“朗诵能给诗歌插上翅膀”,这话一点不错。加之诗歌在广播中的传播,它可以一夜之间飞进千家万户,使人从内心深处得到抚慰。诗歌这种艺术形式,不但能诉诸人的视觉,而且能诉诸人的听觉。广播能使诗歌传播得更广泛、更深入,可以渗透到不同文化层次的听众中去,更好地发挥它的艺术感染力,使人受到启迪、鼓舞,陶冶情操。所以,诗歌在文艺广播中是一种重要的节目形式。

诗歌自诞生以来就受到受众的青睐,是因为它自身独特的优势,再加上广播为它插上了金色的翅膀,使之更散发出迷人的风采。

(一)诗歌的敏锐性

从诗歌的内容来说,它对社会现实的把握很敏锐,能够及时迅速地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它比小说、电影、电视剧、话剧、戏曲等艺术形式反映得更迅速,并可以直抒胸怀,所以人们都愿意用诗歌这种形式言志、抒情。在广播中及时播出反映人民群众心声、触动人民群众脉搏的诗歌,会引起意想不到的强烈共鸣。

(二)诗歌的歌颂性

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歌颂人世间真挚情感的诗歌,能陶冶人的情操,给听众以优美的享受,使之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热爱美好的生活。

(三)诗歌的抒情性

在诗歌中,抒情诗占有一定的比重。从美学上看,对于抒情的作品,一种是优美的,一种是壮美的。所说的优美,就是阴柔、纤细、情意绵绵的。以古诗来说,李清照的作品就要优美、缠绵一些。所说的壮美,就是阳刚、激情、奋发一些的。比如苏东坡“大江东去”的气势。凡是这些健康的、引人向上的诗歌,都可以在广播中播出。

在选材中还要注意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所选作品是否容易听懂。广播中的诗歌是供人听的,即使是瞬间即逝,也要让人充分理解,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因为广播没有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诗歌与最现代化的电子传媒——电视的亲和,产生了“电视诗”这种新的节目样式。在电视诗歌中,是否容易让人理解的问题就不像在广播中要求那么严格,因为它可以把诗句打在屏幕上,令观众一目了然,再加上主持人的注释,观众比面对印刷文字理解起来还要容易得多,心情也会显得更轻松。而在广播中,听众失去文字的依据,如果遇上多音多义或费解的词语,心里一下就没了底。如果进一步地琢磨和思考,毕竟耽误了后面的部分,这就会使得听众心烦意乱,以至于关机或调台。当然,一般来说,看起来是好诗,听起来效果也会好。但是有时也会出现另外一种情况,比如,有的诗阅读起来很好,但只要一上口,听起来就有些令人费解。

从内容上我们探讨了什么样的诗歌适合广播播出,那么从艺术上说,什么样的诗歌能得到好的播出效果呢?就目前广播播出诗歌的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种类型是真正能激动人心的抒情诗。这种诗中的情要真、要浓。首先要真,只有真才能打动人心,这必须是作者真实感情的倾泻,而不能是装腔作势、无病呻吟。只有作者动情了,朗诵者动情了,听众才能动情。例如安徽台播出的抒情长诗《生命进行曲》,讲述的是作者坎坷的人生经历及其坚强的生命意志,揭示出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的主题,为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指明了方向。

第二类,实际上也属于抒情诗,但和上面我们所谈的诗歌相比,这些诗歌都有一些简单的情节和人物。也可以说,诗人是就某一件事、某一个人而抒情。听众往往是被诗歌中具体的形象而打动。

第三类,叙事诗。更多的人可能会喜欢这一类的诗作。作为一名文学编辑,选择这一类诗作的时候,要注意全诗自始至终抒情、叙事不能脱节。叙事要有新意,不能总陷入套路;抒情要紧紧结合叙事和人物形象,不能脱离叙事。编辑在选择这一类诗的时候,要注意有这么一种现象:那就是有的作者叙事时忘了抒情,全诗看起来只是分行写的小说,文字干巴,没有光彩,抒情时又和叙事脱节,这样全诗就形不成一个有血有肉、丰满统一的整体。

第四类,讽刺诗和寓言诗。这类诗歌如果能和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的思想变化结合起来,在电台播出时,肯定会得到强烈的反响。

诗剧,是在艺术上适合广播指出的第五类。诗剧,顾名思义,是诗与剧的结合。这种艺术形式的题材既要富有戏剧性,又要富有诗情画意。

下面我们简单介绍诗歌广播的编辑加工问题。

一般来说,编辑除了把叙事诗改编成广播诗剧要做比较大的加工,如有的要在情节上有所变动,或对某些句子有所增加或删减以外,通常对单人朗诵或双人朗诵不可有大的改动,应尽量保持原作的风貌。但对某些不容易听懂或意思容易听拧的句子可以增删,或可以做适当的改动。

在诗歌的播出中,对篇幅短的诗可采取重新组合的办法,具体分为以下几种:第一是按诗歌的内容组合,就是把主题相同的诗歌组合在一起。比如,把歌颂祖国的诗歌组合在一起,可以把歌颂伟大领袖的诗歌组合在一起,也可以把表现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诗歌组合在一起,等等。这样组合可以突出诗歌广播鲜明的主题。第二种是按诗歌的形式组合。比如,可以把几首讽刺诗组合在一起,尽管这几首诗的内容不尽相同,但它们的形式都属讽刺诗。这样的组合,实践证明也可以收到较好的播出效果。第三种组合方法是对某位诗人诗作的选播。比如,“毛泽东主席诗词选播”、“郭小川同志诗词选播”等等。当然,这些都是作者最闪光的作品。

诗歌既可以朗诵的形式播出,也可以配乐的形式播出,电台称之为“配乐诗朗诵”。节目中有时还可以加上主持人的述评,也可以单纯地只播送诗歌。

诗歌中的音乐能起到深化作品主题的作用。它绝不是作品的外在附加物,更不是花边式的点缀,而是诗歌语言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达兰贝尔说:“音乐是说话甚至是语言的一种,借助这种语言表达各种不同的内心感情,说得更正确些是表达内心的各种不同的激情。”[6]这充分说明音乐是一种独特的语言——情感语言。

再者,对于配乐诗朗诵中的音乐,编辑在选择时,不能只从其“好听”或“不好听”考虑。即使所选择的音乐再“好听”,而其表意与诗歌并不搭配,这种配乐也是失败的。所以说,选配音乐不能只从编辑的个人爱好出发,而是要根据诗歌的意境、情绪来选择音乐,更好地发挥音乐的艺术魅力,使节目富有感染力。

诗歌的播出,并不一定只是诗与诗的组合,也可以是诗与歌的组合,可以把主题相近的诗歌和音乐穿插起来播出。这种组合方式显得活泼,更能受到青年听众的欢迎。

【注释】

[1][前苏联]高尔基:《和青年作家谈话》,《文学论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297页。

[2][法]巴尔扎克:《巴尔扎克论文集》,转引自陈传才《文学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84页。

[3][法]罗丹:《罗丹艺术论》,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版,第5页。

[4]杨朔:《杨朔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第196页。

[5]〔英〕约翰·多克著,吴松江等译:《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27页。

[6]〔法〕达兰贝尔:《论科学起源和发展的随笔》,转引自《西方哲学家文学家论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版,第5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