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产业集群视角下的印刷工业园区发展研究

产业集群视角下的印刷工业园区发展研究

时间:2022-04-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从产业集群的概念及印刷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出发,阐述产业集群对印刷工业园区发展的重要意义,并指出印刷工业园区走向产业集群的思路及对策。工业园区作为以产业链耦合为基础的经济组织,具有布局集中、功能互补、设施配套、规模合理、分工协作的特点,能充分体现产业集聚的内在要求。(二)产业集群能增强工业园区的创新能力在产业集群内,由于企业通

产业集群视角下的印刷工业园区发展研究

吴明春(1) 宋 丽(2)

【摘 要】 产业集群是当今我国产业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组织形式之一,也是我国印刷工业园区快速发展和充满活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我国未来印刷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产业集群的概念及印刷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出发,阐述产业集群对印刷工业园区发展的重要意义,并指出印刷工业园区走向产业集群的思路及对策。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工业园区 印刷业

一、产业集群的相关概念

产业集群从理论渊源上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一书,马歇尔把专业化的产业集群的特定区域称作“产业区”,并认为专门机械、原材料提供、运输便利及技术扩散等“一般发达的经济”所造就的“外部经济”促使企业聚集从而形成产业集群。此后,韦伯在其《工业区位理论》中提出,集群一方面表现为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从而使单位产品的成本下降;同时,它又表现为生产经营活动在一定地域上的集中,从而有助于企业展开专业化协作,提高劳动生产率,也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等。

在以后的经济学理论中,缪尔达尔、佩鲁、保德威尔等人的“增长极”、“发展极”理论,以及前苏联的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都先后涉及了产业空间集群效应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认为产业的空间集群是具有经济效率的。按照迈克尔·波特的看法,产业集群是在某一特定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包括研究机构)在空间上集聚,通过协同作用,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

由此可见,产业集群主要是指存在分工、协作或竞争关系的一定数量的企业与机构(包括中介组织、政府机构、大学等教育研究机构)在一定地域上的集中,进而形成网络形式的有机整体,产生巨大经济效应的现象。产业集群包括一批对于竞争起着重要作用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和其他实体,而且包括向下延伸的消费渠道和客户,并从侧面扩展到辅助性产品的制造商,以及与技能技术或投入相关的其他企业,还包括间接联系的如提供专业化培训、教育、职业培训的机构,提供法律、商务咨询的机构,提供融资、物流服务的机构等。

一个典型产业集群中,一般都有如图1中所示的机构。

产业集群的四大特征:

img62

图1 产业集群行动主体相互作用图

一是空间集聚性。产业集群是一种大量企业、产业在某一特定地理区域内聚集的经济过程或现象。按一些国内经济学家在欧洲各工业区所做的实际调查表明,产业集群内企业相距从1公里到500公里不等,而且大约每平方公里有50家企业。集群内聚集大量企业,同样的单位土地面积产值较高,一般说来,1平方公里土地面积上产生的产值在1亿元以上。可见,空间上产业的集聚是产业集群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首要的基本特征。

二是产业关联性。产业集群内聚集的企业是属于同一特定产业或具有直接上下游产业关联或具有其他密切联系的相关产业的企业。正是产业集群专业化特征,才使集群内企业之间、企业与支撑机构之间产生紧密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大量的工业园区的实践证明,单纯的企业在地理上的扎堆并不必然导致合作与竞争关系。大量的彼此间有很强的专业分工与合作关系的企业的空间聚集,加之长期所形成的相互信任的产业文化,减少了集群内企业间的不确定性,降低了集群内企业的交易费用,使区域实现了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三是社会网络化。产业集群是一种产业网络体系,这种网络结构包括区内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企业与地方政府部门之间、企业与各种类型的中介服务组织(如研究开发、企业咨询、法律援助、资产评估以及金融、保险、广告、策划、审计、会计、测试、维修保养等各种服务性组织)之间以及企业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协作关系网络。这种协作关系网络对提高产业集群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是植根性。具体指经济行为深深嵌入于社会关系中。集群内企业不仅仅是地理上靠近,更重要的是它们具有很强的本地联系,这种联系不仅是经济上的,还包括政治、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并且在一定的时间内是相对固定的,没有办法轻易摆脱的。

产业集群的特殊性使得它与其他非集群组织模式相比具有竞争优势。首先在成本上,由于地理上的集聚,企业通过共同使用公共设施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建立网络关系进行交易,利用空间的接近大大降低了每次交易的费用,同时共同的产业文化和价值观,又有利于企业间建立以合作与信任为基础的社会网络,使双方容易达成交易并履行合约,有效地降低了交易成本。其次,就是企业的创新优势。由于在较小的区域内汇集了大量的竞争对手,形成“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的局面,迫使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同时,由于地理位置接近、经济联系频繁、信息交流便捷,企业集群内免不了发生企业之间的知识和技术扩散,实际上给每家企业都提供了较多的学习机会,促进了产品信息和技术的传播,进而为集群的升级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产业集群与工业园区的关联机理

工业园区是一种资源高度聚集的工业化载体,最早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其中以美国的高科技园区在世界最为著名。工业园区作为一种成功的工业化载体,特别是它作为能有效推动产业聚集,形成产业集群协同效应的工业发展模式,正在被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移植和仿效。

基于产业集群的工业园区以其特有的集聚效应、窗口效应、辐射效应、专业化和社会化效应,能大幅度地降低园区内企业的生产、经营和交易成本,有利于专业化的协作关系和构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是推进地区工业化进程的有效载体、实现地区跨越式发展的中坚力量。

(一)工业园区是实现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产业集群是大量相互关联的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这种“集中”需要在特定的区域形态内完成。工业园区作为以产业链耦合为基础的经济组织,具有布局集中、功能互补、设施配套、规模合理、分工协作的特点,能充分体现产业集聚的内在要求。通过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公共产品,工业园区可以吸引具有产业关联性的大量企业进入,形成产业集群。优势产业集群一经建立,其内在的增强机制就会驱动产业集群不断进化,从而进入报酬递增的良性循环中。

(二)产业集群能增强工业园区的创新能力

在产业集群内,由于企业通常能够更清楚、更迅速地觉察到新的客户的要求,因而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同时,产业集群根植于区域社会关系网络中,通过充分利用集群区域内相关企业、政府部门、社区组织、研究机构、金融机构等行为主体的关系,可以形成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交流渠道。园区各行为主体之间在长期正式与非正式交流基础上,能够形成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进而能够构成园区的创新网络。在园区创新网络中,各行为主体的信任和交流不仅激发了创新的思想火花,而且,各主体的互动产生的合力使创新更容易成为现实,从而增强了园区的竞争优势。工业园区创新网络的作用机制如图2。

img63

图2 工业园区创新网络的作用机制

首先,工业园区创新网络在专业化分工合作的基础上,用市场交易关系替代了内部管理关系,最终使交易成本最小化。此外,在共同的文化和目标下,园区内企业彼此间容易形成互相合作、诚实守信等非正式制度。由于追求同一目标的参与者共同行动,可以大大减少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使交易双方容易达成交易并履行合同,从而降低集群内的交易成本。

其次,工业园区创新网络可以产生明显的规模效应。基于产业集群的工业园区一般都形成了工业的加工和配套的市场,每天进出集群区的原料和产品都达到了规模批量,统一的公用设施使企业很容易从集群区域内部获得所需要的技术和市场信息,有利于公共知识的推广和普及,产业集群表现出明显的外部效应。

再次,工业园区创新网络通过加强企业之间、企业与研究机构之间、企业与中介机构之间的协作,能促进知识的传递与扩散,有效降低学习与创新成本。对于工业园区内各企业创新活动具有分散化的特征,各行为主体可以通过网络化的形式在平等的基础上实现技术合作和互补资源的交换,从而能有效增强工业园区的创新功能。

三、基于产业集群的印刷工业园区发展模式

根据印刷业目前的工业总体布局,工业园区的发展应该以“产业集聚、资源集约、政策集成”为原则,建立以高端印刷业为主的产业集群。通过在工业园区建设“印刷服务港”的形式,带动印刷企业布局调整和产业升级,最终形成辐射长三角地区的印务中心。

基于产业集群的印刷工业园区既包括主导产业,又包括为主导产业提供配套的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企业,既包括上游的零部件、机械设备供应商,也包括下游的分销服务,还包括提供互补产品的制造商、政府和其他提供专业化培训、教育、研究与技术支持的机构。按照这一理论,印刷工业园区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

(1)主导产业。在现有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培育几家市场份额或技术水准占领先地位的核心印刷企业。

(2)相关产业。增加上游产业(印刷机械制造业、油墨业和造纸业)的供给,增强其竞争程度,大力发展下游产业(包装业)。

(3)支持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提供配套设施,包括展示中心、销售市场、加工中心、研发设计中心、信息产业平台等。

(4)服务性机构。充分发挥政府部门、教育培训机构和行业协会的作用,形成区域内知识互动,建立专门的金融服务机构(图3)。

img64

图3 印刷产业集群示意图

走“培植增长极→发展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的产业发展路线。在这个路线图中,引进龙头企业、培育增长极是关键。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借鉴先进的国际管理经验,采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等先进印刷工艺流程和新工艺,逐步达到“印前数字、网络化,印中多色、高效化,印后多样、自动化,器材高质、系列化”的印装新水平,形成印刷品设计、生产、销售等门类较为齐全的印刷产业链。

整合印刷产业空间布局。产业集聚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前提,形成产业集聚,客观上要求对相互关联的产业和企业进行空间布局调整,使其相对集中于工业园区,如北京的中关村就是由于IT企业分布密集,造就了其在中国IT行业的龙头地位。布局分散的中小印刷企业只有集中到统一规划的产业园区内,才能优化企业之间的生产协作,促进企业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构建印刷工业园区的创新网络体系。创新网络体系的构建按其来源可分为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大学与科研机构行为三种。第一种渠道是政府通过改善创新网络的发育平台尤其是政策环境平台、法律环境平台、市场中介组织平台等来促进高新区创新网络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完善。当然,政府行为还包括除此以外的其他一些措施。通过政府或有关部门,自上往下建立或帮助建立地方印刷企业集群创新网络,体现在投资建立良好的交通运输系统、信息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组织展览会、交易会、文体活动等各类活动,促进企业家间的交流,增强政府与企业间的联系和信任关系,加速信息和知识的畅通和交流,建立技术标准和市场监督机制等方面。第二种渠道是企业自下而上的行为,即印刷企业出于自身的需要而产生的行为,如为了增强与上、下游印刷企业的联系,引进电脑系统优化管理,为了增强获得信息投资于基础设施等等行为。这些都是对创新网络的贡献。第三种渠道,是自下而上的大学与科研机构行为,它的出发点也是各种利益,如为了增加科研经费而寻求与企业合作,为了使培养的学生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进行教育制度的改革。良好的情况是,政府创造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引导促进印刷企业、大学与科研机构共同致力于创新网络的建立和完善。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及大学与科研机构行为这三种渠道之间互为因果、互相影响。

四、产业集群视角下印刷工业园区的发展对策

(一)强化政府行政推动

印刷工业园区建设和印刷企业集团的扩张要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既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更要有政府方面的行政推动,推动印刷业集中和集聚,提升整个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地方政府应该充分利用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的积极作用,推动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除了强化和规范工业园区自身的发展规划外,还应有意识地以产业集群政策替代产业政策,将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作为中小企业政策的重要载体,并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发展中介机构、服务体系,培育本地的企业家,创造有利于创业和创新的文化氛围,使印刷工业园区逐渐成为印刷工业发展的重要形式。

同时,政府也应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公平竞争,如财产权利的有效保护、契约责任的严格履行、市场本身竞争性的切实维护等,就需要政府在相关法律的订立和司法服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政府应由提供硬服务向提供软服务转变。诸如工商注册、资格认定、税收、年检等服务,都属于硬服务项目,它们是企业所必需的服务内容,但并不是最重要的,政府还应提供更加配套的服务项目,如制定质量标准和交易规则等。政府的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直接关系到工业园区内企业的开办、运营的效率和交易成本。

(二)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强印刷人才的培养

完善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是印刷工业园区内企业能够持续进行创新与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保证。一方面,积极鼓励印刷企业自身创新,搞好企业和企业、企业和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的联合开发与技术合作,加速印刷企业技术创新和学院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营造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形成区域创新网络,争取走出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另一方面,要加强工业园区的软环境建设,对高素质人才落户工业园区提供全方位的政策便利和物质支持,使工业园区成为吸引各类印刷专业人才的大磁场。

工业园区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员工的创新能力,集群间围绕技术创新进行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切实提高创新中心的研发、辐射能力和服务水平,促使更多的印刷产业科研成果转化,提高产业技术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大力整合科技资源优势,引入更多科研院校、研究单位、科技企业等专业中介服务机构,进一步拓展服务范围。重点健全中等专业高级技工的培养、引进和留人的机制,完善印刷管理人才的发现、培育、激励的渠道。发挥市印刷业“产、学、研”的产业链优势,由主管部门牵头,同一些大型印刷和印机企业、印刷科研机构及其他专业对口的大学合作,建立多层次的印刷教育体系,针对行业需要加强在职科技人员、高级技工的再教育,加强印刷职业技能的培训、认证,加强数字、网络技术的科普教育,培养复合型、实用型印刷专业人才。

(三)培育龙头企业,整合集群产业链

龙头企业是印刷工业园区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产业集群升级的带动力量。围绕龙头企业搞好产业配套,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是印刷工业园区始终保持发展活力的关键。在工业园内规划建设印刷、包装行业(产品)区域,重点扶持印刷和包装两个重点行业的发展,促进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的形成。引导企业由家族式经营向现代化管理和专业化生产迈进,促使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创品牌。通过主导行业和龙头企业的培育,形成核心竞争力,带动中小印刷企业发展,促进中小印刷企业升级换代,提升工业园区内印刷产业的质量和水平。

以延伸产业链为主脉,大力实施项目带动。培育和发展印刷工业园区,延伸产业链是关键。对于印刷业来说,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延伸产业链。要通过招商引资、发展延伸产业链的项目,通过技术创新,拉长产业链条,引导产业内部分工向精细化方向发展,提升印刷工业园区整体竞争力。

(四)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完善行业协会职能

加快社会保障系统行政管理、社会保障业务运行、监督体系的职能分离步伐,强化社会保障服务功能,促进印刷企业改革和发展,进一步强化经济改革与发展政策引导服务,提高行政效率,创造宽松协调的经济发展环境。在印刷投资项目报批工作中,切实做到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为企业申报投资项目创造积极有利的条件,使印刷业投资的各项工作能够高效率地进行。

要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业园区,健全的市场服务体系是必不可少的。一般而言,工业园区内市场服务体系的服务内容应包含:微观金融服务类行业、中介服务组织、商业服务组织、人才服务组织等。基于此,在印刷工业园区内必须大力培育和规范各种咨询和中介服务机构,如市场调查公司、技术咨询公司、科技成果交易中心、知识产权事务中心、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为区内相关印刷企业的发展提供各种服务支撑。此外,教育培训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也是十分重要的。进一步加强创业服务中心的建设,尤其是在印刷工业园区内要加强专业孵化器的建设。

同时,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互补互助、共同发展的积极作用,不断完善行业协会的职能,集行业之力,推动工业园区内印刷企业的发展。同时,加强与相关国内外行业商会与协会的合作,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指导和帮助会员企业改善经营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带动印刷工业园区的整体优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陈小悦译.竞争战略.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2.迈克尔·波特;李明轩,邱如美译.国家竞争优势.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3.顾强,王缉慈.产业集群、工业园区与新型工业化.国家经贸委行业规划司《新型工业化研究报告》之六,2003

4.顾江.文化市场化、产业化的转型过程分析.见:文化产业研究(第1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王缉慈等.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6.盖文启.创新网络——区域经济发展新思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高烨.产业集群,提升印刷业竞争力的战略选择:[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8.郭峰.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耦合机制研究.学习论坛,2006(7)

【注释】

(1)吴明春(1982— ),南京大学商学院、南京大学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所硕士生,研究领域:文化产业、公司战略。

(2)宋丽(1983— ),南京大学商学院、南京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硕士生,研究领域:文化产业、公司战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