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产品内分工视角下产业升级的研究现状

产品内分工视角下产业升级的研究现状

时间:2022-06-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4 产品内分工视角下产业升级的研究现状近20年来,相关研究以产品内分工、全球价值链理论为核心,讨论了发展中国家实现产业升级的路径问题,为研究我国制造业的升级提供了部分思路。

2.4 产品内分工视角下产业升级的研究现状

近20年来,相关研究以产品内分工、全球价值链理论为核心,讨论了发展中国家实现产业升级的路径问题,为研究我国制造业的升级提供了部分思路。

将全球价值链理论运用于产业升级分析,胥弗雷和施米茨(2002)研究提出,主导者通常是拥有全面优势的跨国公司,提出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四种不同层次的产业升级,发现产业升级具有层级性。卡布林斯盖(2003)将全球价值链分类用于全球化过程中价值链的形成及升级的分析。格里费等(2005)认为,全球价值链上的地方生产组织,可以通过自主提高其能力而进入附加值更高的环节,也可以向外转移较低端环节的产业,从而强化自身的竞争力。一系列关于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的研究提出,在技术和制度方面的改进,是发展中国家基于比较优势实现产业升级的前提之一;发展中国家必须依赖于基于本土市场条件的自主技术努力来获得新技能、开拓新市场,并由此改变与治理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从价值链等级关系的强度看,国内和区域价值链上等级关系较弱,面向本土和区域市场,更可能产生功能升级与价值链升级。

在垂直专业化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方面,张小蒂等(2006)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分析垂直专业化对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作用,认为从静态角度看,垂直专业化对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但对劳动密集型产业作用不明显(甚至负效应);从动态角度看,垂直专业化有利于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缘于垂直专业化的全员劳动生产率和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从长期看,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有利于中国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垂直专业化分工下中国产业可通过积极融入垂直专业化分工体系获取分工利益、实施差异化战略、创建品牌、创建学习型和创新型国家、实施合理的竞争和规制政策、构建良性竞争的市场体系、鼓励企业加大专业化分工程度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中组织协作水平等方式实现产业升级。孙景蔚等(2008)通过从产业升级和产品价值链升级两方面分析垂直专业化分工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多种效应、主要表现及其影响,表明垂直专业化分工通过产业转移效应、出口渠道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等促进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和成长,但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深化也使我国某些产业出现了被“锁定”在低技术、低附加值层次的趋势(特别是在工艺升级和功能升级方面),并认为“锁定”效应与垂直专业化分工自身的特点,以及我国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有关,提出可选择技术基础好的产业、经济发达地区企业加快技术升级步伐。

在产业国际分工地位及产业升级对策方面,夏平(2007)基于产品内国际分工视角对中国中间产品贸易进行分析,反映了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低端地位的现状及其成因,以及中间产品贸易技术溢出效应的存在性和显著性,得出了中国应坚持加工贸易、提升加工贸易,以及培育具有后发优势的生产要素、直接发展技术或资本密集型产业来实现国际分工地位提升的对策。张其仔(2008)提出一个国家的产业升级路径由其比较优势演化路径所决定,产业结构影响演化路径,由于产品间技术距离和产业升级机会(产业度)的共同影响,比较优势演化路径不一定呈线性,导致产业升级路径不一定呈线性,可能出现分岔和断档,认为中国的产业升级路径应是产业间升级优先于产业内升级。唐海燕等(2009)运用产品内分工理论,通过对贸易数据的深入分析,判断中国在新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中低端位置,但制造业部门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产业升级和技术升级的阶段性目标,机电产品制造业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生产能力,比较优势正向全球价值链高端延伸。张纪(2009)在分析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动因、机制与效应基础上,对中国产业升级提出了促进跨区域产业关联、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承接技术转移和外溢、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全球资源的建议。高新和(2009)提出产业升级是一个产业内部逐步形成的不断地适应产业环境变化、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的能力培育过程,其实质是逐步提升产业内部开发与创造需求的能力。

在产业升级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方面,朱里亚尼等(Giuliani,2005)分析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传统制造业、规模制造业以及资源产业的升级过程与效果,提出建立有效的创新网络、提高产业的创新能力,能够产生产业内升级;将发展中国家的集群分为规模制造业集群、基于科学技术的集群、基于资源的集群等多种类型,提出集群化的产业发展组织形式有可能促进产业升级,并就发展中国家集群与治理者之间的知识交流类型、互动模式及其对产业升级的实质性影响等进行了讨论;还有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集群的升级必须在吸收外来技术的基础上,获得国家创新系统的支持,政府技术政策的核心应该是鼓励和支持企业技术学习和创新。林敏华(2009)研究得出产品内分工通过国民收入效应、劳动力质量效应、企业技术水平提升效应、产业生产率提高效应直接或间接促进一国的产业升级。金成晓等(2009)基于中国制造业数据检验,提出外商直接投资的水平技术溢出效应、后向技术溢出效应显著为正,而前向溢出效应不明显,且行业间溢出明显大于行业内溢出,溢出效应可能具有倒U形的非线性特征。刘志彪等(2009)从供给层面的企业视角和要素投入视角、需求层面的国内市场和国际大买家视角,以及代工行为、贸易壁垒、产业集群和政府管制等视角研究长三角制造业向产业链高端攀升的路径与机制,提出企业通过提升技术能力和拥有国际品牌实现向产业链高端攀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指出虽然向产业链高端攀升与创新有关,但一个企业、产业、地区、国家的攀升除了自身应具备创新能力,还与竞争对手的创新程度有关,与整个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和创新激励因素的支持有关。巴西、巴基斯坦、墨西哥和印度等的经验表明,发展中国家政府通过实施多种政策促进产业升级,但政府必须给予持续性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