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劳动力市场中的蛛网现象

劳动力市场中的蛛网现象

时间:2022-03-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劳动力市场中,农民工劳动力的供求随着工资率的变动作出调整,一般来说,不是瞬时就可完成的,有一定的滞后期,而且需求方的调整滞后期比供给方的滞后期短得多。当工资率离开均衡点后,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并不一定都趋于均衡,有时甚至离均衡状态越来越远,这种现象称为蛛网现象。第二阶段: 由于劳动力供给量大大超过劳动力的需求量,因此工资率只有下降到W2时才能实现全部就业。
蛛网现象_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农民工就业实证研究

劳动力市场中,农民工劳动力的供求随着工资率的变动作出调整,一般来说,不是瞬时就可完成的,有一定的滞后期,而且需求方的调整滞后期比供给方的滞后期短得多。当工资率离开均衡点后,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并不一定都趋于均衡,有时甚至离均衡状态越来越远,这种现象称为蛛网现象。当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时,工资率与劳动力供给量的波动会越来越小,最后会走向均衡,形成“收敛型蛛网”。反之,当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时,工资率与劳动力供给量的波动会越来越大,最后会离开均衡状态,形成“发散型蛛网”。图6-17(a)描述的就是“收敛型蛛网”的形成过程,图6-17(b)描述的是“发散型蛛网”的形成过程。

假定形成劳动力供给决策的时间为本期,以t表示,执行劳动力供给决策的时间为下期,以t+1表示,在t与t+1期间,劳动力供给决策不变; 假设本期劳动力的需求量Dt决定本期的工资率Wt,两者之间关系为: Wt=f(Dt); 再假设本期的工资率Wt决定下期的劳动力供给量St+1,两者之间关系为: St+1=f(Wt)。

图6-17(a)中,劳动力供给曲线S比需求曲线D陡,即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当工资率偏离均衡状态时,变动过程如下:

第一阶段:工资率为W1,高于均衡工资We,本期的劳动力需求量为L1,小于均衡就业量Le,本期的工资率决定下期的劳动力供给量L2,即: Wt=f(Dt),St+1=L2=f(Wt)。

第二阶段: 由于劳动力供给量大大超过劳动力的需求量,因此工资率只有下降到W2时才能实现全部就业。此时工资率低于均衡工资率,就业量高于均衡就业量。

图6-17

第三阶段: 本阶段的工资率为W2,决定下期劳动力供给量L3

第四阶段: 工资率W2决定劳动力需求量大于劳动力的供给量,要实现L3的供给量就必须使工资率上升到W3,此时的工资率W3高于均衡工资率We,就业量L3小于均衡就业量Le

第四阶段后,循环将继续下去,最终会使工资率的波动和就业量的波动逐步趋近于均衡点,回复到原来的均衡工资率We和均衡就业量Le

图6-17(b)中,劳动力供给曲线S比需求曲线D平缓,即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当市场失衡时工资率和就业量的波动会越来越大,两个变量离均衡点越来越远,致使工资率和就业量呈发散型波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