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劳动力市场中的职业结构和地区结构

劳动力市场中的职业结构和地区结构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求职者实际供给与富余岗位在不同地区之间出现的不平衡,也会导致结构性失业。显然,提高工资率弹性和职业流动性,有助于减少这种结构性失业,但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一个地区提高工资率弹性和职业流动性的市场机制,通常只能在该地区内部产生调节作用,而难以在其他地区产生调节作用,甚至加剧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劳动力供求的结构性矛盾。

三、劳动力市场中的职业结构和地区结构

异质劳动力和职位一对一的匹配,要求求职者实际供给的技能与富余岗位所需技能之间相匹配。不同专业类型的学历、学位和其他培训证书,为厂商雇用与富余岗位所需技能相匹配的求职者提供了信息来源。不过,当求职者实际供给的技能与富余岗位所需技能之间呈现出不相匹配的状态时,厂商会保留富余岗位直至搜寻到合适的劳动力。在求职者供给总量等于富余岗位总量的情况下,求职者与富余岗位在技能上的不匹配会导致结构性失业。

各类技能之间存在不可替代性,这决定了劳动者已有技能与职位所需技能之间不匹配的结合效应必然是劳动生产率低下。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个劳动者只能与一个职位相匹配,因为一个具有多种技能的劳动者可以与多个相应的职位相匹配。如果每个劳动者都能掌握两个以上的技能,并且工资率富有弹性和职业富有流动性,那么,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会将具有多种技能的劳动者转移到他能胜任的技能供给相对不足的工作岗位上,结构性失业就趋于消失。然而,技能的掌握需要支付教育成本或培训成本,掌握多种技能的个人必须支付多倍的教育成本或培训成本,资源稀缺也不允许让每个劳动者都去掌握两种以上的技能,资源的有效配置更不允许每个劳动者都去掌握两种以上的技能。竞争的有限性、信息流动的不完全性以及构建有效市场经济体制和机制的复杂性,使工资率富有弹性和职业富有流动性的条件也很难被满足。因此,结构性失业很难避免。

由于能力强的人掌握技能较快,其支付教育成本或培训成本也较低,因此,积极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掌握多种技能的机会,使掌握多种技能的劳动者在经济中保持一定的比例,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结构性失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必将不断创造出这样的条件。马克思早已预见到这一发展趋势,认为大工业技术基础的革命性,决定了职业的变更和流动性,从而必将把工人从一个生产部门转移到另一个生产部门,进而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因此,我国构建有利于能力强的人掌握多种技能的教育发展体制和机制,让一部分人成为“多面手”,就可以减少结构性失业。

由于一种技能的掌握需要数月甚至数年,高级专业人才的培养周期一般也需要2~4年,因此,当求职者实际供给的技能与富余岗位所需技能之间出现不相匹配的现象时,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即使能较充分地发挥作用,也需要一定时间使这种现象趋于消失。如果教育结构的安排能较准确地反映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未来变动对技能的需求,结构性失业也可以大大减少。这需要提高教育结构安排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教育结构安排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受多种因素所制约,其中,为保持一个充满活力的教育机制而对教育体制进行完善,对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未来变动进行经常性的科学分析,对各级各类教育的未来需求进行经常性的科学预测,并依据预测结果对教育结构调整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进行修正,是至关重要的。然而,经济运行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信息传递的不完全性,人们认识和运用经济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局限性等,又使这种完善、分析、预测和修正充满不确定性,教育结构的安排具有不可预见性。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求职者实际供给的技能与富余岗位所需技能之间出现不相匹配的现象就难以避免,结构性失业就难以消灭。

求职者实际供给与富余岗位在不同地区之间出现的不平衡,也会导致结构性失业。显然,提高工资率弹性和职业流动性,有助于减少这种结构性失业,但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一个地区提高工资率弹性和职业流动性的市场机制,通常只能在该地区内部产生调节作用,而难以在其他地区产生调节作用,甚至加剧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劳动力供求的结构性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地区内部教育结构的合理安排,对于减少这种结构性失业,就具有决定性意义。也就是说,在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条件下,对于求职者实际供给与富余岗位在不同地区之间出现的不平衡,既要靠提高工资率弹性和职业流动性的市场机制来进行自发调节,更要靠地区教育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来进行主动调节,因而就更需要提高地区内部教育结构安排的科学性和预见性。这一分析对于缓解我国劳动力供求结构性矛盾是非常有利的,因为我国当前就存在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