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构建成都区域城乡一体化独特的休闲体育文化模式的对策及建议

构建成都区域城乡一体化独特的休闲体育文化模式的对策及建议

时间:2022-03-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树立大社会体育观,突出体育健身和休闲娱乐的功能,让成都区域城乡一体化的体育人口在五年内增加6个百分点。
构建成都区域城乡一体化独特的休闲体育文化模式的对策及建议_四川省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2010—2013年度成果概要汇编

4.1 构建成都区域城乡一体化独特的休闲体育文化模式的对策

4.1.1 政府重视

应加大休闲体育的宣传力度,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成都区域城乡一体化休闲体育体系结合起来研究,特别是突出成都区域城乡一体化建设中休闲体育体系的功能,建立成都区域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休闲体育体系。

4.1.2 正确引导居民进行休闲体育消费

引导居民的认识观念、参与观念、消费观念,将休闲体育消费观念引向健康投资中来,花钱买快乐、花钱买享受、花钱买幸福、花钱买健康,已成为时尚的需要。

4.1.3 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开发休闲体育产业

充分利用成都区域城乡一体化的独特优势,打造属于区域城乡一体化亮点的休闲体育方式。该区域河流多,湖泊、水库面积广阔,适合开展水上休闲体育;区域森林覆盖率高,户外运动资源丰富;可以将名城古镇的深厚历史文化旅游与体育文化旅游结合;可以将城市体育公园资源与休闲体育产业结合;可以将单项体育协会和俱乐部资源与休闲体育产业结合。

4.1.4 发展休闲体育的特色,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休闲体育文化是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在成都区域城乡一体化高速化发展进程中可以起到整合文化、净化社会风气的功能:一方面,有利于向农村灌输城市先进的体育文化理念;另一方面,可以把农村原有的具有优秀传统内涵的民间体育项目带入城市。引导两种不同体育文化相互碰撞、融合,为城乡居民进行广泛而直接的交往与交流提供契机与平台,让人们在真诚的交往中增进彼此的信任和友情,淡化人们之间交往的功利意识,激发人们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情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4.2 建议

4.2.1 休闲观念的转变

按照“统筹城乡、统筹区域、统筹经济社会、统筹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要求,将区域休闲体育发展列为政府业绩考核指标;转变居民休闲体育观念,不要让人们进入了“银发”时代,才意识到生命的重要。

4.2.2 大力普及、推行休闲体育教育

充分利用所在区域的高校资源,推行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的理念。为居民提供专业的方法、技能和技巧指导,提高居民的参与意识,促使城乡居民形成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向积极向上、和睦相处的方向发展。

4.2.3 多元化休闲体育文化体系

构建县、镇(社区)、村三级体育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形成覆盖城乡的县、乡、村三级公共体育文化服务体系。树立大社会体育观,突出体育健身和休闲娱乐的功能,让成都区域城乡一体化的体育人口在五年内增加6个百分点。

4.2.4 以休闲体育的特色带动休闲体育产业的多元产业链

一是充分利用河流多,湖泊、水库面积广阔的优势,开展水上休闲运动,如新津的永商镇五津国际性龙舟节现在已经打造成立,但活动的规模应再做大,为休闲体育产业进一步的发展提供平台。二是利用区域森林覆盖率高、户外运动资源丰富的优势,如都江堰青城山户外旅游,江油的历史文化名山与登山、徒步旅行相结合,彭州的森林资源与野外生存、乡村农家乐相结合。三是旅游景点配套资源的利用,如双流黄龙溪古镇将名城古镇的历史文化旅游与体育文化旅游结合。四是城市体育公园资源合理利用,如青羊区东坡体育公园与单项体育协会和俱乐部相结合,成华区熊猫体育公园与促进“运动成都、现代成华”社区体育展示相结合。五是温江的田园绿道,游憩型、自然生态型的休憩散步与休闲健身之道的推进及健康休闲旅游的发展已发挥积极的示范作用。六是由休闲体育带动的多元产业链,将会在社会经济中产生巨大的效益。以老年人的休闲体育为例,目前中国有60岁以上老年人1.69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2.5%,预计到202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20%,到2050年将达到31%。四川老年人口已达880.8万人,比十年前增加了257.9万人,增长41.4%,每年新增25.8万老年人,十个四川人中就有一个是老年人。这个群体开展休闲体育所带来的附加性延伸经济效益是巨大的,如老年人的健身用品、器材、设施、服装等,以及培训、服装、器材、创意、会展等,可以在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放大它产生的社会效益。

4.2.5 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建设与休闲体育结合,成为集生态、运动、休闲于一体的成都区域城乡一体化休闲体育的文化特点

21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纪,休闲体育亦不例外。在21世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休闲名城”,让高雅文化、民俗文化、山水文化融为一体,形成具有特色的休闲体育文化;休闲体育文化全面繁荣,推动全社会的公共体育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设,努力实现基本公共体育文化服务均等化;休闲体育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之一。高新区、锦江区、双流县、都江堰市等区市县体育文化行政部门,应依托各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产业发展规划,打造各具特色的休闲体育文化产业园区;兴建更多符合群众需求的休闲体育文化消费场所,积极培育和扶持休闲体育文化消费,用消费拉动休闲体育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将成都建设成全省休闲体育文化产业核心发展区。

参考文献

[1]邱亚君.休闲体育行为发展阶段动机因素的理论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9(4):127-132.

[2]蔡宝家.区域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2):7.

[3]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4]李振峰.论析休闲体育发展与城市现代生活[J].山西体育科技,2009(2):59-61.

[5]石振国.现阶段发展休闲体育的理性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1):60-64.

[6]姚巨才.休闲体育向大众走来[N].人民政协报,2010-06-03.

[7]秦永,卢俊峰.休闲体育与现代人文精神[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S2):185-186.

[8]宋宝婵.休闲体育对居民心理健康价值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9):141.

[9]林宗德.休闲体育发展现状与社会功能探析[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2):103-106.

【注释】

[1]作者简介:黎勤(1958—),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