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民国时期滇越铁路沿线乡村社会变迁研究》简介

《民国时期滇越铁路沿线乡村社会变迁研究》简介

时间:2022-03-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王明东民国时期滇越铁路沿线乡村社会,因修建滇越铁路而从原来的封闭一变而成云南对外交往的前沿,可以说这一时期铁路沿线乡村社会的变迁与滇越铁路的修通运营有密切关系。民国时期滇越铁路沿线成为一条文化走廊。艰巨性,民国时期滇越铁路沿线乡村社会变迁,无论从内部环境还是外部环境来看均有重重阻力,其社会变迁的艰巨性特征亦十分明显。
《民国时期滇越铁路沿线乡村社会变迁研究》简介_云南省第十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获奖成果简介

王明东

民国时期滇越铁路沿线乡村社会,因修建滇越铁路而从原来的封闭一变而成云南对外交往的前沿,可以说这一时期铁路沿线乡村社会的变迁与滇越铁路的修通运营有密切关系。如果说,滇越铁路修建时即已揭开民国时期沿线地区社会变迁的序幕,那么铁路建成后的变化则更明显,这突出地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几个方面的变迁。

随着滇越铁路的开通,铁路沿线乡村社会传统耕织结合的生产方式受到强烈冲击,传统手工业纺与织分离,一些原来从事纺织业的农户不得不转变谋生方式。土地兼并现象加剧,失地农民增多,他们也被迫转变谋生方式。传统商道也因滇越铁路的修建而发生变更,依靠马帮运输谋生者被迫转行另谋生路。城乡市场网络不断扩大,昆明是这个市场网络的中心,县级市场成为了云南省市场网络的二级市场,而更多分布在乡村社会的市场为三级市场。宜良的米、开远的煤、个旧的锡、建水石屏等地的炭等等,成为铁路沿线乡村社会进入市场的主要商品,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这些地区产业发展的格局。

一些外商洋行及外省商帮与本土的近代工矿企业密集地出现在滇越铁路沿线地区。可以说,民国时期滇越铁路沿线工矿企业的水平,代表了这一时期云南工业水平,其面对的困难也是这一时期云南工业化所要面对的困难。彼时的云南工矿企业所需的资金、技术、设备等有严重的对外依赖性。注定了地方民族经济的发展只可能是畸形的,工业化进程也必然因资金、技术、设备及社会环境的限制而受到阻碍。

民国时期滇越铁路沿线乡村社会形成了多重权力结构,军阀混战后形成的政治环境,其试图将这一地区的设治与经营与内地整齐划一;残存的土司势力与云南当局之间的博弈;帮会、土匪横行,形成的甚嚣尘上的黑恶势力;外来侵略势力对地方政治的染指;中国共产党登上政治舞台后,在滇越铁路沿线开展了广泛深入的革命运动,最终成为领导人民群众推翻反动统治的新生政治力量。

民国时期滇越铁路沿线成为一条文化走廊。西南联大一部分师生经滇越铁路入滇,蒙自还设立了西南联大的文法学院。西南联大的办学理念、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对于云南高等教育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伴随着殖民掠夺而来的西方工业文明,在迫使滇越铁路沿线乡村社会被动变迁的同时,这一带地区的民众仍然能从被动中寻找主动,试图将西方工业文明的成果,转化为发展地方社会生产力的技术手段。尽管这种技术转变是缓慢的、痛苦的,但是对于习惯于传统生产方式的民众而言,毕竟迈出了从传统农业文明到近代工业文明沉重的一步。从而使滇越铁路沿线的工业文明成为近代云南工业文明的标志性地区和带动地区。

民国时期滇越铁路沿线乡村社会变迁的特点:被动性,在列强殖民掠夺下的变迁,而并非是正常状态下生产力水平提升而引发的变迁。差异性,滇越铁路沿线乡村社会变迁体现出不平衡性,其变迁的速度与力度呈现出从铁路沿线到偏远乡村逐渐递减的趋势。这种差异性就是地区的差异、群体的差异。艰巨性,民国时期滇越铁路沿线乡村社会变迁,无论从内部环境还是外部环境来看均有重重阻力,其社会变迁的艰巨性特征亦十分明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