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民国时期武术历史学研究

民国时期武术历史学研究

时间:2022-03-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民国时期武术历史学研究一 民国时期武术历史学研究武术史的研究对继承与发展中华武术有重要意义。这些早期的研究,为现代中国武术史研究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探源武术的产生和发展,是武术历史学研究的起源,民国研究者对此进行了丰富的具有充分论据的研究。

民国时期武术历史学研究

一 民国时期武术历史学研究

武术史的研究对继承与发展中华武术有重要意义。著名武术史学者旷文楠先生曾指出:“武术的历史研究,是传统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武术发生、发展历史进程的探讨,对武术演进特点与规律的总结,对于更好地继承与发展中华武术,有着重要意义。”(33)武术史研究的深化使人们对武术各系统的发生、演变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开始了进一步的探寻,民国初年对武术的历史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丰富了对体育通史中的武术史和武术专史的研究。这些早期的研究,为现代中国武术史研究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探源武术的产生和发展,是武术历史学研究的起源,民国研究者对此进行了丰富的具有充分论据的研究。民国23年顾元光对此作了详细的研究,他将武术的来源分成的两个部分:“一、导源于古之军旅:慨自人类生存竞争之剧烈,原始人与兽争,则有渔猎射击之事,继而人与人争,乃有甲兵师旅之制,然当其战事为兴,安不忘危,犹且春振旅以搜,夏拔舍以苗,秋治兵以獮。……而秦汉之兵,用之以大强中国,可证今之国术远源于军旅,无疑矣。二、导源于古之乐舞:昔周監監代之礼,舞六代之乐,几乎远矣,六代之乐者,皇帝云门大卷,尧大咸,舜大磬,禹大夏,汤大废,武王大武,是也,……人舞者,以手舞之,而无所执也,即今之打拳也,是又可证今之国术,出于古之乐舞无疑矣。”(34)

除此之外,听陀以历史书籍为考证依据,详细佐证了武术在各个时期的发展情况,并对武术起源、发展时期作了初步划定,对后人研究武术时期的划定提供了重要依据。听陀认为武术起源于远古狩猎时期,“论国术之起源,可谓与初民时期所共始,……太古之武术,想当启端于此”。奴隶社会则是武术逐渐发展时期,“吾国史蹟传说:‘自神晨氏衰,诸侯相侵伐,炎帝榆罔不能征,于是轩辕创制干戈以征,不逞诸侯实從,更修德振兵,希熊熊貔貅貙虎以与榆罔战于阪原之野,三战而后得志,当时蚩尤号兵喜乱,作万大弩。以武力暴虐天下,轩辕乃徴师诸侯,战蚩尤于涿鹿之野,蚩尤能作五里雾,军士昏迷,轩辕造指南车,以示四方,遂擒戮蚩尤。’故干戈之用始于皇帝,弓戟大弩之作则始于蚩尤,有史乘之可稽,事迹较可徴信者,当时戈矛弩箭,为军中所习用,行伍之间,莫不精通技艺,执干戈以卫社稷,武术之用因之日广。”(35)武术至此,已经成为战争中重要的具有杀伤力的武器,在以后不断的政权变更中,武术不断发展普及,形成流派众多的局势。此后,听陀又撰写了国术历史的研究(续),此文中作者对各拳种的起源作了细致的考证,择部分内容如下:

“……今日流行于北省者,据许师禹生编制门类如下:(www.guayunfan.com)1.太极门

武当派拳术,又名内家拳。内家者即儒家之意,与方外有别,又因八门五步,为拳中之要诀,故名十三式,传其技于陕西,元世祖时,有西安人王宗岳得其真传,著太极拳论,太极拳解……

2.八卦门

八卦拳,一名八卦掌,此拳始于何人何时,无从放证,清道咸间有董海川者,精斯术,传艺京师,其门弟子最著名者,有程延华,尹福……

3.形意门

形意拳,相传始于岳武穆,无可放证,清初有蒲东姬际可者,以此术授曹继武,曹授姬寿及洛阳马学礼,咸丰间,祁县戴龙邦,凌邦兄弟从马氏学,得其术,深州李能闻其名往从,九年技成,于是形意拳著称于河北,李授河北刘其蘭,郭云深……(36)

综上研究者运用了资料查阅法对武术起源及各朝代的发展作了细致的考究,资料的选取都具有代表性。由于历史久远,听陀追溯到远古时代已无史料记载,只能凭记录以及合理的揣测作参考,但对当时的人们初步认识到了武术起源以及各种拳种的来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当然对后来武术历史的研究也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同时民国时期出版的书籍,其中不乏对武术历史的研究,例如:

1915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少林拳术秘诀》,叙述了少林拳的起源、开端和发展,虽然此书许多内容无处可查证,缺乏真实性,并且分类模糊,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但是却被当时许多武术馆引用为教材,对后世武术历史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919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郭希汾编著的《中国体育史》,这是中国学术界第一部开创性的体育史专著,其中四编,详细论述了“角力”、“拳术”、“击剑”、“弓术”中国传统武术的产生和发展,内容完整,史料齐全。因此,这一论著的出版,将武术纳入了体育这个大的范畴,开了武术史研究的先河。

1932年,杭州集益合作书局出版的李影尘编著的《国术史》,是近代第一部武术专门史,开启了武术专史的研究。《国术史》有概论、记述、支派、传考、摔角、剑考、剑术、器械、图考等九章,分别记述内家拳、外家拳、潭腿、查拳、短打、太极、形意等拳术渊源。本书详细收集了武术各门派拳种,但对其内容考究不祥,如叙述少林拳时,主要采用了《少林拳术秘诀》的相关内容,对后世研究武术拳种有一定的价值。

1936年,正中书局出版褚民谊著的《国术源流考》,对武术历史的论述也较为简略,缺乏考证。

总之,这一时期的武术专史所交代的武术历史参差不齐,真伪难辨,只能说是开了一个头,相当肤浅幼稚。

体育类综合性书籍中也常常涉及武术史内容。1937年,武术教育家吴图南先生著的《国术概论》问世,其第四章《国术史略》系统论述太极、形意、八卦、少林、通臂等拳种的历史渊源和传播脉络,对武术名称、意义目的、特征以及一般性原理,作了详细的描写,内容翔实可信,影响较大,是当时武术论著的代表,同时也开创了中国武术论著的新起点。该著从多方面提出了武术应与其他相关学科进行交叉研究的思想,促进武术向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对武术科学化演进有重要的贡献。同时,该著作为课堂讲义,对武术教育也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参考价值。

当时社会还出现了如唐豪、徐哲东等功底深厚、治学严谨的武术史家。徐哲东自幼习武,文武兼长,对于武术史的考证极为严格,先后出版过《国技论略》、《太极拳源流考信录》、《太极拳谱辨伪》、《少林宗法图说考证》等多种著作。唐豪涉猎武术范围广泛,在留日期间,学习柔道,后担任中央国术馆编审处长,出版《少林武当考》、《少林拳术秘诀考》、《行健斋随笔》、《中国武艺图籍考》等多种武术史研究著述。他们对武术史的深入研究与考证,对武术文献学的建立,取得了影响深远的成果。

民国时期,中国武术史的考究已经进入一个繁盛时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武术历史研究者,以及报刊书籍等历史史料。查目前武术史研究,很多观点民国时期武术史研究就已经开始。回顾当时的历史研究,对武术历史、种类、门派等均有所涉及,但有些资料缺少可靠性,出现了良莠不齐的现象,但值得肯定的是,一些优秀的武术史学家和武术家,能细致考究历史材料,用严谨的科研态度,对武术各流派的内容、本质和传承作了系统的描述,给后人了解和研究中国武术留下了宝贵的文史资料,也为后世的研究提供了有据可查的史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