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民国时期武术哲学研究

民国时期武术哲学研究

时间:2022-03-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民国时期武术哲学研究二 民国时期武术哲学研究中国数千年历史的华夏文化沃土中,蕴涵着深刻的中国古哲学思想,这些哲学思想对中国人民思维方式和日常行为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民国时期,著名武术家对武术内在哲学的科学化研究,强有力地促进了传统武术的现代化、科学化进程。民国时期著名武术家已经意识到辩证法在武术中的体现,尤其在太极拳等内家拳种之中。民国时期关于辩证法的研究为后期研究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民国时期武术哲学研究

二 民国时期武术哲学研究

中国数千年历史的华夏文化沃土中,蕴涵着深刻的中国古哲学思想,这些哲学思想对中国人民思维方式和日常行为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武术之所以具有强烈的魅力,正是吸收和融合了古代哲学思想的内容,尤其是道家朴素的辩证原理、太极阴阳哲理、五行八卦学说、天人合一、形神统一等观点,可以说,中国古典哲学不仅为武术文化提供了核心的理论基础,还间接地决定了武术练功方法、动作、造型和套路的各种具体形态和模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哲学系统在不断发生演变更替,武术也随着哲学系统的演变不断地更新和发展。民国时期,著名武术家对武术内在哲学的科学化研究,强有力地促进了传统武术的现代化、科学化进程。同时,古典哲学思想依托武术这一传统体育载体,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

(一)武术与古代本体论之科学化研究

古代本体论是中华武术文化思想的理论基石,本体论指的是说明什么是世界本原或本性的哲学理论,中心问题是研究存在与思维的关系。(37)中国古代本体论注重人与自然等的和谐共处的关系,其中在世间复杂的各类关系中,又属“天人合一”最为重要。天人合一思想即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统一的关系。这一论述无论是站在儒家角度,还是出自道家观点,都强调个体的道德观,以天人和谐为最高价值。这一价值观正好与武术尚德的价值观念不谋而合。

时值民国社会动乱时期,各方有识之士或是习武之人在传统武德的催使下,发出抗议之声音,纷纷采用报刊杂志等形式,要求广大民众参与练武的队伍,发扬爱国救国的精武精神,同时大力倡导“文以评心,武以观德”、“拳以德立、无德无拳”“练武修身”、“习艺与立”“德才兼备”等武德精神,并要求成为武术修炼之准则。(www.guayunfan.com)(二)武术与古代认识论之科学化研究

中国古代认识论基于“天人合一”的本体论基础发展而来,具有丰富和坚实的道德理论基础,要求站在事物的高处,能提纲挈领,以整体思维进行思考,注重对事物的整体观察和联系,强调知行合一,要求不断自省,以到达对自身以及外在事物的透彻理解。中华武术重视内功修炼,内功修炼是对练习方法和人生领悟的一个不断反省和认识的过程,也是对古代认识论的具体阐述。其次,在武术实战中,反复强调学以致用、克敌制胜的原则,也充分体现了认识论的具体内容。

(三)武术与古代辩证法之科学化研究

古代辩证法是中国古哲学的重要的内容之一,《老子》和《易经》是辩证法达到巅峰的经典著作,对当时乃至今天仍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古代辩证法以道家阴阳转换为轴心,也是中华武术“静中有动,动中寓静”、“以柔克刚,刚柔相济”战术原则的根本。武术动作由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多个对立统一面,无一不体现着阴阳互换这一古代辩证法思想和东方文化韵味。

民国时期著名武术家已经意识到辩证法在武术中的体现,尤其在太极拳等内家拳种之中。有武术名家在撰写各类杂志或书籍中,从古代兵法、书籍如《易经》中提取古哲学原理,特别提及武术内含的阴阳辩证理论。在民国杂志上发表对武术打法的研究,著名武术家郭锡三先生云:“他刚时我能柔,我柔时他不能刚。窥他旧力已过,新力未生之时,我已打进,其势必胜。”(38)即提到了这一辩证思想。民国时期关于辩证法的研究为后期研究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武术是一种具有战斗实用性、竞技性、表演性、健身性、娱乐性等多价值功能文化,根植于中国几千年文化,受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充分展示出东方文化的特色。因此,从武术哲学研究中我们看到武术哲学是一部中国古代哲学史,对大量武术历史的深入研究,武术哲学也得到了研究者的青睐,并逐渐显露出武术博大精深的内涵来,上升到中国之国粹受到国人的拥戴。同时,研究者也开始呼吁大众站在更高的层次来认识武术,从哲学的角度认识武术将是一个新的视角、一个新的飞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