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民国时期武术科学化的研究方法

民国时期武术科学化的研究方法

时间:2022-03-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民国时期武术的研究成果来看,武术已经与其他学科,如历史、数学、物理等,发生了或多或少的交叉,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各种手段对其现象以及规律进行阐述,并得出了一定的研究结论。因此,当时的研究方法存在不系统性这一严重的问题。民国时期武术科学化的研究方法虽然没有形成具体、完整的系统,但为后期武术科学化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积极促进了体育科研方法的形成和完善。

民国时期武术科学化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民国时期武术科学化的研究方法

武术从原始社会萌芽至今,已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但作为一门学科,是随着近代体育的兴起和近代科学的发展,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的。民国时期,武术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已经人人皆知,老少皆练,在社会上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影响和习练人数。但对于武术的认识还处于朦胧状态,表现为零碎的、局部的和表面的。由于近代尚无独立的体育科学存在,因此严格地说,民国时期的武术科学化研究并没有明确的具体的方法,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当时的研究成果,不可避免受到时代的局限性和描述上的表浅性,导致民国时期的武术研究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不能深入把握武术这一体育项目的本质规律。

民国时期,武术研究者善于通过翻阅历朝历代遗留下来的武术图谱,来研究武术、历史、哲学和美学等。从这一点看来,当时的优秀研究者在不知不觉中已经采用了调查法、文献调研法、历史研究法、系统方法等各类研究方法。除此之外,研究者对某一拳种的分析,或多个拳种之间的区别分析,以及与他人交换观念、方法等研究手段,则采用了比较法、综合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当然也采用西方传入的数理方法,在对武术是否优于其他体育项目上,不少研究者采用了实验研究法、模拟研究法和综合分析法。由此可见,民国时期虽然没有提出明确、具体的研究方法,但科学的研究方法已经贯穿整个研究过程,属于研究方法的萌芽阶段,一般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研究方法的隐蔽性。体育科研方法是人们认识体育的手段。起源于近代,是伴随着体育项目不断发展而形成的。但是民国时期,没有研究者提出体育研究方法这一明确概念,使体育科研方法一直隐藏于研究工作的背后,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不明确性。

二是研究方法的不系统性。从民国时期武术的研究成果来看,武术已经与其他学科,如历史、数学、物理等,发生了或多或少的交叉,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各种手段对其现象以及规律进行阐述,并得出了一定的研究结论。但是由于研究方法本身具有隐蔽性的特点,致使研究者不能采用系统的、正确的研究方法。因此,当时的研究方法存在不系统性这一严重的问题。(www.guayunfan.com)三是研究方法的综合性。武术具有上千年的历史,与古代哲学、美学、医学和佛学等许多学科,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对于武术的研究,仅采用一种研究方法是远远不够的。根据对民国时期武术研究方法的探讨,其研究方法虽然存在隐蔽性和不系统性,但当时的研究者已经将多种研究方法综合起来使用,表现出一定的综合性特点。

民国时期武术科学化的研究方法虽然没有形成具体、完整的系统,但为后期武术科学化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积极促进了体育科研方法的形成和完善。

【注释】

(1)佚名:《国术漫谈》,《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12卷,中国书店2008年版,第115页。

(2)吴志清:《应用科学之武术》,《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2卷,中国书店2008年版,第29页。

(3)听驼:《国术未来之动向》,《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18卷,中国书店2008年版,第77页。

(4)孙中山:《精武本纪序》,《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18卷,中国书店2008年版,第276页。

(5)佚名:《国术十讲》,《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12卷,中国书店2008年版,第122页。

(6)许厚龙:《拳术教练法》,《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9卷,中国书店2008年版,第179页。

(7)佚名:《拳术箴言》,《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12卷,中国书店2008年版,第65页。

(8)卢炜昌:《我之拳术意见百则》,《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2卷,中国书店2008年版,第323页。

(9)金一明:《国术打法之研究》,《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25卷,中国书店2008年版,第20页。

(10)许厚龙:《拳术教练法》,《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9卷,中国书店2008年版,第179页。

(11)许厚龙:《拳术教练法》,《体育丛刊》。

(12)福民:《我国武术的派别与种类》,《国术》第一卷,第四号。

(13)黄葆荷:《反射动作与国术的关系》,《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23卷,中国书店2008年版,第21页。

(14)许厚龙:《拳术教练法》,《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9卷,中国书店2008年版,第179页。

(15)沈维周:《世界体育标准之太极拳》,《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19卷,中国书店2008年版,第343页。

(16)许厚龙:《拳术教练法》,《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9卷,中国书店2008年版,第179页。

(17)吴志青:《国术与各科学之关系》,《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19卷,中国书店2008年版,第103页。

(18)陈炳藜:《精武与人格》,《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4卷,中国书店2008年版,第303页。

(19)陈炳藜:《精武与人格》,《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4卷,中国书店2008年版,第303页。

(20)陈炳藜:《精武与人格》,《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4卷,中国书店2008年版,第303页。

(21)许厚龙:《拳术教练法》,《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9卷,中国书店2008年版,第222页。

(22)许厚龙:《拳术教练法》,《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9卷,中国书店2008年版,第179页。

(23)许厚龙:《拳术教练法》,《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9卷,中国书店2008年版,第179页。

(24)徐致一:《太极拳之优点》,《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21卷,中国书店2008年版,第222页。

(25)《体育研究社呈教育部规定武术教材文》,《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9卷,中国书店2008年版,第362页。

(26)《体育研究社呈教育部请规定武术教材文》,《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9卷,中国书店2008年版,第362页。

(27)《体育研究社呈教育部请规定武术教材文》,《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9卷,中国书店2008年版,第362页。

(28)黄葆荷:《国术同志应有的人生观》,《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23卷,中国书店2008年版,第17页。

(29)胡异军:《国术的新生命与其新趋势》,《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11卷,中国书店2008年版,第54页。

(30)陈炳藜:《精武与人格》,《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4卷,中国书店2008年版,第303页。

(31)周之华、周绍华:《中国武术文化的内涵》,《体育文史》2000年第2期,第43-45页。

(32)周之华、周绍华:《中国武术文化的内涵》,《体育文史》2000年第2期,第43-45页。

(33)旷文楠:《中华武术历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5年第3期。

(34)顾元光:《国术探源》,《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24卷,中国书店2008年版,第291页。

(35)听驼:《国术历史的研究》,《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18卷,中国书店2008年版,第27页。

(36)听驼:《国术历史的研究(续)》,《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18卷,中国书店2008年版,第55页。

(37)白天寅、刘国忠:《试论武术文化的哲学基础》,《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第2期,第170-171页。

(38)金一明:《国术打法之研究》,《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25卷,中国书店2008年版,第20页。

(39)崔怀猛:《以“术”求“道”——中国武术要走自己的道路》,《体育文化导刊》2005年第11期。

(40)佚名:《国术漫谈》,《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12卷,中国书店2008年版,第115页。

(41)白永正:《近年来武术学科研究内容的分析与评价》,《体育文化导刊》2005年第4期。

(42)王晓东、高航:《武术进入学校教育的历史溯源》,《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第122页。

(43)陈铎民:《对于国术之管见》,《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14卷,中国书店2008年版,第219页。

(44)林伯原:《中国近代前期武术家向城市的移动以及对武术流派分化的影响》,《体育文史》1996年第3期,第14-18页。

(45)金一明:《国术打法之研究》,《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25卷,中国书店2008年版,第20页。

(46)孙中山:《精武本纪序》,《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18卷,中国书店2008年版,第276页。

(47)金一明:《国术打法之研究》,《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25卷,中国书店2008年版,第20页。

(48)金一明:《国术打法之研究》,《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第25卷,中国书店2008年版,第2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