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国时期乡村精英群体“返乡”后的政治活动

民国时期乡村精英群体“返乡”后的政治活动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民国时期,乡村精英借助现代学校教育而“离乡”是一个普遍趋势,但是在这个潮流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返乡”的精英,他们在家乡从事着各种文化启蒙和政治动员活动,浙西南山区同样如此。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随着城市的沦陷和各种机关团体的内撤,乡村精英离乡的大趋势曾一度逆转,出现了“返乡”潮。民国时期“返乡”的精英人物在抗战爆发前并不多,抗战爆发后则骤然增多。

5.1.3 民国时期乡村精英群体“返乡”后的政治活动

在民国时期,乡村精英借助现代学校教育而“离乡”是一个普遍趋势,但是在这个潮流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返乡”的精英,他们在家乡从事着各种文化启蒙和政治动员活动,浙西南山区同样如此。

1922年,浙江医专毕业的松阳籍青年学生宋仲敏在松阳发起成立了“启新社”,其宗旨为追求新知识。启新社组织社员学习新知,组织宣传队和筹募队,到城乡积极开展反帝宣传演出,支持上海工人运动[11]242。1927年,在北伐军中从事宣传工作的松阳籍军官丁光(肄业于育英小学堂)回到家乡,组织农民协会,办理二五减租[12]50。1929年,北平师范大学毕业的丽水籍学生阙维熙回到丽水,痛感浙西南山区文化落后、信息闭塞,为此在丽水县城筹办《处州日报》,成为浙西南山区第一份地方性日报,并坚持到1935年才停刊[13]4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随着城市的沦陷和各种机关团体的内撤,乡村精英离乡的大趋势曾一度逆转,出现了“返乡”潮。浙西南山区作为整个浙江的大后方,一度成了全浙江的战时政治中心。一批从大山中走出去的精英们又回到了故乡的土地上,从事着各种与抗战有关的政治动员活动。

1938年3月,浙江省文化界抗敌协会丽水分会在丽水县城内成立,一批外地返乡的青年学生董乐辅、阙大津、陈沙蒂、王如海、庄祖定、朱俊琳、戴平等均报名参加。同年4月,丽水县战时政治工作队成立,董乐辅、陈沙蒂等人也参加了政工队,从事宣传发动群众投身抗战的活动[14]414。董乐辅的父亲办有丽水会文图书社,是浙西南山区各县中、小学教科书、教学用具的主要供应商。董乐辅回到丽水后,从外地书店订购了一批进步书籍,并扩大图书社店面进行销售,成为丽水县城第一个公开出售进步书籍的书店;后来图书社一度在碧湖开办分店,销售进步书籍。加入抗敌协会之后,董乐辅与阙大津、陈沙蒂、朱绛等人商议编印抗战歌曲集,后由朱绛负责选编了《抗战歌声》第1、2、3集。之后温州的胡今虚编了第4集,陈沙蒂编了第5集,均由会文图书社发行,发行量共达十万册[15]93-95。1937年8月,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丽水籍画家金逢孙返回丽水,担任《解放漫画》的主编,专门刊印木刻、漫画等美术作品,是丽水县第一份宣传抗日救亡的通俗画报,办两期后停刊。1939年,金逢孙又在丽水参与发起了“七七版画研究会”,他们组织进步青年,以笔刀为武器,运用木刻艺术,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同年7月7日,举办了“七七抗战版画展览会”,展出作品200余件;他还与画家郑野夫、潘仁、夏子颐等合作绘制了一套《抗战门神》在丽水印刷发行,受到民众欢迎[11]88-89

1938年2月,前文述及的吴玠受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周恩来指派,携同乡同学少将孟卿返回松阳[2],成立特种工作团第一团第六分团,由孟卿担任团长,丁光担任上校宣传部长。该团组建后,深入乡村发动群众抗日,以古市镇为中心,在周边20多个乡村开展宣传、教育和登记工作,成立2000余人的抗日武装;还利用市日在街头演活报剧,在城隍殿演出抗日戏剧,演唱救亡歌曲。正值救亡运动在当地轰轰烈烈展开之际,组织遭当局破坏,被迫解散[16]48-49

民国时期“返乡”的精英人物在抗战爆发前并不多,抗战爆发后则骤然增多。虽然这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暂时现象,但是这批受过不同程度现代学校教育的人物“返乡”所从事的政治动员工作,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民众的政治观念,在发动民众投身抗战救国事业中发挥了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