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供给学派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究

供给学派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究

时间:2022-03-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国背景下基于供给理论开展研究,需要从理论前提和政策实施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就理论前提而言,中国的需求管理效果式微、需要关注供给侧的理由与西方当年的滞胀是不同的。而在注重计量实证的凯恩斯框架下添加供给理论观点的关系,就需要通过相关的实证研究来支持。
供给侧分析的理论前提_转型新动力企业减税清费的供给侧研究

通过文献梳理可以看到,供给理论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主流经济理论发展脉络之外的一个旁支和补充,或者说始终游离于主流经济理论的框架体系之外。然而本研究认为,供给理论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对宏观经济管理实务的实践指导意义,即将政策制定者和决策执行者们的目光,从原先过于重视需求侧的管理、注重计量经济模型的预测结果,转向以往被忽视的另一侧——供给侧。基于西方和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现实,目前我国需要在具备政策可操作性的前提下,开始探索关注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供给侧,而不是一味强调需求管理政策。

在中国背景下基于供给理论开展研究,需要从理论前提和政策实施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就理论前提而言,中国的需求管理效果式微、需要关注供给侧的理由与西方当年的滞胀是不同的。就政策实施层面而言,在中国对供给侧进行刺激,所需要执行的政策抓手也是不同的。而从对供给理论文献的梳理来看,当初其在西方理论与实务界的发展,也经历了多轮的争辩与论战,甚至供给学派自身内部也存在争议,即究竟是在原有的凯恩斯框架内进行修补和折中,还是需要另起炉灶阐释一套全新的理论框架。

本书认为,经典的凯恩斯框架并没有完全失去用武之地,从指导政策实践的角度来看,其相对成熟的、具备政策实务操作性的模型和实证方法,依旧可以通过改进和完善,通过在其中加入供给理论的条件来继续发挥其余热,从而对政策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提供务实的辅助(这也正是西方供给学派的老派的理念)。而在注重计量实证的凯恩斯框架下添加供给理论观点的关系,就需要通过相关的实证研究来支持。本书将就此进行理论推导上的尝试和相关实证检验。

但在凯恩斯框架下进行修正还是存在一些瓶颈。目前主流宏观经济理论之一是新古典综合分析框架。继卢卡斯批判以来,凯恩斯理论和计量方法的确受到了极大冲击,因此仅仅在凯恩斯框架下做出一些尝试是不够的,也需要在新古典框架下加入对供给侧的考虑,从而真正顺应主流经济理论的发展轨迹和脉络。但需要注意到的是,由卢卡斯等人以理性预期等新的假设所提出并发展的、新古典框架下的宏观理论框架,虽然绕开了原凯恩斯框架对供给和需求的偏向问题,但对供给侧变量的考虑还是过于简略。譬如,卢卡斯的供给模型中,只是对劳动和资本两个要素可能受到边际税负变量的影响进行了简单设定,而忽视了一个实际上非常重要的经典生产函数和现代发展经济理论中所不能忽视的生产要素——全要素生产率,而全要素生产率却同样可能受到边际税率等变量从供给侧的影响。同时,全要素生产率对企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生产要素,而且全要素生产率直接影响的是企业的创新能力。在我国目前面临产业整体升级、重视创新的背景下,研究企业的创新能力就非常有必要。而全要素生产率是研究企业创新能力受到其他因素影响的重要代表变量,因此需要在模型中考虑设定其供给侧的影响函数。

同时,在新古典框架下的分析中,除了模型中需要补充考虑对于企业来说非常关键的生产要素外,正如前文所述,立足中国背景的理论研究,也需要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条件加以考量。譬如,我国是一个开放条件下的、直接税在总财政收入中占比较低、综合税负环境具有累退性[1]的经济体,这就需要在模型的前提条件中加以考虑和设定;同时,基于本书研究的对象为企业,还需要考虑代表性的厂商作为微观基础,而非仅仅以一般家庭或经济人为代表性行为人进行理论建模。考虑到这些前提,在含有微观基础的新古典框架下进行建模更为适合。因此,本书还将从新古典理论框架出发,根据上述思路,构建基于中国实际国情背景的理论模型,并结合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简化模型分析,本章中的税负的口径取统计年鉴中公开的政府税收和非税收入合并口径数据,即将税和费的负担合并为一个简化的税负概念;在后面章节中则会对企业的税和费专门进行区分讨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