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供给学派的兴起

供给学派的兴起

时间:2022-05-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供给学派及其他理论流派便应运而生。因此,供给学派举起了对凯恩斯主义进行一场革命的旗帜,掀起了一场所谓的“供给学派革命”。供给学派正是在对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的批判和否定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政策的基础上,来复兴“古典经济学”和萨伊定律,从而提出他们供给管理的政策主张的。

第一节 供给学派的兴起

供给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流行于美国的新自由学派经济学,70年代末、80年代初,当供给学派还带着任何一种新学说都具有的幼稚、零散、肤浅特征的时候,就被美国政府决策者所青睐,将其作为炙手可热的经济政策加以实践。各种新版的教科书设专章介绍,许多大学经济系开设新课讲解,各种报刊杂志或宣传、或评论、或批评,纷纷发表意见,一时间供给学派成了美国极为时髦的经济学说。

它的传播之快、影响之大是其他学派所难以比拟的。究其原因有二:首先,是因为饱受长期“滞胀”之苦的美国大众对一种“救世学说”的渴望;其次,供给学派的产生包含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必然性之中。20世纪30年代以前,萨伊定律一直作为西方资产阶级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30年代大危机宣告了萨伊定律的破产,取代萨伊定律的凯恩斯经济学应运而生。凯恩斯认为危机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生产过剩、开工不足、工人失业等一系列现象,因此令人担心的不是产品能否生产出来,而是产品能否有需求,没有需求的产出必然表现为过剩,因此政府必须采取各种政策措施以刺激需求,这就是所谓的凯恩斯定律。

30年代大危机以后,资本主义各国纷纷采纳了凯恩斯的需求管理理论和政策主张,凯恩斯主义及相应的政策,在缓和阶段矛盾、推迟周期性危机的爆发、减轻危机的破坏力、推进生产发展等方面,确实曾经起到过相当大的作用。五六十年代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都比较低,而生产力又在其时获得了空前的发展。这段“黄金时代”不能不说有着凯恩斯主义政策的作用。但是推行凯恩斯需求管理政策又带来了一些未预料到的后果:第一,政府开支急剧膨胀,赤字空前上涨;第二,通货膨胀加剧;第三,劳动生产率增长低,居民税收负担加重,实际收入水平下降,经济增长放慢,失业率上升。特别是进入70年代以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形成了“停滞膨胀”的局面,即经济呈高通货膨胀率与低增长率并存的状况,“滞胀”的持续使凯恩斯主义政策进退维谷、左右为难,客观上需要新的经济理论来解释和对付。供给学派及其他理论流派便应运而生。

供给学派的经济学家重新审视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他们认为,凯恩斯的需求管理政策不能对付滞胀,在凯恩斯的理论中,经济萧条与通货膨胀不会同时发生,增加政府开支的政策可以刺激消费需求,降低利率的政策可以刺激投资,但执行凯恩斯主义政策的结果,却使西方国家的经济在70年代出现了滞胀——高通胀与高失业率并存,这使得凯恩斯主义既无法从理论上加以说明,更拿不出解决良策,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困境。因此,供给学派举起了对凯恩斯主义进行一场革命的旗帜,掀起了一场所谓的“供给学派革命”。在供给学派看来,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无非是与萨伊的“供给自行创造需求”相对立的一种“需求自行创造供给”的理论。他们认为,长期以来,凯恩斯主义不断人为地刺激了需求,持续地损害了资本主义“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为了需求,就必须供应”的道德心理。供给学派指出,当今的美国经济和凯恩斯当时大萧条的时代不同,需求的增长不一定会造成实际产量的增长,而是只能单纯增加货币数量,促进物价的上涨,结果反而引起储蓄率和投资率的放慢,技术变革延缓。由此乔治·吉尔德断言:“在经济学中,当需求在优先次序上取代供应时,必然造成经济的呆滞和缺乏创造力、通货膨胀以及生产力的下降。”供给学派正是在对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的批判和否定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政策的基础上,来复兴“古典经济学”和萨伊定律,从而提出他们供给管理的政策主张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