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对博物馆概念的使用说明

对博物馆概念的使用说明

时间:2022-03-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在管理实践中对于博物馆的重新定义也显示出与国际博物馆协会定义相接轨的特点。2009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与旅游”,进一步明确了博物馆是旅游活动的重要载体,对于促进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将会发挥巨大的作用。事实上,作为公共文化
对博物馆概念的使用说明_公共文化空间与城市博物馆旅游发展:以上海市为例

各国基于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所制定并不断修订的博物馆定义,都分别提出了本国的定义内容和分类方法。因此,本书研究需要首先明确所使用的博物馆定义和所涉及的博物馆类型,并对一些内容作出特别说明。

1.4.1 博物馆的定义

目前国际上所使用的博物馆定义以1974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第11届国际博物馆协会全体大会所制定的定义为基础,并不断加以修订,即“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的,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机构。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并展出有关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15],这一定义也成为世界各国制定本国博物馆定义的基础。我国所使用的博物馆定义仍然以1961年《博物馆工作概论》中的表述为主,即“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是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6]。但在2005年我国所颁布的《博物馆管理办法》[17]中,明确指出“博物馆是指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过文物行政部门审核、相关行政部门批准许可取得法人资格,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并说明我国的博物馆包括国有博物馆和非国有博物馆。我国在管理实践中对于博物馆的重新定义也显示出与国际博物馆协会定义相接轨的特点。

对于上述博物馆定义中“非营利性”的描述,胡骏(1994)认为,“国际博协对博物馆‘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要求,应该理解为:博物馆事业像其他文化事业一样,不能像企业那样把营利当作前提和终结目的。但并不排斥尽可能地结合本馆的性质和职能,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有益于社会和观众,取得合理的经济效益,以促进自身事业的发达”[18]。严建强等(2001)也提出,“博物馆的基本职责是利用税收和社会资助为社会的文化建设服务,而不是为了获得赢利,这是博物馆‘不追求营利’的依据”[19]。因此,博物馆的“非营利性”定义与博物馆旅游开发、博物馆旅游经济和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等内容之间并不矛盾,也正是基于对这一点的认识,本书才可以从经济和市场的角度进一步探讨博物馆的旅游发展前景。

1.4.2 博物馆的类型

在博物馆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存在其形态的多样化、职能的多重性、文化特征的区域性、意识形态的差异等特点[20],博物馆的定义也表现出动态发展变化的特点。一方面,许多并不属于博物馆范畴的机构和文化形式被包括了进来,其外延不断扩大,例如,2001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就将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自然保护区、科学中心和天文馆以及图书馆、档案馆内长期设置的保管机构和展览厅等内容都划入博物馆的范畴。另一方面,博物馆的功能具有历史性的变化特点,随着时代环境的变迁,博物馆被不断赋予新的责任与身份,“许多博物馆即使没有自己的收藏,也能够在展览中心和艺术文化中心举办当代展览;而科技馆和儿童博物馆缺少传统定义中的文物藏品,而以实用性强、具有教育意义的展品为主”[21]。因此,现有的博物馆定义和分类方法已经注意到博物馆发展的动态性和多变性,不断地将新的博物馆内容添加到原有体系中,即便如此,仍然难以涵盖各种日新月异的新型博物馆。

本书研究所针对的博物馆类型以《上海统计年鉴》中的分类方法为基础,主要包括综合性、历史类、艺术类、科学类、人物类、行业类、高校类等博物馆类型,其中,科技馆、美术馆、名人故居、革命类纪念馆等也包含在内;此外,本书的研究还将不断兴起的民间博物馆、私人博物馆也纳入到博物馆旅游发展体系中。本书研究以上海市博物馆为主,并对上海市各类博物馆进行了尽可能全面的统计(见附录1),这些博物馆可以被定义为“城市博物馆”,即“在国际大都市中,数目众多、种类齐全、品质上乘、布局集中、具有浓郁城市特色的博物馆群体”[22]。但是,本书的研究工作并不涉及“对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自然、社会、文化进行整体保护、传承和研究”[23]的生态博物馆形式。

1.4.3 博物馆旅游的定义

对于博物馆与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国际博物馆界早已关注并展开相关探讨。1977年,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第12次大会上所发布的第2号决议就是“博物馆与世界旅游”;1992年,在委内瑞拉召开的“博物馆新目标”会议讨论了“博物馆与旅游”的议题,并通过了《加拉加斯宣言》,号召“从改变观念入手”,“克服对旅游的反感”,在博物馆和旅游两个不同行业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随后的1995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委内瑞拉委员会又促成了题为“遗产、博物馆和旅游”的研讨会,旅游部门和博物馆机构成员之间共同探讨如何建立二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并寻找相互结合的有效办法。[24]

博物馆与旅游业之间不断加深的联系与互动关系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与关注,早在1977年,为了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吸引全社会公众对博物馆事业的了解、关注和参与,确定了每年的5月18日为国际博物馆日。2009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与旅游”,进一步明确了博物馆是旅游活动的重要载体,对于促进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将会发挥巨大的作用。国际博物馆协会主席阿莉珊德拉·卡明斯(Alis- sandra Cumm ins)提出,“‘博物馆与旅游’的主题鼓励博物馆专家和志愿者与游客和旅游者在一起,与当地社区之间产生良好的互动,共同体验博物馆墙内墙外的遗产文化”,[25]因此,它为旅游业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刘蕾(2008)、韩爱霞(2009)都在论文研究中提出了博物馆旅游的定义,即博物馆旅游以博物馆文化及其文化衍生物为对象,是旅游者出于接受教育、考察研究、增长见识、提高自身修养或者休闲娱乐等目的前往城市博物馆进行参观游览的各种旅游活动的总称,旨在获得审美与愉悦体验的活动。[26]本书的研究工作认可这一博物馆旅游的定义,并进一步作出如下说明:

(1)“人们逐渐达成共识,旅游是广义休闲的一个部分”,[27]而且由于“休闲与旅游更多的交融体现在活动层面,即可能形成产业经济效应的部分”[28],因此,本书所探讨的博物馆旅游活动既包括旅游者的参观游览活动,也同时包括市民的假日休闲活动。事实上,作为公共文化空间,很难清楚地划分博物馆旅游与休闲之间的边界,二者总是密切融合在一起的。

(2)博物馆所接待的参观者中既有旅游者,也有专业人士;既有以娱乐休闲为目的的,也有以学习和研究为目的的,因此,在博物馆空间内旅游者和非旅游者总是混合在一起,旅游行为和非旅游行为也交织在一起,难以作出明确的分类。本书所确定的博物馆旅游市场是由具有各种旅游需求和娱乐休闲目的的人所组成的,而不以非旅游人群和行为特征为研究对象,但是在研究中会涉及对彼此之间的关系和复杂性的一些探讨。

【注释】

[1]《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年版,第749页。

[2]曹兵武:《记忆现场与文化殿堂》,学苑出版社2005年版,第4页。

[3]严建强:《博物馆与观众——介绍肯尼思·赫德森的枙博物馆社会史枛》,《中国博物馆》1987年第1期,第55—59页。

[4]Besterman T.Saying whatmuseums are for-and why itmatters.Museums Journal,1998(4):37.

[5][墨]燕妮·赫利曼:《博物馆与旅游:文化与消费》,李华译,《中国博物馆》1999年第3期,第24—27页。

[6]刘蕾:《博物馆旅游发展研究》,《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9期,第95—98页。

[7]Ruth Rentschler,Anne-Marie Hede.Museum Marketing-Competing in the Global Market place.Butterworth-Heinemann,2007:Introduction.

[8][英]约翰·汤姆林森:《全球化与文化》,郭英剑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2页。

[9]Joan C Henderson.Exhibiting cultures:Singapore's Asian Civilizations Museum.International Journal o f Heritage Studies,2005,11(3):183-195.

[10]陈燮君:《让文博站在世博舞台的中央》,《东方早报》2009年2月6日。

[11]郭鉴:《地方文化产业经营》,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48页。

[12]DiMaggio P J.When the profit is quality:cultural institutions in the marketplace.Museum News,1985,63(5):30-39.

[13]说明:该定义来自2002年开始执行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 4754—2002)国家标准,其中对于博物馆的说明如下:指收藏、研究、展示文物和标本的博物馆的活动,以及展示人类文化、艺术、科技、文明的美术馆、艺术馆、展览馆、科技馆、天文馆等管理活动。

[14]胡晓莺、冯学钢:《国内对上海都市旅游的研究综述》,《商场现代化》2006年第3期,第179—180页。

[15]说明:参见《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2007版)》,该章程于2007年8月24日在维也纳召开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第21届全体大会上通过。

[16]杜水生:《从博物馆的定义看博物馆的发展》,《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第119—121页。

[17]说明:《博物馆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令第35号)于2005年12月22日文化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并自2006年1月1日起执行。

[18]胡骏:《关于博物馆组织与人员管理的几个问题的探讨》,《中国博物馆》1994年第3期,第28—30页。

[19]严建强、梁晓艳:《博物馆(MUSEUM)的定义及其理解》,《中国博物馆》2001年第1期,第18—24页。

[20]严建强、梁晓艳:《博物馆(MUSEUM)的定义及其理解》,《中国博物馆》2001年第1期,第18—24页。

[21]Neil G Kotler,Philip Kotler.Museum Strategy and Marketing:Designing M is-sions,Building Audiences,Generating Revenue and Resources.Jossey-Bass,1998:9.

[22]俞文君:《上海都市博物馆研究》,2005年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第5页。

[23]苏东海:《关于生态博物馆的思考》,《中国博物馆》1995年第2期,第2—4页。

[24]苏东海:《文博与旅游关系的演进及发展对策》,《中国博物馆》2000年第4期,第15—19页。

[25]ICOM and WFFM Launch International Museum Day 2009 on“Museums and Tourism”,国际博物馆协会网站公告,2009-03-18。

[26]刘蕾:《上海都市博物馆旅游影响因素分析》,2008年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第5—6页。

[27]Ryan C.Researching Tourist Satisfaction:Issues,Concepts,Problems.Routledge,1995:1.

[28][美]杰弗瑞·戈比:《你生命中的休闲——休闲研究译丛》,康筝等译,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1—17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