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案例使用说明

案例使用说明

时间:2022-0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可以预计,丝绸之路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日,将是丝绸之路史和人类文化交流史上最为重要的时刻。实际上,单体性的敦煌莫高窟并不能涵盖与有效补充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所有的48个单项遗产。因此,需要在申报文本里面说明:1.已经登录成功的敦煌莫高窟是单体性的世界文化遗产,不同于线路遗产。
案例使用说明_旅游文化与鉴赏

第三节 案例使用说明

一、案例类型与教学目的

本案例属于旅游行业发展与政府规治管理案例。

因为本研究暂时不牵扯到企业运作,主要是政府推动。重点探讨该线路上某一个集中区域(比如西安的汉唐遗址或者敦煌某遗址)的遗产原真性复原案例与政府公共治理,对应到陕西省文物局或者甘肃省文物局或者国家文物局盖章确认。

教学目的如下:1.将现有关于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的现状与进程进行整合,便于教学与研究,把学生带到线路遗产研究案例的学术前沿。2.探索以遗产旅游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案例教学模式改革,以大学生创新科研项目和本科课程案例教学、案例讨论为契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创新的专业兴趣。3.在与学生互动中使学生增强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的知识理解,培养遗产旅游学术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技术分析路线与理论要点

技术分析路线如下图10-12:

img109

图10-12 本研究的流程结构示意图[44]

理论要点有三个:1.“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价值认识。2.“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旅游发展。3.“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的政府规治。

三、案例讨论与拓展

本案例教学中重点问题讨论,梳理如下几个:

1.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中还需要重点考虑的两条线路。

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中还需要重点考虑的两条线路是:

(1)阿尔泰走廊[45]

位于长城以北,呈东西走向;以平阔的蒙古高原及草原、沙漠为其自然地理基础。其坐标位置大体在东经75—120°,北纬42—50°之间,直线距离东西长约2000公里,南北宽约1000公里。

“阿尔泰走廊”东起东北大兴安岭及辽河上游一线;西迄西北阿尔泰山及天山西端一线;其南界在燕山、阴山、河西走廊北侧至塔里木河一线;其北界在额尔古纳河、贝加尔湖南侧至阿尔泰山一线。

“阿尔泰走廊”至少有两条东西向的大道,或分南北两路。

其一(北路):其东端,越大兴安岭,可进入东北松嫩平原,或沿小兴安岭进入三江(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平原,并转入俄国西部滨海地区。其西端,沿天山北侧,以及沿阿尔泰山南侧,可分两路西出,经哈萨克丘陵,通往西伯利亚及东欧平原。

其二(南路):其东端,从大兴安岭南侧即辽河上游地区向东,可入东北辽河平原,并直至长白山区和朝鲜半岛。其西端,沿天山南侧,可西出帕米尔山口,再沿兴都库什山两侧,往东南入印度河流域,往西南入伊朗高原,直至西亚。或者,在兴都库什山北侧顺锡尔河、阿姆河,经里海、咸海都拉平原,可西进东欧平原及黑海沿岸。

“阿尔泰走廊”历史上主要为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蒙古语族、通古斯语族各族群东西运动的地域。另一个重要情况是,在中国,只有北方游牧社会区域对于冲积平原农耕文明区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冲击力。因此,从文献上看,至迟在先秦时期,“阿尔泰走廊”上的民族集团南向运动的趋势,就已日趋明显,以至最终造成在中国范围内民族由北而南运动的大趋势。其向南运动与长城以内区域发生历史关系,就大体而言,突厥语族群多取道河西走廊及附近地区;蒙古语族群多取道阴山及河套附近地区;通古斯语族群则多取道燕山及滦河流域地区。

(2)青海道

沙漠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都从青海通过,青海是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青海道南段由四川溯岷江、白龙江而上至甘肃迭部卡坝古城或岷县,然后经过隋河源郡或务隆河、洮河至茶卡或伏俟城;西段主要沿柴达木盆地南北至若羌或敦煌,将吐蕃与河西走廊连接起来;北段主要经过扁都口通河西走廊、蒙古高原。唐蕃古道由枫林关至鄯城后,分两道至吐蕃,一条经吐谷浑衙帐入吐蕃,另一条逾日月山经黄河沿至吐蕃[46]

阿尔泰走廊之西段和西北丝绸之路在某种意义上是重合的,同时也可认为是草原丝绸之路的一部分。而青海道则是西北丝绸之路河西走廊不通的历史时期,从兰州———西宁———都兰———茫崖,到新疆东部、河西走廊西部与西北丝绸之路西段连接,或者是联通中原、河湟谷底、青海道西藏的重要通道,它本身是对西北丝绸之路的南向拓展。目前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预备名单中似乎对阿尔泰走廊和青海道考虑不足。远期在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成功以后,重点考虑青海道、阿尔泰走廊西段作为辅助路线进行递补,或者考虑中国、蒙古、俄罗斯合作申报草原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

随着各项工作的实质性推动和进展,丝绸之路作为离我们最近的下一个世界遗产已经迎面而来。可以预计,丝绸之路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日,将是丝绸之路史和人类文化交流史上最为重要的时刻。

2.高度重视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和丝绸之路西段的对接

“丝路西段”历史研究则超出国界,涉及的地区有西部天山、帕米尔高原、中亚、阿富汗、伊朗高原、两河流域、利凡特(the Levant)、南亚次大陆及北方草原游牧世界等;从历史发展的纵向线索来看,先后涉及的国家和民族至少有古波斯、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希腊化的塞琉古、巴克特里和索格底亚那王朝,匈奴、月氏、嚈哒、塞人和突厥,安息、萨珊波斯和阿拉伯帝国,萨曼、塞尔柱等伊斯兰王朝,蒙古、帖木儿、土耳其帝国等,并要阐述近现代中亚、西亚、北非“穆斯林世界”沿丝路与中国的经济文化交流,还包括21世纪的现代丝绸之路———新亚欧大陆桥的研究[47]

注意厘清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和中亚五国联合申请线路遗产与已经登录世界遗产之间的关系。比如中国已经登录成功的敦煌莫高窟和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是什么关系?在相关国际条约与规章中是不允许某一个成员国将申报成功的世界遗产又涵盖在另一项中再次申报的。从理论上说,有这样一种可能:一是,将原有已经登录成功的世界遗产再次扩充子项申报,但是即使申报补录成功仍然属于原来的一项。实际上,单体性的敦煌莫高窟并不能涵盖与有效补充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所有的48个单项遗产。因此,需要在申报文本里面说明:1.已经登录成功的敦煌莫高窟是单体性的世界文化遗产,不同于线路遗产。2.敦煌莫高窟是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的重要一部分,阿富汗的巴米扬大佛、伊朗的坎儿井等也申报成功世界遗产,以前人们没有认识到线路遗产的重要性,可以本次申报文本中仅作价值分析,背景分析,而在申报名单中将这些单个点剔除。

3.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与线路遗产之间的关系

丝绸之路沿线有难以数计的地上和地下文化遗存,有的属于可移动文物,有的属于不可移动文物,有的列入国家级或省级或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的没有列入任何级别,面对这样一种大尺度的分散遗存,我们是否可以找到用于参照的成功范例,将点状分散的遗存纳入长线景观建构?线路遗产是否可以以一种新的范畴在其景观系统内部包含多种不同的遗产与生态系统?

4.高度重视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石窟寺遗址

佛教石窟寺构成了丝绸之路的风景轮廓线,是丝绸之路上至关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笔者认为“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石窟寺可分为4部分:第一,西域石窟。西域石窟主要以龟兹(今新疆库车县)和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为中心,分布在天山南麓。以龟兹为中心的西域石窟主要有拜城县克孜尔石窟、台台儿石窟、温巴什石窟、喀拉苏石窟、萨喀特喀石窟、阿克塔什石窟、玉开都维石窟、都干石窟和库车县库木吐拉石窟、克孜尔尕哈石窟、玛扎伯哈石窟、森木塞姆石窟、阿艾石窟、苏巴什石窟以及新和县托乎拉克埃肯石窟。以高昌为中心的西域石窟主要有柏孜克里克石窟、胜金口石窟、雅尔湖石窟和吐峪沟石窟等。第二,西域石窟。河西石窟西起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向东依次主要有五个庙石窟、榆林窟、东千佛洞、文殊山石窟、马蹄寺石窟、金塔寺石窟、天梯山石窟等[48]。第三,关陇宁石窟。第四,青海石窟。毋庸置疑,全面深入研究丝绸之路佛教石窟寺,对于当前促进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众多的石窟寺有无必要在丝绸之路“申遗”文本中做一个专题?我国西北五省区是否有必要做统一的石窟寺土遗址保护规划?后期旅游开发与发展中,能否设计石窟寺专题旅游产品?市场前景如何?

5.丝绸之路中国段申遗成功后,对中国西部旅游发展的意义以及对中国文化的提升

申遗的成功能够引起世界的关注,由此吸引大量外资的注入,更好地改善西部的状况并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相信随着申遗的成功,这些线路也会更加吸引游客,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西部文化。经过开发的丝绸之路将是一条充满不同的、各具特色的中国文化的旅游带,这会大大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心和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能够让游客更好地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

绵延1500多年的“丝绸之路”,是人类历史上唯一的一条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陆路国际商旅大道。在这条大道上通过的地区,出现了波斯帝国、马其顿帝国、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等雄踞并跨越亚欧非的世界大帝国;在丝路要冲上,诞生并传播着至今仍影响亿万人思想的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古代世界许多重大的政治、军事活动发生在这条通道上,许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造发明和思想流派,首先经这里传播到全世界。就中外经贸、科技文化交流的局部状况看,也是如此。中国的丝绸、瓷器由此流传至西亚及欧洲;西方的毛皮、宗教文化等也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总之,这条历时多世、贯通亚欧非的远距离交通贸易路线,其意义已远远超越经济贸易范围,它促成了世界性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民族等多领域全方位的大交流,成为东西方文明的历史摇篮。“丝绸之路”的这种特殊历史文化地位,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和说明着地处亚洲中部的西域的历史地位和文化特质[49]

丝绸之路是欧亚大陆上的文化、贸易通道,沟通了西方和东方宗教、舞蹈、音乐、绘画、文学、科学技术等的发展,也传递了陶瓷、茶叶、丝绸、蔬菜、水果等物品。丝绸之路对东西方的文明发展有着卓越的贡献。西北丝绸之路中原和西域合则共荣、分则俱损的历史告诉我们要加强统一和谐的中华文化建设,使这条文化之路、和平之路传承下去。如果说汉唐帝国经营西域、开拓“丝绸之路”的行为多富有浓厚的“怀柔远国”的政治理想色彩,那么今天我们与中亚五国合作申报丝绸之路世界遗产,则承载着共享世界和平、共同传承丝路文化的理想。

【注释】

[1]司徒尚纪.海上丝绸之路与我国在南海传统疆域的形成[J].云南社会科学,2001,(6):72-76.

[2]佚名.“丝绸之路”新探源[J].丝绸之路,2009,(4):81.

[3]王莉.论敦煌诗人笔下的敦煌风貌———由敦煌诗歌残卷谈起[J].丝绸之路,2009(4).

[4]袁黎明.简论唐代丝绸之路的前后期变化[J].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学术研究专辑),2009,(6):57-61.

[5]杨蕤.五代、北宋时期陆上丝绸之路输入品辑考[J].丝绸之路,2009,(6):87-97.

[6]张萍,吕强.明清陕甘交通道路的新发展与丝绸之路变迁[J].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学术研究专辑),2009,(6):67-75.

[7]梁坤.民国时期甘肃的道路建设与丝绸之路变迁[J].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学术研究专辑),2009,(6):76-80.

[8]徐晓帆:《让地域文化优势成为报纸品牌———《洛阳晚报·经典洛阳》版的实践[J].新闻爱好者,2009,(8):25.

[9]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95MNI号墓地M8发掘简报[J].文物,2000,(1):4-40.

[10]于青.山高水长丝路情———日本著名画家平山郁夫访谈记[N].人民日报,2008-4-15(16).

[11]张明宇.从新疆出土纺织物看汉唐时期西域文化的多样性[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考古学与博物馆学学位论文,导师:孙力楠,2008:11.

[12]新疆地区出土古代纺织物的地点有代表性的2个:一个是古代楼兰国地区,也就是后来的古鄯善国之属地,所出丝织品基本为两汉时期。第二个是吐鲁番地区,即历史上的高昌地区,所出丝织品大致属晋唐时期(张明宇.从新疆出土纺织物看汉唐时期西域文化的多样性[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考古学与博物馆学学位论文,导师:孙力楠,2008:50.)。

[13]梁雪松.遗产廊道区域旅游合作开发战略研究———以丝绸之路中国段为例[D].陕西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博士论文,导师:李天顺,马耀峰,2007.

[14]张明宇.从新疆出土纺织物看汉唐时期西域文化的多样性[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考古学与博物馆学学位论文,导师:孙力楠,2008:8.

[15]康柳硕.波斯萨珊王朝银币在中国西北地区流通述略[J].兰州学刊,1990(3).

[16]柘植元一,阿不都赛米·阿不都热合曼,Takui EnichiAbudusaimi Abudurehman.萨珊王朝波斯乐器和它的东渐[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6,4(1):18-23.

[17]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二十三·大宛列传第六十三[M].长沙:岳麓书社,2001:701.

[18]胡明清.丝绸之路典型土遗址地震破坏机理与抗震安全性研究[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构造地质学专业硕士论文,导师:石玉成,2008:2.

[19]赵汝清.论西部大开发与“丝路西段”历史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01,(2):26-30.

[20]季羡林.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212.

[21]于青.山高水长丝路情———日本著名画家平山郁夫访谈记[N].人民日报,2008-4-15(16).

[22]郭旃.大明宫遗址保护应该是丝绸之路申遗的一个亮点工程[J].中国文化遗产,2009,(4):131-133.

[23]胡明清.丝绸之路典型土遗址地震破坏机理与抗震安全性研究[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构造地质学专业硕士论文,导师:石玉成,2008:2.

[24]刘军民.唐乾陵申遗依据与对策初步分析[J].丝绸之路,2009,(6):120-127.

[25]赵永利.打造新丝绸之路[J].大陆桥视野,2007,(12).

[26]张祖群,赵静,黎筱筱.PE模式下的景观文脉视点———以历史文化名城荆州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5(2):231-234.

[27]田中禾,薛刘伟.河南旅游与丝路旅游线路对接策略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28(4):180-183.

[28]新疆重点文物保护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保护与抢救:不懈的责任———丝绸之路新疆段重点文物保护工程[J].中国文化遗产,2007,(1):90-97.

[29]数据来源于:沈桥.丝绸之路(新疆段)重点文物保护项目启动[N].中国文物报,2005-7-12(2).

[30]刘小方.中国文化线路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以茶马古道滇藏线为例[D].四川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导师:李小波,2007:40.

[31]毕建涛,王星星.空间信息技术在丝绸之路历史变迁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干旱区地理,2007,(6):954-961.

[32]陈晨曦.古丝路吹拂亚运风———广州亚运会“亚洲之路”代表团阿曼、伊朗纪行[N].人民日报,2009-4-11(6).

[33]吴烨.中国丝绸之路吐鲁番葡萄节旅游客源市场预测与开发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导师:焦黎,2008.

[34]吕琳,吕仁义.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具有特区性质的城区———大唐西市[J].丝绸之路,2009,(6):108-109.

[35]吴迪.陕西省“丝绸之路”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导师:吕仁义,2007:53.

[36]孟峰年.“丝绸之路”甘肃段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理论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导师:许博,2006:68.

[37]张滢,丁建丽.丝绸之路沿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J].华东经济管理,2006,20(3):146-148.

[38]田中禾,薛刘伟.河南旅游与丝路旅游线路对接策略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28(4):180-183.

[39]王建.西北五省区精心打造“丝绸之路”精品旅游套餐[J].丝绸之路,2005,(3):45.

[40]李创新,马耀峰,李振亭,马红丽.遗产廊道型资源旅游合作开发模式研究———以“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9):841-844.

[41]梁雪松.遗产廊道区域旅游合作开发战略研究———以丝绸之路中国段为例[D].陕西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博士论文,导师:李天顺,马耀峰,2007.

[42]罗沙,安蓓.世界银行3840万美元贷款帮助保护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遗产[N].中国文物报,2008-3-26(1).

[43]李创新,马耀峰,李振亭,马红丽.遗产廊道型资源旅游合作开发模式研究———以“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9):841-844.

[44]项目负责人:李晶晶,导师:张祖群,丝绸之路(中国段)研究报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大学生科研与创新训练项目,2009年9月。打印稿第5页。

[45][1]李星星.论“民族走廊”及“二纵三横”格局[J].中华文化论坛,2005,(2):124-130.[2]李星星.李星星论藏彝走廊[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21-22.

[46]苏海洋,雍际春.丝绸之路青海段交通线综考[J].丝绸之路,2009,(6):39-42.

[47]赵汝清.论西部大开发与“丝路西段”历史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01,(2):26-30.

[48]介永强.丝绸之路上的佛教石窟[J].丝绸之路,2009,(6):105-107.

[49]张明宇.从新疆出土纺织物看汉唐时期西域文化的多样性[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考古学与博物馆学学位论文,导师:孙力楠,2008:4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