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魏源开眼看世界

魏源开眼看世界

时间:2022-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魏源开眼看世界魏源,字默深,名远达,邵阳金潭沙洲人,清代著名的经学家、史学家、改革家和启蒙思想家。魏源在贺、陶幕府达14年之久,在海运、盐政、开矿以及币制等方面大胆推行改革,充分体现了其经世致用的才干。1842年,魏源编撰《海国图志》50卷,1843年初刻于扬州。1847年,魏源又将其增补为60卷,1852年增补为100卷,重刻于高邮州。《海国图志》是当时中国人自编的最完备的世界史地著作,它揭开了近代国人开眼看世界的序幕。
魏源开眼看世界_乡土湖南

魏源开眼看世界

魏源(1794—1857),字默深,名远达,邵阳金潭沙洲(今隆回金潭乡)人,清代著名的经学家、史学家、改革家和启蒙思想家。他9岁赴县城应童子试,考官指着画有“太极图”的茶杯出对“杯中含太极”,魏源摸出怀中的麦饼对曰:“腹内孕乾坤”。考官大为惊异。1810年取秀才,1822年中举人。1825年入江苏布政使贺长龄幕府,编辑《皇朝经世文编》,全书选录了“存乎实用”的文章2236篇,分为学术、治体、吏治、户政、礼政、兵政、刑政、工政八门。《皇朝经世文编》广受士人欢迎,受其影响,数十年间相继编纂了20余种以《编补》、《续编》、《新编》为名的经世文集,蔚为经世文风。

贺长龄调任山东巡抚后,魏源转入江苏巡抚陶澍幕府,帮办漕运、水利诸事。魏源在贺、陶幕府达14年之久,在海运、盐政、开矿以及币制等方面大胆推行改革,充分体现了其经世致用的才干。1841年,魏源入两江总督裕谦幕府,在浙江抗击英国侵略者。因投降派昏庸误国,战争失败,签订不平等条约。魏源极其愤慨,“有感而著《圣武记》”。《圣武记》详细记述了清初以来平定三藩、绥服蒙古、堪定回疆、抚绥西藏等军事史及军事制度,其爱国主义思想和史学经世意识对当时思想界产生很大震动。

魏源仕途多舛,直到1845年才中进士。此后,他出任过江苏兴化知县与高邮知州,仍提倡经世改革,特别注重兴修水利。1841年,他在京口与已革职的林则徐相会,两人“万感苍茫”,彻夜长谈。林则徐将自己组织编辑的《四洲志》、《澳门月报》和《粤东奏稿》等资料交给魏源,让他编纂《海国图志》,以唤醒国人了解世情,挽救危亡。1842年,魏源编撰《海国图志》50卷,1843年初刻于扬州。1847年,魏源又将其增补为60卷,1852年增补为100卷,重刻于高邮州。

《海国图志》是当时中国人自编的最完备的世界史地著作,它揭开了近代国人开眼看世界的序幕。《海国图志》对各国政治历史、地理、经济、军事、科技乃至宗教、文化,都有详细介绍,对强国御侮、匡正时弊作了深入探讨。他阐明编写此书的目的:“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而作。”“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其核心思想。关于“师夷”,他指出西方值得学习的“长技”有三:战舰、火器和养兵练兵之法。他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枪炮,创办民用工业;学习西方练兵方法,改造军队;改革考试制度,增设水师科。他特别强调向俄国彼得大帝学习,改革中国内政。在“制夷”方面,他提出“战”、“守”、“款”三项军事原则。如“战”即在军事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是抵抗敌人侵略的总原则,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利用敌人的矛盾可以达到制夷目的。“守”是诱敌深入的战术方法。他认为守海洋不如守海岸线,守海岸线不如守内地。调外地兵作战,不如训练本地士兵,称“不能守,何以战?不能守,何以款?以守为战,而后外夷服我调度,是谓以夷攻夷。以守为款,而后外夷范我驰驱,是谓以夷款夷”。“未款之前,则宜以夷攻夷;既款之后,则宜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坚持“威足慑之,利则怀之,公则服之”的款夷原则。此外,《海国图志》还提出在经济上必须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新的生产方式,在政治上推崇西方民主制度。

魏源对《海国图志》寄予很大期望,结果却少有人问津,守旧官吏无法接受书中对西方蛮夷的“赞美”之词,甚至主张将其付之一炬。《海国图志》在国内滞销,一些商人将其带往日本。1851年,3部《海国图志》到达长崎港,这简直是天照大神赐予的礼物,使日本人大开眼界,第一次详尽了解了西洋各国。日本朝野对其非常重视,誉之为“海防宝鉴”、“天下武夫必读之书”。几年内共有19部《海国图志》输入日本,大都为官方所藏,一般士人很难读到,于是1854年日本出现了《海国图志》翻刻本,3年内再版21种,其中翻刻训点本6种,日译本15种。[1]士人争相阅读,其价格一路走高,1859年时已涨至原来的3倍。著名维新思想家佐久间象山读了《海国图志》后不禁拍案感慨:“呜呼!我和魏源真可谓海外同志矣!”[2]横井小楠也深受启发,提出日本必须走“东洋道德与西洋技术结合”的“和魂洋才”发展道路。可见,《海国图志》揭开了日本明治维新的序幕,使其走上富国强兵之路,不仅摆脱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成为东亚强国,还将中国远远抛在后面,并在1874年开始侵略中国台湾。日本维新志士吉田松阴为此感到惋惜:“清魏默深的《筹海篇》,议守、战、款,凿凿中款。清若尽用之,固足以制英寇,驭俄法。”[3]日本盐谷世弘在《翻刻海国图志序》中说:“呜呼!忠智之士,忧国著书,不为其君之用,反为他邦兴。吾不独为默深悲,抑且为清帝悲也夫!”[4]传教士郭实腊、威妥玛也在1850年将《海国图志》摘译成德文、英文向西方介绍。19世纪末美国亦有译本流行。[5]这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是魏源的个人悲剧,更是中华民族的悲剧。

魏源见其“制夷”之策未被清政府采纳而灰心怅恨,晚年皈依佛法,潜心佛学,辑有《净土四经》、《阿弥佗经》等。1857年3月,卒于杭州东园僧舍,葬于杭州南屏山方家峪。魏源一生著述等身,除《圣武记》、《海国图志》等巨著外,还有《古微堂集》、《曾子发微》、《孙子集注》等47种,共600余卷800万字,涉及经、史、子、集各个领域,涵盖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历史、地理、文化、教育、外交和近代自然科学等方面,可谓卷繁帙浩,洋洋大观,尤其是《海国图志》对洋务运动、维新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均有前驱先导之功,被誉为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辉煌巨著。梁启超指出,《海国图志》之论“实支配百年来之人心,直至今日犹未脱离净尽,则其在中国历史上关系不得谓细也”。[6]近年来,岳麓书社将魏源遗著整理为《魏源全集》出版,为后人继承和发扬这位启蒙大家的光辉思想提供了方便。在邵阳隆回县司门前镇学堂湾村有魏源故居,始建于清乾隆初年的两正两横木结构四合院保存完好,1983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注释】

[1]王晓秋.近代中日关系启示录.北京:北京出版社,1987:31.

[2][日]佐久间象山.省侃录.97.

[3][日]吉田松阴.吉田松阴全集卷四.东京:岩波书店,1974—1980:37.

[4]刘泱泱.魏源与近代中国改革开放.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65.

[5]魏寅.魏源传略.上海:光华出版社,1990:170.

[6]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北京:中国书店,1985:323-32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