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大麦地岩画(下集)

大麦地岩画(下集)

时间:2022-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大麦地岩画(下集)这些凿刻在荒山野岭岩石上的远古人类文化符号,专家们考证是远古人类用石头在另一块石头上敲凿出来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在迫使原始人作出如此繁重而又大量的付出呢?2005年开始,基于中卫大麦地岩画与欧洲岩画和雕像在题材内容、造像特征等方面表现出惊人相似的依据,一个人类远古文明其实是同出一脉的共生理论在学术界引起关注。继1923年以后,国家和宁夏当地考古部门又陆续4次对水洞沟进行了考古发掘。
麦地岩画(下集)_印象宁夏

大麦地岩画(下集)

img288

img289

img290

这些凿刻在荒山野岭岩石上的远古人类文化符号,专家们考证是远古人类用石头在另一块石头上敲凿出来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在迫使原始人作出如此繁重而又大量的付出呢?

周兴华(宁夏文物局副局长 国际岩画委员会委员):“旧石器时代晚期,原始人类面临着两大问题:第一,他自己要生存下去,就必须求得食物,求得食物的最主要办法就是打猎,怎么能捕捉到动物呢?他们采取了一种巫术的手段,在岩石上凿刻很多岩画,在洞穴里面绘制很多岩画,在动物身体上绘制手印,在动物的旁边刻上弓箭。他以为这样做了以后,在第二天打猎当中那些动物就会被他抓住。原始人类面临的第二个重大问题是,怎么使得他的种族能够繁衍生存下去?他也想通过巫术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他就在岩面上凿刻一些妇女小裸像或是用石灰石雕刻一些妇女小裸像。”

把岩画看到这个层次上,我们在历史与文化的遗迹面前,才算是刚刚张开了想象的翅膀。

2005年开始,基于中卫大麦地岩画与欧洲岩画和雕像在题材内容、造像特征等方面表现出惊人相似的依据,一个人类远古文明其实是同出一脉的共生理论在学术界引起关注。那么,什么是共生呢?其实,早在1996年,周兴华应克罗地亚米玛拉博物馆邀请,举办中国岩画讲座时就作了如下阐述。他说,通过古代岩画这条艺术长廊,一定会从中发现各个地区、各个时代的史前人类。他们在经济活动、原始信仰、思想观念、风俗民情、艺术创作等许多方面是相同、相似、相通的。周兴华绕着圈子想说的话,说到底还隔着一层纸,并没有点破,而这层意思在2005年央视播出的大型纪录片《新丝绸之路》中却终被一语道破。

img291

img292

这就是据今天7000多年前,印欧人种和其文明曾经沿着丝绸之路一线来到过中国西北的广袤大地,他们带来的是美索不达米亚古老的农业文明成果,年复一年春种秋收的大麦和小麦。人类文明的传承,从来不因人种、肤色、语言上的差别而孤立存在。

这里是宁夏银川以东的著名史前文化遗址,它有一个在上世纪初就蜚声中外考古界的名字——水洞沟。照片上的这个外国人名叫德日进,是法国人,身份是神父和地质学家。公元1923年,他在水洞沟进行第一次考古发掘,并首先在西方公布了发掘报告,从此中外考古学界知道并记住了水洞沟这个有着丰富文化遗存的地方。

这里就是埋藏了古生物与古人类文化遗存的那处著名的断崖,眼前的无尽苍凉与蛮荒,让人怎么也想象不出3万年前,这里曾是远古人类生存与繁衍的一方乐土。3万年在地球的历史中不算长,但在人类自己的历史中就不算短了。正是基于此,国务院将它列入首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继1923年以后,国家和宁夏当地考古部门又陆续4次对水洞沟进行了考古发掘。据统计,这里已先后出土文物超过4万件,绝大多数是石制品,并呈现出独特的东西方文化类型共生并存的现象。这些石制品大致分两类,一类属于欧洲旧石器时代中期的莫斯特文化和奥瑞纳文化技术传统类型,代表物有雕刻器等。

惠民(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莫斯特文化是欧洲旧石器时代中期的一种典型的文化,因为它发现在法国的多涅多省一个叫莫斯特的地方。在岩洞里面发现有大量的几何状,特别是以三角形的石片制作的石器工具而著称,这个时代大约是在二三十万年之间。而奥瑞纳也是法国一个旧石器遗址地点,因为在法国南部叫奥瑞纳的这么一个地方,最先发现的这一批石器的典型特征就是以长石叶作为毛皮制作的工具。国内外学者把水洞沟的文化就定形在是成熟的、发达的莫斯特文化和走在半路上的奥瑞纳文化的一个结合体。”

img293

王惠民是宁夏年富力强、业绩卓著的专业考古工作者,在他和考古所同人的眼中,水洞沟出土的远古打制石器,在技术细节中蕴涵的各种奥妙是行业外的人难以心领神会的。但通过他的解读我们至少了解到,3万年前水洞沟是一派水草丰茂的热带景观,其文明标志是打制石器,社会进化状态是母系氏族时代。

img294

img295

img296

2003年至今,水洞沟第五次考古发掘仍在继续,主持这次考古发掘的正是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惠民。随着新的考古发现,欧洲史前莫斯特、奥瑞纳文化技术现象依然在这里不断得到证明。

水洞沟遗址的考古发现提及并断定了东西方文化共生的概念,那么这种共生现象与史前维纳斯在大麦地和欧洲相近和类似有着什么印证关系?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对此仍持谨慎态度,但不管怎样下结论,一个由此而引发的另一种视角、另一种发现产生了。

自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宁夏的岩画研究人士在不断探索中发现了又一个有趣的现象,这就是宁夏岩画分布地带必然有一个与之对应又接连不断的史前人类文化遗址。与水洞沟相对应的是灵武二道沟,二道沟岩画群与中卫大麦地、贺兰山岩画群遥相呼应的是一碗泉、长流水,青铜峡广武新田、暖泉,石嘴山史前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具体地说,它们散布在贺兰山东麓的洪积地周围和鄂尔多斯台地西南边缘,岩画与遗址的分布排列极有规律,找不到任何巧合和偶然的成分。如果把水洞沟出土石器与欧洲出土石器、大麦地与欧洲出土的史前维纳斯用一个大胆假定的等式连接起来,一个动摇传统理论的设问就足以惊天动地。莫斯特、奥瑞纳文化技术怎么会不约而同出现在相隔万里的欧亚大陆的东方与西方,是古老的东方人把这一文化技术带到了西方?还是古老的西方人把它带给了东方?

关于古人类早期迁徙活动和大致路线,中外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都曾经做过大量的科学考证和推测,并形成了几种人类早期迁徙学说理论。其中之一是距今3万年至1万5千年前也就是第四纪冰河期,已处于人类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迁徙活动范围遍布亚欧大陆。

img297

img298

陈伟(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人类的迁徙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他的生产生活活动。比方说最早的狩猎他是要逐动物而行走,动物走到哪儿,哪儿的动物多,他就跟到哪儿。另外一个就是随着人类的发展,人类的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的人口增加对资源的要求就更高了,人口的增加不能局限于一地,就要向周围扩张,形成了人类的迁徙活动。从大的方面来说,人类的迁徙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到了旧石器晚期以后,主要是在3个地方交流迁徙传播,一个是欧亚地区和美洲地区迁徙交流活动。因为欧亚是一个大陆,所以它的迁徙是比较容易的,文化交流也是发生比较早。在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时候,欧亚地区的文化交流就已经发生了。美洲的迁徙交流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例子,这是因为自然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冰川期,因为冰流的产生使海平面下降形成陆桥。现在我们公认的这个陆桥主要就是白令海峡和白令陆桥,这大概就是在25000年前最后一次冰期的时候,这种迁徙活动是最厉害的,它的活动也加剧了,而且这个时候是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峰时期,所以迫使人们向新的居住地,新的生活地迁徙。”

img299

对于大麦地与远古人类这一条迁徙路线的关系,一直对人类早期文化共生现象持肯定态度的岩画学者周兴华是这样理解的,大麦地正是这条古老迁徙路线,经漠北草原,经阴山,再过贺兰山,向南延伸到黄河流域的必经之路。远古人类可以由西向东走过来,也可以由东向西迁移过去,这是因为原始社会时期,史前人类是没有国界和地域概念的。

img300

大麦地以及贺兰山岩画,作为远古人类的特殊文化体系,随着时间和空间上的不断推理论证:远古以来,宁夏这个深居亚欧大陆腹地的所在,就是多元文化与民族融合交流的区域。这里的文化起源同欧洲乃至世界同步出现,因此在大麦地现身的史前维纳斯造像同水洞沟等文化遗址考古发现一样,都迫使人们放开眼界和胸怀,从全人类的视角再去审视。

大麦地岩画与欧洲维纳斯到底是谁影响了谁?目前虽然没有定论,但是大麦地岩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古老的西方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换句话说,大麦地是人类共同的大麦地。

编导:刘 鑫    

撰稿:刘 鑫    

摄像:李 军 宋小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