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张元济与《丛书集成》_关于张元济的故事

张元济与《丛书集成》_关于张元济的故事

时间:2022-05-02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张元济与《丛书集成》_关于张元济的故事50多年前,商务印书馆推出过一部巨书——《丛书集成初编》。“丛书全目”,当为计划中之《丛书集成初编》书目。1935年出版的《丛书集成初编目录》所附《丛书百部提要》,是张元济先生亲自撰写的。《丛书集成初编》全书按王云五的中外图书分类法编排,分十大类、541小类。张元济对王云五的分类法是赞成的,并为之“宣传”,可见两人配合之默契。

张元济与《丛书集成》_关于张元济的故事

50多年前,商务印书馆推出过一部巨书——《丛书集成初编》。它选辑清代及清代以前丛书百部,约四千余种,可谓“集古今丛书之大成”,为我国丛书史上一大创举。书上署名“王云五主编”,历来有关书目和众多王云五先生的传记、年谱、文章,也常常只归于王的名下。当然,王云五先生作为总经理,自始至终主持了《丛书集成初编》的出版,功不可没。然而,这部至今受到学术界重视的巨书,从计划、选书到断句、复审,张元济(菊生)先生曾付出了很大劳动。有些文章虽已提到张菊老对编印此书的贡献,但大都语焉不详。本文特介绍几则史料作若干补充,以冀恢复历史原来面目。

《丛书集成初编》(部分)书影

王云五在《辑印丛书集成序》中写道:《万有文库》“二集计划甫就,张菊生君勉余以同一宗旨,进而整理此无数量之丛书,并出示其未竟之功以为楷式。余受而读之,退而思之,确认是举为必要。半载以还,搜求探讨,朝斯夕斯,选定丛书百部,去取之际,以实用与罕见为标准,而以各类具备为范围。”这里说得很明白,张元济早有整理编印历代丛书的打算,并写成书面,是他向王云五提议出版一部“丛书之丛书”的。这应该是1934年秋的事。但是,王云五没有说清“选定丛书百种”的经过。其实“选定”者主要是张元济。

到1935年春,张元济已编定丛书全目。计选综合性丛书80种,专业性丛书12种(内经学2种,小学3种,史地2种,目录学1种,医学2种,艺术1种,军事1种),地方丛书8种,汰其重复,实存书4100余种,2万余卷。张元济计划为每一部丛书撰写提要,但有些丛书未见全帙。当时商务的东方图书馆已在“一·二八”之役中毁于侵略军的炮火,查书很不方便。于是他向友人索借有关缺书。1935年4月4日致亲家翁、平湖藏书家葛嗣浵(蔚词)的信,就是为此事。信云:(www.guayunfan.com)丛书全目寄奉,乞詧核。其中《艺海珠尘》一种,此间所购亦欠壬、癸两集。闻兄前已抄得,将来尚拟借抄,可否先寄我一阅?又此书及《滂熹斋》《功顺堂》《天壤阁》《岱南阁》此数种前后均无序跋。思每一丛书撰一提要,颇难着笔。刘徵翁《续皇朝文献通考》均有记载,然太率略,不可用。邺架想均有藏庋,拟乞饰司书小胥为之检查。以上五种如有刊书序跋……可否即将各该册寄我一阅?而以《艺海珠尘》吴省兰自序尤为紧要。……又《畿辅丛书》既无序跋,又无凡例,茫无头绪,竟无从着笔,并乞代查。

“丛书全目”,当为计划中之《丛书集成初编》书目。《艺海珠尘》为清嘉庆中吴省兰辑,凡八集,壬、癸两集为其婿钱熙辅续辑,包括经学、小学、舆地、掌故、笔记、小说、天文、历算和诗文等著作,内容很丰富。《滂熹阁丛书》、《功顺堂丛书》(潘祖荫辑)、《天壤阁丛书》(王懿荣辑)、《岱南阁丛书》(孙星衍辑),也都是清代几部著名的综合类丛书。这五部丛书虽在《续皇朝文献通考》一书中有记载,但张元济嫌其“太率略”。这种不走“捷径”,贵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编书态度,令人肃然起敬。

张元济同时还托人向北平图书馆谢国桢先生查询几种丛书的序跋文字。谢于1935年4月11日致函张元济,云:

朱阁政先生来,当即查敝馆所藏丛书,《艺海》及《畿辅》两丛书皆无序例。《畿辅》目录为铅印本,恐原书成后,旧无序例。……至《艺海珠尘》顷有徐时栋手校本,前附提要识语,似于书尚有补助。兹由善本书库借出寄上,阅毕祈速赐下,切盼。丛书一事,前后刊刻印行,目录各有不同,如《别下斋》,亦有先后之异。至子目卷数多寡、文字异同,尤宜审查。兹附上《丛书子目类编总目》,所列种类、卷数均系按原书一一校对,且均由其书。如尊处所藏丛书校印时如有不足之处,可以代查商借也。桢意编丛书子目索引等项,非查原书不可,如借钞书目,必靠不住也。

谢国桢还从馆藏梁启超藏书内检得《畿辅丛书》首册,邮寄沪上,供张元济撰写提要用。《畿辅丛书》是地方丛书中较重要的一部丛书,为清光绪年间王灏所辑刊,收集河北乡邦文献颇众,而且都是校雠较精、流传较少的书。谢国桢的信现存张元济哲嗣树年先生处,上有张元济批注:“24/4/17复”,可惜此覆信已不存,否则一定能知道他对谢国桢建议的看法。实际上张元济早就在查原书,对各种丛书中相同的书比较后作出选择,不查原书是难以办到的。1935年出版的《丛书集成初编目录》所附《丛书百部提要》,是张元济先生亲自撰写的。《提要》对每部丛书的源流、内容、价值,作了言简意赅的论述。写作这篇《提要》态度之认真,花费精力之巨大,上面两封信是个明证。[1]

《丛书集成初编》收有宋代的《儒学警悟》《百川学海》,明代的《阳山顾氏文房》《古今说海》《范氏二十一种奇书》《历代小史》《百陵学海》《古今逸史》《子汇》《两京遗编》,清代的《学海类编》《正谊堂全书》《聚珍版丛书》《抱经堂丛书》《知不足斋丛书》《函海》《平津馆丛书》《士礼居丛书》《学津讨原》《墨海金壶》等。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各部主要书籍,早期有价值的丛书几乎已搜罗殆尽。

《丛书集成初编》全书按王云五的中外图书分类法编排,分十大类、541小类。这在当时古籍印行中是个创举。傅增湘对此颇不以为然,写信给张元济提出异议。张复信解释道:“主者(指王云五)谓是书专备各图书馆之用。杜威十大类目世界已通行,吾国新设图书馆不能不兼收外国书,将来排比势不能分中外为两部,只得冶为一炉。吾国之旧分类法因此全废,且四库史部之别史、杂史,子部杂家之六类,亦甚难分辨,故不如全盘更换之为愈。弟亦无以难之。今此书竟售出二千余部,则其说胜矣。”张元济对王云五的分类法是赞成的,并为之“宣传”,可见两人配合之默契。

张元济自1926年退休后,仍主持商务印书馆古籍出版工作。著名的《四部丛刊》《百衲本二十四史》《续古逸丛书》等均由他主持辑集印行。《丛书集成初编》为排印本(有少量影印),许多具体工作当然由商务编审部负责处理,用不着像《四部丛刊》《百衲本二十四史》那样由他亲自过问,因此留下史料不多。张元济又是一位淡迫名利的实干家,编书、著书不具名是常有的事。(后来他为潘氏宝礼堂编著《宝礼堂宋本书录》,初版时就只署“潘宗周著”,直至1984年江苏古籍出版社重印时才恢复二人合著署名,也可算一例。)但是,研究出版史必须弄清楚书籍背后出版家、编辑家的活动,每个出版家的功绩都不能抹煞。我们将《丛书集成初编》列入张元济辑集、校印书目,是理所当然的事。

《丛书集成初编》1935年5月开始预约,年底开始出书。原计划出书4100种,但因1937年“八一三”事变而中辍,只出了3062种、3476册。近年中华书局已准备重印,在清点纸型中发现未出版的实际尚存643种。这样,读者就可以一睹当年张元济与王云五合编的这部巨书的全貌了。

(原载南京师范大学主办《文教资料》1991年第5期,1991年10月)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上海书店出版社秉承当年商务印书馆编印《丛书集成初编》,注重实用、稀见的原则,再选明、清及民国时期丛书一百种,编成《丛书集成续编》。《续编》包含总类、哲学、社会科学、语言文字、历史地理、科学技术等各类书籍3200种,按经史子集分类法排列,并采用影印方法,四页缩成16开一面,合订精装180册。此是后话。——附记2016年3月

注释

[1] 参见《张元济著〈丛书百部提要〉考》。——著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