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推士的建议_渐摄与融构_中西

推士的建议_渐摄与融构_中西

时间:2022-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推士的建议_渐摄与融构_中西第三节 推士的建议推士坚信科学对中国发展意义重大,也发现了在当时时代背景影响下科学教育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推士设想的教育体系,一方面是应从教育部内部划分财政与统计、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社会教育、教育调查和研究这几部分。对于教育制度的改革,推士也提出了一系列建议,认为只有克服了中国教育制度自身的种种缺陷,中国的科学教育才能够得到发展。

推士的建议_渐摄与融构_中西

第三节 推士的建议

推士坚信科学对中国发展意义重大,也发现了在当时时代背景影响下科学教育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基于这样的认识,推士对中国科学教育改革提出了建议。首先就是改变科学教育的整体环境,如他提出的一个整体教育体制,试图使教育独立政治,还对经济建设提出了建议等。其次就是对改革科学教育本身提出了建议,推士一再强调科学及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以使人们正视科学价值以及科学精神;他主张对科学教师进行培训并举办培训班;还积极倡导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学习科学,批判在中国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等。

一、教育体系的改革

推士认为改进中国科学教育首先就是要着眼于整个教育体系的改革,他参考美国的教育制度提出了一个比美国的教育制度包含更多民主特征的教育制度。“美国学校的不足主要表现于在很多案例中管理太过于民主和分散,然而在中国,学校的管理则接近于与其相反的另外一个极端,中国学校的官僚气氛过于强烈。”推士设想的教育体系,一方面是应从教育部内部划分财政与统计、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社会教育、教育调查和研究这几部分。另一方面,推士认为省学校董事会应该由省长来任命。

对于教育制度的改革,推士也提出了一系列建议,认为只有克服了中国教育制度自身的种种缺陷,中国的科学教育才能够得到发展。针对我国教育“有检查无督导”的状况,推士建议建立督导体系,“第一步必须是使各省的教育协会真正清楚地理解督导的必要性。第二步是学院、大学和师范院校提供培训督导员的课程。这些课程应该教授适合中国学校的督导理论和实践方法,而且,如果可能的话,应在任课教授的指导下进行实际的督导实践”。“在督导和督导培训中都必须记住,一个督导员首先要具备全面而实际的知识,要能知道教师在学习某科目时应该怎样做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因此,任何一个希望成为督导员的人都应该有作为一个成功的教师的经历。”(16)(www.guayunfan.com)

对学制方面的意见,推士批评1904年的《癸卯学制》规定的修学年限太长,认为这和中国人一直把读书人作为一个独立的阶层,与每个读书人的唯一任务就是读书、准备进更高一级的考试直到最后金榜题名的历史传统有关。正因为如此,推士认为学制的修学年限应该减短,课时也应该相应减少,这样的学制会更有效率,学生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课外知识。对于1922年的新学制,推士也认为课时偏多,同时初等教育的很多课程在师资不具备的条件下,种种课程只能流于表面的教学,效果不是太好;而对中等教育,推士更是认为,“课程方案的最大的缺点就是所定的标准远远高于实际所能达到的水平。其结果就是学生们、教师们以及公众都联合起来自欺欺人”(17)。所以,推士面对新学制,一直强调课时应当适当、不宜过多、教法需要改革、学校质的发展先于量的发展等。

在关于我国教育体系整体改革之后,推士针对科学教育改革提出了几项具体的改革措施。首先就是针对当时我国科学教育师资力量普遍偏低的现象,主张提高教师素质。

二、加强科学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在教育改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能从根本上改革科学教员培训这件事,那将是科学教育改革的第一步。推士通过对各类学校百余个班级的观察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几乎没有一个科学教师在教学艺术和技术上有很高的技巧”。而这种现象产生最重要的原因“不在于缺乏能力、开放的头脑和进取心,而完全在于没有经历过有效的科学训练”。因此推士建议“应该鼓励教师通过任何可行的途径去参加定期的或者大学里的暑假课程,以使他们掌握本身所缺乏的科学实验训练和学科知识”。(18)推士身体力行,亲自组织了多种培训班,如1923年和1924年,他分别在东南大学和清华大学开设过科学教育暑假培训班,同时他还对系统化的教师培训体系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在培训组织上,推士建议在“科学教育部”下,设立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科学常识、卫生学、公共健康、教师培训分会,以及科学教师俱乐部分会。在培训提供的支持内容上,推士认为最迫切需要的就是用中文写的、从中国人的生活和现状中选取应用案例的教科书和实验手册。除此之外,就是应该出版一些能给老师以时间提示和帮助的刊物。例如,有一些对教不同科目的教师有帮助的经验总结,这些资料可以按字母顺序排列;最佳演示和实验的汇编,展示如何来做实验以及如何纠正实验中的错误;实验必备的设备列表,以及哪里可以买到这些设备以及如何能更好地利用这些设备,这些设备能否本土制造;列出建设科学教室、储藏室、实验室的标准计划以及所需的必要设备;在不同的年纪提倡制定和使用标准化考试和测量手段;为初等学校的老师出版各种他们所需要的、对他们有益的刊物以及有关自然学习和农艺的课堂指导小册子。(19)

为了更好地提高科学教育素质,培育更多合格的科学教师,推士对大学、师范院校等相关机构也提出了关于课程设置的要求,他认为大学在设置课程、培训科学教师时应该注意以下方面。

(1)预先安排好培训科学教师所包含的课程内容,以便使教师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应具备的广泛的基础知识以及形成看待国家大事的视野。这是每一个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所必须学习的课程内容。

(2)开设每个教师必须具备的心理学和教育学基础知识,还应包括科学知识教学法等专业知识。

(3)开设一系列物理、化学、生物课程,由此来决定教师们的专业,并使他们具备一系列科学知识。

(4)开设一系列选修课程,以助于扩大教师的知识面,一些满足教师具体需要的专业课程也应包含在内。通过这些文化性和信息性比较强的课程的学习,教师就能够扩充自身的知识水平,除了本身的专业知识之外还能有丰富的想法。

(5)将上面列举的内容作为学习计划的基础,把教师的课程安排做成表格,并反复检查,确保能实施。

(6)不管是否每所学校都欢迎这样的课程或可行性有多少,都将把课程安排出版发行,作为范例或标准。

为了便于更好地制定科学教师培训的课程体系,推士还提出了一个科学教师培训课程体系(如表15-1所示)。(20)

表15-1 推士制定的科学教师培训课程体系

注:(1)基础课程:74学时。科学方面的选择,30课时;个人选择,12课时。选修课,18~22课时。毕业水平的最低要求,124学时。

(2)第二、三、四学年的学习允许有所变动,以方便选修课的进行。

(3)Ⅰa表示正常情况下是第一年的第一学期开设。I b表示在第一年的第二学期开设。依此类推。C表示该门课程是基础课程,所有的学生必须上。O表示可以从该门课程和其他课程中选择,或者也可以从这一系列的课程和其他系列的课程中选择。数字代表该门学科半年的学分,也是该门课每周应开设的学时(实验室中的两个小时以教室中的一小时计算)。

(4)主科目是每个学生选择将来教学的主要科目,次要科目是学生希望教授的第二门课程。每个学生的主科目必须包括三门课程,次要科目包括两门课程。

(5)每一个学生必须在他的主科目和次要科目之外的科学教育方面的课程中,另外选择两门,相当于6个学时作为选修课。

提出了这一培训课程体系之后,推士还对该体系进行了这样的解释。(21)

(1)制定一个满足所有系别和个人意愿的计划是很容易的。但是,要将这些课程安排成一定的时间和数量,使学生每个星期的16小时上课时间确实可行,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对于学生感到特别乏味的课程就要做相应的比较或者删除。

(2)所有人都同意有前途的教师应该学习汉语言文学。但18个学时是否足够,有很大的争议。对于这个问题应该由汉语言方面的专家来解决。但有一个问题,假如汉语言学习的时间或者其他科目的学习时间增加,那么相应地,必然有另一门课程的学习时间减少。

(3)很多人也同意为了满足中国科学教育的教师阅读外文资料的需要,安排最低12学时的英语课是合理的。同时也应该尽量在这一时间里阅读大量的关于科学和教育方面的著作。在第二年的阅读练习中,也应该最大限度地阅读科学和教育方面的著作。

(4)在美国学过教育学的人可能认为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课时太少了。在我看来,这一课程的目的在于加强教师的训练,以培养教育实践家和自然科学的领导者,而不是培养教育理论家。这一安排已经包括满足他们实践需要的最少课程时间,所以,我认为这一时间已经足够。

(5)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教学方法的训练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所以安排了30课时的主修科目和辅修科目的科学课程。除此之外,还要求学生选修一两门6课时的科学方面的课程。这样,学生就可以学到生物、物理、化学、天文学、气象学、地质学或矿物学等方面的其他知识。

(6)选择物理作为主修科目的学生,除了一年级必须学习的数学之外,还应该学习解析几何学和微积分

(7)选修科目应该包括数学,6个学分;地质学,3个或6个学分;天文学,3个学分;气象学,3个学分;自由书写绘画,包括黑板速写,3个学分;手工训练,3个或6个学分;物理系列课程(包括修理设备、制作仪器、玻璃吹制等),3个学分;摄影术幻灯片的制作,1个学分;生物技术(动物标本的剥制、收集、保存和装置,以及植物和昆虫辨认),3个学分。

(8)一周最多16个课时,最少15个课时。不允许学生多于16个课时,除非情况特殊或者某个学生的确有潜力。在当前的中国,每周要求学生上课25~26课时的现象非常普遍,因此这一建议对很多人来说觉得很新奇。但学校必须明白,是学生们要学习这些课程而不仅仅是为了制定课程。学校想要给学生真正的训练,就应使学生在做中学,就必须使用学生课堂外的时间,而不是只利用课堂时间。一旦学生每天上课5~6小时,他们就只会像海绵吸水一样,而实际并没有学到多少知识。

(9)新生每周除了一个小时的卫生和公共健康外,还应该有身体检查和健康计划。这应该成为大学中除了课程要求之外的另一项基本规定。关于健康计划,有人认为除非未来的老师能从体检和健康习惯中获得好处,否则他们就不乐意在学校里制定健康规定,并强迫学生实施。

详细介绍了科学教师培训课程体系后,对某一科的中学科学教师的培养,推士认为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教授本专业的课程。这些内容应该基于一系列最适合在中学教的材料而设置。应该包括如下内容。(22)

(1)选择话题的评论性学习。

(2)热点问题的集中学习——最困难的部分——可以通过使用举例和讨论的方式进行,并配以实验和演示。

(3)对课堂演示和实验室操作有思考,使之与课堂内容和话题有密切的关系。

(4)简单的演示实验可以一带而过。不管在实验操作或者表达想法时遇到困难时,都应该交由班级另一个成员向大家演示。负责演示的学生应事先与教授讨论或预先操练,以达到最好的状态。最后,如果有必要的话,在实验完毕,以及与之有关的在中学中应该讲授的知识讲完之后,还应该有必要的讨论。

(5)班级中的每一位参加培训的老师都应该在实验室中认真、完整、准确地操作实验,并认真地记录实验,正如自己要求学生做的那样。负责的教授应该检查改正教师的记录。并让教师修改,正如要求中学生的那样。教师们经历了学生们所经历的一切,就会明白怎样监督和指导学生了,以及教学生如何处理困难,给予学生帮助和鼓励。

(6)应指导教师如何购买以及去哪里购买设备,如何存储、保管、修理,以及如何制作设备,怎样在当地的商店、居民家中、大街上找到与学科相关的设备以及实际应用情况。生物科目,还应该指导教师如何收集、保存、安装、辨认标本,以帮助学校博物馆或者学生在实验室中使用这些材料。

(7)正如教师要求学生的那样,每一位参加培训的老师应该做一次很困难的实验,并记录实验的过程。

(8)还应该安排关于实验方法和作业的讨论。

经过了如此完整的培训之后,每一名中学教师就有能力成为监督者或者出色的科学教师,因为他们知道了教学中最有效的步骤是什么,并知道如何去实施。为了培训范围的不断扩展,推士还建议,“每个省份都应在每个学期、每个暑假挑选出几名教师培训,回来之后,要求教师把他们所学到的精华部分向其他的教师讲授”。

通过制定详细的培训课程安排表、课时的安排等措施,推士在提高科学教师素质方面提出了很多建议,并身体力行,亲自组织培训班,对我国科学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做出了示范。除了提高科学教师素质之外,关于提升我国科学教育水平,推士还提出要加强对学生的辅导。

三、加强对学生的辅导

由于当时学生“不仅缺乏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理论,还缺乏准确认真的科学习惯,完整严谨的理想,科学研究最本质最基础的观察、实验以及思考所必需的细心和方法。进一步说,他们如此缺乏科学知识和素质,以至于他们根本认识不到自身的无知。他们没有考虑,上大学前他们在科学上的准备是不充分的。其最后结果就是:他们一进入大学就开始学习科学方面很高级、很深奥的知识,而不愿意去努力学习掌握基本的和基础的知识,而这些基础知识正是他们进入更高一级学校学习科学所必备的知识。他们想学关于数学公式和抽象的理论知识,看不起他们认为自己知道但实际上却不知道的基础课本和课程。所以,他们坚持学习高深的课程,老师和管理者也赞同。学生学习深奥和抽象的课程,但他们不懂,因为他们缺乏完全掌握这些深奥的知识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对于自己不能理解课本知识,却将这种责任怪罪于教师。结果,他们就厌恶考试,用各种方法来逃避考试。于是罢课、逃学、写请假条、病假条等在考试中就极为常见了”(23)。

针对这样的情况,推士认为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24)

(1)认真地检查学生的课程计划表,相应地减少抽象、深奥课程的比例。应该首先掌握学习更深层、更困难的事物和方法所必需的基本事实、想法和方法。对于基础知识,应该有完整的学习和测试。

(2)在学生学习更深层的知识之前,应该向学生解释掌握基础知识的必要性,并通过提问或测验的方式考查学生,保证90%以上的学生都掌握基础知识。之后再进行更深层知识的学习,这样才是明智的。

(3)对每一门课的每一章节进行最初复习的时候,应采取仔细讲解、熟练而有逻辑的提问、简短而又深入的测验相结合的教学过程。很多大学里的老师一周连着一周讲解新课,而缺乏必要的测试,到了批改学生期末试卷时才发现:讲解过程中的关键部分,学生掌握得是如此之差!我们什么时候能做到教师教得少,而学生却学得好呢?什么时候才能真正认识到,学生若能完全掌握几个重要的关键问题远远比读过或听过大量的知识却立刻就忘记,或记得很模糊,要强得多。

(4)在开始学习科学课程之时起,就应该把实验室操作作为一个重要部分。把实验与课堂讲解紧密结合起来,不论是在实验室还是在教室,学生都应该明白实验与他们在课堂上所学的事实和原则的关系。同时,教师应该保证每项教学工作都是完整、准确、忠实地进行的,记录也是成体系和真实的,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明白实验和讲授的原理之间的重要意义。

四、关于讲授法的建议

讲授法在我国根深蒂固,这和我国一直以读经、讲经为主的教学传统密切相关,这种教学方法运用于我国传统教育中,对以人文为主体、以书本为主的静态文化体系是可行的,但不适合科学教育。当时我国的科学教育,“教师中有一半以上仅仅使用中规中矩的讲授方法,很少或者从来不尝试从学生那里得到各种响应,他们甚至不要求学生对他们的讲授做笔记。大多数教师随意地使用黑板,讲课的时候随意做图表、画图画或者列提纲”。教师“通常都是自己叙述、解释所有的定理而学生仅仅坐着听。最好的学生也只是听并通过预测教师下一步会说什么而作一些思考。而那些最差的学生就只能看着窗外或者打盹了”。(25)

当然讲授式教学方法并不是一无是处,但在科学教育中只是使用讲授式教学方法,会对学生学科学是非常不利的,毕竟这种方法存在着如下缺陷。

(1)不充分使用试验、操作或者准备类似标本、图表、地图、图片、模型、幻灯片、显微镜等即使学校的设备中可以找到的这些辅助物。

(2)当演示操作、试验或者展示标本时,不能确定学生是否会看到期望所看到的那样,即使完全有可能做到使学生全部都看到。

(3)有时候,虽然不是特别普遍,教师讲话的声音不响亮、不清楚,不能让所有学生都能清楚地听到。

(4)很大一部分的讲授课教师仅仅提供教科书上的事实、实验和问题,而且几乎都是用同样的顺序,还缺乏仔细的推敲。因为当前盛行的绝大多数教科书仅仅只是枯燥的事实压缩而成,所以,仅仅是这种讲授课无法鼓舞和激励学生。

(5)绝大部分教师没有将自己的实验和演示达到一个非常完备的程度,结果导致了这些实验对于学生来说不具有充分的说服力,这样就导致学生不能理解实验演示的意义,一条原则或者一个普通的陈述一般都需要大量的事实去证实它是一个普遍的真理或者只是一个假设。

面对教授法存在的多种问题,推士对中国的课堂教学特别是科学教学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1)不应连续使用讲授法,讲授的时间应该减到不超过计划某主题所用时间的5%~10%。

(2)在较长的时间使用记诵、主题记诵和班级讨论的方法时,教师在课外应有充分的准备。

(3)无论是在讲授还是在班级讨论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使用适当的器材、标本、图表和其他形象生动的辅助物进行更多的实验和展示。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和黑板空间让他们来解决问题并展示答案。

(4)提倡由学生独自进行实验活动。即使大部分学生不能做到,那就让小部分能做到的学生来完成。

(5)要求学生对在实验室里所做的和在课堂上演示的实验做仔细而准确的笔记。并且应该经常检查学生的笔记,以知道实验有没有被及时准确地详细描述,还要采取措施防止学生抄袭他人笔记。此外推士还针对当时学校中难得配置的科学实验设备常因保管不善而废置的现象,强调科学教师有责任维护设备,使器材保存良好。

关于科学教学,推士特别强调发展学生主动性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推士认为在科学教育中乃至其他的课程教学中,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是十分重要的,而要让学生主动思考就必须使学生面对问题情境,毕竟没有问题就没有思考,而那些已经知道答案的“问题”则不能算是问题。推士在调查中发现,中国的许多几何老师“几乎浪费了所有的上课时间让学生背诵所谓‘规则定理’而不是花时间让学生去运用这些定理,以解决那些只能靠自己推出结论而不是直接从书中可以找到答案的问题”。

五、关于实验法的建议

推士认为最重要的,应该体现在实验课中的是启发式教学法。推士认为“实验首先是培养学生认识科学价值,理解科学思维的方法和过程,进而理解科学和科学工作的重要方式”。

在推士看来:“所有科学知识的基础都是观察和实验,科学家的大部分工作是由观察和实验组成的。因此,如果我们想培养科学工作者,或者培养能够理解、欣赏和支持专家所从事的科学工作的人,当他们还是学生的时候就应该给他们机会去观察和实验,仅仅看别人做实验和展示是不够的。要真正理解科学就必须自己亲自去做实验。出于这种需要,实验教学法已经在中国现代学校中有所发展。但是除了一些学院和大学,在讲授中普遍使用实验法的学校很少,只有非常少的一些中学、师范学校和一些技术、农业学校在使用,而且也很少充分或者说普遍地运用。因而在中国,从提高科学教学出发最重要的一步就是使实验教学在中等学校和高等学校中更加普遍。”(26)

当然,由于当时我国科学教育刚起步,再加上经济落后,实验设备缺乏等原因,推广实验法有些困难。但推士认为,“只要教师有决心,几乎所有的科学教师在课堂中都能引入一些实验操作。如果教师留心当地的商店,就会惊奇地发现有很多可以不用很多钱就能买到的实验装备或者制作装备的材料”(27)。推士还提出了挑选实验设备的方法。

(1)把课程中要讲授的内容列一个教学大纲。

(2)把讲课内容中要做的实验一个一个地列出来。

(3)决定哪些实验需要教师在演示桌上进行,哪些需要学生自己在实验室里操作。

(4)一旦实验室中要进行的实验确定了,再把每个实验需要的仪器设备一件件地列下来。

(5)为每个实验预定与学生数匹配的用具,并预定还需要使用的其他物品,如电线、金属片、化学药品等。而对于相当昂贵的实验设备,可以让两三个或四个学生共同使用一件,或者让学生轮流使用。

此外,推士认为很多科学设备构造比较简单,有技术的老师完全可以自己制作或者在木匠的指导下制作出来。而且,大学中为科学教师安排的课程也应该培养教师这方面的能力,并指导教师搜集、辨认生物标本、矿物、岩石等。

为了保证实验法的推行,推士还建议在初等教育领域,“成立一个国立初等学校自然课委员会,专门来计划和指导各种教学的实验”。“这样一个委员会应该是一个综合性的国家组织(包括自然和与初等教育相适应的农艺学,适合初级中学的科普知识、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卫生学、科学老师的培训、科学教师俱乐部和普通地理学),这样一个国家组织的建立,其目的是为了提高科学教学。在委员会内部的每个部门都应该由主席来领导,而主席应该是一个很好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并且愿意去实施他的教学计划。每个部门都应该负责科学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并且应该与整个组织保持一致。”(28)

六、改变科学教学方法的计划

通过以上对讲授法、实验法提出的一些建议,推士以改进地理、自然和农艺等科目为例,提出了一个帮助科学教师在科学教学方法上得以改变的计划。

(1)准备一系列教学卡片,每张卡片是和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家庭和社区相联系的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如草和花,水果和树,土壤、沙砾、矿产和岩石、昆虫、鸟类、家养和野生的动物,以及在家中、店铺、街上经常看到的物理和化学的简单应用情况,也可以是各种天气现象等。这些卡片可以从有能力制作的全国各地教师、科学家和自然学家中收集到。

(2)相关部门在准备和收集这些资料的时候应该对卡片进行修改和整理,同时分类以便适合初等学校的不同年级使用。这些卡片并不需要非等到成为一个完整的系列才出版,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在使用过程中尽可能多地获得一些好的经验,直到一套完整而且经各个年级实验证明效果良好的资料全部投入使用。

(3)相关部门应该准备一本关于自然科学教学的指导手册,辅助教师的教学。这份手册为初等学校的6个年级做了自然、农艺、园艺等课程大体的教学安排,并且介绍一些管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还包括对学校自然历史储藏室选择、保存、安放、识别和分类各种器材等方面的指导。在这份指导手册中,还应该告诉孩子们怎样在野外收集和保存标本,使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得到运用。这份手册还应该指导教师对当地自然界的遗迹进行研究,为标本的识别提供指导帮助。指导手册应该帮助教师们通过第一手的研究学习,使他们在各自的领域成为一名自然学家。

(4)准备这样的一份手册需要一定的时间,可能需要两年或者更长,所以以简短的报告形式发布是比较可行的。按照这种方式,可以在短时期内对教师们的工作起到帮助作用。这样在集册出版之前就有很多修订的机会。通过不断修订指导手册这样的工作方式,可以保持委员会和科学家的兴趣,同时也可以使修订工作看上去不那么艰巨。

(5)美国出版的两本书对委员会编写这份教师指导手册能起到帮助和借鉴作用:①波士顿Ginn公司出版的C.F.Hodge的《Nature Study and Life》;②波士顿Houghton,Mifflin公司出版的G.H.Trafton的《The Teaching of Science in the Elementary Grades》。

关于中等教育,推士也提出了教师如何提高自己教学水平所能参考的11条教学标准,以帮助教师在科学教学方式上得以转变。

(1)教师自主学习学科资料,在学生做实验之前,教师自己要先掌握相关的实验技能,这意味着要在制定课堂计划、练习和执行计划做准备工作时花费一定的时间。

(2)应尽可能快地使自己进步,减少讲授的量直到占整节课的时间不超过1/5或1/10为止。相反的,应该通过回答问题、课堂讨论、商议、实验室操作、计划、主题回答和图书参考等形式发展多种教学方法。

(3)最大限度地使用手上的任何仪器和设备,重视仪器和设备,并增加一些可以自制的设备和仪器。尽量在课堂上安排一些使用简单装置就可以做的实验,在课堂上要使每位学生都能自己完成一些实验。

(4)不要忽视手上的任何设备,要利用一切方式使讲课更清楚或者更真实具体更生动。

(5)激励学生帮助老师进行课堂准备。让学生经常参与到课堂中的实验演示中,在他们中间树立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主要表现在,使用仪器和仪器操作中的熟练程度和互助情况。教师在取仪器、清洗仪器、用完后放仪器,把仪器放回盒子的过程中都应该多让学生参与。鼓励学生使用仪器做实验并掌握基于科学的操作法则和证明法则的操作方法,鼓励学生在研究中既要认真又要准确地得到精确的结果。

(6)要求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笔记本,对教授的重要部分都做好笔记,特别是每一个实验室实验以及课前教师和学生演示的实验。

(7)老师要少讲,要让学生多做,让学生讨论实验以及实验操作的条件和结论,让学生陈述证明了什么,为什么必然是这个结果而不是别的。

(8)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来提高学生自己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将课堂所学使事实、规则与日常生活和社区利益联系起来。要试着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可以观察到的事件中发现更多的关于科学的实践应用。学生不理解外国的教科书上提到的东西,因为学生从来没有见过他们。学生首先应该学习中国的设施和应用情况。问学生一些与黄包车、中国车床、风车和滑车、火柴的制作和蚕的饲养等有关的问题,以了解科学原理,让学生在课堂上解释他们观察到的东西和通过观察总结出的结论。

(9)尽可能多地自制仪器、装配生物标本、图表、模型等,并让学生参加这些工作,或者将这些工作分配给小组和个人,尽可能多地使用设计教学法,哪怕很少运用设计教学也比不用好。

(10)可以在以下书本中找到帮助教师的方法:G.R.Twiss的《The Principles of Teaching》;Lloyd和Bigelow的《The Teaching of Biology》;Smith和Hall的《The Teaching of Chemistry and Physics》,Ganong的《The Teaching Botanist》。

(11)立即成立一个科学教师俱乐部,教师可以一起讨论和合作研读提到的教学指导意见,至少每个月聚会一次交换经验,让每个成员都诚心参加,展示一些仪器或实验,或者提供一些用于讨论的观点。

除此之外,推士还建议校长应该对教师有适当的监督和积极评价。

七、对规范科学设施的建议

推士在一系列调查过程中就指出我国科学教育中的科学仪器和设备,无论在购置还是在保管等方面都存在着问题。由于我国近代的学校是利用传统书院、寺院、宗祠、旧衙门等空闲地方创办起来的,已有的设备都非常简陋,教室条件也难以符合科学教学的要求。哪怕是专门建立的教室和很少的实验室,也缺乏科学的规划和设计,不能满足科学教育的需要。还有一些现存的科学场馆、仪器和设备,也因为战争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受到破坏。为此,推士对规范科学设施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建立科学教室的建议(29)

(1)推士建议以长32英尺,宽24英尺,高12.5或13英尺这样的规格为标准,建立科学教室。这样的教室大约可以容纳36~40名学生上课。化学实验室根据实验室桌子的使用情况每次安排24或32名学生做实验。物理、农艺、通识自然实验室也应该制定同样的标准,每次安排24或32名学生做实验。

(2)可以建造是标准教室1.5倍的适合实验的科学教室,大小为24英尺×48英尺。

(3)也可以根据需要,把标准教室分割成几部分使用,如只为24个学生所设立的规格为24英尺×21.5英尺大小的教室。

(4)还可以设立24英尺×10英尺大小的小教室,作为小的办公室或者研究室、也可以是作为洗照片的暗室等。

(5)第二条中所提到的规则为24英尺×48英尺的教室,也可以分割为一个半教室,大小为24英尺×16英尺的教室可以用来作为储存室、或办公室、系的实验室,也可以是私人的实验室等。

推士还以标准面积的科学教室为依据,列出了采光标准。(30)

(1)通常情况下,窗户的面积应为地面面积的1/5,不得少于地面面积的1/6。

(2)大教室中,最前面的窗户应距离前墙8英尺,小教室中,这一距离可以按比例缩小。

(3)窗户到地面的距离应为3.5~4英尺。

(4)窗户最上端到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教室宽度的一半。在需要大量书写或绘图活动的教室中,所有光线都应该从左侧进入。

对每个科学教室做了规划之后,推士对科学教学大楼的规划和安排又提出了具体建议。(31)

(1)用于科学教学的教师应该安排在一起,并尽可能地把储藏室和准备室设置在教室和实验室之间,方便教室和实验室使用。

(2)一般来说,用于某一科学教学的教室最好都应在同一楼层上。

(3)不同的系别,有时会使用同一间教室,或在一定程度上使用相同的设备,这些系就应该安排得近些。

(4)无论何时,在规划设计楼层的时候,尤其在规划科学教学的楼层时,必须设置通风井和管道,以方便水管、热水管、电线通到需要的不同教室中。使用这样的通风井和水平管道,当水管或电线需要增加、修改或者改动时,也不需要对楼层或者墙壁造成太多的损坏。

(5)用于物理或基础科学教学的教室,应尽可能建一面朝南的墙,设立一个扇形或环形的开口,这样在光学实验中,有利于光线照进来。而且也可以在教室中设一面镜子来引导光线。

(6)生物实验室从北边取光是最好的。因为在显微镜下做实验时,北部的光线是最合适的。另一方面,考虑到观察植物生长的需要,生物系的教室应该还要能得到东面或西面的光线。尽管南部的光线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但如果这样的话就不得不把实验室和教室设在楼层的两端。但是如果把生物实验室和教室同设在东面或者西面,走廊两侧相对而设立,那这问题就不存在了。

(7)建筑工程师要修改校长和教师们一致通过的决议是很困难的,但无论如何都要坚持以上的标准和原则。

2.对科学教室内部设施的建议

推士在考察中发现科学教室与其他教室没有什么区别,而且教室内的一系列科学设施也存在着一定问题,特别是科学教室中科学仪器和设备的缺少以及许多日本制造的仪器大量不合格的现象。

关于仪器和设备,推士坚持“应该大力支持中国的制造行业生产和经营教育设施”。而且关于仪器和设备,推士一再建议,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通过教师或当地的工人把那些还可以使用或还可以维修的器材挑选出来,清洗干净。还要对放置仪器的盒子加以修理,使之防潮。而那些不能用的仪器也应该放置起来,以便日后制造其他仪器时使用。科学教师应负起责任,保证器材保管良好。

在这样的前提下,推士提出了一些如何在有限的情况下满足学校实验器材的方法。“如果没有足够资金使所有的学校都配备器材,那就使每个城市中有一两所学校能够将器材配备完整。其他学校则配置最需要的、最经常使用的仪器,如天平、计量器等。比方说,物理方面有一所学校正学习热能,那另一所就学习电学,别的学习声音等。这样就可以让每一所学校都轮流使用实验仪器设备,到学期结束时,每一所学校都有机会使用所有的设备。”(32)

值得注意的是,推士注意到中国许多中学入学率偏低,从北京、江苏、安徽、福建、浙江的调查可以看出,在中国的中学中一般都是一名教师和官员负责8~9名学生,而美国则是25名。针对这样的情况,推士指出如果入学率得以一定的速度提高,那么就可以以学生的学费来增加学校的教育经费,增加的教育经费除了部分用于扩建校舍之外,剩余部分就可以用来改善教师的收入。这个不依赖额外拨款而通过发展学校规模来增加收入的想法,推士多次提及,但当时贫困的中国,许多学生上不起学,为此,这种提议是无法实现的。

推士调查我国科学教育,对我国科学教育进行了全面而深入、长时间、大范围的考察,发现了科学教育中存在着的众多问题,并多次演讲,唤起人们对科学教育的重视,从而加强对科学教育理论的探讨与研究。推士还对当时我国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如科学教师素质、教学方法、实验设备仪器、科学教室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可行性的建议,对我国20世纪20年代初科学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不仅如此,很多建议对当前我国的科学教育也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通过推士的调查,我国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认识到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如1925年,民国时期著名的自然科学教科书编译者周昌寿在编著《自然科学及其教授法》一书时就这样说:“我国中小学自然科学教授之缺憾固多,然最根本者莫如教员自身之学识不足……故在今日而言改革自然科学之教育,当以使现任之中小学教员受充分之补习或另行养成为第一急务……第二则因自然科教授与他科不同,不能仅依口讲指画,可以使人领悟,尤其是中小学生,构成概念之思维作用,极其幼稚,非有实物随时随地为之指证,万难使其了解。遍观我国中小学校,为数虽多,而能制办实验器械者,则极寥寥……故于养成教员之次,当以赶制实验器械,筹设学生用实验室为第二之急务。”(33)

推士在中国的这两年,在不同层面上推动了我国科学教育的发展。但可惜的是,现今很多人已遗忘了推士当年的劝告和建议,或者很少有科学教育工作者对此有所了解,这是令人遗憾的。但作为我国科学教育发展历程中极其重要的人物,我们不能遗忘他。虽然我们不能直接从历史中得到什么,但不可忽视历史对我们今天能提供的启示。

【注释】

(1)王伦信.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我国学校科学教育的境况与改革使命——推士《中国之科学与教育》评述[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3(1):85-92.

(2)王伦信,樊冬梅,陈洪杰,解亚.中国近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史[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7.62.

(3)王伦信,樊冬梅,陈洪杰,解亚.中国近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史[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7.75-76.

(4)George Ransom Twiss.Science and Education in China[M].Shanghai:The Commercial Press Limited,1925.311-313.

(5)王伦信,樊冬梅,陈洪杰,解亚.中国近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史[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7.87-88.

(6)George Ransom Twiss.Science and Education in China[M].Shanghai:The Commercial Press Limited,1925.48-49.

(7)George Ransom Twiss.Science and Education in China[M].Shanghai:The Commercial Press Limited,1925.124-125.

(8)王伦信,樊冬梅,陈洪杰,解亚.中国近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史[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7.80-81.

(9)George Ransom Twiss.Science and Education in China[M].Shanghai:The Commercial Press Limited,1925.238-239.

(10)王伦信,樊冬梅,陈洪杰,解亚.中国近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史[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7.84.

(11)王伦信.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我国学校科学教育的境况与改革使命——推士《中国之科学与教育》述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3(1):85-92.

(12)George Ransom Twiss.Science and Education in China[M].Shanghai:The Commercial Press Limited,1925.33-34.

(13)王伦信,樊冬梅,陈洪杰,解亚.中国近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史[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7.69.

(14)George Ransom Twiss.Science and Education in China[M].Shanghai:The Commercial Press Limited,1925.82-83.

(15)George Ransom Twiss.Science and Education in China[M].Shanghai:The Commercial Press Limited,1925.15.

(16)王伦信,樊冬梅,陈洪杰,解亚.中国近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史[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7.92.

(17)George Ransom Twiss.Science and Education in China[M].Shanghai:The Commercial Press Limited,1925.143.

(18)George Ransom Twiss.Science and Education in China[M].Shanghai:The Commercial Press Limited,1925.357.

(19)George Ransom Twiss.Science and Education in China[M].Shanghai:The Commercial Press Limited,1925.22-23.

(20)George Ransom Twiss.Science and Education in China[M].Shanghai:The Commercial Press Limited,1925.352-353.

(21)George Ransom Twiss.Science and Education in China[M].Shanghai:The Commercial Press Limited,1925.354-357.

(22)George Ransom Twiss.Science and Education in China[M].Shanghai:The Commercial Press Limited,1925.357-359.

(23)王伦信,樊冬梅,陈洪杰,解亚.中国近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史[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7.98.

(24)George Ransom Twiss.Science and Education in China[M].Shanghai:The Commercial Press Limited,1925.342-343.

(25)王伦信,樊冬梅,陈洪杰,解亚.中国近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史[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7.101.

(26)George Ransom Twiss.Science and Education in China[M].Shanghai:The Commercial Press Limited,1925.192-193.

(27)王伦信,樊冬梅,陈洪杰,解亚.中国近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史[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7.101.

(28)George Ransom Twiss.Science and Education in China[M].Shanghai:The Commercial Press Limited,1925.127-128.

(29)George Ransom Twiss.Science and Education in China[M].Shanghai:The Commercial Press Limited,1925.286.

(30)George Ransom Twiss.Science and Education in China[M].Shanghai:The Commercial Press Limited,1925.287.

(31)George Ransom Twiss.Science and Education in China[M].Shanghai:The Commercial Press Limited,1925.291-292.

(32)George Ransom Twiss.Science and Education in China[M].Shanghai:The Commercial Press Limited,1925.313.

(33)周昌寿.自然科学及其教授法?序[M].上海:商务印书馆,1925.转引:王伦信,樊冬梅,陈洪杰,解亚.中国近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史[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7.12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