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时代体育体制变革的必然性_公共服务型体育体

新时代体育体制变革的必然性_公共服务型体育体

时间:2022-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时代体育体制变革的必然性_公共服务型体育体1.4.2 新时代体育体制变革的必然性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不断增长,综合国力明显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传统体育体制形成的历史条件已发生变化。

新时代体育体制变革的必然性_公共服务型体育体

1.4.2 新时代体育体制变革的必然性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不断增长,综合国力明显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传统体育体制形成的历史条件已发生变化。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制度环境的变化。当前,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1993年3月全国人大对原宪法第十五条进行了修改,增加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应删去了“实行计划经济”的提法。以市场化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市场成为全社会资源配置的主导方式。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的确立,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统体育体制显然已不适合新的经济制度,需要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新体制。(2)经济发展。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将进一步激发社会力量办体育的动力。(3)社会力量的增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个全新的社会格局正在形成。“小政府、大社会”就是对于这一趋势的形象描述。中国社会的日渐稳定和成熟,使政府有可能把一部分权利和利益移交社会,社会可以在某些领域代表国家扮演管理角色,行使管理权力。社会结构的分化导致社会权利和利益的再分配,体育发展也必须寻求社会的帮助。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财富的高速增长,使得社会有能力对体育提供部分必要的支持。社会力量的增强,将使我国体育真正走向社会。(4)体育价值观念的转变。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体育的政治功能再弱化,国家、民众对金牌的期望值在日渐减弱,而对体育满足休闲娱乐、促进身心健康和个体全面发展的功能在逐渐强化。对以竞技体育为重心的传统体育体制,势必带来不小的冲击。(5)地方财政压力的驱动。长期以来传统体育体制下政府成为体育投入的主要依靠,随着民众体育需求的不断增长,单一的财政投资模式下地方政府财政压力逐年加大,投入不足造成的资金缺口最终势必影响到体育发展水平。(6)经济全球化下中国体育自身发展的需要。自20世纪末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国家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影响更加明显。在体育领域同样如此。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已和国际体育发展潮流息息相关。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使得我国传统体育体制不断面临着国际体育商业化、职业化、大众化的浪潮的冲击,中国体育要想在国际体育中保持领先地位,就必须正视时代潮流,只有顺应并融入世界体育发展的潮流,才能真正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7)“服务型”政府理念的深化。新的政府行政理念注重政府的服务作用,认为政府的社会职责是根据公众的需求向公众提供服务。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各级政府要全面履行职能,在继续搞好经济调节、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问题”。

【注释】

(1)孙克宜,秦椿林.试论体育管理体制与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5,18(1)

(2)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体育科学成果汇编(1999~2000)[C],2000(www.guayunfan.com)

(3)李梦华.在1985年全国体委主任会议上的总结发言[J]//体育运动文件选编(1982~1986).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年版

(4)国家体委.关于体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草案)[J]//体育运动文件选编(1982~1986).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年版

(5)国家体委.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的意见[N]//体育运动文件选编(1982~1986).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年版

(6)梁晓龙.举国体制:中国发展竞技体育的成功之路(上).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11)

(7)转引自苗治文,李勇勤,张大庆.论举国体制的改革与发展.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6)

(8)转引自刘彤,刘媛媛.关于体育发展的举国体制研究述评.体育文化导刊,2008(9)

(9)转引自刘彤,刘媛媛.关于体育发展的举国体制研究述评.体育文化导刊,2008(9)

(10)胡鞍钢.我国体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J],体育科学,2000(3)

(11)张发强:妇女健身最积极[N],www.china-woman.com/gb/zhuanti/zxsjrchy/1/2/3/z36.htm

(12)易翔.中国是金牌大国,但不是体育大国[N],www.club.china.alibaba.com/club/post/view/69/1819192.htm.

(13)中国大众体育网.健身器材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N],www.chinasfa.net/zfgw/zdybz/jsqc.htm.

(14)高雪峰.后奥运时期中国体育体制变革走向[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11)

(15)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2版).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版

(16)刘鹏.体育局长谈体育[N].人民日报,2005-04-0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