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竞技体育举国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竞技体育举国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时间:2022-02-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竞技体育举国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中国竞技体育在短时间内快速崛起,诞生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举国体制”功不可没。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进一步完善,举国体制越来越暴露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融的地方,影响了中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引起了政府部门与学者们的广泛关注。退役运动员的安置工作是关系到中国竞技体育人才是否出现危机的大问题。
竞技体育举国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_中国竞技体育崛起研究

第一节 竞技体育举国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中国竞技体育在短时间内快速崛起,诞生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举国体制”功不可没。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进一步完善,举国体制越来越暴露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融的地方,影响了中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引起了政府部门与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当前,举国体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一、动力源不足,规模难以扩大,结构难以改善

“举国体制”主要依靠政府以计划手段配置资源,以行政手段管理竞技体育事业。这种政府对体育既办又管的格局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运行模式受到了阻碍。它首先受到来自于经济体制转变的冲击。与计划经济制度集权不同的是,市场经济是平权型经济,要求在权力和权利的对立中实现国家权力向社会或民间权利的让渡;市场经济又是分权型经济,多元利益格局中的市场主体独立进行着多样化的自主抉择和运营;市场经济还是效益型经济,各经济主体以追求最大效益为目标,这些都使国家直接运营体育受到挑战。[1]此外,举国体制之所以有效,在于这个系统是闭合的系统,即体育部门包办竞技体育,管理和协调的难度不大,系统运行的效率较高。但是,由于系统是封闭的,扩大规模所需的资源只能在体育系统内部挖掘,而这种单一的资源供给渠道,一方面难以在短时间内有效地扩大规模。[2]

举国体制运行中出现的结构问题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长期实施奥运战略虽然实现了局部突破、局部领先的发展目标,但也带来了马太效应,优势项目潜力挖尽,几近饱和,弱势项目越来越弱,社会关注的集体项目普遍滑坡;二是新生的职业体育与非职业体育相冲相克,不能融合互补。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体育不仅是竞技体育重要的、现实的组成部分,还是吸纳社会资源不可或缺的窗口、桥梁和纽带,关闭这个窗口,增量资源就流不进来,发展就缺乏活力和后劲。

二、多种利益矛盾突出,效率与效益呈现递减的趋势

市场经济在中国的确立,唤醒了人们的主体意识与利益意识。不同利益主体目标不尽相同、价值取向各有差异,利益矛盾突出。中国中央与地方、体育系统与非体育系统、体育行政部门与体育事业单位及体育社团之间、运动员与教练员之间以及与集体和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显性化,导致了整个系统的向心力、凝聚力下降,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时有冲突,在某些环节上还表现得异常尖锐。一些省区围绕“省运战略”、“全运战略”在运动项目设置上“大而全”、“小而全”,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运动员、教练员与后备人才私下交易流动、无序流动以及与体育精神背道而驰的弄虚作假借鸡下蛋等现象愈演愈烈,给国家队在运动员和教练员的选拔、项目布局等方面造成极大的冲击。

同时,中国竞技体育队伍的“金字塔”塔基过宽,塔身过大,“金字塔”塔形比例失衡;竞技体育采用粗放式发展模式,存在高投入、低产出,高淘汰率的现象,资源浪费现象严重,效率与效益问题凸现,已引起人们的关注甚至质疑。有关研究表明,全国平均每年从业余训练队伍中吸纳运动员1922名,仅占青少年在训人数的1.3%,如果狭义地以获得金牌的选手为成才的标准,4年中奥运人才队伍大约为7688人,用2000年悉尼奥运会金牌数计算,成才率为3.6%,如以全国的业余训练运动员为基数,则成才率仅为100000分之4.7[3]

三、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工作困难

运动员退役后的安置问题是一个极其现实且十分严峻的问题。任何人都会为自己的前程着想。即便优秀的运动员也面临着运动寿命终结的现实,面临着退役后的去向问题。

竞技体育项目的运动员从事专业训练都是从少儿时期开始,常年超负荷和向生理极限挑战,绝大多数运动员都留下了不同程度的病伤。运动员是以健康为代价,为国家为民族争得了荣誉。因此,运动员的退役安置理应有相应的配套政策、制度,妥善解决。计划经济条件下,运动员退役由国家统包统分,这一矛盾的消极影响较为隐性。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劳动人事制度的深化,计划分配的方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安置难度越来越大,很多退役运动员长期安置不出去。有的虽已安置但很快又下岗、失业,安置效果很差。据河北省统计,目前有待安置的退役运动员有170人之多,占在训人数的20%。据了解,这在全国还算积压较少的。如福建省常年积压人数230人之多;湖北省约300多人,占在训人数的30%,比原来规定的15%的比率高出很多[4]

退役运动员的安置工作是关系到中国竞技体育人才是否出现危机的大问题。退役后的运动员安置不好,致使许多家长不愿意送孩子进入专业队,直接导致运动员进口与出口不通畅,导致中国竞技体育出现后备人才危机,导致竞技体育发展的源头枯竭和根基萎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规定:“体育、财政、人事、劳动保障等部门要研究制定非职业化运动队优秀运动员退役就业安置的政策措施,尽快建立对优秀运动员的激励机制和伤残保险制度,解除运动员的后顾之忧。”近年来,国家及各省市区都想了一些办法,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均无明显效果,主要原因是缺乏与现行体制相适应的配套政策、制度,安置问题一直未能从根本上解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