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学艺术课程小班化教学之策略探讨_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中学艺术课程小班化教学之策略探讨_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时间:2022-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学艺术课程小班化教学之策略探讨_现代基础教育研究中学艺术课程小班化教学之策略探讨孙丹青作者简介:孙丹青,浙江余姚人,上海市延安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中学艺术教育研究。

中学艺术课程小班化教学之策略探讨_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中学艺术课程小班化教学之策略探讨

孙丹青

(上海市延安中学,上海200336)

作者简介:孙丹青,浙江余姚人,上海市延安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中学艺术教育研究。

摘 要: 文章以学校试行的小班化教学实践为经验,把脉到了艺术教育与小班化教学之间的关系,也认识到了艺术课程小班化教学的可行性,特别是,它以商榷的态度,建议了艺术课程小班化教学的组织形式和践行方略,为当下蓬勃开展的上海市综合艺术课程的具体执行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实施建议。(www.guayunfan.com)

关键词: 艺术课程;小班化教学;策略

小班化教学,简言之就是以控制学生数量、增大教室空间为手段,以有利学生个体发展、素质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与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的大编制的班级授课制相比,小班化教学具有以下优势:教学双方可支配的时空大大拓展;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密度、强度和效度得到提高;学生个体享用教育资源和教学关爱的均值递加;教学内容、方式、技术、过程等发生因材施教的动态演变。可见,小班化教学体现了当今“教育适应学生而不是学生适应教育”的理念,是顺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一种优质教育。

一、艺术教育与小班化教学的关系

作为一种精细化传授行为,小班化教学较多地被运用于实践性较强的理工科。无独有偶,艺术教育也是极具实践性的,如音乐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学生个体行为的“唱、奏、跳”,声乐、器乐、欣赏等技能习得无不需要通过实践来完成。因此,艺术是个体兴趣特征与表现能力的反映,由这种兴趣与能力可以推见,艺术教育事实上就是一种适应(学生)教育、以人为本的因材施教,其尊重学生情志、完善学生人格的内核与小班化教育尊重生命发展的主旨是一脉相承的,目的都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成就学生学业提升,并使其成为与时俱进的现代人。因此,艺术教育似乎从一开始就与小班化教学有着同条共贯的联姻。

二、中学艺术课程小班化教学的研究基础

新课程改革初期,上海的艺术教育小班化在低幼学段曾经做过实践研究,也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效。而近几年,中学艺术新课程改革步入“课程标准”的修改阶段,理念与目标的确立、课程与教材的建设、教学与评价的实施等等被重新摆上议事日程,人性化教育被再次强调,中学学段的艺术课程小班化教学开始被提到议事日程。那么中学艺术课程小班化教学与低幼年级的艺术小班化教学有何性质上的不同呢?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上海市中学艺术课程标准?对艺术课程的定位:

艺术课程,简言之就是包含音乐、美术在内的各类艺术交融的综合性课程。?艺术课标?早在征求意见稿中就对它进行了合分一体的整体规划:一、二年级为小低唱游课,三、四、五年级为小学音乐课,六、七年级为初中音乐课,八、九年级为初中艺术课,十、十一、十二年级为高中艺术课。纵观各学段课程,“艺术”的总体构思是呈综合——分流——再综合的态势,而“综合”在各学段中的内涵也是各不相同的。小学低年级的“综合”是以“唱歌”、“游戏”为主的综合体验活动;初中的“综合”是听觉导入的音乐与视觉导入的美术之间的艺术碰撞;高中的“综合”则是音乐美术之外的各艺术门类的文化融合。

课改的内涵与核心是课程改革,以上艺术课程的定位,为我们呈现了丰富的学科领域,不仅明确了低学段与高学段艺术综合的区别,也让广大教师敏感地捕捉到了不同艺术课程背后的教学实施态势——中学艺术课程之小班化教学。

三、中学艺术课程小班化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上海的艺术课程定位缘何会催生出艺术小班化这一新型的教学形式?其可行性体现在哪里?

首先,艺术的综合或综合的艺术显影了学科领域的分流

就高中艺术教材而言,除了音乐和美术外,舞蹈、戏剧、影视、书法、工艺等学科领域纷纷亮相,艺术课程的内容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性,而如此丰富的学科教学显然是需要教师具备“十八般武艺”的综合艺术才能。在当今高等院校艺术课程建设刚刚起步,综合艺术教师普遍匮乏(很多艺术教师或为音乐背景、或为美术背景)的情况下,综合艺术的授受出现了单科叠加的做法。而有条件的学校则独辟蹊径,尝试了“一纲多本”的做法——自设综合性校本课程、编撰综合性校本教材。这里,我们先不管单科叠加和校本综合的做法是否妥当,它至少传递了一个信息:综合艺术课程有分流授受的可能与迹象。

其次,教师文化底蕴的不同促使了教学方法的分类

教师的音乐专业素养包括“双基”素养(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和教学能力。多元智能理论认为音乐技能是与生俱来的一种素质,它说明教师对艺术技能的驾驭是因人而异的。此外,继续教育的职后培训又提升了教师的从教素养,历练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它和“双基”素养合并成为教师的文化底蕴。当新课程改革提倡“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时,那些存在于教师之间的底蕴差异会自然而然地成型为教师“百花齐放”的教学风格,于是有人儒雅地讲学布道,有人活泼地画唱弹跳。如此丰富的教学方法,似乎提示着教师能否在面对同一教学内容的时候进行“同课异构”,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个性资源,而这种“异构”显然是需要依靠不同的班级设置去完成的。

再次,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技能素质的差异导致了学习群体的分化

不管是相同或不同的艺术学习内容,还是相同或不同的艺术教学方法,学生的个体始终存在着兴趣爱好上的不同与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因为文化的认同是由个人的底蕴所决定,技能的学习更是依赖于与生俱来的生理素质。有些人想“唱”,却因为变声的缘故而望尘莫及;有些人想“听”,却因为不了解相关文化而听不出质量。因此,不是主观意愿的原因,而是客观的条件迫使教学对象进行分流。

显然,以上艺术课程的定位,向延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艺术大班授课制发起了挑战,同时给予了艺术多样化教学一个很大的可能和空间,艺术课程可以像其他课程一样实行小班化教学。

四、中学艺术课程小班化教学的组织形式

“小班化”不是字面上与形式上的理解,不仅仅是学生人数的递减,它是牵涉到教材编制、教学技术、教学评价等诸多因素的系列工程。根据以上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对象的分析,艺术课程的小班化教学可以尝试以下组织形式:

1.分科式

即以艺术的不同领域为授受内容,对学生进行分流的小班形式。参照传统的艺术课程设置,可以分科为音乐和美术的“两科”;参照现行艺术教材中所罗列和渗透的艺术门类,可以分科为听觉艺术和视觉艺术,或表演艺术和造型艺术的“多科”;参照“一纲多本”的理念,可以分科为校本教材和统编教材的综合“大科”。现行初中艺术教材即为“音乐”和“美术”的“两科”;而现行高中艺术教材(尤其是第一册)则以各领域的艺术门类,叠加成“多科”形式。以上对教材内容进行分科的同时也分流了学生,小班化教学随即形成。

2.分法式

即以区别于普通大班授受的个性化教法(常常是稳定的教师风格或成熟的教学模式)为授受方法,对学生进行分组的小班教学形式。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除了课程之外还有教法,教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套路,而是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个体风格。根据课标的理念,艺术课程的教学方法通常可以有:以作品感知为主的体验法、情境法等;以语言传递为主的讲解法、问答法等;以实践为主的演示法、互动法等;以探究为主的观察法、讨论法等,而所有这些方法在不同风范的教师执教下又会形成独特的个性魅力、产生意外的教学效果,这种特色教学所产生的气场会熏染一批适应者、凝聚一批响应者,从而分类出沙龙式的小班集体。

3.分层式

即以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和发展潜力为评判标准,对学生进行分类的小班形式。分层不是排斥,而是通过分班缩小彼此之间的差距、以利于学生更好地发展。分层可以按知识技能的深浅,进行由低到高的分层,如一般认为艺术审美重在体验,结合了唱奏跳画的艺术实践,比较适合先期学习;而艺术文化重在认知,需艺术技能的铺垫和认知结构的完善,比较适合后期学习,它们之间可以存在分层教学;分层也可以按学习能力的高低进行自上而下的分层,如,擅长艺术的、爱好艺术的、无谓艺术的,这种兴趣与能力的差异也可以存在分层教学。由于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分别存在层次的不同,因材施教就在所难免,而一旦有别授受,不同梯度的小班便自然产生。

五、小班化“三式”教学之践行方略

小班化教学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理念,由这种理念决定的行动不应是常规教学班的简单分拆、常规教学行为的简单复制,而应把它视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改革、课堂教学的人性关怀,如此才能真正体现小班教学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基于这种认识,仅仅了解小班化教学的组织形式是不够的,努力恪守“课标”精神、科学启用“小班”措施,这才是艺术小班化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1.小班化“三式”教学的行为前提

“分科”的“科”,是指学科领域,而非学科下面的分支领域,譬如以上文中所说的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书法、工艺等就是此领域。至于音乐领域之下的声乐、器乐或美术之下的素描、油画等,由于从属于主修内容,原则上不属于分科的教学内容,如果学校有特殊需要可以放到拓展型课程板块中去修习。

“分法”的“法”,是指在教授相同教材的相同内容的情况下所运用的不同教学方法,不包含相异艺术的内容授受,因为不同艺术的表现手段本身就各不相同。因此,这里的“不同教学方法”,实际就是“同课异构”,这样才能排除无关变量、彰显出教师之间的不同风格,才有分班的科学意义。

“分层”的“层”,是指过渡的、动态的、进阶式的层次,而不是固定的终极式层次,即低层次的班级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应该进入高层次的班级,以平衡小班之间的层次,否则变成仅仅是形式上的完成分层,而没有真正提升学生层次、提高学生素养,当然也就达不成“课标”所规定的课程目标

2.小班化“三式”教学的技术操作

(1)艺术小班化的课程性质应划归为基础型课程。小班化的分科、分组与分层,事实上是将基础型板块中的大班结构进行组织形式的分化,因此分出来的教学的课型仍应隶属于基础型课。基础型课的功能相当于以往的必修课,它与拓展型课的选修是有本质区别的,也就是说,小班化教学内容是“课标”所规定的必修内容(不是另立门户的无“纲”课程和无关内容),原则上是不允许由学生来自由选择的,即使是进阶式的“分层”和对比式的“分法”,为了跟踪学习、科学评价,也应该是统一进阶、统一对比,而不是自由流动。因为小班课程一旦被学生自由选择,不但会使课程性质演变成选修课,而且还会因为学生的茫然无知,造成自然主义的、兴趣至上的盲选,酿成基础内容的“营养不良症”。

(2)艺术小班化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原则上应为综合艺术的鉴赏。不管是分科还是分层,也不管是技能渗透还是文化学习,艺术小班化的课程性质既然是基础型课,其授课形式主要就是“鉴赏”(全国的艺术课程也是以“欣赏”为必修模块,歌唱、器乐、舞蹈、戏剧、创作均为选修模块),如果教学需要,那么可以在欣赏的基础上适当穿插声乐、舞蹈等技能内容,使之成为综合的艺术欣赏课。譬如,把技能型的声乐、舞蹈处理成声乐欣赏课和舞蹈欣赏课,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拓宽视野,又能符合课改要求。归根到底,艺术课的学习内容是音乐文化的学习。

(3)艺术小班化的学制课时应该覆盖所规定的全学段。由于综合内容的量大面广,分科的授受需要有时间的保障;又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分层的授受需要有基础内容的铺垫。它们都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文化积淀的。因此没有课时的保证,综合艺术的艺术综合将成为一句空话。按照上海市“艺术课程标准”,八、九年级规定修满2学年共136课时;十至十二年级规定修满3学年共98课时,可见,中学艺术小班化教学需要有八年级以上全学段的艺术课程的支持。

(4)艺术小班化的分科内容可以通过轮修来完成。分科与分层,一个是为了拓宽视野,一个是为了有质量地拓宽视野,它们都面临课时的问题,即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较好地完成所规定的学习内容,因此,分科式小班可以采用一个很经济的策略——互换轮修。譬如,“音乐欣赏”与“美术欣赏”两科,可以将全部学生分为A、B小班(视人数多少而定班级数),一段时间后,选择A班的学生与选择B班的学生互相置换班级、轮修对方内容。在总课时不变的情况下,这样的学习既节省了课时、又拓展了视野。如果说分层是一种进阶式的续习,那么分科则是一种平行式的轮修。

(5)艺术小班化的组织形式和单科设置不应太多。由于艺术课程在内容上的纷繁与方法上的复杂,小班化的组织形式尽量要简洁单一,如果需要可适当融合,譬如,艺术审美与艺术文化的学习,既有分科的因素(统编教材以艺术审美为主修内容,校本教材可以以艺术文化为主修内容),又有分层的因素(一般认为艺术审美应先于艺术文化进行修习)。同时,由于现行初、高中艺术教师的配备还不充裕、每所学校执行新课程的力度也各不一样,所以为了避免师资、课程的不足,分科数量以及小班数量均宜小不宜大。

综合艺术课程是新课程改革后诞生的一门新型艺术课程,由这一课程演化而来的小班化教学为教师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这种思路的成败得失还需要通过大量的践行得以沉积和证实。让人欣慰的是,在提倡人文关怀、重视个性教育的今天,“一纲多本”理念下的艺术小班化教育正在显现它独特的优势,以至于在“分科”的菜单里,我们已经看到了校本教材与统编教材的“身影”、听到了它们来自于课堂的个性对话。我们有理由相信,艺术小班化教学是和课改精神走在同一轨道上的,并且随着对它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会有更大的拓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杨中枢.我国小班化教学研究综述[J].教育研究, 2012,(4).

[2]郭昌福,王长沛.多元智能在中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任钟印.夸美纽斯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4]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上海市中学艺术课程标准[S].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Strategies on Art Curriculums of Small-class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SUN Danqing

(Shanghai Yan’an Middle School, Shanghai 200336)

Abstract: The article in the school on a trial basis for small-class teaching practice experience, the pulse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t education and small class teaching,also realized the art course the feasibility of small class teaching, in particular, it is questionable attitude, suggested the art curriculum of small-class teaching organization form and the practice of strategy, vigorously for today’s Shanghai’s comprehensive art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provides a reference valu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art course, small class teaching, strategy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