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服务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渠道

服务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渠道

时间:2022-07-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8.1.1 服务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直接渠道服务驱动中国产业转型升级不是简单地提高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在发展服务业的同时要重视发挥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联效应,通过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和制造业服务化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从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8.1.1 服务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直接渠道

服务驱动中国产业转型升级不是简单地提高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在发展服务业的同时要重视发挥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联效应,通过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和制造业服务化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从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制造业服务化就是制造企业为了获取竞争优势,将价值链由以制造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变。制造业服务化有两个层次:一是投入服务化,即服务要素在制造业的全部投入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二是业务服务化,也可称为产出服务化,即服务产品在制造业的全部产出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国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联效应总体上趋于上升的态势,然而,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量远远高于服务业,制造驱动经济的发展在产业关联上具有显著的特征。可见,我国的经济增长在很长时间内仍然要依靠制造业来带动,要继续加强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服务驱动产业转型升级要基于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关键在于通过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高制造业的效率,同时通过制造业服务化提高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

根据波特的价值链理论,制造企业的价值链可以分为上、中、下游三个阶段。产品开发、采购管理等属于上游环节;生产加工属于中游环节;产品运输、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为下游环节。在上游环节中,生产前企业需要的融资服务、市场和定位调研服务,产品研发中的设计服务、创意服务、模具服务、采购运输和管理服务等,起到了增强企业控制市场的能力和产品差异化的作用。制造企业需要的物流服务、品牌宣传服务、销售服务、出口服务、维修服务等,有助于企业提高产品知名度、增强产品竞争力和扩大市场份额。李善同等认为,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的直接渠道主要体现在生产性服务业直接作用于制造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制造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三个阶段所需要的生产服务大致如表8.1所示。这些生产性服务所涉及的金融保险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业、通信业、商务服务业为制造业提供的服务都直接作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表8.1 生产服务作用于制造业生产过程的直接渠道

资料来源:李善同、高传胜等:《中国生产者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升级》,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版。

8.1.2 服务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间接渠道

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制造业服务化发展还体现在间接渠道上,即不直接作用于制造企业生产过程,而作用于如生产人员等方面。随着制造企业技术的全面升级,对生产人员的技术及素质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企业组织的相关技术管理培训,能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质,从而有助于企业经营效率的改善。此外,企业为了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宣传企业文化、与客户建立合作关系也会组织各种活动。这其中涉及的教育培训业、酒店餐饮业、旅游业、文化娱乐业为制造业提供的服务间接地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因此,服务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就需要深化分工,通过制造业服务化提高生产效率,促进技术进步,推动产业从低附加值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升级,从而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具体而言,服务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制造业服务化能够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深化制造业价值链内分工,为各制造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中间服务,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分工的深化就是指一个经济行为主体趋向于只承担一种或较少几种经济活动或一种经济活动中的一种或较少几种操作这样一种生产方式的深化过程。生产性服务业是从工农业内部的生产服务部门分离并独立发展起来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出现即是分工的结果,同时,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分工的深化。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宁和辛格曼于1975年指出,生产性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它依附于制造业企业而存在,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环节中。所以,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分工深化的作用,在制造业价值链内体现得更明显。当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的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广泛发展的时候,分工就衍生为国际分工。由于国际分工是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只有分工达到一定程度,分工才会在国与国之间展开,因此国际分工只是分工的一种特殊形式。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服务业占GDP比重会不断上升,成为经济的主要部门。这是由于制造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分工会进一步深化,将制造业内部的一些服务环节剥离,由专业的生产性服务企业来承担,从而表现为服务业的比重上升。

在当前的国际贸易中,国际外包已成为国际分工格局中一种新的重要表现形式。换句话说,国际外包是新的国际分工形势下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生产性服务业深化制造业价值链内分工的主要形式是服务外包。WTO的《服务贸易总协定》指出,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其非核心的业务外包出去,利用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团队来承接其业务,从而使其专注核心业务,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对环境应变能力的一种模式。随着市场的扩张,厂商和生产规模会扩大,促使生产行为被细分为较清楚的生产步骤,从而提高生产的专业化程度。

服务外包活动会促进专业化服务价格的降低和服务类型的增加,进而引起制造业企业生产性服务利用成本的下降,从而推动制造业的发展,同时服务外包还会引起专业化服务需求的增加,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形成经济体的一个良性循环,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引致了制造业生产过程中服务利用成本的降低,从而有利于制造业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产生和发展就是建立在成本优势基础上的专业化分工的深化以及企业外包活动的发展,作为商品生产或其他服务的投入而扮演着中间连接的重要角色,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为产业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制造业内部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增强制造业发展活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分离,不仅有利于企业发挥比较优势,实现企业的战略转型,还有利于企业实施低成本战略和差别化战略,重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不仅能够拓展现有的分工网络,还能衍生出新的分工结构,有效提高服务的专业化水平,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有利于推动我国产业逐步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

生产性服务业降低制造业内部的生产成本。制造业价值链内的企业,从专业化的角度出发将一些原来属于企业内部的职能部门转移出去,或者是取消使用原来由企业内部所提供的资源或服务,转向使用由企业外部更加专业化的企业单位所提供的资源或服务。这样做使得制造业价值链上的企业从三个方面降低成本:一是取消使用原来的由企业内部所提供的资源或服务,直接降低了企业本身的生产成本;二是专业机构因为经验丰富和存在外部竞争,收费较低,企业使用由外部更加专业化的企业单位所提供的资源或服务,又因此节省了费用,降低了生产成本;三是制造业价值链内的企业活动外置化,还可以使企业集中力量培养和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生产效率也就越来越高,企业自身业务的生产成本也将降低。

生产性服务业降低制造业内部的交易成本。按照现代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制造业的生产成本包括物质转换成本(即制造成本)和交易成本两部分。从交易费用经济学的角度看,社会劳动分工的深化和泛化,必然会引致生产者之间所交换的商品数目和规模的扩大,为此也会带来各种交易费用的直线上升,将分工提高效率的利益抵消了。因此,社会分工越细,交易成本就越高,就越需要生产性服务业的中介组织提供生产性服务来帮助降低交易成本。中介组织为市场主体提供信息咨询、培训、经纪、法律等各种服务。因此,生产性服务最重要的一项功能就是降低交易成本,特别是降低信息成本。

生产性服务业在深化制造业价值链内分工的基础上,降低制造业内部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例如,现代物流业有利于降低经济运行成本,设计、研发、营销等生产性服务环节有利于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金融等产业是推动企业快速发展扩张的有效杠杆

第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能够促进制造业价值链内的创新,提升产业附加值,延伸原有产业链条。制造业价值链内的创新主要是指,价值链内企业的企业家抓住市场潜在的赢利机会,或技术的潜在商业价值,以获取利润为目的,对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进行新的组合,建立效能更强、效率更高的新生产经营体系,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工艺)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新的组织,它包括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生产性服务业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投入品,把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进制造业,这说明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价值链内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工艺)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新的组织的动力源泉。

生产性服务业大部分都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投入,提高了迂回生产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产出价值和运行效率,是有形产品创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和增值的主要源泉。由于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投入大部分是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因而其产出中体现有大量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服务。正是通过这些生产者服务,社会中日益专业化的知识资本、人力资本才得以释放出来,并源源不断地导入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过程,从而提高生产过程的运营效率、经营规模以及其他投入要素的生产率,并增加其产出价值。生产性服务业外包本身就是制造业价值链内组织形式的创新,为制造业价值链内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添加新来源。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竞争优势对加工制造环节的依赖越来越少,生产服务活动的增加对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意义越来越大。通过企业联盟、分包等非完全市场化组合形式外购服务,可以使原生产单位既具有一定效率,又能在竞争方面保持灵活性且更能专注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和提升。

生产性服务环节处于“微笑曲线”的两端,位于“微笑曲线”一端的生产性服务业即研发,是制造业价值链内新产品和新生产方法(工艺)的摇篮。位于“微笑曲线”另一端的生产性服务业即营销,是制造业价值链内开辟新市场的重要保障。总之,生产性服务业与中间的加工制造环节相比,利润更为丰厚。在我国已积累了庞大制造业产能的基础上,加快向产业价值链高端跃升,有利于创造更多的新价值。同时,生产性服务业为保持制造业价值链内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有力地促进了制造业价值链内的创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