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谏逐客李斯展抱负的故事

谏逐客李斯展抱负的故事

时间:2022-02-19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谏逐客李斯展抱负我听说群臣议论逐客,这是错误的。——摘自李斯《谏逐客书》赴秦施才李斯生于战国末年,是楚国上蔡人,年轻时当过掌管文书的小吏。在被驱逐的途中,李斯决定孤注一掷,于是,他向秦王嬴政上书痛陈逐客的弊端。《谏逐客书》因而成为历史名作。秦王明辨是非,果断地采纳了李斯的建议,立即取消了逐客令,李斯仍然受到重用,被封为廷尉。逐客令被废除后,各国名士纷纷来秦。

谏逐客李斯展抱负

我听说群臣议论逐客,这是错误的。从前秦穆公为求贤人,从西方的戎请来由余,从东方的楚国请来百里奚,从宋国迎来蹇叔,任用从晋国来的丕豹、公孙支。秦穆公任用了这五个人,兼并了二十国,称霸西戎。秦孝公重用商鞅,实行新法,移风易俗,国家富强,打败楚、魏,扩地千里,秦国强大起来。秦惠王用张仪的计谋,拆散了六国的合纵抗秦,迫使各国服从秦国。秦昭王得到范雎,削弱贵戚力量,加强了王权,蚕食诸侯,秦成帝业。这四代君王都是由于任用客卿,秦国才有了这么大的进步。客卿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呢?如果这四位君王也下令逐客,只会使国家没有富有之实,秦国也没有强大之名。

秦王的珍珠、宝玉都不产于秦国,美女、好马、财宝也都是来自东方各国。如果我们只是秦国有的东西才要的话,那么许多好东西也就没有了。为什么这些东西可用而客卿就要逐走,看起来大王只是看重一些东西,而对人才却不能重用,其结果就是加强了各国的力量,却不利于秦国的统一大业。

——摘自李斯《谏逐客书》

赴秦施才

李斯生于战国末年,是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年轻时当过掌管文书的小吏。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在厕所见到老鼠吃人粪,一见到人和狗,老鼠就被吓跑了。后来,他在仓库里看到老鼠很自在地偷吃粮食,也没有人去管。于是,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人有没有出息,就和老鼠一样,就看他处在什么地方!”为了达到飞黄腾达的目的,李斯辞去小吏,到齐国求学,拜荀卿为师。荀卿是当时著名的儒学大师,他从当时的政治形势出发,对孔子的儒学进行了发扬和改造,因而很适合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荀子的思想很接近法家的主张,也是研究如何治理国家的学问,即所谓的“帝王之术”。

一次,在讨论仁义问题时,荀子和李斯师徒之间就曾发生了争论。

李斯说:“秦国四世都打胜仗,兵力在四海之内最强,威名在诸侯中传播,并不是以仁义来作为行动的准则,而不过是怎么便利就怎么去做罢了。”

荀卿批驳说:“你所说的便利,并不是真正的便利。而我所说的仁义,才真正是很大的便利。仁义的实质,是用来治理政治的。政治治理好了,民众就会与上层统治者亲近,拥戴国君,毫不犹豫地为君主去牺牲自己。秦国虽然四世都打胜仗,但还是经常恐惧天下各诸侯国联合起来颠覆自己,这是乱世的用兵方法,还没有建立起仁义的根本。现在你不寻求根本的仁义而求取表面的便利,这是世道所以混乱的原因。”

当时,七国争霸,战争不断。在战国七雄中,魏、韩、燕、齐、赵等诸侯国相继衰弱;李斯所在的楚国,虽然国大人多,也因为政治黑暗、社会矛盾尖锐,在争霸斗争中屡遭挫败,同时国内的几次变法改革活动都没能获得成功,朝政大权被腐朽的旧贵族势力所把持。只有秦国自商鞅变法以后,国势最为强盛,而且比较重视客卿的作用。

李斯学成之后,反复思考应该到哪个地方才能显露才干,得到荣华富贵。经过对各国情况的分析和比较,他决定到秦国去。

临行之前,荀卿问李斯为什么要到秦国去,李斯回答说:“干事业都有一个时机问题,现在各国都在争雄,这正是立功成名的好机会。秦王雄心勃勃,想奋力一统天下,到那里可以大干一场。人生在世,卑贱是最大的耻辱,穷困是莫大的悲哀。一个人总处于卑贱穷困的地位,那会令人讥笑的。不爱名利,无所作为,并不是读书人的想法。所以,我要到秦国去。”

李斯来到秦国,正好赶上秦庄襄王病死,而继位的秦王嬴政年龄还小,吕不韦正当权。李斯投到吕不韦门下,请求当舍人,他的才能很快就受到了吕不韦的器重,被吕不韦任命为秦王的侍卫官。

此后,李斯利用职务之便接近秦王,多次向秦王陈述自己的政见,他对嬴政说:“平庸的人往往失去时机,而成大功业的人,在于他能够把握时机而且敢于下狠心。以前秦穆公称霸的时候,最终没有能吞并山东六国,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诸侯的人数还很多,周朝的威望还没有衰落,所以春秋五霸相继兴起,都还推尊周王室。自从秦孝公以来,周王室卑弱衰微下去,各诸侯国相互兼并,函谷关以东地(www.guayunfan.com)区为六国,秦国乘胜奴役诸侯已经六代了。现在各诸侯服从秦国,就好像郡县服从朝廷一样。以秦国的强大、大王的贤能,像扫去灶上的灰尘一样,就可以灭掉诸侯,成就帝业,实现天下统一,这是万世难逢的一个极好时机。如果现在懈怠而不抓紧此事,诸侯一旦强盛起来,聚集在一起订立合纵盟约,那时,即使您拥有黄帝一样的贤能,也不能吞并六国了。”

李斯的这一主张正投合了嬴政兼并六国成就帝业的志向,很快,李斯就被任命为长史。

秦王还听取了他的离间各国君臣之计。李斯劝秦王派人持金玉去各国收买、贿赂、离间六国的君臣,效果也非常明显,他又被秦王加封为客卿。

公元前238年,嬴政亲政。第二年,吕不韦因与嬴政的权力之争而被免相,迁往河南。由于吕不韦的门客多为客卿,所以秦国的一些宗室大臣乘机打击客卿。正好这期间韩国派水工郑国来秦为间谍,企图通过劝秦国修水渠消耗秦国的力量,减轻对韩国的压力,但他的计谋被识破了。

秦国的宗室大臣们更加紧要求秦王嬴政驱逐客卿,他们对嬴政进言说:“各诸侯国来秦国做事的人,大都是为其宗主国来游说离间秦国的,请大王驱逐所有的客卿。”

虽然李斯在嬴政与吕不韦的争权斗争中,一直持观望态度,但此时仍不免受到影响,他也被列入了驱逐的名单之中。在被驱逐的途中,李斯决定孤注一掷,于是,他向秦王嬴政上书痛陈逐客的弊端。《谏逐客书》因而成为历史名作。

秦王明辨是非,果断地采纳了李斯的建议,立即取消了逐客令,李斯仍然受到重用,被封为廷尉。

逐客令被废除后,各国名士纷纷来秦。其中有一个人来自魏国大梁,叫尉缭。当时的形势是,秦王已经除掉内部的反对派吕不韦等,大权进一步集中,秦国正积极向外扩张,东方各国个个自危。尉缭向秦王建议说:“当前,以秦国的力量消灭东方各国是毫无问题的。但是,如果各个诸侯国联合起来,合纵抗秦,结果就很难说了。因此,不要吝惜财物,要向各国掌权的豪臣行贿,破坏他们之间的联合。我认为,只用三十万金,就可以达到兼并各个诸侯国的目的。”

秦王采纳了尉缭的计谋,在同各国进行斗争的过程中,不少次是用此计策而取得胜利的。

这些客卿出谋献策,帮助秦王向东方六国用兵。李斯逐渐成了客卿集团的核心人物,他继续执行远交近攻的战略,并负责具体实施由大梁来到秦国的兵家学者尉缭提出的离间六国君臣之计谋。

借助秦国强大的军事压力,李斯亲往韩国当说客,迫使韩王安向秦国献玺称臣,并派韩国公子韩非入秦。

韩非来到秦国后,向秦王上书建议“先攻赵后灭韩”,这与李斯等人“先灭韩”的主张明显对立。李斯在与韩非同学于荀卿时就自认为不如韩非,非常嫉妒韩非的才学,怕韩非受到重用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于是他伙同姚贾在秦王嬴政面前极力诋毁韩非有“弱秦”的阴谋。这时,李斯已得到了秦王的充分信任,而嬴政对刚入秦的韩非虽然也很赏识,但还接触不多,未予信用,加上韩非有口吃的缺陷,远不如李斯巧言善辩,所以,在李斯等人的合谋诬陷下,秦王同意将韩非关进监狱。

韩非在狱中为了活命想上书秦王表明心迹,而李斯却从中作梗,赶在秦王赦免韩非之前,就派人送毒药逼他自杀了。就这样,李斯在维护秦国统一大业的旗号下,利用职权除掉了自己政治上潜在的对手。

身居高位

秦国统一天下后,摆在秦统治集团面前的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才能巩固统一,当时有实行分封制和实行郡县制两种意见。

丞相王绾等进言说:“各诸侯刚刚被消灭,燕国、齐国、楚国地处偏远,如果不在那些地方封王,就无法加以管理。请陛下封立各位皇子为王,希望皇上恩准。”

秦始皇把他的意见交给群臣讨论,群臣都说这样对国家有利。

李斯则不同意,他说:“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封子弟和同姓亲属很多,然而他们的后代逐渐疏远了,像仇人一样互相攻击,各诸侯国间彼此征伐,周天子也不能禁止。现在四海之内靠着陛下获得了统一,如果都划分成了郡县,用公家的赋税收入重重地赏赐各位皇子和功臣,他们就会很满足而容易控制了。要让天下的人没有邪异之心,才是使国家安宁的好政策。因此,分封诸侯没有好处。”

秦始皇说:“天下连年争战无休无止,就是因为有那些诸侯王。现在依靠祖先神灵的保佑,天下刚刚安定,如果又设立诸侯国,这等于是又挑起战争,那时再想求得安宁太平,岂不是很困难吗?李斯说的有道理。”

李斯的主张被采纳,他的政治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李斯迎合秦始皇定于一尊的独裁心理,上书请求焚烧秦国历史之外的典籍。另外,天下敢有私自收藏或谈论《诗》《书》和诸子百家著作的人,也都要给以一定的惩罚。这就是后来的“焚书坑儒”。

李斯固然是古代文化的破坏者,但他也有某些建树。他曾受秦始皇之命,在秦统一后负责统一文字的工作,在他的倡议下,以在秦国流行的小篆字体为国文,通用于全国。

不仅如此,秦帝国初建时期的统一度量衡、修驰道、车同轨、统一货币等政策,也多出自李斯的奏章。

纵观李斯这些作为,可以这样说,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当中,名相重臣比比皆是,累世之功不乏其主,但大多不过功在当朝,时过则境迁。而李斯几乎每干一件大事都能产生影响千年的效果。就连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李斯时也说:李斯作为一个普通平民事秦,利用机遇和能力辅佐秦始皇终成霸业,如果不是因为种种让人无法容忍的恶行,如杀韩非、焚书、篡改圣旨等毁坏了他的声誉,那么他的功绩可与周公、召公媲美。

在秦始皇的长期宠信下,李斯位极人臣。他的长子李由担任三川郡守,儿子们都娶了秦国的公主,女儿们都嫁给了秦国的皇族子弟。三川郡守李由请假回咸阳时,李斯在家里设下酒宴,文武百官都前来给李斯敬酒祝贺,门前的车马数以千计。李斯慨然长叹说:“哎呀!我曾听荀卿说过‘事情的发展不要过了头’,我李斯原来是上蔡的平民、街巷里的百姓,皇上不知道我才能平庸,把我提拔到这样高的位置上。现在做臣子的没有人比我职位更高的了,可以称得上是富贵荣华到了极点。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开始衰落,我还不知道今后吉凶祸福会怎么样啊!”

可见,李斯并没有完全陶醉于高官厚禄之中,他对现实的认识还是比较清醒的。

公元前210年10月,李斯和赵高、胡亥等人陪同秦始皇巡游到会稽山,后又沿海边北上,到达琅邪山。这一年,秦始皇病死在沙丘。李斯出于私心,与赵高合谋伪造了始皇书信,诈称李斯受始皇遗诏,立始皇第十八子胡亥为二世皇帝,逼死了皇位的合法继承人长子扶苏。此后,李斯仍任左丞相,地位并没有得到提高,而赵高却当上了郎中令,实际操纵了政权。

秦二世和赵高当权之后,不仅杀害了大批先朝的大臣和公子,而且刑法更严酷,赋敛更严苛。李斯多次上书进谏,建议变革,都遭到了秦二世的拒绝和申斥。这时李斯的儿子三川郡守李由因不能阻止吴广等人攻占地盘,受到调查,派到三川去的使者一个接着一个,朝中舆论也责怪李斯身居三公的高位,却让“盗贼”如此猖狂。李斯感到害怕,但他是一个不惜一切代价而想得到功名的政客,比昏庸无能的胡亥要高明得多。

他看到了秦王朝的危机,为了保存自己的既得利益,他并不想去规劝胡亥。

有一次,胡亥责问李斯说:“过去韩非曾经说过,古代的君王都是十分辛勤劳苦的,难道君王管理天下是为了受苦受累吗?这是因为他们无能。贤人治理天下,就要让天下适应自己,如果连自己都不能满足,又如何治理天下呢?我想随心所欲,而又要永远统治天下,你李斯有什么办法吗?”

这时,李斯的儿子李由镇压农民起义军不利,大将章邯要追查李由的责任,并讥讽李斯的无能。李斯因此心中恐惧,为得到秦二世胡亥的信任,他便提出了一套“督责之术”。

什么是“督责之术”?实际上就是严刑酷法和君王的独断专行,对臣下和百姓实行“轻罪重罚”,使人人不敢轻举妄动。君主对臣下要实行独断专行,要驾驭群臣,不能受臣下的影响。李斯认为,只有这样的君主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实行“督责之术”后,群臣百姓也就不敢造反了,君王的地位才能牢靠。

秦二世不顾天下百姓的反抗,采纳了李斯的“督责之术”。此后,杀人多者为“忠臣”,残忍者为“明吏”,天下怨声载道。

悲惨结局

尽管李斯极力迎合胡亥,赵高仍认为他是自己阴谋篡权的障碍,于是,他诬陷李斯私通叛军,秦二世信以为真,立即派人进行调查。

李斯听了这个消息,意识到大祸将临,退避已不能保身,就上书秦二世揭发赵高的短处说:“臣下听说,大臣同他的国君并列,没有不危害国家的;小妾同他的丈夫并列,没有不危害家庭的。现在有的大臣代替陛下擅自赏罚,权力和陛下没有区别,这是非常不妥当的。从前子罕在宋国为相,自己掌握刑罚大权,用威权行事,一年以后就劫持了国君。田常是齐简公的大臣,爵位高到全国没人能比得上,其私人家里的财富和公家的一样多,他散布恩惠实施德政,下边得到百姓的爱戴,上边得到群臣的拥护,于是,他暗中窃取了齐国的权力,在庭院里杀死了宰予,又在朝廷上杀死了齐简公,控制了齐国。这些事天下的人都是很清楚的。现在赵高有邪恶的企图、叛逆的行为,就如同子罕在宋国为相时一样;他私人家里的财富,好像田常在齐国时那么多。他同时具有子罕、田常的叛逆行为而又窃取了陛下的威信,陛下如不早打算,臣下担心他会发动叛乱。”

胡亥并不理睬李斯的话,反而劝他不要怀疑赵高。李斯又进谏说:“赵高这个人,以前是个低贱的家伙,不懂得道理,贪得无厌,求利不止,权位势力仅次于君主,但他追求地位和权力的欲望没有止境,所以臣下认为他是很危险的。”

这时的秦二世已深信赵高,不但不接受李斯的请求,反而听信了赵高的谗言,下令逮捕李斯,交由赵高审讯。

李斯被套上刑具,关在监狱中,他仰天长叹道:“哎呀,可悲啊!无道的昏君怎么能给他出谋划策呢?从前夏桀杀死关龙逢,商纣王杀死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死伍子胥,这三位大臣,难道不忠吗?然而他们都不能免于被害死,他们虽然尽忠而死但所忠于的对象错了。现在我的智慧比不上他们三人,而二世的昏庸无道却超过了夏桀、商纣、夫差,我因尽忠而死,是应该的啊。况且二世的统治不是胡来吗?现在他杀光了自己的兄弟而自立为皇帝;还杀害忠臣而重用低贱的人;为修建阿房宫在全国横征暴敛,我不是没有劝谏,而是他不听我的话呀!凡是古代圣明的君王,饮食都有节制,车马器物都有控制,宫殿都有限度,增加费用支出而对民众无益的事情一律禁止,所以能够长治久安。现在二世对自己的兄弟都无情无义,不顾及会有报应;残暴地杀害忠臣,不考虑会有后患;大肆修筑宫殿,对天下百姓征收很重的赋税,花费钱财不懂得珍惜,有了这三方面的行为,天下的人就不会再听从命令。现在造反的人已占全天下的一半了,而他还没有醒悟,仍然重用赵高,我一定会见到盗贼打进咸阳,朝廷变成野兽嬉游场的那一天的!”

秦二世派赵高审理李斯,查问李斯和其子李由谋反的情状。赵高严刑逼供,李斯忍受不住疼痛,屈打成招。

一同被抓的冯去疾、冯劫非常痛心,为了不受羞辱,不久便在狱中含恨自杀。而李斯自以为能言善辩、立过功劳,又确实没有反叛之心,觉得如能上书为自己辩护,或许二世会赦免他;同时也想拖延时间,以便让握兵在外的李由及朝中的同情者设法相救。

李斯在监狱中上书说:“臣下担任丞相,治理百姓三十多年了。那时秦国的土地还很狭小。先王在位时秦国也不过有土地千里,军队几十万人。臣下竭尽绵薄的才智,谨慎地奉行法令,暗中派遣谋臣,资助他们金玉财宝,让他们到各诸侯国去游说,再暗中整顿军队,提拔作战勇敢的人当官,尊崇有功的文臣武将,给他们很高的爵位和俸禄,所以终于得以胁迫韩国,削弱魏国,打败燕国、赵国,扫平齐国、楚国,最后兼并六国,俘虏了他们的君王,拥立秦王为天子,这是我的第一条罪过。秦国的国土并不是不广阔,却还在北方驱逐胡人、貉人,在南方平定百越,显示秦国的强大,这是我的第二条罪过。尊重大臣,提高他们的爵位,用来巩固他们同秦王的亲密关系,这是我的第三条罪过。建立社稷,修缮宗庙,以显示君主的贤明,这是我的第四条罪过。更改尺子、衡器上所刻的标志,统一度量衡标准,使用统一的文字,以树立秦王朝的威名,这是我的第五条罪过。修整驰道,兴建游览观光场所,以显示君主的志满意得,这是我的第六条罪状。减轻刑罚,减少税收,以便使君主赢得民众的心,让万民至死都拥戴国君,这是我的第七条罪过。像我李斯这样当大臣的,所犯罪过足够处死刑已经很久了,只是皇上希望我尽一点余力,才让我活到现在,请求陛下了解这些。”

但是李斯的希望落空了,奏书呈上后,赵高指使狱吏将其丢掉而不交给秦二世。李斯的儿子李由被起义军所杀。而朝廷中的其他大臣则慑于赵高的淫威,也不敢去救李斯。公元前208年,李斯被安上五条罪状,判处在咸阳街市上腰斩。

李斯走出监狱时,同他的次子一起被押解着,他回过头来对次子说:“我还想和你一起牵着黄狗,走出上蔡东门,去追逐野兔呢,可是现在还能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